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练习题与答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8730481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朱元思书》练习题与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与朱元思书》练习题与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与朱元思书》练习题与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与朱元思书》练习题与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朱元思书》练习题与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与朱元思书练习一一.回答下列问题。1.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简单赏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写法。 3.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4.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二文章理解。5.文章在总写中,用“ ”表现了作者悠然自得 的情态。在分写“异水”时,用“ ”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在分写“奇山”时,通过 、 、 、 ,反衬了山的 幽静的特点。之后,通过“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的抒情短论,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最后,文章别具匠心地描绘了山中的又一

2、奇景,突出了树多的特点,与前文“ , ”一句相照应。6.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意思是 水很清澈 。三峡中与之异曲同工的语句是“ , ”。7.作者对富阳至桐庐沿途景色的总体印象是 “ ”(请用文中的一个四字短语作答),并且重点从 和 两方面进行了描绘。8.文章由景生情,因情明志,作者不由发出感叹的句子是 。(用课文原句填空)9. “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10.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请同学们开动脑筋,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各写出一句写“山”和写“水”的诗句。三掌握下列句子的翻译。1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1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1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3、,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4.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5.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16. 争高直指,干百成峰 。17.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18.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练习二1、按要求写出句子。(12分) 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_ _。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_ _。 总括赞叹富春江景的:_ _。 写富春江水清澈的:_ _。 写江流气势磅礴的:_ _。 写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的句子是 。 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得句子是 。2、请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一句中找出有词类活用情况的词,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文段中作者的观察角度是如何变化的?4、作

4、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5、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视觉: 听觉: 表达效果: 6、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层次井然。写水是按 顺序写的。本文则是按 顺序来写的。7、两文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8、总写三峡的特点是什么?乙文总写富阳到桐庐的山水特点是什么?分别用原文语句回答。9、乙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0能暗示文中所写景色季节特征的一个字是 ,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一个含有该字的诗句 。11、从抒情方面来看,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矛盾的心情?练习一答案.回答下列问题

5、。1. 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热爱大自然及其沉润于山水的生活情趣)2.该句用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2分),突出了水的清澈透明(1分)。3.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4.第一问: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第二问: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忘情山水、淡泊名利)5文章理解。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 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忘情山水,淡泊名利,避世归隐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6.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 7. 天下独绝 山奇 水异 8.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用课文原句

6、填空)9. “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10. 写“山”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写“水”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三.掌握下列句子的翻译。11. 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12. (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它飘向哪个方向。13.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尽是奇山异水,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14. (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15. 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16. (

7、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17. 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18.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练习二答案2、 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3、 从下到上,从近到远4、 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及其沉润于山水的生活情趣5、 视觉: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听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表达效果: 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 6、 夏、春、冬、秋(或季节) 先总后分(或总分) 。7 两文都做到了动静结合,都从视觉和听觉方面去写景,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8、 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9、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11、 比喻,抒发虽想奋发有为,但终为显达,故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