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空气在哪里教学设计语文S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8735527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空气在哪里教学设计语文S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空气在哪里教学设计语文S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2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空气在哪里教学设计语文S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2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空气在哪里教学设计语文S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2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空气在哪里教学设计语文S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空气在哪里教学设计语文S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空气在哪里教学设计语文S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空气在哪里教学设计语文S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初步了解空气的特点和作用。2.过程与方法:知道空气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离不开空气,能借助某些物体来证明空气的存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习探索事物和细致观察的能力。教学重点自主学习、探究,了解空气的特点和作用;了解“空气在我们身边的各个地方,植物、动物的离不开空气”的道理。教学准备气球、课件、展示台、课件等。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瞧,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五颜六色的气球)问:气球为什么会鼓鼓的呢?(学生回答)师把里面的空气放掉,再问:空气跑

2、到哪里去了?(生回答)2引入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空气在哪里。(板书课题)二、自学课文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1)给自然段标上序号。(2)画出文中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2学生自学。3反馈:课件出示词语花园,指名认读词语。4再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大意是什么?5课件出示:这个故事主要写了小猴子和空气玩游戏,空气一直躲,小猴子一直,最后小猴子明白了。(指名回答后,补充完整,全班齐读。)三、合作探究,理解课文过渡:同学们自学得很不错,接下来,就要看我们合作精神怎么样了!比一比,看哪个合作小组最先完成学习任务。1出示合作要求。课件:(1)自己读课文,用横线画出小猴子找空气,知道了空气在哪

3、里。用波浪线画出空气的作用,小组内汇报。(2)小组合作完成表格。(3)选出你喜欢的一组对话在小组内进行分角色表演读。2. 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合作完成任务。3. 集体汇报。(结合学生汇报的顺序相机教学)空气在小猴子的肺里(1)你们是在第几自然段找到的?空气自己是怎么说的呢?(2)我们的肺里有空气吗?试一试就知道了!把鼻子捂住,屏住呼吸,有什么感觉?(3)空气有什么作用?空气在皮球里(1)你在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找到的?空气说什么?(2)空气的作用是什么?空气在墨水里(1)哪几个自然段写的?和你平常发现的一样吗?(2)这里,空气的作用是什么?空气在汽车轮胎里(1)出示课件:汽车在行驶。(2)齐读空气说

4、的话。(3)它的作用是什么?空气在水里(1)课件出示:鱼儿在水中快活地游来游去。(2)你看到了什么?这关空气什么事呢?(3)自豪地读读空气说的话。(课件出示空气说的话。)空气在火里(1)气还有什么作用?读读空气说的话。(2)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空气能帮助火燃烧呢?空气在田野里(1)空气还在哪里?它又是怎样介绍自己的?(2)谁来用“有了我才能”改改空气说的话?大家学得真好!老师还有个疑问:风是怎样形成的?(用书上的句子回答。)4分组完成下列表格,并选择你喜欢的一组对话练习分角色表演读。空气在哪里空气有什么作用5展示汇报。(1)展示台展示学生完成的表格,集体订正。(2)指名分角色表演读,比比谁读得好

5、。四、拓展练习1课件出示:(1)我是小小科学家。你还发现空气在哪里?有什么作用?(绘制表格完成)设计一个小实验,证明空气在哪里。(2)我是小作家。我会续写课文。2选择你喜欢的一组作业,可以自己一个人完成,也可以与好朋友一起完成。3汇报,做得好的给予奖励。附送:2022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古诗两首绝句教学设计语文S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过程和方法:图文结合,理解诗意;朗读体验,体会诗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古诗早发白帝城,体会诗人轻松愉悦的归来心情,以及一路的美好风光;读古诗绝句,体会迷人的春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6、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感情朗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播放长江三峡图片,激趣揭题今天,老师带着大家来一游长江三峡吧!请看屏幕(电脑出示长江三峡图片)看了长江三峡的美景,你有什么体会?(体会到三峡的雄伟、壮观等)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门,留下大量诗篇。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更是脍炙人口。故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板书课题。生齐读。)二、交流资料,知诗人、解诗题1.通过查资料,你们了解大诗人李白和他写这首诗的情况吗?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了解李白,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2.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相机小结:大诗人李白被称为

7、“诗仙”,在文学史上占有辉煌的地位,但他的人生道路坎坷不平。李白五十几岁时曾在永王李璨的手下做事,后因永王李璨争夺皇位被镇压,李白因而受到牵连,被判罪,流放到夜郎。夜郎在今天的贵州省境内,当时是偏远荒凉的地方。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一个叫白帝城的地方(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忽然传来皇帝赦免他的命令,你们想想,当时李白的心情会怎样?(惊喜、高兴)他随即乘船回到江陵,现在的湖北省内。早发白帝城是他在离开白帝城的途中写的。千百年来被人们所传诵。3.那么,你知道“早发白帝城”这个题目的意思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题目的理解。三、读诗认字,抓字眼、明诗意1.诗人李白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

8、?引导学生自读诗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2.对于学生不认识的字,引导他们用平时常用的方法:看拼音、问别人、查字典等自己解决。3.谁愿意把诗读给大家听呢?用指名学生读诗的方式检查学生认字情况,引导他们把诗读流畅,注意“还、朝、重”三个字,点出它们在本文的读音。4.诗读得不错,同学们还有哪些字、词不理解呢?引导他们用查字典或和同学交流的方式搞清楚重点字、词的意思。5.谁有不理解的字、词呢?学生可能回答有,也可能回答没有。若有,则在全班互动学习,鼓励其他同学帮助解决。若没有,则直接抓重点字“辞”、“还”、“啼不住”检测学生。(学生可能回答:“辞”在本诗中是“离开”的意思;“还”呢?是“返回”,为什么

9、是返回呢?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李白流放途中被赦免,将要回到原来的住地江陵,所以“还”是“返回”,“啼不住”就是不停地叫之意。对学生回答不完整的地方相机点拨。)6.诗中的重点词,同学们理解得不错,诗读得怎么样呢?引导学生读诗,体会刚才学过的字词。7.这首诗到底讲什么呢?引导学生根据刚才学的字、词意思先自主思考,再同桌互相说说诗意。8.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呢?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对整首诗的理解。教师随机评价、指导。9.指名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这首诗。四、创设情境,想意境、悟诗情1.诗人写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自己什么感情呢?打出画面,配乐朗读,引导学生一边听,一边想像,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

10、了什么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1)根据学生的回答,视情况相机追问,哪句诗让你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听到了这样的声音?(2)再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独特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对学生的朗读,可通过评价、范读等适时指导。3.当我们走进诗的意境时,我们已完全体会到了作者愉快的心情,谁愿把这首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呢?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内化情感。五、拓展背诵,指导写字1.同桌有感情地朗读诗,背诵诗。全班交流背诵情况。2.谁还读过李白的其他诗呢?引导学生交流课外内容。3.复习本课6个生字。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怎样记住这些字的?4.指导“诗”“帝”“岸”的书写。六、结束课堂,布置作业1默写早发白帝

11、城。2收集李白创作的其他古诗。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2指名复述古诗大意。3教师小结导入:李白归心似箭,两岸风景如画,他却无心欣赏,真是可惜。今天,老师要好好地与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个地方的春天美景。这美景就藏在古诗绝句里,只要你读懂了诗句,相信你就能感受到。4板书课题:绝句。二、揭题后讨论你知道“绝句”的意思吗?(“绝句”是古诗体裁之一,一首4句,每行5字或7字。)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吗?(简介杜甫:唐代诗人,自幼好学,7岁就会吟诗,他的诗流传下来的就有1400多首,被誉为“诗圣”。)三、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插图,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思考:诗中描写了那些景物?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

12、景色?诗人在什么位置看到了这般景色?四、有感情地朗诵整首诗,体会词语在诗中的作用1.“黄鹤”“翠柳”“白鹰”“青天”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这些词有什么作用?联系诗句说说理由。2.请将诗中的数量词分成两类(实数和虚数),联系诗句说说“千秋”“万里”各说明了什么?3.读一读诗句,想一想,诗中4个动词中,哪些真动,哪些“不动”。(鸣”与“上”是有动感的;“含”与“泊”是无动感的。)再次读诗句,读准“泊”的字音,感受诗的意境。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动态,后两句描写的则是静态。五、听录音朗读,听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说后同学评议,在评议中教师点拨提升六、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感受诗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春天的景色不仅色美,而且形美)。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之处七、结束课堂,布置作业1.书写生字词。2.背诵、默写绝句。3.收集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各一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