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专业读书报告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8726743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专业读书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心理学专业读书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心理学专业读书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心理学专业读书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心理学专业读书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专业读书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专业读书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献阅读报告一、本文主要内容:良好的友谊关系有助于青少年的积极适应,高质量 友谊的青少年有更少的行为问题、更低的抑郁、焦虑及孤独感、更高的自尊、 社 会 能 力和社会接纳等。良好的亲子关系或高父母支持与青少年更好的 心理社会适应相关。因此,通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来验证我们这样的假 设:从早期到中期,青少年感知到的父母支持减少, 对情绪适应的影响作用减 弱, 相反, 青少年感知到的来自朋友的支持增多, 并对情绪适应的影响作用 增强; 进入青少年中期, 父母与朋友两个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可能减弱, 两 种支持系统对情绪适应的影响可能会遵循独立模式。我们预期:青少年女孩 的友谊支持高于男孩, 父母支

2、持的增强模式(即, 高父母支持将增强友谊支持 对情绪适应的影响)更适用于早期青少年女孩。使用的研究工具主要有关系网 络问卷、朋友提名问卷、友谊质量问卷、孤独感量表、抑郁量表五种量表。 施测后收集数据进行分析,求出各个量表的平均数,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 并对其进行单变量方差分析,求得主效应,最后还进行了回归分析。讨论分 析结果,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父母支持、友谊支持、孤独感和抑郁的特点 和成年人有所不同,父母支持和友谊支持对青少年的孤独感和抑郁有明显的 相关,但是这两种支持系统对初一和高一的青少年的影响作用各有不同。这 验证了实验的最初假设。但是在性别差异上,男生和女生对父母支持和友谊 支持没有

3、太大的差异。优点:1、使用的量表比较全面,有较好的信效度。能够得到全面的信息, 从而更好地了解青少年的友谊和父母支持的情况。2、初一和高一的青少年在友谊支持和父母支持上各有不同,这说明父母应 该区别对待孩子,用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特征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同时,父母支持 和友谊支持对孩子的身心影响都比较重大,这也要求父母要重视这个问题去进行 教育。缺点:1、施测的问卷比较多,分多次施测,其中可能会有误差变量混进去, 不能较好地控制。收集的数据信息虽然也很多,但是进行统计分析时,并不能都 完全用上,造成了对数据的浪费。启示:在做问卷调查设计的论文时,要考虑到受试者的身心特征,让受试者 做的问卷在量和质方

4、面都要恰当,这样收集的数据才比较有效。同时,论文的研 究意义要明确这是非常明确的。参考文献:父母支持、友谊支持对早中期青少年孤独感和抑郁的影响(田录 梅、陈光辉、王姝琼、刘海娇、张文新)二、本文主要内容:高情绪调节能力的儿童更容易获得良好的同伴关系, 且具有更高学业成就,而情绪调节困难是导致学龄期儿童问题行为的易感因 素,情绪应对方式缺乏或不当的小学儿童表现出更多或更严重的抑郁症状。 本研究通过采用元情绪理念量表、情绪调节困难量表、儿童情绪调节问卷来 验证这样的假设:母亲情绪教导理念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而母亲情绪摒除、情绪紊乱和情绪不干涉理念对儿童情绪调节具有负向预测 作用;

5、母亲情绪调节在其元情绪理念与其儿童情绪调节间具有中介作用。在 收集数据后,对其进行分层回归和路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元情绪理念结构 中,母亲秉持情绪教导理念有助于促进儿童的情绪稳定性和调节能力的发展 但其情绪紊乱可能导致儿童情绪不稳定性的增强。母亲情绪教导理念的形成 有助于控制其不良情绪的表达,有助于形成自身更加灵活多样的情绪调节策 略,而对自身不良情绪的有效控制和更灵活的情绪应对策略,将有助于促进 其孩子情绪能力的发展。优点:1、母亲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在很多研究中都有表明,这篇文 章比较有新意的强调母亲情绪调节的中介作用。2、这篇论文的研究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因为母亲在孩子的身心发展和教育

6、 中起着非常重大的影响,情绪调节能力也是孩子必备的一种能力。因此,母亲自 身的情绪调节在潜移默化中就影响了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缺点:1、论文最后没有具体教导作为孩子的母亲,该如何采用比较具体的 方法去调控好自己的情绪。我觉得这算是一种缺憾吧。启示:在做比较有教育意义的论文时,文章最后可以适当提出一些比较有建 设性的建议,让大家学会正确的教育方法,这样研究就不会白做了。文章中的路 径分析显示了母亲情绪调节在母亲元情绪理念与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关系 中的中介作用,这让我思考了一个问题,如何去寻找中介关系。参考文献:母亲元情绪理念与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关系: 母亲情绪调节 的中介作用(黄会欣 李

7、银玲 张 锋 李伟强)三、本文主要内容:留守儿童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父母长期不在身边 导致他们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容易导致心理健康发展问题。本研究主要探讨 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的亲子依恋、同伴接纳、教师接纳三种社会关系是怎 样影响其孤独感的。通过采用依恋量表、同伴提名法问卷、教师接纳、儿童 孤独量表四种量表进行收集数据,对不同类型的儿童的社会关系和孤独感进 行差异检验分析,对留守儿童的社会关系和孤独感进行相关分析,社会关系 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同 伴拒绝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师接纳、母子依恋、父子依恋、 同伴喜欢显著于非留守儿童。这可能是由于

8、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导 致他们与父母的交流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变得非正常化,时间上表现为长期间 断性,由随时可以的交流沟通变得不确定,空间上表现为远距离性,由面对 面的直接交流变成非面对面,他们无法拥有完整的家庭,无法享受正常的亲 情。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留守儿童的亲子依恋与其孤独感存在显著负相关。 留守儿童的教师接纳、同伴拒绝、父子依恋依次进入因变量为孤独感的回归 方程中,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三种社会关系共同影响留守儿童的孤 独感, 较低父子依恋水平的留守儿童体验到的孤独感会因较高的教师接纳 和同伴接纳而降低。优点:1、留守儿童在农村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研究者能够深入去了解 农村留守

9、儿童的身心状况,有利于社会和政府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促进农村儿童 的健康成长。2、本文区分了母子依恋和父子依恋的情况。因为在农村很大一部分是存在 母亲在家照顾孩子,父亲一人在外打工的情况,会导致孩子只和母亲关系亲,和 父亲关系疏远。在研究中对这一具体情况做出区分,体现了研究者的细心。缺点:留守儿童可能由于缺乏较好的母子依恋或者父子依恋,会导致同伴接 纳和教师接纳的程度减少。但是针对目前父母必须外出打工赚钱养家这样的客观 情况,作为老师能为留守儿童做些什么呢?启示:做研究要细心观察我们要研究的对象,先观察再设计研究方法,这样 有利于帮助我们做出的研究符合实际情况。四、本文主要内容:采用事件相关电位

10、(ERPs)技术探索延迟匹配任务范 式下面孔识别工作记忆的脑电位特征。实验以面孔图片为刺激, 在校大学生 被试完成靶匹配工作记忆任务。我们采用延迟样本匹配任务范式,以面孔作 为刺激物,分别考察对熟悉靶面孔、新靶面孔的追踪匹配,以及长时记忆对 工作记忆的影响,目的在于:考察面孔识别脑电 N170 成分在熟悉靶和新靶、 靶与分心物、以及左右枕颞区的异同,分析面孔识别 N170 成分对应的加工 阶段及其脑区优势效应;探索工作记忆中面孔识别的 ERP 特征,验证工作 记忆的 ERP 测量方法。实验的刺激材料为修饰整齐的 240 张人物照片,实 验程序为分18组,采用“ABBAAB,方法平衡各组的实验顺

11、序。在以往研究 的基础上进行计划比较分析的方法, 方差分析的 p 值采用 Greenhouse-Geisser 法校正,脑电地形图由 64 导数据得出。先前的学习对 面孔识别 N170 成分未产生影响,但会影响工作记忆过程中大脑对追踪靶和 拒绝分心物的反应。此外,面孔识别工作记忆的脑电特征与相同实验范式下 的物体识别(Guo etal., 2008)相比,存在明显不同。物体识别工作记忆中靶与 分心物脑波在 200 ms 左右出现分离,时间比面孔识别早;新靶与熟悉靶之 间的差异,物体识别工作记忆表现在额区和中央区,而面孔识别表现更广, 还包括中央区、顶区及枕区,熟悉分心物与新分心物之间的“旧/新

12、效应”,物 体识别时出现在顶区和枕区,而面孔识别反映在额区,新旧工作记忆方面, 物体识别在 200400ms 表现出新工作记忆的波幅更正,而面孔识别是在 450650ms 新工作记忆的波幅更正。这些差异都暗示着面孔识别和物体识别 可能是相互独立的两种加工过程,两者在脑机制上可能不同。结果发现,被 试识别靶面孔及分心物面孔时均在枕颞区两侧诱发N170,且靶与分心物的 N170振幅在相同电极上都没有显著差异,在颞区两侧的P7和P8上差异显 著;无论靶面孔还是分心物面孔,工作记忆的 ERPs 均产生了 P300 成分。 在分别追踪新靶和熟悉靶的工作记忆任务条件下,靶与分心物的 ERPs 波形 在 2

13、50ms 后出现分离,且靶刺激波幅均比分心物更正,新靶比熟悉靶更正。 熟悉分心物与新分心物之间显示出 250650ms 的前额区旧/新效应,在晚期 的 450650ms 时段,新工作记忆比旧工作记忆波幅更正。这些结果表明, 面 孔识别的 N170 效应可能反映的是面孔知觉的整体加工,且 N170 的右半 球优势具体为颞区的右侧优势;先前的面孔学习会影响工作记忆期间大脑对 面孔的识别反应。优点:1、在实验的具体设计上,细节做得很全面,在照片处理上做得很仔 细。2、E-prime 和脑电结合使用,发现面孔识别和物体识别可能是相互独立的两 种过程,两者在脑机制上可能不同。缺点:面孔识别和物体识别两者

14、脑机制的不同说明了什么呢?论文中没有具 体说明。启示:脑电的实验设计对很多文科生来说有一点难度。做这种研究虽然不需 要大规模的进行调查,但是在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中,都需要注意,避免参入误 差变量,导致实验结果无效。参考文献:人类面孔识别工作记忆的脑电位特征 孙天义、许远理、郭春彦五、本文主要内容:亲子亲合对儿童的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具体体现在, 亲子亲合对儿童发展的独立的、直接的保护作用,发现亲子亲合能够直接降 低儿童的偏差行为。亲子亲合对压力的抵抗作用,亲子亲合能够显著抵抗压 力对儿童青少年的偏差行为的消极影响。亲子亲合在降低儿童偏差行为上的 保护效应是否适用与农村留守儿童?本文通过测量这四项

15、内容:偏差行为、 日常烦恼、养育者-儿童亲合、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SES),探养育者与 农村留守儿童之间的亲合能否直接降低儿童的偏差行为;养育者与农村留守 儿童之间的亲合能否调节日常烦恼与儿童偏差行为之间的关系,表现出压力 抵抗效应。收集测量结果后,以留守类别与性别为自变量,分别以偏差行为 和日常烦恼为因变量,进行2x 2的多因素方差分析,以及各协变量之间进 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日常烦恼与儿童的偏差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流动养育者-儿童亲合、留守养育者-儿童亲合与儿童的偏差行为之间存在显 著负相关。为考察养育者-儿童亲合对儿童偏差行为的直接预测作用,及其对 日常烦恼消极效应的调节或抵抗

16、作用,在控制协变量的情况下,分别进行了 2 组分层回归分析: 一组以留守养育者-儿童亲合为假定保护因素,一组以流 动养育者-儿童亲合为保护因素。各回归方程的预测变量包括: 日常烦恼、养 育者-儿童亲合、二者的交互作用项以及协变量。无论是流动养育者-儿童亲 合还是留守养育者儿童亲合,均能直接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偏差行为状况, 并且能够抵抗日常烦恼对儿童偏差行为的消极影响。优点:1、亲子亲合的作用一般表现在父母对儿童发展的保护效应。但在农 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中,主要的亲子亲合作用还是养育者在承担。而对留守儿 童的养育主要是爷爷奶奶或这外公外婆等对孩子的隔代抚养。这样的抚养方式对 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没有保护作用,是值得研究的。2、农村留守儿童的偏差行为和流动养育者还是留守养育者的关系大,这个 十分具有社会意义。缺点:在农村施测问卷比较困难,尤其是针对流动养育者。在留守养育者中, 又多是文化水平比较低的、年纪比较大的人。这些都给施测带来了困难。启示:虽然有很多研究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