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罗山县高中2013届高三理综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试题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8730686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罗山县高中2013届高三理综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南省罗山县高中2013届高三理综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南省罗山县高中2013届高三理综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南省罗山县高中2013届高三理综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南省罗山县高中2013届高三理综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罗山县高中2013届高三理综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罗山县高中2013届高三理综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试题(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罗山县高中2013届毕业班第三轮复习第二次模拟考试理 综 试 题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N-1416a -23 S -32 C-12 Ca-40 Cu 64 Fe 56 I 127 K - 39第I卷 选择题(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以下是有关实验探究的组合,其中完全正确的是:2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近来发

2、现一种诱导细胞凋亡的新机制。在H2O2和TNF(一种淋巴因子)等因素的诱导下,鼠肝细胞内的溶酶体释放微量的胰凝乳蛋白酶,并将细胞质内的Bid蛋白分解成更小的cBid,后者与线粒体、溶酶体的膜结合,诱导内容物释放,最终导致细胞凋亡(如左图所示)。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胰凝乳蛋白酶的释放增加了cBid的数量,cBid进一步引起溶酶体内容物的释放是负反馈调节BcBid可能会引起细胞能量供应能力下降,加速细胞的凋亡 C溶酶体中凝乳蛋白酶的释放具有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而其他内容物释放无此功能D线粒体释放出的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等物质,如果不被水解,可以继续完成有氧呼吸生成ATP.3对下

3、列有关曲线的描述,错误的是:A甲图表示神经元细胞膜电位变化,lms时膜电位的形成与Na+内流有关B甲图中若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则曲线b可代表低Na+海水中膜电位变化C乙图可表示HIV病毒侵入人体后T细胞和HIV病毒数量的变化关系D据乙图可知,艾滋病患者T细胞减少会导致一切免疫能力都丧失42011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博伊特勒、霍夫曼和斯坦曼三位科学家分享。博伊特勒和霍夫曼发现, toll样受体(TLR)是单个的跨膜非催化性蛋白质,可识别不同病原体,并在细菌入侵时快速激活非特异性免疫。斯坦曼则发现了免疫系统的树突细胞能激发T淋巴细胞,引起一系列反应,如制造出抗体和杀手细胞等,杀

4、死被感染的细胞以及 入侵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toll样受体(TLR)是基因表达的产物,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 Btoll样受体(TLR)可能存在于细胞的外表面,对抗原具有识别作用C树突细胞激发T淋巴细胞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树突细胞能激发T细胞分化形成各种淋巴细胞5. 图甲是某遗传病的家系谱,已知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人类性染色体的同源部分。图乙表示4种男性体细胞内相关基因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那么-4应是乙图中的:6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如图)。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体通过的途径调节激素分泌,体现了神经和激素的分级调节 B寒冷条件下

5、,人体通过和途径调节体温恒定 C大量饮水后,体内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该过程属于神经一激素调节 D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人体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一免疫调节的结果7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新能源”、“低碳”、“节能减排”、“吃干榨尽”等概念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均属于“新能源”B“低碳”是指采用含碳量低的烃类作为燃料C如图甲烷经一氯甲烷生成低碳烯烃的途径体现了“节能减排”思想D让煤变成合成气,把煤“吃干榨尽”,实现了煤的清洁、高效利用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与果糖、淀粉与纤维素均互为同

6、分异构体BCH3CH=CHCH3与C3H6一定互为同系物C甲烷、苯、乙醇、乙酸和酯类都可以发生取代反应DC3H8的二氯代物共有3种9. 下表中所列的都是烷烃,他们的一卤取代物均只有一种,分析下表中各项的排布规律,按此规律排布,第六项应是: 12345CH4C2H6C5H12C8H18A. C14H30 B. C17H36 C. C20H42 D. C26H5410 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A葡萄糖的最简式(实验式):CH2O BCH4 分子的球棍模型: C醛基的电子式: D对硝基甲苯的结构简式:11. 下列实验设计及其对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惰性电极电解MgCl

7、2 溶液:2Cl- + 2H2O 2OH- + H2 + Cl2B、用浓盐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与H2O2反应,证明H2O2具有还原性:2MnO4- + 5H2O2 + 6H+ = 2Mn2+ + 5O2 + 8H2OC、向NH4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Ba(OH)2溶液: NH4+ Al3+2SO42+ 2Ba2+ 5OH=2BaSO4+ AlO2+ 2H2O+NH3H2OD、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加同浓度的少量碳酸氢钙溶液: Ca2+ + 2HCO3- + 2OH- = CaCO3 + 2H2O + CO32-12. 电浮选凝聚法是工业上采用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即保持污水的pH在5.0-

8、6.0之间,通过电解生成Fe(OH)3胶体,Fe(OH)3胶体具有吸附作用,可吸附水中的污物而使其沉淀下来,起到净水作用。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电极为阳极,反应式为:Fe-3e-= Fe3+B通入甲烷的石墨电极作负极,反应式为: CH4+8OH-8e-=CO2+6H2OC为增强污水的导电能力,可向污水中加入适量乙醇D若阴极产生了44.8 L气体,则理论上消耗同条件下的甲烷为11.2L13. 已知硫化亚铜与一定浓度的硝酸共热,所得溶液中只有硝酸铜和硫酸铜,放出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两种气体,且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7,则参加反应的硫化亚铜和作氧化剂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 A4:

9、25 B2:17 C1:7 D3:8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15、19、20题为多选题,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其余为单选题。14在物理学的探索和发现过程中,科学家们运用了许多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维法、建立理想模型法、假设法、类比法、微元法等。以下关于所用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是微元法B根据速度定义式,当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维法C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

10、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运用了假设法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再把各小段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理想模型法AOBPv1v215如图,半圆形凹槽的半径为R,O点为其圆心。在与O点等高的边缘A、B两点分别以速度v1、v2水平相向抛出两个小球,已知v1v2=13,两小球恰落在弧面上的P点。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AOP为60B.若要使两小球落在P点右侧的弧面上同一点,则应使v1增大,v2减小 C.改变v1、v2,只要两小球落在弧面上的同一点,v1与v2之和就不变D.若只增大v1,两小球不可能相遇16电阻非线性变化的滑动变阻器R2接入

11、图1的电路中,移动滑动变阻器触头改变接入电路中的长度x(x为图中a与触头之间的距离),定值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与x间的关系如图2,a、b、c为滑动变阻器上等间距的三个点,当触头从a移到b和从b移到c的这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流表A示数变化相等B. 电压表V2的示数变化不相等C. 电阻R1的功率变化相等 D. 电源的输出功率均不断增大17在探究摩擦力的实验中,用传感器(其余电路部分未画)水平拉一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小木块,如图所示,小木块的运动状态与计算机的读数如下表所示(每次实验时,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相同),则通过分析下表可知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实验次数小木块的运动状态计算机

12、读数(N)1静止222静止343直线加速384直线匀速325直线减速196静止12 A木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为38NB木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为34NC在这六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有三次是相同的D在这六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各不相同18.如图所示,粗糙绝缘的水平面附近存在一个平行于水平面的电场,其中某一区域的电场线与x轴平行,且沿x轴方向的电势j与坐标值x的关系可用图中曲线表示,图中斜线为该曲线过点(0.15 ,3)的切线。现有一质量为0.20kg,电荷量为+2.010-8C的滑块P(可视作质点),从x=0.10m处无初速释放,其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素为0.0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3、:A、滑块运动的加速度逐渐减小B、滑块运动的速度先减小后增大C、x=0.15m处的场强大小为2.0106N/CD、滑块运动的最大速度约为1m/s19.均匀分布在地球赤道平面上空的三颗同步通信卫星能够实现除地球南北极等少数地区外的 “全球通信”。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同步卫星所在轨道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自转周期为T,下面列出的是关于三颗卫星中任意两颗卫星间距离s的表达式,其中正确的是:A、B、C、D、ab20. 阻值为R的电阻和不计电阻的导线组成如图所示的滑轨,滑轨与水平面成角,匀强磁场垂直滑轨所在的面,宽窄滑轨的宽度是二倍关系,一质量为m电阻不计的导体棒ab垂直滑轨放置,彼此接触良好。不计导体棒与滑轨间的摩擦,导体棒从靠近电阻R处由静止释放,在滑至窄滑轨之前已达匀速,其速度为v,窄滑轨足够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导体棒进入窄滑轨后,先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后作匀速运动B导体棒在窄滑轨上匀速运动的速度为2vC导体棒在宽窄两滑轨上匀速运动时导体棒产生的电动势相同D导体棒在窄滑轨上匀速运动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