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与中医养生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8734293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治未病与中医养生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治未病与中医养生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治未病与中医养生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治未病与中医养生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治未病与中医养生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治未病与中医养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未病与中医养生(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用文档.“治未病与中医养生“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 出来的防病养生谋略,是至今为主我国卫生界所遵守的 “预防为主战略的最早思想,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 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人们不但 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 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 救急方法,这样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动权,到达“治病十 全的“上工之术。故朱震享在?格致余论?中说:“与其求疗于有病之后,不假设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 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 之怯;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夫:口是,那么 思患而预防之者,何患之有哉?此圣人不

2、治已病治未病 之意也。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开 展的方法。中医治那么学说的根本法那么。治未病包含 两种意义:一是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 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及时控制疾病的开展演变。摄生防病。?黄帝内经?中“正气内存,邪不可 干的论述历代医家都极为重视,并通过他们的医学实 践加以运用和发挥,使其成为别具特色的预防医学理论。只有强身才能防病,只有重视摄生才能强身。摄生 是以调摄精神意志为宗旨,思想上要保持安闲清静,没 有杂念。精与神守持于内,防止过度的情志变动,心胸 开朗,乐观愉快,这样就能到达补养真气的目的。对于 外界不正常的气候和

3、有害的致病因素,要及时避开,顺 从四时寒暑的变化,保持与外界环境的协调统一。要求 人们饮食有节制,生活起居有规律,身体虽劳动但不使 其过分疲倦,同时还要节欲保精。反对“以酒为浆,以 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否那 么,就会导致疾病、早衰。此外,在长期实践的根底上, 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强身健体的方法,如五禽戏、气 功、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既病防变。疾病发生后,必须认识疾病的原因和 机理,掌握疾病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 开展变化规律,争取治疗的主动权,以防止其传变。例 如治疗肝病结合运用健脾和胃的方法,这是因为肝病易 传之于脾胃,健脾和胃的方法即是治未病。未病一

4、词首见于?素问四气调神论?篇,“是故圣 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 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 铸锥,不亦晚乎!这段话从正反两方面强调治未病的 重要性,已成为预防医学的座右铭。?内经?中出现“治未病一词的还有2篇。?素 问刺热篇?说:“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 未病。此处所谓“未发,实际上是已经有先兆小疾 存在,即疾病时期病症较少且又较轻的阶段,类似于唐 代孙思邈所说的“欲病,在这种情况下,及时发现, 早期诊断治疗无疑起着决定性作用。?灵枢经逆顺?篇 中谓:“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 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两篇均强调在疾

5、 病发作之先,把握时机,予以治疗,从而到达“治未病 的目的。渊源中医学从?黄帝内经?开始就把养生防病作为主导 思想,讲“上医治未病。“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内 篇?,所谓“生,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 保养、调养、补养、护养之意。“养生的内涵,一是 如何延长生命的时限,二是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马王堆出土的?养生图?中已经出现了吐纳、导引等 养生方法。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千金方?中也讲了很多养 生理论。讲中医养生文化,不能不讲老子和孔子,两者 代表了两种养生思想:老子是“清静无为,“保养精 气、顺乎自然、气功修炼。老庄是养生学的开创者。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养生思想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 不息。

6、这两种思想形成了一个静动结合的思维方式, 贯穿在中医养生学开展过程中。“仁者寿、“智者 寿、“欲而不贪是儒家在养生道德理念上的重要思 想。?黄帝内经?有一段话:“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 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主要指 要掌握自然规律,根据天地阴阳法那么调和各种方式, 有节制、有规律地安排饮食和起居。其中的一个重要的 观点是“形与神俱。也就是一个人要做到形神统一, 形神结合。有形的运动而无神的调和,不算完整。汉代华佗的五禽戏,根据五种动物的形态动作创 造,演变为后来太极拳一类的健身方法。魏晋南北朝时, 养生家与医学家结合。许多人既

7、是医生又将道家思想贯 穿于医学之中。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主张调神养 形、“小炷留灯。把人的生命看作一盏灯,生命的源 泉是油。灯里的油是有限的,如果把灯点得很亮,油很 快用完了。如果“小炷留灯,那么能燃烧很长时间。 这是一种低代谢的思想。我们经常说要拼命、拼搏,事 实上会影响你生命内一些积极的、良好的因素。因此, 应改变原有的观念,让生命之火“小炷留灯,燃烧得 更长。李时珍?本草纲目?在药物分类里,提出耐老、增年、 轻身、益寿等概念,有些中药对延年益寿有着独特的成 效。养生中医养生讲究四时阴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人应该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比方, 春天的时候,要有一种生

8、发之气,被发缓形,夜卧早起。 冬天不能太张扬、太发散,万物处于秘藏。中医养生主 张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中医养生包括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 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 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一系列养生原那么,而协调平衡 是其核心思想。当一个人身体到达平衡点的时候,是最 健康的,是“治未病。养生当中,最重要的是养心。“一生淡泊养心机, 这是一个很高的精神境界。人都有喜、怒、哀、乐、悲、 恐、惊,这是人的七种情志,过了头就是七情过激。“常 观天下之人,凡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 宏者寿,言之简默者寿。盖四者,仁之端也,故曰仁者 寿。仁就是要做到温和、善良、宽

9、宏、幽默。仁心仁 德、养心、立德是一个人健康的内在要素。?黄帝内经?强 调“恬淡虚无,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简言之,要做到“淡字。第二就是饮食养生。关键要有合理的膳食结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南宋 陆游的养生方法是喝粥。他有一首诗写道:“世人个个 学常年,不悟常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 致神仙。 ?养生录?中谈到养生“六宜,食宜早些、 食宜暖些、食宜少些、食宜淡些、食宜缓些、食宜软些。 中国人盐的摄入量超标,脑溢血、高血压等疾病与此相 关。上述观点也与目前营养学界提倡的“健康膳食金字 塔相一致。第三是运动养生。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10、比方,八段锦“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 理脾胃单举手,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背 后七颠百病消,攒拳怒目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 这个功,在办公室也可以做。第四是房事养生。?洞玄子?、?素女经?等也是研究 “房中术的书籍,讲究阴阳和谐,并强调欲不可早, 不可过度,又不可无的思想。第五是气功养生。?庄子?讲“吐故纳新,熊经鸟申, 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吐故纳新 指做气功,“熊经鸟申讲人就像熊一样攀援,像鸟一 样左顾右盼。这两种方法就是导引,这样做的人就是养 形人。养形要到达什么效果?要像彭祖那样“寿高八 百。气功养生在日本很流行,有人写了一本书?只需 五分钟?。在

11、这五分钟里,常吐气、常呼吸。当头昏脑 胀时,不妨这样做做,五分钟后会耳目清明,心情为之 一爽。第六是药物养生。如柏子仁,就是柏树的果子,也 是一种养生长寿食物。植物里寿命最长的就是柏树和松 树,我们常说“千年柏树。柏子仁有养性、安神、润 肠、通便、养颜的成效。实践要健康长寿,关键是把养生知识贯彻到日常生活 中,持之以恒。下面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不妨一试。1. 坚持几个“少:少盐多醋、少糖多果、少肉 多菜、少药多食、少睡多行、少忧多眠。有一首诗中写 道“一眠万事了,无喜亦无恼,何物是真物,身在即为 宝。2. 坚持几个“常:发常梳,面常搓,鼻常揉, 肢常伸,目常运,齿常叩,腹常旋,耳常弹,肛常提。

12、3. 践行“八字诀,终生不懈:童心、蚁食、龟 欲、猴行。童心,要童心未泯。蚁食,要少吃。现在许 多人的问题是吃得太多、太好,又不运动,食物堆积在 身体里。龟欲,要心境淡泊。猴行,要多运动,锻炼身 体。4. “三通:我们现代人一直在不断地补,现在 公路上交通堵塞,我们体内也交通堵塞。血脂高、血糖 高、血压高,都是堵塞的结果。所以要把“补改正为“通。血脉要通、气要通和、心气要通、胃肠要通,.实用文档.要到达吃得下,睡得着,拉得净,放得开。5. 坚持勤动脑:不要以为养花、养草、养鱼,就 是养生了,一点精神寄托都没有,衰老得反而快。马寅 初70岁的时候开始学俄语,歌德80岁的时候写?浮士 德?,陆游?

13、渭南集?里很多气壮山河的诗词都是60岁以 后写的。不要以为60岁就到晚年了。群众养生要走出理念误区最近,随着一些所谓养生名家蒙人、误人、坑人的 丑行被曝光,人们开始思考这一怪现象的根源。很多人 认为其根源在于医改滞后,群众就医难未得到解决。也 有人认为,根源在于卫生行政部门监管缺位。这些观点 都很有道理,确实道出了问题的一些症结所在。但笔者 认为除上述原因外,还有一重要根源就是群众对养生的 错误认识。误区一把养生作为替代一切医疗行为的万应灵丹众多养生书籍的热销就是这一错误理念的表达。人 生了病以后,是不是仅靠自己揉揉某个穴位,调节一下 饮食就能完全解决问题?比方一个人生了阑尾炎或肠 梗阻,医生

14、告知必须手术治疗,他却说我自己解决,人 们肯定会认为这样做不对。可是我们的群众却偏偏犯了 常识错误,以致不少人生了病,真的按照这类书的指导 去自我按摩、自我食疗导致延误治疗,甚至因中毒而被抢救。为什么人们会轻信所谓的养生专家,其重要原因 就在于把养生保健与医疗混为一谈。其实养生和医疗在 中医自古以来就分为两门学科。尽管养生、医疗都与人 体健康有关,但养生却不能取代医疗,养生家也不能等 同于医家。医家可以兼通养生,而单纯养生家却不能取 代医生。正确的按摩、食疗可以健身防病,但按摩、食 疗绝对不能取代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其他疗法。正确 的养生,尚且不能代替医疗,谬误的养生就更不能代替 医疗。把养生

15、当作解决一切医疗健康问题的万应灵丹, 这本身就是认识上的错位。误区二对养生刻意追求,并寄望功毕一役群众有句谚语:一口吃不成胖子。养生与此同理, 也不可能有什么灵丹妙术,让你短时间内到达养生的目 的。而我们很多人却犯了认识上的错误,专门热衷于所 谓灵丹妙术。今天听说吃某种食物或药物对身体有益, 马上就购来食用;明天听说某种妙术对身体有益,马上 就跟着实施,成了典型的追风族。还有的人十分在意生 活中的对与错,常常刻意去追求怎么才能健康长寿;也 有的人忙时玩命,闲时就翻出养生书,按图索骥去养生。 殊不知,正确的养生在于时时处处均应遵循养生之道, 常年顾护身体才会成功,并非毕功于一时一役。人们常 把养

16、生之道比喻成一根燃烧的蜡烛,必须时时防风顾 护,既不让大风吹灭又不让风助燃,以期能最长时间地 燃烧。此外人的精神要放松,不要总是绷紧一根弦,怕 得病,怕短寿,须知养生不是刻意追求所能到达的。据 传清代有一个百岁老人,当皇帝问他是怎么到达高寿时 却全然答不出。这便是不追求养生,养生却在其中。上 述这些养生道理不仅可以印证于古代的养生成功者,也 同样可以验证于现在的一些长寿老人。很多长寿老人之 所以长寿,就是生活有规律,动静得宜,并没有常年去 吃什么补品或特殊食品,且心态极为平静,对生老病死 常能泰然处之,并没有刻意去追求延年益寿。误区三重术轻道,舍本逐末,急功近利中华养生之所以称为养生之道,不称养生之术,是有 道理的。中华养生的灵魂,在于悟道、明道、遵道。所 谓道,就是规律。那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