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发展规划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8730197 上传时间:2022-09-1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二五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十二五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十二五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十二五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十二五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二五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五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发展规划(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十二五”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发展规划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序 言根据“十二五”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专项规划和特种设备安全发展战略纲要,编制“十二五”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发展规划,阐明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项目和保障措施,是“十二五”时期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的行动指南。一、现状与形势(一)“十一五”期间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几代人的努力,较为系统地认识和把握我国特种设备安全发展规律,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制、

2、体制和机制,科技攻关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监察检验机构和队伍的能力素质显著提升,积累了丰富的安全发展经验。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坚持全过程安全监察的基本制度、在创新中发展的工作理念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工作思路,狠抓法规标准、动态监管、安全责任、风险管理、绩效评价、科技支撑六个体系建设,严格市场准入,从源头抓质量安全,开展事故多发设备和薄弱环节专项治理,着力强化使用环节安全监察,组织开展科技攻关,大规模开展宣传教育,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推进监察和检验工作机制改革创新,“十一五”期间在注册设备数量增长约72%的情况下,事故死亡人数稳定在每年300人左右,万台在用设备死亡人数从

3、“十五”末期的0.97人下降到“十一五”末期的0.67人,下降31%,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在保安全的同时,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工作顺利起步,节能监管法规标准初步建立,节能技术服务能力建设取得进展,节能工程及试点示范产生明显效益。积极服务装备制造、石化、电力等产业调整振兴,在抗震救灾等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全力保障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中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性和贡献率不断提升。(二)“十二五”时期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进入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十二五”时期,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面临良好机遇。国民经济和

4、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改造提升制造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社会建设、加大公共安全投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这就要求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安全发展、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全社会越来越关注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质检系统把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为做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创造了良好氛围;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与节能减排等相关法制、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为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十二

5、五”时期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面临严峻挑战。我国特种设备事故率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较高,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特种设备向大型化、高参数、高风险方向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对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工作刚刚起步,工作机制尚未有效建立;监管基础建设薄弱,监管力量不足与设备数量快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监察检验工作定位和安全责任界限不够清晰,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够到位,企业诚信和社会安全意识还比较薄弱;监管体制机制改革有待深化,工作体系有待完善,监管方式方法还欠科学。总体上看,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更高要求和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在法制、科技

6、、管理等诸多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十二五”期间,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降低风险、保障安全,提高效能、促进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监管模式,大力推进基于风险的科学监管,完善科学监管体制机制和工作体系,重点防范系统性、区域性和行业性风险,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全面提升特种设备质量、安全与节能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安全发展、节约发展、清洁发展。(二)基本原则。“十二五”期间,

7、按照“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工作方针,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坚持以下原则:抓质量。质量是基础,严格生产源头监管,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强化生产企业安全质量责任,提升特种设备质量水平,保障特种设备本质安全。保安全。安全是底线,要落实各方安全责任,加大安全投入,依靠科技,加强监管,有效预防和减少特种设备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运行安全。促发展。坚持围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保障重点工程和重大活动安全。推进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工作,有效降低能耗。强质检。坚持以战略和系统思维,推进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六大工作体系建设。继续深

8、化行政许可改革和检验工作改革,大力推进基于风险的科学监管,改革监管体制机制,优化监管工作模式,创新监管方式方法,提高科学监管水平和工作有效性。(三)发展目标。按照全面建设法治质检、科技质检、和谐质检的总体要求,综合考虑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2015年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特种设备安全水平总体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性和贡献率显著提升。主要目标是:特种设备法规标准、动态监管、安全责任、风险管理、绩效评价和科技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统一领导、企业全面负责、部门联合监督、检验技术支撑

9、、社会广泛参与、科学监管设备的多元共治工作格局基本形成。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率、定期检验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较大以上事故结案率和重点设备监控率、严重隐患治理率达到规范要求。万台设备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0.38人以下。推动高耗能特种设备累计节能7000万吨标准煤。三、主要任务(一)围绕安全发展, 全面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针对事故多发易发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综合措施,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全面加强特种设备质量安全监管,着力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坚决遏止重特大事故发生,促进安全发展。继续坚持从源头抓质量安全。大力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提升特种设备质量安全水平。科学实施

10、许可和监督检验制度,提升许可和监督检验工作质量,严格市场准入。加大对生产企业持续保持许可条件、质量保证体系执行情况、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抽查力度,严格市场退出机制。加强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监管,把握好鼓励创新和保证质量安全的关系,强化设计、制造单位保证新技术、新产品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相关专业领域行业主管部门、权威技术机构、标准化技术组织及专家学者的技术把关作用,改进设计文件鉴定、型式试验、许可鉴定评审工作。规定制造企业在产品资料中明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要求,探索建立设计和制造缺陷召回制度。着力加强使用环节安全监管。继续坚持全过程安全监管,同时根据事故规律,把监管重点和监管

11、资源大幅度地向使用环节倾斜。探索建立使用企业安全管理者代表制度,规定其任职条件、职责和技术决策、指挥权。推进基于风险的企业分类监管,建立使用安全管理标准化制度,组织制定使用安全管理标准,推动企业标准化管理达标活动,与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和企业诚信体系等有效对接,强化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加强动态监管、现场监察、法制宣传和绩效考核等措施,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使用行为,不断提升使用登记率、定期检验率、持证上岗率,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使用行为。督促使用单位建立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隐患排查治理和应急预案及演练等制度,保证隐患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落实到位,对重点设备实施监控,并建立重大隐患政府

12、挂牌督办制度。探索建立合同安全管理制度,支持建立一批专业技术服务机构,为使用单位提供安全咨询管理服务。加强重点设备领域安全监管。推进基于风险的设备分类监管,把事故易发、多发、频发的设备和社会影响面大、敏感度高的高风险设备作为监管重点,对低风险设备逐步实现企业自主管理。研究应用基于全寿命过程失效模式的设计制造技术和基于风险的检测评价管理技术,提高本质安全性。推动生产、使用、维保单位应用物联网技术实施对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故障监测。加大对电梯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的监督管理,建立电梯维保单位诚信评价体系,防范作业过程伤害事故,推动建立老旧电梯更新改造机制。建立大型游乐设施限定设计使

13、用寿命、定期大修和专业维保制度,监督运营使用单位严格落实日常检查维护责任。鼓励运用条码、电子标签等手段提高对气瓶等移动式特种设备的电子监管水平。完善对压力管道、小型锅炉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监督管理。(二)促进绿色发展, 提升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水平。紧密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在保障特种设备安全的同时,全面推进锅炉、压力容器中的换热器、电梯等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加快提升节能监管能力、健全节能监管工作机制、推进节能技术应用及工程示范,促进节能降耗,促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加快提升节能监管能力。健全节能监管的法规标准,规划建设一批能效测试机构与节能技术研究实验室,建

14、立完善涵盖节能咨询、设计、评估、检测、审计、认证、节能工程、运营管理和节能技术、产品推广等领域的技术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企业主动、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典型带动的特种设备节能工作格局,全面推进高耗能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和检验检测各环节的节能监管工作。加快建立健全节能监管工作机制。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和机制,全面实施以企业为主体的高耗能特种设备能耗监测节能机制。统筹兼顾设备与系统、技术与管理、设计制造与使用节能,组织开展产品能效状况普查,研究制定产品能效指标,逐步开展能效审查、能效测试、能效等级评定和节能技术改造,探索建立和严格实施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限制和淘汰能效超标的高耗

15、能特种设备使用。加强重点高耗能特种设备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制定节能目标,强化绩效考核,建立健全节能奖惩制度。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提高企业节能降耗的积极性,支持专业化节能服务单位开展节能设计、节能改造和节能运营管理服务,提高设计、制造、运行和管理各环节节能水平。加快推进节能技术应用及工程示范。建设节能科技平台,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设计制造单位开展节能技术研究,加快推动节能科技进步,在设计制造、运行管理、测试监测等方面形成一批节能核心技术。推广若干项成本低、易推广、见效快的节能技术和产品,在冶金、电力、石化等典型行业建立若干个锅炉、换热器、电梯节能示范点,总结经验并加强宣传交流,完善法规

16、标准和政策措施,加快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开展企业广泛参与的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低碳行动,深入推进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减排全民行动。(三)服务转型升级, 提高特种设备产业核心竞争力。努力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发展水平,加强管理与技术服务,积极促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高新产业集群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围绕装备制造、石化、电力等产业调整振兴,依托高效清洁发电、天然气管道输送和液化储运等领域的重点工程,实施有利于产业振兴的行政许可、检验检测等监管措施。组织科技攻关,解决共性关键重大技术难题,积极推广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按照区域和产业特点,建设公共检测技术服务平台,提供政策、管理、技术、信息等全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