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8735646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赵玲瑜英语语言的学习,就是英语文化的学习。在此过程中,渗透了人文素质提高的过程。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和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灯因素息息相关。加强文化学习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和得体地使用语言,能够减少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用语失误,从而更好地与使用英语的人进行交流,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英语真正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工具。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全面地认识世界,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流意识,使学生在掌握语言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并且能够全面公正地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全面提升素质。同时,文化知识的学习,人文素质的提

2、高,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含义及重要性。人文素质教育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多种形式传授给受教育者,使其逐步形成一种稳定的内在品质和价值取向的教育。它强调的是一种基础,一种素养,一种做人和做学问成功的功底。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使学生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素养得以提高。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形成一定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的过程中产生影响。在我们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很容易就感受到缺乏人文素质教育的后果: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有关动物的课文时,没有足够的爱心去讨论如何

3、照顾它们;在学习保护环境时,意识不到环保的重要性,也提不出保护环境的措施;在学习慈善相关的话题时,甚至有很多学生不了解希望工程由此可见,人文素质教育真的是不可或缺。二、新课程理念与人文素质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的规定是: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同时磨炼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一)新课程理念不仅强调学生语言知识、技能的掌握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额发展,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调整学习态度,树立自信心、锻炼意志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强调通过情感教育来实现教学中师生的共同参

4、与及和谐发展。(二)新课程理念将学习策略作为一项课程目标,强调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认知调控、交际与资源等学习策略的培养,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为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三)新课程理念把文化意识作为一项课程目标,强调要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行为规范,运用英语得体地表情达意,了解英语国家文化与本民族文化测差异,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三、加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的策略。(一)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好课前积淀,课上互动,课后延伸。使学生了解所学内容的文化背景,并

5、进行摘录和整理。这其中包括了历史典故、乡俗民风、风景名胜、宗教信仰、文学作品、社会热点等。课后延伸是指给学生留下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教师在讲课结束时,应结合所学知识,留下讨论或写作题目,把语言知识、人文理念和学生实际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表达能力。(二)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其中可以包括阅读英文报刊或文学作品活动;视听电影、广播活动;办英文手抄报活动;表演活动(课本剧、演讲、朗诵等)。(三)转变教师的课堂角色。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使学生通过语言实践发展语言能力。在此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性格内向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在外语教学过程中,能时刻体会到一种温暖和关怀,对学生是至关重要的。“亲其师,信其道”,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有效的实施人文素质教育。 综上所述,我们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挖掘语言中的文化内涵、情感因素等,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高尚的品质、健全的人格、高品位的人文精神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等,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