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语言视角下的雕塑艺术材料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8732567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形式语言视角下的雕塑艺术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形式语言视角下的雕塑艺术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形式语言视角下的雕塑艺术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形式语言视角下的雕塑艺术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形式语言视角下的雕塑艺术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形式语言视角下的雕塑艺术材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形式语言视角下的雕塑艺术材料摘要在一定程度上雕塑艺术受雕塑材料的制约,不同的雕塑材料往往也会产生不同的雕塑艺术效果。具象、抽象和意象是不同材料经艺术家处理后所形成的雕塑作品表现形式,这些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人类不断生产中的沉淀,是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发展的成果之一。雕塑艺术中非常注重形式语言的研究,通常来讲所谓形式语言指的是依据一定的规律所构成句子上或符号串上有限或者无限性的集合,而在艺术研究的范畴中形式语言还存在于意象形式的内容,具体包括具象形式、抽象形式、意象形式。关键词:材料雕塑雕塑艺术形式语言雕塑艺术是艺术种类中具有独特魅力的一门,其构成艺术的主要载体就是其雕塑材料。雕塑作品的制做材

2、料上一般可以分为天然性材料和人造性材料两大种类。文献研究结果显示雕塑在使用材料上有较为丰富和自由的两个特点,不同类别的雕塑材料经艺术家们的处理后,形成了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具体而言,这种艺术形式分别体现在具象形式、抽象形式以及意象形式上。所谓具象形式,是指设计依据具体的物象所进行的模仿后所再现的客观对象艺术的形式,主要特点体现在其造型相似性以及写实性上。所谓抽象形式,是指那些与自然不同的物象,经抽取后所具有的共同本质性特征,主要表现在物象本体的自律美。本文试图以形式语言的视角通对雕塑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梳理;对不同材料的雕塑艺术剖析;对不同艺术形式语言在雕塑作品中的结合分析等完成对雕塑艺术材料的探

3、究。一雕塑艺术产生与发展1中国的雕塑艺术中国早期的雕塑艺术所呈现出的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特点,其有着大量实证,例如: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甘肃敦煌的莫高窟等,都体现出了较为鲜明的中国式造型审美,这是一种历史文化的积淀。在上述雕塑作品中,石、金属以及陶成为雕塑的主要材料,在艺术形式语言表现上也多以具象和意象形式为主。可以说,在中国雕塑艺术的历史长河中可谓历史久远,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有雕塑艺术创作的伴随,且不同历史时期有着有不同的表现特点。当然,其中所形成的两河流域陶文化和商代青铜器的铸造以及秦代的兵马陶俑等,都呈现出了艺术家们独有的雕塑技艺以及彩绘工艺。中国古代的雕塑艺

4、术曾经是辉煌一时,但是到了中国近代由于战乱等发展处于停滞状态。新中国成立初期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但是十年“文革”又一次遏制了雕塑艺术的发展。随着新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的文艺事业发展到了一个繁荣的春天,其在艺术领域中“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发展势头快速形成并得到发展。因此,研究学者认为这个阶段是中国雕塑艺术全面快速发展的阶段。之所以这样讲,原因是可以从城市的建设中得以窥视。因为,随着较为现代化的材料(例如:水泥、树脂、大理石、铸铜以及锻铜等)的大量运用,在这些雕塑的作品上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其对城市美化所起到的作用,而且还可以看到其对城市居住人口也起到了一定的情操陶冶以及被教育等作用。所以,中

5、国这一时期的雕塑艺术主要发展呈现为封闭式向开放式的发展模式迈进。不仅如此,西方的一些具有较为代表性的流派也被引入中国,在一定的范围和领域上促进了中国雕塑艺术发展视野的开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的雕塑艺术形式与艺术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国外的雕塑艺术总之,随着社会、文化以及经济等方面上的发展,当代雕塑文化在不同领域中进行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从而出现了雕塑艺术的多元化趋势,雕塑材料在形式语言上通过不断拓展与创新,最终表现为抽象形式。二不同材料的雕塑艺术雕塑艺术作品雕塑过程中所选择的材料,在种类上可分为天然性雕塑材料与人造性雕塑材料两大类。其中,天然性的雕塑材料也可以说是传统雕塑材料,其主要有泥

6、土、木料、石料、沙料、冰料、雪料等。通过史料的考证,我们发现在古代希腊神庙中涉及的神的雕像多是选择木材作为雕塑身体的制作材料,但是利用象牙作为肌肤的部分,露在衣服外面的看上去则显得非常的真实,这也给后世的雕塑艺术材料的选择带来了许多的启示。不同材料所制成的雕塑作品在其艺术语言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我们知道天然泥土可以分为渣土、沉积土等,在泥土具象模仿的形式通常分为圆雕与浮雕两种样式。当然在雕塑材料中除了泥土之外还有木料,木料种类比较繁多,在中国木料产地上可划分为南方与北方。木料雕塑材料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其木质上较为坚韧,色泽上较为光亮,纹理上较为细密,在含腊性上叶也相对较强,并且在雕刻上容易操

7、作也不易发生断裂。同时,木料通过平刀、圆刀、角刀等凿坯以及电磨等抛光等程序,其所形成的触觉在肌理效果上和光滑效果上都极具特色。在天然材料中,冰料也常常成为雕塑艺术家们选择创作的载体。冰料是自然形成,分布在世界各地。实践证明冰料运用上很有讲究,其主要体现在工具的使用、刀痕的刻迹、表面的效果处理等处理上。所以,一些雕塑家往往会在造型的雕塑刀法上采用块面的雕刻法以突出作品形体棱角间的关系,从而追求轮廓的鲜明性,这样一来雕塑作品往往会随着自然的风化变得更加光泽照人更加晶莹剔透。在分析冰料雕塑作品的具象模仿形式,一般是从动植物和鸟禽类以及人物的角度分析,多数的研究文献成果显示其模仿形式基本上是以圆雕表现

8、样式为主。假如我们以触觉原理对上述模仿形式加以剖析,我们往往会发现在冰料雕刻的过程上对雕刻工具要求是非常高的,不仅要求其种类足够的多,而且对于刻刀的锋利还有特殊的要求。总之,在一定程度上雕塑艺术受雕塑材料的制约,不同的雕塑材料往往也会产生不同的雕塑艺术效果。三不同艺术形式语言的结合雕塑艺术的形式语言有多种,但最常见的有三种:具象、抽象和意象。对于雕塑艺术形式语言而言,其内涵也同样包括了具象形式、抽象形式以及意象形式。可是,将其放置于造型艺术研究范畴之中,其三个不同范畴的艺术语言,分别阐述的是三个不同领域的形态构建过程。整体美是雕塑形式语言追求的主题,持此类理论的研究学者认为“数”是万物的源,而

9、“美”的规律就存在于“数”的形式规律之中,例如,圆形、球形以及“黄金分割”的美。换句话讲雕塑艺术形式美就是一种和谐的形式美。因此,在古希腊的雕塑家们在所创造的雕塑作品中都积极地去探讨和谐之美。其所创造的雕塑作品内容上无论是神还是人,字雕刀的挥舞下都表现为体魄匀称与精神丰富,作品的外部与内在上都给人以和谐、自然的感觉。人、动植物、鸟禽以及整个自然界,其之间都应该处于一种和谐共存的状态之下。但是,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将原有和谐的生态环境破坏,随之带来的是空气污染、气候变暖等恶劣现象的频繁出现,这严重影响了人类生存。因此,一些视角敏锐的雕塑艺术家们在其所创造的雕塑作品中往往会抓住时代的主题,通过不同艺术形式的语言,表露出雕塑者对自然生活的认识与向往,表达出自己对万物本源的追寻,通过作品将阳光、空气与环境以及相关氛围形成可触、可视以及可感的艺术元素。在雕塑形式语言上当代雕塑给我带来更多的启示,是其将形式语言由单一性发展成为多样化。可是,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那就是无序与杂乱。当代雕塑过于反映艺术追求,过于注重夸张、变形,因此如何有机的将多种形式语言相结合,引领当地雕塑艺术的发展,是我们雕塑者们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