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习方法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8733514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学习方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地理课是高中文科生尤其是刚刚文理分科后还没有很好掌握地理学习方法的高二学生感觉头疼的一门学科。然而对文科生来说,它在高考中又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常听人说得地理者得文综,所以学好地理对文科生来说意义重大。地理学科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要想学好地理,首先要清楚这些特点。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具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综合性。上至宇宙空间,下到地球内部,还有我们生活的人类社会,这些都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属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所以我们说,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

2、科学双重性质的综合性科学。第二,地域性。不同地区,地理环境是不同的。地理学研究的正是地理环境的差异、分布规律及其成因。除此之外,地理学还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到许多有用的地理知识;反过来,我们还可以运用所学的地理学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呢?有些同学认为,地理不难,关键是记性好,只要死记硬背就行;还有的同学认为地理课没意思,除了背还是背。其实不然,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地理学也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学习方法和技巧,我们就

3、会学得既简单又有趣。一、培养空间概念,学会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蕴含于地图之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长期坚持下去,你就能够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图象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

4、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例一 在“经纬网图”上,我们观察到的知识如下。1我们在这幅图上可以看到有许多线,其中连接南北两极的线是经线,与经线垂直相交的线是纬线。2经线与纬线的特点: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并相互平行;纬线圈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长度都相等且相交于极点。3指示的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4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0经线以东为东经度,0经线以西为西经度;自西向东,东经的度数逐渐增大,西经的度数逐渐减小。纬度以赤道为界,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自

5、北向南,北纬的度数由大到小,南纬的度数由小到大。5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确定两点之间的距离、确定一点在另一点的什么方向。例二 我们在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课中刚刚学过的图,其图名叫做“长江三角洲的地理条件”。我们以这幅图作为例子,了解读图的几个主要步骤。第一步,获取信息,是获取图中所显示的各种信息。在“长江三角洲的地理条件”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有河流、湖泊、海洋、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还有不同颜色显示的地表高低起伏情况。第二步,分析地图,是要分析我们在图中获取的各种信息和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推测该地区的发展状况。该地区地处东南沿海,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6左右,地

6、形较为平坦,年降水量自南向北逐渐递减。该地区适合发展水田耕作业和水产养殖业。邻近东南沿海水陆交通便利,商业贸易发达,但矿产资源贫乏,是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地区。第三步,说明原理,明确地图所说明的原理。这幅“长江三角洲的地理条件”,说明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个区域朝什么方向发展以及发展状况如何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二、学会读书,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地理教材是我们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学好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呢?我们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要点。1.读出书中有什么阅读教材,首先要读懂,明白书中讲了些什么。比如,教材在介绍某个地理区域时,一般从构成这一区域的各地理要素分别

7、进行论述。这个区域在哪儿?这里的自然概况怎样?经济发展情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等等2.读出知识网络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其中任何一个地理要素的改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变化。我们应该理清这些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头脑中形成这一地域的知识网络。3.学会梳理知识教材对于同类知识的论述角度具有相似性和规律性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具有范围广、信息多等特点,但是它对同一类型知识进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规律性。例如描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往往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加以说明。而气温又包括着年平均气温、年温差和气温的分布等内容;降

8、水主要是由年降水量、降水的时空分布所组成。除了这一点外,我们还可以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或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或相似性。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一点,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对比差异性,找到相似性。如我们在学习印度和巴西、日本和英国、我国的南方和北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时,就可采用这种方法。我们不仅要明确两个地区或两个国家之间的差异,而且也要思考这些差异是怎样形成的。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差异。我们不仅通过对比梳理

9、找到差异性,我们还能找到相似性,如印度和巴西两个国家,虽然位于不同的大洲,但它们在许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利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我们就能够将两个国家的主要的地理特征知识点梳理得一清二楚。印度和巴西都是位于热带的临海国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优质的铁矿资源丰富;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国和出口国;近年来电子工业和信息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是发展中国家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三、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是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目标,对学生学好地理非常重要。 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任何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都不是由单一的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但是,在

10、这诸多的地理因素中,有某一、两个要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们应当学会找出这一关键性的因素,并以此为线索,将其他的各要素联系起来,从而正确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新课改高二地理主要侧重于区域地理的学习。一般来说,影响某区域的地理特征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该区域的地理位置(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区位因素),因为地理位置决定着该地的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又影响着发展方向。例如我国西北地区如下图: 所以思考问题时应抓住该地的地理位置,以此为突破口,去分析其他地理要素的特征。其分析步骤即为:在哪里定位、分布;有什么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特征、生态环境问题等;为什么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进行分析,还需要注意分析历史根源和

11、国家方针、政策等;怎么样进行评价(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怎么办预测发展方向或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方法,四、学会科学的记忆方法 许多同学反映“地理不难学,就是不好记”。的确,教材中有许多的地名、数据、物产,要把它们记住确实很不容易。这时候,我们首先,应该分清课标中对这些地理事物的要求,是必须记住的,还是可记可不记的,还是只要理解不必记忆?在明确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就可以再来探讨记忆的方法。1.及时复习,重复记忆如何记得又快又准,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事情。其实,克服遗忘、加强记忆的最好办法,就是重复,这也是由人的生理结构所决定的。当天学过的内容当天复习,一周至10天左右再复习一遍,两个月内再复习一遍,这对巩

12、固记忆非常有效。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不是也正好和老师、学校安排的单元检测、期中或期末考试的周期是相吻合、相一致的。2.调动感官,增强记忆。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由多种感官(眼看、耳听、口诵、手写、脑想)参加的学习活动,其记忆效果最好。这些感官是眼、耳、口、手、脑。在学习中,应当尽可能多地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和做一做并将其结合在一起就是有效的记忆方法。例如,在读图时,不仅仅是观察地图,还可以根据需要用彩色笔进行勾画涂抹。 在“非洲气候带分布图”上就可以将热带沙漠气候区用红笔涂色,将热带草原气候区用黄笔涂色,将热带雨林气候区用绿笔涂色等。又如在“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上将1600毫米、1600800毫

13、米、800400毫米、400200毫米和20050毫米的不同降水的区域涂上不同的颜色,那么关于非洲气候分布特征和我国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的知识会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中。这样记忆肯定是深刻的。3.适当联想,趣味记忆 同学们在学习地理时除了进行重复记忆、感观记忆之外,还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联想、理解增强记忆。在学习中国政区图,记忆我国省区轮廓时,同学们可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形象地记忆,把黑龙江形象地看成一只美丽的天鹅,广东像一头大象的头部,而台湾省又像一叶正在驶向祖国怀抱的小舟等等,这样记忆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4.把握联系,理解记忆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这就决定了

14、地理知识之间也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只要我们理解了知识之间的这种联系,并把握住这些联系,纵然知识是千头万绪,我们也会记忆的一清二楚。相反囫囵吞枣地死记硬背,一方面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另一方面也容易丢三拉四,背了后面忘记了前面。地理学科知识纷繁复杂,千条万绪。学会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记忆对于我们学好地理具有很大的益处。5.抓住异同,对比记忆 抓住地理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进行记忆也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例如我们在复习初中学习的长江和黄河,由于它们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运用对比的方法去记忆关于长江和黄河的知识是比较合适的。五、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要学好地理,不仅要

15、学好书本知识,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特别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这也是当今新课改提出的要求。将我们所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社会生产和实践活动中去,使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和深化,同时也可以增强你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我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的地理问题;同时,当今社会中的许多热点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也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个勤于思考的头脑,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要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就会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 总之,地理是一门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实用学科,而且又是在我们文科生高考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的学科,他对我们的重要性自不必说,但是要想真正学好地理就需要我们聪明的学习,掌握规律,有科学的方法作指导,有持之以恒的坚定信心,相信成功属于勇往直前的拼搏者。高考地理通过图形掌握知识点脑中有“图”心中有“理”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拐杖,在最后的80余天时间里,同学们应将地图装在大脑里,培养自己“图图转换”和“图文转换”能力,做到脑中有“图”、心中有“理”。 考生可按以下几点去复习备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