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拔罐疗法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8729732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失眠的拔罐疗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失眠的拔罐疗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失眠的拔罐疗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失眠的拔罐疗法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失眠的拔罐疗法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失眠的拔罐疗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失眠的拔罐疗法(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失眠的拔罐疗法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轻者入睡困难,有入睡后易醒,有醒后不能再入睡,亦有时睡时醒等,严重者则整夜不能入睡。一般分为心脾两虚、肝郁气滞、心肾不交3型。一、心脾两虚(一)症状多梦易醒,心悸健忘,伴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昧,面色少华,或脘闷纳呆。 (二)治法 1方法一 (1)选穴 心俞、脾俞、内关、神门。 (2)定位心俞:在背部,当第胸椎棘突下,旁开1.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上推2个椎骨,即第5胸椎棘突下缘,旁开约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脾俞: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5寸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个椎体

2、,即为第11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内关: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寸,掌长肌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肌腱之间. 神门: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肌腱的桡侧凹陷处仰掌,豌豆骨(手掌小鱼际肌近腕部有一突起圆骨)的桡侧,掌后第横纹上,尺侧腕屈肌肌腱的桡侧缘. ()拔罐方法单纯拔罐法,留罐1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方法二 (1)选穴足三里、三阴交、神门。 ()定位神门:见前.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站位,用同侧手张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余4指向下,中指尖处为取穴部位)。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

3、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以手4指并拢,小指下边缘紧靠内踝尖上,食指上缘所在水平线在胫骨后缘的交点,为取穴部位)。 (3)拔罐方法 单纯拔罐法,留罐l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二、肝郁气滞(一)症状 失眠伴急躁易怒,严重者彻夜不能入睡,伴有胸闷胁痛,不思饮食,口苦而干。(二)治法 方法一 (1)选穴 肝俞、内关、神门、太冲。 ()定位 肝俞: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下推2个椎骨,即第9胸椎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内关:见前。 神门:见前。 太冲: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由第、第2趾间缝纹向足背上推,至其两骨

4、联合缘凹陷中(约缝纹头上2横指)处,为取穴部位。(3)拔罐方法 神门、内关、肝俞3穴采取单纯拔罐法,留罐10分钟。太冲穴点刺出血,以微微出血为度。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方法二 (1)选穴肝俞、胆俞、内关、阳陵泉.(2)定位肝俞:见前.胆俞: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下推个椎骨,即第1胸椎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内关:见前。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坐位,屈膝成0,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缘与下缘交叉处的凹陷,为取穴部位)。 (3)拔罐方法 单纯拔罐法。每日1次,每次留罐0分钟,5次为疗程。 三、心

5、肾不交 (一)症状 失眠伴心悸不安,口干咽燥,颧红面赤,腰膝酸软。 (二)治法 ()选穴 心俞、肾俞、内关、神门。 (2)定位心俞: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上推2个椎骨,即第胸椎棘突下缘,旁开约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肾俞: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2腰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内关:见前。 神门:见前. ()拔罐方法单纯拔罐法,留罐1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四、注意事项 (1)调适情志,喜怒有节,开阔心胸,淡泊名利,劳逸结合,起居规律,晚餐清淡,按时睡眠.(2)积

6、极查治可能引发本病的原发病证。 五、病例 徐某,女性,38岁。失眠年,加重月余,终日不得眠,或眠后易醒,胃纳不佳,精神疲倦,心悸健忘,曾服用中、西药效果不明显。患者面色苍白,语 声低微,舌淡、苔白、脉细弱。穴取神门、内关、心俞、脾俞,采取单纯拔罐法,留罐10分钟,每日1次,5次1疗程。治疗1疗程后,每夜可安睡4个小时,精神转佳,胃纳有所改善。继续以前法治疗,连续治疗4疗程后,诸症消失.二、肺气肿 常由慢性支气管炎及长期大量吸烟引起,表现为气道阻塞,细支气管远端的气腔过度膨胀、充气,导致肺组织弹力减退、容积增大,呈桶状胸.肺气肿是一种潜在致命的肺部疾患,以肺弹性进行性丧失为特点,目前医学尚无法彻

7、底治愈此病,只能防止其继续恶化。肺气肿临床表现有反复咳嗽、咳痰、喘息、气短、气促、胸闷、乏力,甚至出现唇甲变为暗紫色及肺动脉高压症状。肺气肿晚期可发展成为心力衰竭、肝脾肿大、下肢水肿、腹水等,重者可出现昏迷、喘脱等。 一、拔罐治疗1.方法一 ()选穴 天突、膻中、风门、肺俞、肾俞。 ()定位天突: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膻中: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风门: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椎穴往下推个椎骨,其下缘旁开约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肺俞:在背部,当第胸椎棘突下,旁开.5寸.大椎穴往下推个椎骨,即为第3胸椎,其下缘旁开约横指(食、

8、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肾俞: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2腰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3)拔罐方法从天突至膻中,采用走罐法,以皮肤潮红为度.肺俞、风门、肾俞采用单纯拔罐法,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1次为l疗程。 2。方法二(1)选穴大椎到至阳直线上的穴位,定喘到膈俞直线上的穴位。 (2)定位大椎:在背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至阳: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处。 定喘: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寸。 膈俞: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

9、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3)拔罐方法采用走罐法。在走罐部位涂抹万花油,以皮肤出现较密集的痧点为度.走罐后大椎、定喘穴留罐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3。方法三 (1)选穴 膻中、丰隆、定喘、脾俞、肾俞、关元. (2)定位膻中:见前。 丰隆: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横指(中指)(平腘横纹与足腕横纹连线之中点,在胫骨、腓骨之间,距胫骨前嵴约2横指处为取穴部位)。定喘:见前。 脾俞: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3个椎体,即为第1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肾俞:见前。 关元:在下腹部,

10、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3)拔罐方法灸罐法。上述各穴拔罐后留罐10分钟,之后上述各穴行温和灸1分钟,以穴位皮肤微红,有温热、舒适感为度,10次为疗程。 二、对症治疗 肺气肿患者发展至后期、病情危重时可出现意识蒙咙、谵妄、烦躁不安,甚至昏迷不醒,咳逆喘促,或伴痰鸣等症状,出现此类症状时必须及时送医院诊治,同时可试用以下方法。 (1)配穴 水沟、中冲、合谷、太冲、十宣。 (2)定位 水沟: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中冲: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合谷:第、第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以一手的拇指掌面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的拇、食指的指蹼缘上,屈指当拇指尖尽处为取穴部位)

11、。 太冲: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由第1、第2趾间缝纹向足背上推,至其两骨联合缘凹陷中(约第缝纹头上2横指)处,为取穴部位。十宣: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寸(指寸),左右共1穴。 (3)操作方法 上述各穴针刺后施以提插捻转手法,适当刺激后待患者神志清醒。 三、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要十分重视饮食起居的规律性,按时饮食和睡眠,调适情志,劳逸结合,戒烟酒,食物宜清淡.()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冒,尤其对于老年、久病体虚的患者;多做户外运动,增强体质,促进康复.三、糖尿病是一种机体内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引起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功能紊乱的内分泌代谢疾病。 糖尿病是一种机体内胰岛素分

12、泌相对或绝对不足,引起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功能紊乱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早期可无症状,发展至症状期主要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三多)及体重减轻(一少)等,尿糖、血糖增高。传统医学认为本病又称“消渴”,可以分为上消(肺消)、中消(胃消)和下消(肾消),严重时可出现神经衰弱、继发性急性感染、肺结核、高血压、肾及视网膜微血管病变,最后出现酮症酸中毒、昏迷,甚至死亡。一般分为上消、中消、下消3型。 一、上消(肺热津伤) (一)症状 烦渴,喜爱饮水,饮水量多且频繁,饮后仍觉口干舌燥,排尿次数增多,能吃但身体渐瘦,兼有面色不华,大便秘结,四肢乏力,皮肤干燥. (二)治法 1。方法一 ()选穴大椎、曲池、鱼际、

13、三阴交。 (2)定位 大椎:在背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见图2-19-6). 曲池:在肘横纹的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仰掌屈肘成5,肘关节桡侧,肘横纹头为取穴部位,见图241)。 鱼际:第l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见图241)。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以手4指并拢,小指下边缘紧靠内踝尖上,食指上缘所在水平线在胫骨后缘的交点,为取穴部位,见图2-64). (3)拔罐方法单纯拔罐法或闪罐法,拔罐后留罐10分钟。闪罐法,每穴闪拔至皮肤潮红为止,每日次,l次为1疗程。 2.方法二 (1)选穴肺俞、心俞、尺泽、鱼际。 ()定位肺俞:在背部,当第3胸椎

14、棘突下,旁开寸大椎穴往下推个椎骨,即为第胸椎,其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51。心俞: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上推2个椎骨,即第胸椎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一1。 尺泽: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肌腱桡侧缘(见图221).图 2261 尺泽、鱼际 鱼际:第1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见图21)。 (3)拔罐方法 单纯拔罐法或闪罐法,拔罐后留罐0分钟。闪罐法,每穴闪拔至皮肤潮红为止,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二、中消(胃热炽盛) (一)症状 能食易饥,饭量大增,多食不知饱,伴有口渴欲饮,尿频量多,神疲乏力,手足心热。 (二)治法 1方法一 (1)选穴大椎、中脘、三阴交、内庭。 (2)定位 大椎:见前.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与胸剑联合部(心窝上边)的中点为取穴部位,见图25-1。 三阴交:见前。 内庭:在足背,当第2、第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见图2-12-2)。 (3)拔罐方法大椎、三阴交、中脘3穴采取单纯拔罐法,留罐10分钟;内庭穴点刺出血,以微微出血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方法二 (1)选穴 脾俞、胃俞、足三里、三阴交、内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