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读书心得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8729868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积极心理学》读书心得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积极心理学》读书心得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积极心理学》读书心得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积极心理学》读书心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积极心理学》读书心得(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积极心理学读书心得陆小峰 2010年 10月如果我们每天都问一遍自己:“今天我幸福吗?”那将会有多少人觉得自己 是幸福的呢?为什么伴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我们感到的幸福却是在 减少呢?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究竟怎么样才算幸福?每个人都想要快乐,但 真正快乐的人又有多少?为什么一部电影2012,会引起那么多人的共鸣,产 生对未来生活的恐惧?我们的生活总在忙碌,可一段时间下来感受最深的却是空 虚和苍白,这是怎么回事?生活中不断遇到的矛盾与挫折,我们应该怎样面对? 为什么我们对自身的评价越来越低?关注自身消极的东西越来越多?生活真的仅仅是这样的吗?任俊著的积极心理学一书认为,人们对积极 情绪

2、漠不关心而对消极情绪如此偏爱,一方面的原因可能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 的一种适应。我们的祖先生活在比较严酷的环境之中,他们必须与大自然尤其是 比自己凶猛得多的猛兽的争斗中求得生存。而在这种环境中,人类的消极情绪也 许更具有适应的能力,人类的攻击、驱逐、逃跑等行为更具有生存价值,而与之 相应的情绪也就得到优先发展。所以消极情绪具有一定的先天因素。不过人类在 获得生存以后就必然为了活得更好而发展出积极情绪。积极情绪具有扩建功能, 帮助人们活得更多的行为或行为倾向。回过头来,今天的人类过过去拥有更充分 的自由、更好的物质享受、更先进的技术、更多的教育和娱乐,照理说人类应该 比过去更幸福,可结果却大相径

3、庭,人类反而越来越感到不幸福,美国心理学家 塞里格曼把这一现象称为“20 世纪最大的困惑。积极心理学产生于 20 世纪末的美国,它是当代心理学的一股重要力量。与 统心理学不同的是,积极心理学强调对心理生活中积极因素的关注,而不是去关 注消极、障碍病态等,它研究人的积极情感体验,人的积极人格特征和人格品质, 积极的社会制度系统。它让我们看到,一个人若是拥有了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 就能够使自己感受到幸福和快乐。作为心理辅导老师,对于“积极心理学”一词,虽不陌生,但在读了此书之 后,对积极心理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积极心理学不仅对个人心理状态调节 和健康心理塑造有很大帮助,对于营造积极的教育环境以

4、及课堂教学行为也有着 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感受到的过重的学习压力、时常出现的焦虑情绪,习得 性无助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的效果。而积极心理教育的理论和方 法,可以帮助教育者改善学习环境,使学生感受课堂学习的快乐,体验学习中的 主观幸福感,重建学习信心,激发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并进一步挖掘潜能, 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班级教育过程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上的“问 题学生”。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如此突出,随意插嘴、不受约束、过度表现、影 响课堂纪律,甚至影响到正常的课堂教学进度。尤其是对于没有太多学习压力的 小学科而言,这些在课堂中过分活跃的学生,实在让

5、老师觉得很头疼。往往一贯 的教育方法就是在课堂中对其进行点名批评、课后教育谈心,而实践效果却非常 不理想,甚至有的学生屡教不改,更有愈演愈烈之势。当某些学生在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嘲笑时,便产 生焦虑情绪,对于探求事物和参加活动产生了恐惧心理。经历了一系列失败后, 他们开始相信自身缺少取得成功的能力,失败是永久的,是能力不是努力,一旦 这样的“习得性无助”形成,学生就不愿意为完成任务而付出认真的努力。那么, 这些学生很难改变的课堂行为表现是否也是因为这样的习得性无助感的结果 呢?或许,他们一开始的表现只是因为对学科有一定的兴趣,急于表现和参与其 中,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但

6、是这种不符合课堂要求的行为,往往会被视为影 响课堂纪律的表现,批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久而久之,一次次的参与热情被泼 了冷水,慢慢地,这些学生心中也许会认为老师并不欣赏他们的参与,这些举动 会遭致批评,原本的学习兴趣也随之丧失,故意破坏课堂纪律成了目的。积极心理教育技术告诉我们,作为教师要避免和控制学生习得性无助的发 生,就要在对学生内心想法的分析关注、对批评教育的技巧上多花一分心思。要 多想一想学生如此表现的可能原因是什么,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根据规则和标准进 行对错的判断和教育批评。积极心理教育技术所倡导的“赞美式教学”的力量就 是最好证明。对于学生的称赞虽然是无形的,但这股无形的力量却会产生意

7、想不 到的教育效果。就像经典的教育格言所说的那样“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充满信心, 批评中长大的孩子感到自卑。”每个人都希望获得赞扬与鼓励,不希望听到的总 是批评与指责。在成长过程中的学生更是需要获得称赞的“力量”,需要成功体 验,以及对学习的自信心。因为他们需要来自教师的肯定和期望,需要发现自身 更多的闪光点,而不能被淹没在缺点中。真诚的称赞,才能真正改变学生的内心 世界,才能让他们获得认错的勇气、改进的信心和前进的动力。一句鼓励和称赞 的话语远胜过数句批评和讲道理,让学生发掘自己的优点,体验成功的喜悦,从 而点燃上进的火花。威尔逊(Wilson,1967,p.294)曾概括说:一个幸福的人应该是“和有自尊的 人结婚、年轻、健康、受过良好教育、收入较高、外向、乐观、不烦恼、有宗教 信仰、有职业道德、热情适度、性生活满意和多才多艺”。每个人对幸福的认知 和体验都不同,幸福是主观的。所以,我觉得,做自己想做的,做自己能做的, 做的事又是问心无愧的,那时,幸福就会来临。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多做些 有益的事,超脱一些,一切都会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