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供电公司同业比较管理现状初步分析报告文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8734252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 页数:126 大小:6.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供电公司同业比较管理现状初步分析报告文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某供电公司同业比较管理现状初步分析报告文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某供电公司同业比较管理现状初步分析报告文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某供电公司同业比较管理现状初步分析报告文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某供电公司同业比较管理现状初步分析报告文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供电公司同业比较管理现状初步分析报告文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供电公司同业比较管理现状初步分析报告文案(1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前 言为了全面贯彻省电力公司电党20032号和电企20003446文件精神,加快“国际比较”或“同行比较”工作,加强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供电公司成立同业比较管理专门工作小组,加强领导,广泛发动,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层层负责。工作小组通过近一个月的紧工作,选定八个专题,绘制流程图,分析流程存在问题,对照一流企业标准,排找差距,提出修改方案,同时树立世界眼光,借鉴当今国际上先进电力公司的管理经验、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拓展我们的管理思路,寻求企业制度、管理体制、运作方式的创新,形成了同业比较管理现状初步分析报告。在前一阶段工作基础上,下阶段,我们将根据省公司统一部署,结合供电公司自身特点

2、,开展选定标杆、对标比较、最佳实践等工作,通过开展同业比较/国际比较这项活动,全面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对接一流,争先率先,用同业比较/国际比较成果来进一步推动创一流工作,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供电公司总经理:丁万奎 二00三年四月二十六日国际比较或同业比较工作小组组 长: 阳副组长:永龙 孔安平成 员: 军 吴旺东 王国平 王劲松 王 吴慈健 景祥 晓峰供电公司企业现状分析 供电公司是省电力公司所属大(二)型供电企业,下辖8个县(市)供电公司,现有职工3904人。公司设21个职能部室,7个直属单位,13个多种经营企业。公司担负市9个县(市)区供电任务,供电面积为150000平

3、方公里。截止2002年,用电总户数为250.88万户,固定资产原值39.35亿元,拥有变电所144座,主变232台,总容量478.62万KVA,其中500KV变电所1座、220KV变电所8座、110KV变电所 35 座、35KV变电所 100 座;35KV与以上输电线路 262 条,总长3768KM;配电线路93662KM。2002年全社会用电量480300万千瓦时,年售电量 396427万千瓦时 ,主营业务收入 146597万元 ,地区最高用电负荷 86.3 万千瓦时。公司1994年荣获电力工业部“安全文明生产达标企业”,1999年通过全国电力行业一流供电企业考核验收,至2002年,公司已连

4、续四年被评为国家电力公司一流供电企业,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国家电力公司双文明单位和省文明单位称号。2002年,公司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良好。供售电量显著增长,售电量比上年增长11.22%;电费回收率和上缴率均为100%,欠电费回收率100%,实现双结零。供电线损率稳中有降,2002年线损率实绩为7.29%,创历史最好水平。供电电压合格率达到99.24%,用户供电可靠率RS1达99.982%,均高于国家电力公司新颁一流供电企业标准;充油设备无渗漏,110KV与以上主变、断路器完好率均为100%;年度大修计划完成率达到100%。主业用人水平达到国电公司新颁供电定员标准,全员劳动生产率连续五

5、年实现正增长。截至2002年,公司实现连续十年无电力生产人身死亡事故,安全生产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新颁一流标准,2002年,公司又在全省电力系统中率先通过安全性评价考评验收,多次受到国电公司、网省公司和省政府的表彰。以建成500kV盐都变电站为标志,2002年,供电公司的电网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以500KV变电所为支撑,220KV主网架已经形成,一次主网架结构大为改善,供电可靠性、灵活性较以前显著提高。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已累计完成总投资14.44亿,共新建改造10KV线路6429公里、低压线路53000公里,新增改造配电变压器12900台/735000KVA。城市电网通过加大建设和改造力度,城网

6、互供代供能力显著增强。市区大多数线路实现了手拉手供电,县级城网改造也已完成年度改造任务。通过积极实施科教兴电战略,电网自动化水平显著加强,调度自动化、配网自动化等“五大中心”全面建成,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改造步伐加快,全公司已建成无人值班监控中心7座,无人值班变电所126座,占变电所总数的89.4%。市区与各县(市、区)城镇110KV与以下变电所均实现了无人值班或具备无人值班条件。计算机广域网与县局局域网已完成联网,实现了资源、数据和信息的共享,计算机应用围已扩大到一线生产班组,全公司基本实现办公自动化和营业窗口无笔化作业。与国家电力公司颁布的国际一流标准相比,供电公司在部分经济技术指标水平等方面

7、存在较大差距,具体比较如下:一、企业规模国际一流标准2002年实绩1、年售电量60亿千瓦时396427亿千瓦时2、居民客户数量50万户38万户3、35KV与以上输变电容量500万KVA47862万KVA二、技术装备4、城区重要用户实现多电源供电满足准N-2准则基本满足N-1准则5、断路器无油化率90%964%6、220KV与以下变电站无人值班率100%89.4%7、城区电力线路电缆化率30%13.35%8、城区10KV线路供电半径 380KV线路供电半径2千米200米10KV平均为2.8千米,最长6.1千米;380KV平均240米,最长420米三、经营业绩9、人均售电量700万千瓦时102万千

8、瓦时随着500KV输变电工程等电网建设项目的陆续建成投产和技术改造工程的逐步实施到位,部分技术指标如35KV与以上输变电容量、断路器无油化率、220KV无人值班改造、居民客户数量将在2005年前全部达到或超过国际一流标准,售电量和人均售电量指标按年平均 15%的速度递增,则到2006 年达到60亿千瓦时。而城区电力线路电缆化率、10KV与以下供电半径则需高额投入,目前尚不具备改造条件。考核指标也存在较大差距。在设备与技术上,城区配电线路绝缘化率、35KV与以上断路器组合化率都低于标准,电网综合线损率低于标准2.36个百分点;在效益与效率指标上,人均运作资本不到一流标准的8%,单位供电成本高出0

9、.119元,销售利润率为负数;员工素质中,高级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人才、高级技能人才比例仅1.12%。为了确保省电力公司在2005年以前全面达到国际一流电力公司的奋斗目标,供电公司提出,到2005年,公司除少数经济技术指标外,基本达到国家电力公司颁布的国际一流供电企业标准。到2008年,全面达到创国际一流供电企业标准,并具备验收条件。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在全公司建成一流的电网、拥有一流的技术、实现一流的管理、提供一流的服务,创造一流的效益。1、 加快一次主网架的建设,到2005年基本形成贯穿南北、东西的550KV一次送电网。“十五”期间,500KV输变电工程与核电至双回500KV输电工程建成投产,

10、“十一五”期间北部的500KV变电所开工建设。 加快市域220、110KV与以下送配电网的建设,到2005年左右,每个县(市)基本达到有一座220KV变电所,经济发达的县(市)基本达到有二座220KV变电所,利用农村电网、市级电网与县城城网改造,进一步强化和完善110KV与以下城乡送配电网络,使各级电网均衡、协调、同步发展。 市域35KV与以上输配电网满足供电安全“N-1”。原则,城区重要用户满足“N-2”准则,加快单线单变的变电所的改造,适时增加变电所的布点和线路建设,完善双线双变,负荷密度大的城市变电所逐步向三变发展。 2、加大科技含量,提高技术装备水平 (1)变电所全部实现无人值班。在2

11、005年,公司的220KV变电所基本具备无人值班的条件,并逐步建立以220KV变电所为基地的操作监控中心这一管理模式。 (2)大力提高继电保护微机化率。一是保护与自动装置基本实现微机化,2003年实现110KV与其220KV元件保护的微机化;2005年实现220KV主变母差微机保护双重化、110KV与以上所有保护与自动装置的微机化;在2004年争取使全市35KV与以下保护与自动化装置80%以上实现微机化。二是主网保护与自动装置实现保护、电源联网、信息共享,在2005年前应实现生产设备数字化,各种信息共享,为系统准确分析事故创造必要的条件。 三是建立全市故障信息处理系统,首先实现全市所有220K

12、V变电所故障录波装置的远传,第二步,建立全市故障信息处理系统:将所有110KV与以上主系统保护与自动装置通过串行口与站的保护信息管理装置通信,再将信息传送到调度主站,并与公司MIS系统联网,使公司生产指挥系统与时了解故障信息和保护装置的运行情况,为迅速、准确的分析事故创造条件,保护系统的安全运行。 (3)采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装备,进一步完善EMS、DMS、MIS等以计算机应用为主的五大中心。自动化系统 :A调度自动化系统:在应用功能基本软件(PAS)通过实用化验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无功优化、安全分析、调度员培训仿真等应用软件的功能;实现变电所电压无功自动控制;开展电力市场支持系统的开展与

13、应用,扩大系统应用领域,实现EMS系统与MIS、RMS、DMS系统的联网,适应电力市场对自动化系统的新要求。 B变电所自动化装备:积极引用国外的先进技术,提高变电所自动化装备的性能。在满足调度自动化系统所需信息的基础上,开展变电所无人值班工作,实现RTU与变电所综合自动化设备(微机保护、电压/无功自动控制设备、消弧线圈等)的接口;开展RTU数据网络通道建设。220KV以上与有条件的110KV变电所实现网络通讯,提高信息的实时性,扩大信息量。C电力数据网络建设:配合全省电力数据网络建设,实现全省各地市EMS系统的联网,实现数据共享;在全省电力数据网络的基础上,建成全市电力数据网络,实现全市各县(

14、市)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联网,实现数据共享。D电费计费系统:建成全市电能量采集与计费系统。实现省-市、市-县、县以下关口电能量的自动采集、统计。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满足电力市场电能量考核、结算的要求。实现电能量的自动结算。实现电量平衡,实现潮流、线损分线、分台变分析。 系统采用分布式结构,独立建设。支持与MIS、DMS、EMS等系统的连接。达到数据共享。 通信网络 :A.市-县通信网:利用自有资金逐步建设县光纤环网,并将设备容量升级到622Mbps。B. 市区通信网:采用155MSDH设备建成市区各变电所的光纤环网;C.县级通信网:建成部分变电所为核心的光纤环网,并逐步延伸至各变电所、供

15、电营业所,具有承载数据、通信、视频等功能;D.会议电视系统:采用H.320协议标准,并具备可升级至H.323协议标准的MCU和会议电视终端设备,组成省-市,市-县的会议电视系统,并逐步向乡镇营业所扩展;E.行政和调度交换系统:行政和调度交换系统采用数字程控交换机,组成独立的行政交换系统或在行政交换机中开发调度虚拟系统。省公司与市公司间,市公司与县公司间实现2Mbps中继汇接;F.通信监控系统:采用开放式系统,分布式结构,逐步建立地区、县公司通信监控系统,对全市电力通信网进行有效监控。 配网自动化:A.继续完善配网离线管理部分的功能,使现有的图形和设备管理更为实用、系统化,并逐步向380V低压用户推广。B.在10KV配电线路上装置自动投切的电容器和自动调压器,实现无功就地补偿、实时调整各节点电压,以较大幅度降低线损和提高供电电能质量。C.利用现有配电自动化网络基础,以基本一样的实施模式,继续在架空、电缆网络开展较大规模的自动化建设和改造。D.在全面或较大围实现馈线自动化的基础上,根据对线路运行参数的精确、实时计算,逐步试行馈线优化重构工作,实现考虑网络、电能质量的负荷停电或不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