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帮扶策略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8732820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帮扶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帮扶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帮扶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帮扶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帮扶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帮扶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帮扶策略(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帮扶策略 骆驼实验小学部课题组 张文英 王贤中 陈晓霞【内容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一批批外来务工人员来到宁波,他 们的子女有许多也跟随来到宁波就学。由于地域文化、知识背景和生 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尤其是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方面与本地孩子存 在很大差距,他们的加入,也给我们的学校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和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 视,也米取了许多措施和解决办法。现在,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 育现状如何呢?调查发现,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中, 还存在着 就学难、家庭教育缺位、安全意识缺乏这三个主要问题,亟需得到教 育

2、主管部门和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帮助和扶持。经过一段时间的探 索和研究,我们提出或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教育帮扶对策, 取得了一 定成效。【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 存在问题 帮扶对策据有关部门统计,近些年来,我区农村公办中小学校中,外来务 工人员子女占了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三,有些学校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甚至超过90%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自不同的省份,有着不同 的地域文化背景和家庭背景,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他们的加入, 必然给我们的学校教育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虽然经过各方努力,一部 分问题得到解决,情况有所好转,但依然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会 对我们教育的均衡发展、和谐发展带来阻力。去年,我对

3、本校 500多 名小学生和学生家长分别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还存在下列三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一、上学难问题依然存在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随父母来到宁波上学,政府为了解决他们 的就学问题,创办了一些专门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 也明文规定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可以就近到居住地公办学校就读。但是,由于专门的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大多场地狭小,校舍简陋,师资缺乏且不稳定, 办学水平很难与本地的公办学校同日而语, 加上不菲的费用,使外来务工人员们望而却步。他们都想把子女送到公办学校享受免费的义务 教育,而我们这些农村公办学校受校舍和师资限制,也无力接纳所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

4、。因此每年公办学校招生的那几天,都会出现 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在校门口漏夜排队,只是为了给孩子争取到一个入 学的名额。建议帮扶策略:软硬并举提高办学质量针对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孩子上学难问题,我们建议:这些年来,政府为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办学条件,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走访中我还发现有一些外来务工子弟学校蜗居在废 旧的厂房里,没有像样运动场,教室简陋,有部分教室近似危房,周 边环境嘈杂脏乱,很不利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我觉得,政府和教 育主管部门,还要为这些学校提供必要的硬件方面的保障和支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办学场地,达到政府规定的生均用地要求。 除了保证 他们有洁净明亮的教室,还要想方设法让他们

5、有比较宽阔的运动场, 可供学生日常活动和锻炼,让孩子们在这里不仅可以安心地学习, 还 可以愉快地活动;其次,加大软件方面的支持,可以从公办学校抽调更多管理能力 较强的行政人员,常驻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协助他们进行学校日 常管理,提高办学质量;选派公办学校的骨干教师到外来务工人员子 女学校任教,并把这段任教经历作为骨干教师聘任和考核的必要条件 之一,不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第三,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师资的培训。 教研室可以多 组织一些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送教活动,通过建立公立学校和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对口帮扶机制、 或者通过师徒结对的形式,使 “请进来”和“走出去”成为他们常态的教

6、研、学习模式,帮助外来 务工人员子弟学校提高师资素质,培育一支优质稳定的师资队伍,进 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第四,政府增加投入,在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办学条件的 基础上,适当扩大公办学校规模,或者把符合条件、达到要求的外来 务工人员子弟学校转变为公办学校,让更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这些 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就读,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二、外来务工人员的家庭教育“贫病交加”众所周知,孩子的教育主要由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大部分组 成,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互相依赖、互为补充、配合默契,才能 产生强大的教育合力,取得很好的效果。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 上,仅凭学校的力量远远不够,还需要家庭教育紧密配

7、合。然而,由 于地域条件、文化习俗、教育背景等各方面的差异,子女教育又恰恰 是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的薄弱环节。 他们每天忙于生计,基本没有 时间顾及孩子的教育,有的只是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成绩, 根本不知 道培育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把孩子送进学校的同时,也把教育孩子的任务全盘交给了学校和老师,家庭教育缺失,是为“贫”; 另外,他们大多来自偏远地区,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不高,有些还是文 盲,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当,除了骂就是打,简单粗暴,是为“病”。通过问卷调查得知,我校70%左右的外来孩子和父母双方一起生 活,他们的父母时常加班,能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有限,有的是双 方轮流照管孩子的饮食起居

8、和学习,有些家长双方都很忙,孩子放学 后就去一些托管班,由那里的老师看管,连带辅导作业。还有30%左右的孩子和父母中的一方生活在宁波, 每逢家长上班,这些孩子只能 实行自我管理。调查中还发现,有 32%勺家长在家时,是看电视、打 牌或做家务,不过问孩子的学习。50.8%的孩子在家里无独立学习的 房间,有9.6%的学生无固定地点做作业,7.4%的家庭没有书桌供孩子 学习,由此可见,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的孩子学习条件多么简 陋,家长对孩子的关注何其少,家庭教育的缺失也就可想而知。平时与孩子相处时间短、沟通交流少,孩子一旦犯错或出现问题 之后,采取打骂等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也是存在于这些家庭中的一

9、个较普遍的现象。家庭教育的“贫病交加”,使学校教育失去了有力支撑,显得势 单力薄,教育效果也大打折扣。因此,在子女教育方面,外来务工人 员家庭亟需得到学校和老师们的帮助。 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如何把 “教育帮扶”送进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帮助他们掌握正确教育方法, 调动起家长教育孩子的积极性,从而形成学校与家庭的统一战线, 显 得尤为重要。帮扶策略:建立家长与学校的多元沟通渠道1、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我校开办家长学校由来已久,架设起了学生家庭和学校沟通的桥 梁。多年来,家长学校定时开课,向家长传达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课改 信息,听取家长对学校建设和管理的意见,接受家长监督,对我校的 发展和进步发挥了

10、很大的作用。近年来,我们学校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急剧增加,以及他们家庭教育普遍薄弱的现实,有意识地把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作为家长 学校研讨的重点内容。通过发放家庭教育情况调查(家长卷),使 家长们在完成问卷的同时,对自己的家庭教育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和 反思,发现问题,认识不足,再通过家长和学校领导、老师们面对面 交流研讨,帮助他们着眼自家现有条件,针对自己子女的实际情况(如 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多子女家庭中该子女的排行等),关注孩子的品质培养、情商提升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米取适合自 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做好对孩子的教育工作。后来我们又在小学生中 进行了对应的家庭教育情况调查(学生卷

11、),经过统计发现,许多 孩子觉得父母和自己在一起的时间多了,亲子之间的交流也有所增 加,父母对孩子的在校表现和学习情况更加关注了, 有些孩子还提到, 父母用讲道理和平等对话取代了以前的“棍棒抚摸”。2、利用“家校互联”,建立全天候的沟通学生入学以后,我们就很快为每一位同学办好了家长信息登记, 建立了家校互联网络,家长通过手机就可收悉学校和任教老师的联系 信息,也可作出信息反馈。家校互联网络开通以后,学校可以把学校 一些重大活动或举措及时告知家长, 取得家长的支持或理解,便于活 动的顺利开展,也有利于一些措施的实施。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可以不 定期把学生在校的学习和思想动态及时告知家长,让家长实时了

12、解孩子的在校情况,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如:小学低段老师可以把每天 的作业通过短信告诉家长,让家长督促孩子及时完成;对于经常拖欠 家庭作业的同学,老师也短信可告知家长,请家长协助整改。寒暑假等长假期间,借助家校互联也可以让学校、老师与家长联 系的不会间断。我们学校的假期休闲教育系列活动, 大多就是借助家校互联这座桥梁来开展的另外,邀请教育专家为家长开设家庭教育讲座、任课老师家访、 建立家校联系本等方式,也能使家长把握孩子的思想、学习动态,获 得一些具体、科学、实用的教育方法,针对孩子的表现,采取及时有 效的教育措施。至此,我们觉得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学习,家长认识到了家庭 教育的重要作用,改进了

13、教育方法,家长与老师的主动联系也比以前 有明显增加。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形成合力, 对促进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必然产生持续良好的效果。三、孩子和家长都缺乏安全意识据北京晚报报道:去年我国由于火灾、食物中毒、交通事故、 溺水、自杀等原因造成1.6万多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 一个班的学生因意外事故而离去。在宁波市,2010年,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57人;2011年,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 46人,2012年,中小 学生非正常死亡36人,其中大约三分之二的死亡原因是溺水或交通 意外。据统计,这些非正常死亡的学生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却占了 70%以上。这不仅仅是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

14、,更是一段段不堪回首的往 事,它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无法估量的伤害。在社会、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安全教育的形势下,外来务工子女的 安全事故还常有发生,原因何在?通过对外来务工子女家庭教育现状 等方面进行调查和研究,我们认为关键在于外来务工人员安全意识 薄弱,不懂或者无视交通法规,忽略了对孩子的日常安全教育。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来自偏远农村, 他们学历普遍偏低,一般都是 从事体力工作。外出打工的目的就一个:赚钱改善生活。来自农村的 地域背景,文化知识的缺乏,繁忙的工作,使他们安全意识淡薄,对 孩子无法尽到监护职责,也很少进行安全教育。许多孩子上学和放学 无人接送、不知道遵守交通法规、一人在家或结伴外出玩耍

15、时,发生 安全和伤害事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有这样三个实例:小学生A,星期天独自在家,出于好奇,想爬到房顶上玩,因平 房无楼梯,他就顺着木制梯子向上攀,中途木梯断裂,他重重摔在地 上,导致脊椎骨断裂;小学生B某,在放学的路上,与另一名学生边走边玩,你推我一 下,我撞你一下,由于另一名学生用力过猛,B某一个趔趄,倒向一旁,这时后面一辆飞驰的汽车刹车不及, B某命丧车轮之下。学生C某,暑假和表弟结伴去河里游泳,表弟溺水,C某赶紧去救,因为不懂正确的救护方法,被表弟紧紧抓住,不幸双双遇难。以上事例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小学生,年幼好奇,自我控制能力 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如果家长注意到这一点,加强防范,并经

16、常对 他们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就会避免悲剧的发生。血的教训警示我们: 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对他们安全知识教 育刻不容缓!帮扶策略:多管齐下保安全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学校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安全教育作为学校 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了的安全教育制度,每学期设立一个“安全教 育周”,平时还利用班会课、国旗下讲话等时机,对学生进行预防溺 水事故和交通事故的教育,使日常教育和专门教育紧密结合。每年夏初,天气转热,学校要开展预防溺水的专题安全教育活动。 发放告家长书,提醒家长加强监管,不让孩子玩水,不论几个孩 子外出游泳必须有家长陪同,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等。各班还通过 班级黑板报、召开“防溺水与溺水救护”主题班队会、观看宣传片等 方式,让学生认识到玩水和私自外出游泳的危险, 学习溺水自救和他 救知识,防患于未然。每学期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