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卷高新区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8731749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拟卷高新区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模拟卷高新区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模拟卷高新区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模拟卷高新区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模拟卷高新区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拟卷高新区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拟卷高新区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 of literature, means of observation, behavioral approach, conceptual analysis and the pattern of information-seeking of local and oversea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asic pattern strategies of technology information-seeking高新区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二

2、九年八月 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长春高新区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编制简要说明长春高新区经过18年建设和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当前,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把握机遇,科学谋划,实现新一轮大发展、快发展,事关高新区的未来。从2008年年底开始,管委会组织专门力量,集中研究编制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为了使战略规划更具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管委会聘请了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和省内专家、学者参与研究;围绕涉及全区发展的32个课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听取了各部门汇报,走访了驻区企业、院校及科研单位;先后召开了科研人员、企业法人代表座谈会和各类专题分析会。对于战略规划(初稿),管委会多次征求省、市有关

3、领导、相关部门等各层面的意见和建议;召开专家和省、市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的论证会进行了充分论证。2009年8月24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原则通过了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尽管在研究编制中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战略规划仍有深化和完善的空间,将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使战略规划不断完善,不断提升。目 录一、高新区发展现状及发展环境分析1(一)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和优势11、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12、形成了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23、形成了较强的区域品牌优势34、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4(二)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51、“危”中有“机”将是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期52、东北亚区域合作将有效促进高新技术产业

4、发展53、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64、东北振兴规划的实施更有利于发挥高新区作用65、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趋势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7(三)面临的问题和困难81、产业结构亟待优化82、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能力较弱93、现代服务业对产业的服务能力明显不足104、基础设施亟待完善105、政策支撑作用明显弱化116、发展空间亟待拓展12二、高新区新一轮发展的战略规划13(一)总体思路13(二)发展原则13(三)发展目标15(四)主导产业171、做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172、提升生物与医药产业173、提升光电子产业174、优先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产业185、培育精优食品加工产业186、

5、培育高端生产性服务业18(五)发展布局181、发展两大板块19南区板块19(1)创意与软件产业园区19(2)动漫产业园区19(3)商务体育休闲中心20北区(长东北核心区)板块20(1)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区21(2)生物与医药产业园区21(3)光电子产业园区22(4)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园区22(5)精优食品加工产业园区23(6)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23(7)长东北科技生产资料集散中心24(8)长东北商务中心252、建设五个产业基地25(1)自主品牌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25(2)生物疫苗产业基地26(3)半导体照明和光电显示产业基地27(4)动漫产业基地27(5)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基地28三、高新区新

6、一轮发展保障措施281、完善科学决策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92、提高区域运营水平,增强建设投入能力30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承载功能304、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完善资金保障体系315、抓好创新平台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326、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产业集群发展337、强化政策引导作用,加大产业扶持力度348、构建企业服务体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359、引进培育各类人才,强化人才智力支撑3510、抓好改善民生工作,维护群众根本利益3611、创新管理服务体制,完善公共服务功能3712、建立高效落实体系,提升行政执行效能37一、高新区发展现状及发展环境分析客观地审视区情、分析形势,高新区既有业

7、已形成的基础和优势,也有必须正视的困难和问题,更面临着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和条件。(一)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和优势1、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多年来,通过构建“一区多园”发展格局,已经形成了以汽车及零部件、生物与医药、光电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为代表的产业支撑体系。一是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已经成为全区重要支柱产业。全区现有规模以上汽车及零部件企业55户,占全市同类企业的24.9%。剔除一汽大众因素,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355.7亿元,占全区的60.8%,占全市的15.0%;实现产业增加值91.9亿元,占全区的57.7%,占全市的15.5%;实现税收30.27亿元,占全区的67.04%,占全市的14.5%。

8、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已经形成。2008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53%。新能源、新材料、光电信息、生物与医药等产业支撑作用明显。新能源、新材料、光电信息和生物与医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分别为37亿元、28.52亿元、18.78亿元和14.09亿元,剔除一汽大众,分别占全区的6.32%、4.88%、3.21%、2.41%,分别占全市同类产业的33.3%、25.8%、12.8%和12.3%。三是经济规模逐步壮大。全区现有注册企业2180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162户,占企业总数的7.4%,千万元以上企业142户,占6.5%,亿元以上企业62户,占2.8%。实现工业产值1574.4亿元,税收

9、141.6亿元,分别占到全市比重的43.7%和38.1%。2、形成了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一是科研实力雄厚。高新区人才与技术资源储备丰富,在科技部2004年公布的国家高新区评价报告中,技术创新能力综合加权排名列全国第4位。全区汇聚了吉林大学等高等院校14所,长春光机物理所等科研院所39家;设立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技术平台3个,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4个,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72个。自主创新潜力巨大,优势明显,基础坚实。二是科研成果丰富。近三年,全区累计申请专利1726项,其中发明专利832项,授权专利906项;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83项、国家创新基金项目179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86

10、项、国家新产品计划项目62项、国家科技合作计划项目23项,各类科技计划立项数占全省的30%,占全市的50%以上;拥有科技项目2310项,其中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392项,实现产业化的870项,拥有专利技术的372项。三是产学研聚集优势正在显现。全区现有产学研联合体、合作基地100余个,建有国家级软件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中俄科技园等11个国家级园区和基地,积累了丰厚的产学研合作经验。四是创新型企业集群发展。全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按新标准认定)43户,企业户数占全省的30.8%,占全市的63.2%。2008年,全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省的50%,占全市的61%。3、形成了较强的区域品牌优

11、势多年形成的创新能力和对地方经济的贡献,使长春高新区在全国较有影响,在东北位于前列。高新区先后三次被科技部评为“先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全国第三个“国家实施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也是科技部批准的“国家火炬计划长春光电信息技术产业化基地”。区内聚集了长春高新、中科英华等7家上市公司;落户了美国通用、德国汉高、上海宝钢等18家世界500强企业;培育了长生生物、长春鸿达、禹衡光学等众多知名企业和斯达舒、鸿达、正元等32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这些已经成为高新区吸引国际国内资本、人才和技术,推动新一轮经济扩张,实现新一轮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4、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高新区处于哈大经济带一级轴线中心位

12、置,是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内陆端口,承担着联接哈大经济带、带动长吉图发展的重要使命。在长春市“三城两区”发展格局中,高新南区地处西南工业区,紧邻长春南部新城,是未来的城市副中心,可与南部新城实现有效对接、一体化发展;与汽车区实现产业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并对朝阳经济开发区和富锋组团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北区(长东北核心区)处于长东北三条发展轴线的主轴,是未来我市产业发展,特别是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可对宽城经济开发区、经开区的玉米工业园、空港物流区和九台卡伦经济开发区提供技术支撑和配套服务,形成功能互补、产业互动的发展格局。高新区占据长春城市南北两个主出口,拥有发达的立体交通网路。铁路方面

13、,以京哈线、长白线、长图线为骨干,形成了贯通东西南北的铁路网;公路方面,以京哈高速、长营高速、302国道、102国道为主线,构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空运方面,依托龙嘉国际机场,构建了长春通往域外的空中走廊。就内通外连而言,南区有横贯东西的城市快速路(南四环路),硅谷大街将直通绕城高速;北区(长东北核心区)内部有正在建设的远达大街、北四环路等快速路与主城区紧密相连,外部有102国道、101省道、哈大公路、铁路等,构成了优越的交通基础优势。(二)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1、“危”中有“机”将是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期金融危机虽然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也给高新区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由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受

14、冲击较大,就业机会减少,一些软件、光机电、电子信息、新材料领域的高科技人才,金融领域的风险投资人才,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经营管理人才等,会转向中国国内寻求发展,为高新区引进高端人才提供了良机。二是经济危机必然导致世界资本与产业格局的重组调整,国内安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使得大量的高端产业、高端资本向中国转移,为高新区引进高端产业及资本带来了机遇。三是国家为应对危机保增长、促发展,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融资政策宽松,投资成本下降,预期收益增大,是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机。2、东北亚区域合作将有效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东北亚区域包括我国东北地区、日本、韩国、朝鲜、蒙古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总量约占全球的1

15、3%,经济互补性强,合作领域广阔。目前,日、韩两国对我国东北地区的投资意愿进一步增强,为高新区引进应用型技术和创新经验提供了有利契机;俄罗斯是世界技术强国,中俄在电子信息、激光、新能源、新材料、化工、交通工具等领域开展技术合作的潜力较大,中俄科技园将成为合作的重要平台。可以预见,随着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东北亚区域对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大,必将为高新技术产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3、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党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确定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强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全国科技大会提出,到2020年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随着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国家在各个领域的配套政策、重大科技计划、重大项目将陆续推出,为高新区发展在政策、技术、项目、资金等各个层面上创造了有利条件,将极大地强化高新区的功能作用,有利于高新区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增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能力,提高产业化水平。4、东北振兴规划的实施更有利于发挥高新区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