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读书报告(共7页)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8733467 上传时间:2024-03-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学读书报告(共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政治学读书报告(共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政治学读书报告(共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政治学读书报告(共7页)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政治学读书报告(共7页)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学读书报告(共7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学读书报告(共7页)(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在读书中明辨慎思读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摘要: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在分类上属于古典政治学的范围,亚里士多德所处的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之地,古希腊哲学家们从哲学的角度对城邦生活中的各种政治现象进行了反思,并力图寻找城邦政治生活的本质。而亚里士多德则是古典政治学的集大成者,他在政治学中所提出的政治思想和政治问题, 至今仍然值得我们深思。我只是大概读了这本书,也不是本专业的学生,还有很多对书中理解还不到位的地方,所以如果有讲的不对的地方,还请见谅。接下来, 我将从本书简述、城邦学说、政治学与伦理学、“中庸”的政治思想和总结五个方面展开我的读书报告。关键词:城邦、伦理、中庸、政

2、治学正文:1. 本书简述1.1 创作背景亚里士多德撰写政治学时,希腊城邦中的阶级矛盾加深,自由民中贫富两极分化的速度加快,城邦中越来越多的自由民表达了对奴隶主统治的不满,他们参与城邦政治生活的热情也普遍降低。此前被希腊人奉为圭臬的“个人离不开城邦”的传统观念也受到了普遍的质疑,希腊城邦统治的社会基础开始动摇。1.2 作者简介(公元前 384 年-公元前 322 年),西方学术史上重要的人物, 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和思想家。马克思称他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为“古代的黑格尔”。 亚里士多德进入雅典学园专心-专注-专业学习时师从柏拉图,后离开阿卡德米到小亚细亚的

3、城邦讲学、深入民间观察到了城邦的现状及问题,最后回到雅典建立了他自己的学校。作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哲学、伦理、逻辑、心理、经济、神学、政治、自然科学、教育和法律等等;代表作有政治学、雅典政制、物理学、形而上学、伦理学、气象学等等。亚里士多德是政治学的先驱,他首次将政治学从其他学科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研究领域,使政治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3 主要内容政治学是亚里士多德基于他和学生对 158 个希腊城邦政治制度的调查创作而成的。本书共有 8 卷 103 章:第一、三卷:城邦和公民和政制;第二卷:批判理想国和法律篇中的理想城邦,评析斯巴达、克里特和迦

4、太基当时比较典型的三种政体;第四、五、六卷:分析各种政体及政权更迭的原因、讨论建立稳定政体的方法和论述民主制与寡头制的组织,认为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共和政体是最佳的;第五、第七、八卷:理想城邦中的道德、民族性和教育等。但是第八卷谈的教育,讨论到体操和音乐全书就结束了。因此,学者们推测政治学应是一部未竟之作。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是有关政治的第一部全面的、系统的书籍,也是他政治思想的体现。亚里士多德在本书中讨论十分广泛,包括城邦的目的、起源、产生、衰败,政体的分类和政权更迭,理想城邦及其建设等。2. 城邦问题本书的核心是“城邦”,亚里士多德以“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为前提,分析了城邦的形成及其基础,探讨

5、了城邦理论和城邦制度,研究了政体的分类和政权更迭,由此提出了他设想的理想城邦蓝图。2.1 城邦即政治2.1.1 起源英语Politics,德语Politik,法语Politique 都是来自于拉丁文的 Polis, 此字原义为“城邦”,指古希腊的城市国家,后来指涉城邦国家中的公共事务,即为西方“政治”一词的由来。 “政治生活”即“城邦生活”,因此,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实际上就是城邦学。对于古希腊人来说,美好的生活首先须是城邦的生活,即政治生活。城邦的公共活动和公共利益位于人们行动和生活的之首,作为政治动物,人也只有在城邦中进行生产与活动,才能实现城邦至善的最高目标。因此,人们对如何实现城邦共同体

6、的“美好”的生活的探索,不但使人们对城邦问题的思考进一步发展,更推动了古希腊政治学的产生和发展。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只有先了解城邦,才能了解政治活动和政治制度。从本质上看,古希腊政治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就是为了解决城邦的危机而产生的,政治学的兴起来源于当时的人们对于城邦生活的关注和反思。亚里士多德对政治生活的反思就是在城邦的框架结构范围之内进行的,而他思考的方向是古希腊当时所面临的城邦危机,如何建设一个理想的城邦成为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思想的直接表达。2.1.2 局限不同地区的形成的政治是不同的,古希腊属于小国寡民,所以亚里士多德这里所讨论的“政治”主要是指城邦内部的活动,城邦外或城邦之间不属于

7、其“政治”的范围,稍稍带有一些历史的局限性。2.2 历史背景奴隶制岌岌可危在亚里士多德所处的时代,古希腊的奴隶制度已经经历了重大的危机,社会力量开始慢慢发生变化,许多城邦的统治处于危险之中。亚里士多德站在逐渐崛起的中产阶级的一边,希望通过对城邦的考察、比较,以一种和谐、中庸、更为实际的途径去寻求美好城邦的建立与生存。2.3 城邦共同体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虽然空间性、地域性以及城邦的基本活动是城邦作为一个共同体不可或缺的条件,但却不足以成为城邦“是其所是”的真正要素。城邦不是简单的一个空间或地域范围内人的单纯聚集。城邦具有整体性、伦理性的特点, 以完美的、自己自足的生活为共同目标,而城邦的幸福也不

8、只是靠个人的幸福累积就能达成,幸福也并不是通过满足人们物质方面的要求就可以获得,而是更多地体现在对城邦内个体道德完善性的要求上。所以,古希腊的“城邦”与近现代的 “国家”还是有不同的。3. 政治学与伦理学亚里士多德开创了政治学与伦理学开始了相对分离,但是政治学与伦理学并不能完全分开,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中我们能看到很多伦理学的影子。3.1 亚里士多德使政治学与伦理学相对分离亚里士多德对政治学和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的划分、以及对政治学研究对象的确定使政治学与伦理学开始在相对意义上分离。由此,亚里士多德开创了“政治”这门科学的先河。3.2 政治学与伦理学不能完全分开尽管亚里士多德有另外一本书伦理

9、学专门讨论研究伦理问题,但就读后感而言,政治学这本书洋溢着伦理学的气息,他认为,一个人要倾向于过政治生活才能达到完美的善,因为“人天生是政治动物”。伦理学研究的是个体的善,政治学研究的是集体的善,城邦政治以实现公民的最高善德为目标。所以,本书论述的理想城邦就是以实现至善为目的的,而至善的城邦就是使人们过上美好的生活。例如,在第三卷中谈及公民、好公民时, 提到了善人、善德与伦理学相关的问题。可见其对政治学问题的研究和对伦理学的研究是完全不能分开的。4. 亚里士多德“中庸”的政治思想4.1 “中庸政体”是最优良的政体亚里士多德从中产阶层的立场出发,主张用加强中产阶层力量的办法来平衡贫富民之间的矛盾

10、,使奴隶主国家不至于瓦解。在本书第四卷中,在对古希腊现实中各种政体进行研究时,他提出了“什么是最优良的政体,以及若是没有外部的干扰,什么性质的政体最切合我们的意愿, 什么政体与什么城邦相适合”的问题,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亚里士多德运用了比较法。通过对平民制和寡头制的比较,亚里士多德认为在古希腊城邦可以实行的最佳政体是两者的结合“中庸政体”,即中产阶级主导、掌权的政体。理由是,中间的阶层不会掠夺富人之财,亦不会剥夺贫穷之人。这也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中庸的生活必然就是最优良的生活”。但是,社会阶层的流动趋势并非亚里士多德所设想的那样。中产阶层的变动有较大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用一个经济地

11、位不稳定的阶层难以“稳定”另外两个阶层。除了经济因素,还有政治、人口变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所以,亚里士多德的这种“中庸”的政治主张在当时是难以实现的。4.2 借鉴意义虽然亚里士多德“中庸”的政治主张在当时没能发挥作用,但是其“中庸”的政治思想对近现代国家的发展还是有借鉴作用的。比如,扩大中产阶层,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在今天来看仍然是不过时的。5. 总结亚里士多德所生活的古希腊城邦统治岌岌可危,而他所提出的政体思想,也是为了给当时的城邦政治危机找到一个出路,是在现实与他理想之间进行妥协以拯救日益衰落的城邦统治,尽管他的理想城邦是基于理性的,但面对当时城邦统治衰落的现实,最终没有改变古希腊

12、城邦的历史结局。不可否认,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是作为政治学的开创者,他的政治思想对西方政治理论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有讨论思考的价值。读西方的书籍总是感觉不如读中文的书籍容易,应该是文化习俗、历史典故的差异所致,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有五百多页,几乎每一页下面都有注释, 看书的时候总是要结合书下的注释才能理解意思,竟然有种看文言文的感觉,所以一开始还很细致的读、后来就一目十行了,所以整本书只是囫囵吞枣般的读完了,惭愧惭愧。如果不是政治学原理这门课,我应该不会主动去看政治学这类的书籍,但是看了之后还很有收获的,了解了很多亚里士多德和古典政治学的知识。【参考文献】:1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2 百度百科:BE B7/267693 李晗. 浅析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理想政体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 193(12):96-97.4 游朋轩. 政治哲学的理想性与现实性D.南开大学,20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