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统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8728034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0.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统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统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统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统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统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统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统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统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 班级_ 分数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选择题1. 找出下列选项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_ ) A、寒 噤 jn 瓦 砾 l 震 悚 sng_ 疮 chung疤_ B、 颓 tu 唐 琐 屑 xi 伎 俩 li_ 接 济 j C、荒 僻 p 塌 t败 克 k扣_ 奔 丧 sng D、 仄 z 歪 拂 f 晓 诘 ji 问_ 差 chi使 2. 下列词语中 有错字的一项是(_ ) A、转弯抹脚_ 长途跋涉 生死祸福 鸡零狗碎 B、大庭广众_ 穷愁潦倒 世故人情 满院狼藉 C、月明风清_ 低眉顺眼 风尘苦旅 不能

2、自己 D、情郁于中_ 连声诺诺 响彻云宵 绘声绘色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_ ) A我国现有在校中小学生2.2亿人,以每个学生一年两学期用15册课本计算,一年就要用课本将近30亿册以上。 B中国消费者协会的药品说明书评论报告显示:在随机抽取的83份药品说明书中,有36份存在“只说不明”和“缺斤少两”。 C我国台湾的李安凭借影片断背山获得最佳导演奖,成为奥斯卡奖历史上首次获此殊荣的亚洲导演。 D只有对核电池的回收、流通和制造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这一具有美好未来的能源才能用于现实生活。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也赶紧解释:“我知道,我知道

3、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B、老人最后的嘱咐是扬了扬这只扎伤了的手,说“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千万别学我”。 C、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D、“那V形石碑象征被害孩子们的班级五年级。”莫马说:“孩子们就在那儿被纳粹杀死。” 二、名句名篇5. 填空 (1) _ ,并怡然自乐。 (2)斯是陋室,_ 。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 ,中通外直 (4)晴川历历汉阳树,_ 。 (5) ,一览众山小。 (6)少壮不努力,_ 。 (7)_ ,百战不殆 (8)其人视端容寂,_ 。 (9)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 ,_ (朝代)诗人。 (10)爱莲说的作者是_ ,

4、_ (朝代)哲学家。 (11)陋室铭的作者是_ ,唐代诗人。 三、现代文阅读6. 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 字。 据俄罗斯卫星新闻网报道,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26日表示,俄罗斯战机对叙利亚境内的恐怖组织的多处设施进行了空袭。俄军战机执行59次飞行,在叙利亚哈马省、伊德利布省、拉塔基亚省、大马士革省和阿勒颇省、代尔祖尔省境内摧毁恐怖组织94处设施。俄军战机对阿勒颇省的一处恐怖组织的指挥所进行定点空袭,直接命中目标后,指挥所被彻底摧毁。另外,俄军机在大马士革省摧毁了恐怖组织的一处大型弹药库。 四、诗歌鉴赏7. 阅读下面的诗歌 ,完成题目。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

5、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五、文言文阅读8.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瘗旅文 (节选) 正德四年 ,秋月三日,有吏目 云自京来者,不知其名氏,携一子、一仆,将之任 ,过龙场,投宿土苗家。予从篱落间望见之;阴雨昏黑,欲就问讯北来事,不果。明早,遣人觇 之,已行矣。薄午,有人自蜈蜙坡来,云:“一老人死坡下,傍两人哭之哀。”予曰:”此必吏目死矣。伤哉!”薄暮,复有人来云:”坡下死者二人,傍一人坐哭。”询其状,则其子又死矣。明日,复有人

6、来云:”见坡下积尸三焉。”则其仆又死矣。呜呼,伤哉! 注释:瘗(y),埋葬;旅,旅居在外的人。正德:明武宗年号,即公元1509年。吏目:掌管收发文书的低级官员。之任:赴任。觇:探视。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有吏目 云_ 不 果_ 欲 就问讯_ 复 有人来_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明早,遣人觇之,已行矣。_ (2)一老人死坡下,傍两人哭之哀。 3. 下列加点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 不同的一项 A、予从篱落间望见 之 B、大道 之 行也 C、莲 之 出淤泥而不染_ D、无丝竹 之 乱耳 4. 哪个词流露了作者对吏目一家三口的客死他乡惨剧的感情?你从中看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六、

7、现代文阅读9.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天职 海尔曼博士的诊所远近闻名,在布拉沙市没有不知道他和他的诊所的。这个倔老头子,像他那把用最好的钢材做成的手术刀一样坚硬、锋利。 一天夜里,一个小偷撬开他的诊所,将一点现金和几样珍贵的药物,放在提兜里准备带走。不巧,他在慌忙中撞倒了吊瓶支架,又被氧气罐绊倒,摔折了大腿,要跑也爬不起来了。这时,海尔曼和助手从楼上下来,助手说:“打电话让警察把他带走吧!”“不,在我诊所的病人不能这样出去。”把小偷抬上手术台,海尔曼连夜给他做了接肢的手术,并打上了石膏,直到在诊所里把他彻底治好才交给了警察。助手说:“他偷了您的财物,你怎么还如此给他治疗呢?”“救死扶伤是医生的

8、天职。”这件事一时传为佳话。 又一天,一个女人护送一位在车祸里受重伤的人来到诊所。海尔曼一愣:“呵,是她!她早已徐娘半老,怎么还这般漂亮?”这是他被人夺去的爱妻。直到今天她在他的眼里,仍然具有不可代替的魅力。女人泪流满面地说:“海尔曼,亲爱的海尔曼,你还恨我吗?为了拯救他的生命,我不得不来求你,你是全市惟一能给他做手术的人。”受重伤的人是他原来爱妻的后夫,就是这个人把她夺去了,当时就差未同他进行古老的决斗。海尔曼曾经受过他们的侮辱。现在这种场合的重逢,使他不由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他始终一言未发,只冷冷地反问一句:“列夫斯基夫人,你忘记我常对你说的话了吗?”“噢,你是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9、一个修补头颅骨的手术,让海尔曼站了十个多小时,最后晕倒在手术台旁。列夫斯基在伤愈后,夫妻俩在海尔曼面前忏悔地说:“如您不嫌弃,我们愿意为服侍您而献出余生。”“这是上帝的安排。医生的手术室里记住的只是他的天职,忘记的是个人的恩怨。”这件事更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这年,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占领了布拉沙。一个盖世太保头目,被波兰地下战士一枪打中了胸部。随军医生没人能给他做开胸这样的大手术,便把他化了装送到海尔曼的诊所。海尔曼一搭眼就认出了这个最凶残的德国刑警队警官,在这个城市里不知有多少波兰人丧生在他的枪口下。他心中猛然一震,暗自喟叹,这也是上帝的旨意呵! 海尔曼支走了所有助手和医护人员,他洗手,

10、刮脸,重新穿好上教堂才穿的那套西服,罩上一件最新的白外套。然后拿起他最大的那把手术刀,一下子剖开了他的胸膛。他没有去找子弹,而是把手术刀插在他的心上审判海尔曼时,德国人说:“你玷污了你的手术刀。”“没有,它用得其所。”“你忘记了医生的天职。” “没有,此时此刻反法西斯就是最高的天职!”他一字一顿,字字千钧,全市人都听到啦。 海尔曼牺牲了。可城市到处都张贴着“天职”两个大字,不用再加其他文字,它就成了一条具有巨大号召力的反法西斯标语。时至今日,布拉沙还在最高的楼宇上,挺举着“天职”两个大字,谁都明白人们赋予了它更深远的含义。(原文略有删改) 1. 简要分析小说中“海尔曼”这个人物性格品质。 2.

11、 在这篇小说中“天职”一词被赋予了两重含义。请对这 两重含义分别加以阐释。 3. 在写主人公除掉法西斯头目这一中心事件前,小说先写了他救助“小偷”和“情敌”这两件事。这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4. 下面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说首段中用“手术刀”作喻体来形容海尔曼的性格,既生动形象,又切合人物身份,显得浑然天成。 B小说中两次提到“上帝的安排”“上帝的旨意”,这里的“上帝”就是海尔曼心中最高的信念反法西斯。 C“他一字一顿,字字千钧,全市人都听到啦。”这句话使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海尔曼精神的感召力。 D小说末段可视为故事的尾声,与许多小说的尾声一样,它使

12、故事情节更完整,人物形象更,也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10.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乡村铁质 乡村是我永远的家园。在我全部的生活中,乡村是最重要的。 虽然走进了城市,不可能与土地日日肌肤相亲,但我始终以农民的眼光审视乡村。乡村是城市的依托,没有乡村也就没有城市的存在,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是乡村的延伸和延续。 走进田野,就走进了自我。一株株茂盛的高粱、谷子或者玉米,就是我们的兄长。闪着光芒的锄探进植物的根部,根系蔓延,锄的铁质意念就通过异常发达的根系蔓延了整个土地,广阔的原野处处闪耀着铁质的浑厚和沉重,所以我们收获的每一粒粮食、每一季粮食都包含着铁质。铁质沿着血管流动,扎根于我们的每一处神经,我们

13、的脊梁才如此坚挺。 粮食的存在,使乡村有了存在的充分理由。一茬一茬的庄稼,一茬一茬的人生,在乡村的蓝天下格外亮丽。镰刀闪着铁质的锋利,农民的梦想始终与庄稼有关,一头牛与一架犁在土地深处探寻,浑黄或者黝黑的土壤蕴涵着无穷的力量,只要播下种子,幻想就无可阻挡地蓬勃起来了。土地时刻迸发着铁质的响声。 土地养育了庄稼,也养育了整个乡村。乡人们的性格和作为,任何时候都充满着铁质,欢喜时会无所顾忌地畅心大笑,发怒时会打上一架,或者跑到村街上不明不白地骂上一场,悲哀时会痛痛快快淋漓尽致地大哭一场,然后又执著地走进田野,走进劳作,一切都毫无遮遮掩掩。嫉恶如仇,旗帜鲜明,高昂的气概和高亢的声音比得过任何烦琐深奥的说教。他们不怕风,不怕雨,不怕雷鸣,他们饮风餐露,吃得下千般苦,受得住万般罪,.他们从不怨天尤人,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沿着太阳的方向走进田野,走进庄稼地里,走进乡村深处的每一个细节,使乡村的每一刻都充充实实和铿锵有声。乡村,处处铁质,铁质处处。 乡村是农民的部落。城里人已经厌烦的事情,乡村还在喜欢或者也早已厌烦,喜欢的是一种没有丢失的乡村质朴,厌烦的是曾经生活在乡村里的城里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