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塘堰建设情况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8728788 上传时间:2024-03-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塘堰建设情况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塘堰建设情况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塘堰建设情况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塘堰建设情况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塘堰建设情况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塘堰建设情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塘堰建设情况(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塘堰建设情况汇报 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情况 (一)建设计划及其进展情况 xx市20*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总体目标是:筹集各类建设资金206726万元,完成土方796.3万方、石方1334万方、砼8.47万方、浆砌170万方。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项目建设:重点基建项目、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堤防建设项目、水库除险加固及维修项目、水毁工程修复项目、以塘堰整治为重点的小型农田水利项目、末级渠系项目、道路工程项目、其它水利项目。 截止12月19日,全市开工大小各类水利工程870处,完工40处。共完成土方26.万方、石方3.1万方,分别占计划的32.8%、2323。日高峰上劳力2.

2、5万人。共投入大小机械1000多台套,投入资金5000万元(其中自筹30万元)。 (二)主要做法 、统一思想,坚定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信心。 我市地理位置特殊,气候复杂多变,既是有名的“旱包子”地区,又是“砣子雨”集中的地区,洪、涝、旱灾害频繁交替发生。同时,我市尚有部分高岗难灌区,属水利死角,农业生产基本“靠天收”;农村饮水困难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相当一部分群众的饮水安全尚不能保证;一部分水库、堤防、泵站、渠道、塘堰等水利工程,随着运行时间延长,老化失修、病险隐患问题日益突出。这些情况提醒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好抓实。 为此,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

3、现场会,制定激励政策,推广典型经验,统一各级干部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认识。一是引导大家分析形势,坚定信心,看到近年来国家高度关注民生,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黄金时期已经来临。二是引导大家消除在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上消极等待、无所作为的认识误区,真正把“小农水”当作“大民生”,切实增强搞好农田水利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三是确立了“两大一高”的农建指导思想,就是在思想和政策上敢于大突破、在组织实施上坚持大规模、在工程建设上做到高标准,全力掀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高潮。市委、市政府鲜明的态度,坚定了各级干部搞好农田水利建设的信心和决心,为农田水利建设有效开展奠定了思

4、想基础。 2、把握市情,明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 近几年来,国家持续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和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大型骨干水利工程投入,但对直接连接农业生产的小水库、小塘堰、小泵站、小渠道等各类小型水利设施投入相对较少。特别是在农村税费改革和“两工”取消后,一些地方出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不会搞了,不愿搞了,不要搞了,不能搞了”的错误倾向,致使近些年“小农水”建设一直小打小闹、不成规模,工程老损、功能衰退、效益衰减等问题日益凸显。“小农水”已成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最薄弱环节。在确保完成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任务的同时,有效破解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难题,已成为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当务之

5、急。 为了做到有的放矢,市水利部门组建专班深入实地开展专题调研,以xx市农村水利综合规划为依据,结合防汛抗旱期间暴露出的水利设施的薄弱环节以及人民群众反映迫切的亟需解决的水利设施建设问题,精心筛选出与农业生产关系最直接、与民生联系最紧密、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最突出的项目,作为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田水利建设的重点。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今冬明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九大工程”。目标确定以后,各地迅速把任务分解到村组和具体项目点,逐个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抓紧动工建设,为今年农建工作早启动、早见效赢得了主动。 3、创新机制,破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难题。 我们在全力争取国家、省投入的基础上,狠抓机制创新,拓

6、宽投资渠道,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投入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建立起“政府推动、政策拉动、利益驱动、典型带动”的联动机制,有效破解了资金难题。 项目带动干水利。利用国家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契机,大力争取国家和省市项目支持。争取中央投资900万元、省级投资3000万元。 政府推动干水利。在地方可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市级财政投资672万元,用于末级渠系、小型农田水利和塘堰整治等工程建设。各镇街道筹措一定数额的资金,设立塘堰整治资金专户。进一步完善xx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考核奖励办法,按照“多干多补,少干少补,不干不补”的原则,市、镇街道财政拿出一定资金,对做得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给予奖励,带动社会

7、各界建设农田水利的积极性,形成了村村开挖万方大堰、各组争先硬化渠道的热火场面。 部门联动干水利。按照“政府统筹、水利规划、资金捆绑、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投其资、各记其功”的办法,将分散于水利、农业、农业综合开发、林业、国土、发改、交通等相关部门的项目资金捆绑使用,按照“田成方、渠成网、树成行、路相通、水畅流、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的新农村标准,通盘考虑田、水、路、林、渠综合整治,实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连片治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应。 社会互动干水利。深入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和“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筹措一定数额的资金,重点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8、各级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经济实力较强的部分市属规模以上企业与镇、村结成帮扶对子。动员在外工作的成功人士捐资等形式,组织资金用于解决农村最薄弱、农民最急需的水利问题。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推进小港坝、小水库、小塘堰和支、毛、斗渠等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通过承包、拍卖、租赁、股份合作等方式,出让经营权、建设权、使用权,有效盘活水利存量资产,解决小型水利设施无钱修、无人管的问题。 群众主动干水利。坚持民主谋水利、民营兴水利、民众干水利,广泛宣传发动,充分激发农民干农建的热情。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用足用活“一事一议”和“民办公助”政策,组织村、组及受

9、益农户按照投资总额1/的标准筹集资金,缴存镇街道专户。积极引导农民在冬春农闲季节,积极投工投劳,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改造,兴起挖堰、修渠、清淤的热潮。 4、强化措施,掀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潮。 加强组织领导。市、镇街道均成立农田水利建设指挥部,形成了市、镇街道联动、责任明确、信息通畅、调度有力的农建工作指挥体系。全面落实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农田水利建设考核评价制度,将农建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目标考核之中,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进度、质量、管理“三位一体”考核,为农田水利建设扎实推进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落实政策激励。市农建指挥部下发关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考核奖励的通知,组织

10、专班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逐一进行检查验收,奖惩兑现。根据检查验收的结果,组织评选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以市政府名义进行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对工程质量不高、未按时完成建设任务的镇街道给予通报批评和不拨付工程款等处罚。 强化督办检查。切实强化各方面的工作责任,严格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领导协助抓,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为有效促进全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推进、平衡发展,市农建指挥部实行严格的督查制度,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督查。一是领导督战。实行主要领导重点督战,分管领导巡回督战,各镇(街办)领导驻点督查。二是专班督查。市农建指挥部组织专门督查组,进行定期或

11、不定期专项督查,并对各地农建情况予以通报,鞭策先进,激励后进。三是联合督办。由市政府、市财政局、市水利局有关人员组成专班,对各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和质量进行督办和指导。四是舆论督导。市电视台成立了水利建设暨“三万”活动专题报道组,深入实地采访,跟踪报道各地农田水利建设相关情况,在全市上下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二、塘堰建设情况 根据省委、省政府,x市委、市政府关于“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的重大部署,我市于1月5日召开“三万”活动动员大会,正式启动“三万”活动。 (一)工作进展情况 1、工作组派驻到位。 我市共有98个村、72个村民小组,派驻工作组90个、工作队员594名,驻村覆盖率为

12、100%。 2、塘堰整治任务落实。 根据城乡一体化建设总体规划和各镇、村组堰塘现状,科学制定塘堰整治规划和实施方案,采取清淤扩容为重点,计划在全市整治100方以上的当家堰100口,工程完成后,全市堰塘蓄水由原蓄水685.44万方整修后达到93.1万方,新增蓄水47.72万方,计划开挖土方450万方,堰塘整治计划从12月上旬开始,202X年2月全部完工。 3、资金筹措渠道明晰。 采取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共建的办法,从六个渠道广泛筹措塘堰整治资金:一是向上争取中央、省、xx市补助资金200万元以上;二是市级筹措资金50万元以上,其中市直驻村工作组各筹资万元以上;三是各镇街道筹措一定资金,承担省

13、、xx市级补助资金不足项目建设投资总额1/3的差额部分;四是各村组及受益农户自筹资金不少于项目建设所需的1/,按照堰塘容积0.45元方的标准筹资,受益农户可筹集资金10万元;五是全市开展“支农惠民”活动,动员大中型国有企业(包括中央及省在枝企业)、民营企业和社会其他方面的力量捐资捐赠不少于50万元;六是从农村“一事一议”和财政以奖代补资金中筹措资金。预计通过以上渠道可筹资300万元,基本满足此次塘堰整治所需资金。 4、组织实施迅速。 早部署。在xx市培训会后及时研究活动方案和筹资办法,成立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组建综合组、专家组、宣传组和督查组,及时召开动员会,对“三万”活动早动员部署。截至1月

14、15日,各镇均召开了“三万”活动动员会。其中董市镇召开村组干部会、党员、村民代表会和群众会5场次,广泛开展“三大讲”、算好“三笔帐”,即大讲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大讲“三万”活动目的意义、大讲以奖代补政策,帮助农民算好投入产出对比帐、旱涝灾害的损失帐和水稻生产与旱地作物的效益帐,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减少阻力,增加合力,从而调动广大群众投身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早对接。一是市直工作队员在1月1日前到村,实施工作对接,宣传塘堰整治补贴政策,与村级一起调查摸底,确定整治对象并做好登记。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军带领部机关干部,组成四个工作组到所驻的七星台镇沈家店村,走访农户,全面调查全村沟渠、堰塘等水利设施

15、情况,广泛征求村民对堰塘整治的需求以及意见建议,确保堰塘布局合理、发挥功效,协助该村制定了堰塘整治施工方案。二是专业技术人员按“三定”原则,即定技术指导人、定整治方案、定工程管理责任,对整治塘堰实施包片指导对接。全市对口堰塘建立了整治台账,明确了工程管理责任人和技术指导责任人。 早规划。在塘堰整治上坚持规划先行,要求根据耕地灌溉需求和人畜用水需求,科学测算塘堰规模、塘堰布局和整治任务,并及早制定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和塘堰管护办法,确保塘堰整治质量、安全,落实管护责任。百里洲镇注重建管结合。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推进塘堰等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建立农田水利建设多渠道投入机制和长效管护机制等,确保整治一口落实一口。 早动工。我市考虑到年前年后正是各项工作赶进度、忙总结、拿规划、迎开门红的关键时期,要求塘堰整治工作早动工,时间尽量往前赶,力争在农历年前完成80%的整治任务,目前全市已经动工整治堰塘312口,其中已经完工247口,分别占计划的31.2%、7%。董市镇行动较快,计划整治堰塘96口,已经动工66口,其中完工46口,分别占计划的68.7%、47.9。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营造浓厚氛围。动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宣传媒体,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