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解读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8726435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阳能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太阳能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太阳能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太阳能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太阳能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太阳能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阳能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解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太阳能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解读问:太阳能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台的?答:太阳光伏发电和光热利用是近十年来世界上发展最迅猛的可再生能 源技术,作为我国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列为我国“十二五”科技 发展重点。我国的光伏发电和光热利用两大产业规模已跻身世界第一,但与 太阳能低温热利用相比,我国在太阳能发电和中高温利用方面还没有形成完 整的产业公共服务支撑体系,研究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 产业链关键技术、装备依赖进口,国内市场应用规模小的局面没有改变。在 今后的发展中,迫切需要完善太阳能产业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自主研发的 能力

2、,掌握核心技术,支撑我国从太阳能产业大国到产业强国的转变,形成 太阳能产业良性循环发展的环境。为此,特制订太阳能发电科技发展“十 二五”专项规划。问:当前世界上太阳能发电产业的形式如何?答:当前,世界太阳能发电产业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2010 年世界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已接近40GW,近十年平均年增长45%。截至2011年4月,全 球太阳能热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为1.26GW,在建的太阳能热发电站超过 2.24GW,年平均效率超过12%。我国光伏发电产业已经进入商业化进程,太 阳能光伏和光热发电将成为未来我国重要的清洁能源。自2002年以来,我 国太阳电池产量均以100%以上的年增长率快速发展, 20

3、10年产量 8.7GW, 占到世界总产量的 50%,连续四年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2009 年,我国政府开 始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通过光伏产品的规模化应用带动国内太阳能发 电的商业化进程和技术进步。2011 年国内累计光伏装机达到 3GW,500kW 级 光伏并网逆变器等关键设备实现国产化,并网光伏系统开始商业化推广,光 伏微网技术开发与国际基本同步。问:目前我国太阳能产业和市场的问题及需求有哪些?答:要实现太阳能从补充能源到主要能源的转变,必须大幅度降低成本, 为此需要依靠技术进步和大规模的推广应用。目前我国太阳能产业和市场的 问题及需求主要存在于以下六方面:1.太阳能硅材料及关键配套材料

4、;2.太 阳电池;3.生产装备;4.光伏系统;5.太阳能光热利用;6.测试及平台。问: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一个目标,二项突破,三类技术、四大 方向”。一个目标:实现太阳能大规模利用,发电成本可与常规能源竞争; 二项突破:突破规模化生产和规模化应用技术;三类技术:全面布局开展晶 体硅电池、薄膜电池及新型电池技术研发;四大方向:全面部署材料、器件、 系统和装备科技攻关。问:规划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在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应把握和坚持的基本原则有:(1)坚 持以降低终端发电成本为中心;(2)坚持技术创新与示范工程相结合;(3) 坚持面向全产业链布局攻关;(4)坚持多层次技术研

5、发和产业服务体系并 举。问:规划的总体目标是什么?答: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十二五”期间,实现光伏技术的全面突 破,促进太阳能发电的规模化应用,晶硅电池效率 20%以上,硅基薄膜电池 效率10%以上,碲化镉、铜铟镓硒薄膜电池实现商业化应用,装机成本1.2 1.3万元/kW,初步实现用户侧并网光伏系统平价上网,公用电网侧并网光伏 系统上网电价低于0.8元/kWh,基本掌握多种光伏微网系统关键部件及设计 集成技术,实现示范应用。太阳能热发电具备建立100MW级太阳能热发电站 的设计能力和成套装备供应能力,无储热电站装机成本1.6万元/kW;带8 小时储热电站装机成本2.2万元/kW,上网电价低于0.

6、9元/kWh。突破太阳 能中温热能在工业节能中的应用技术和太阳能建筑采暖的长周期储热技术, 并示范应用。初步建立太阳能发电国家标准体系和技术产品检测平台,形成 我国完整的太阳能技术研发、装备制造、系统集成、工程建设、运行维护等 产业链技术服务体系。问:规划是如何设置重点任务?答:规划按照材料、器件、系统及装备的四个方向设置了“十二五” 太阳能发电科技重点任务为:(1)掌握太阳能材料、器件、系统核心技术 和工业生产线的关键工艺及装备;(2)突破太阳能发电系统规模化利用的 关键技术及装备;(3)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产业化基地;(4) 完善太阳能产品及系统的检测技术和认证标准;(5)集成示

7、范太阳能开发 利用的新技术、新设备。问:规划对太阳能发电科技发展是如何整理布局的?答:规划从材料、器件、系统及装备四个方向对太阳能发电科技发展进行全线规划布局。材料方面,太阳能级硅材料位于光伏产业链最上游, 生产技术含量高、投资大。多晶硅材料与太阳电池关键配套材料生产制备技 术的发展有利于降低光伏电池生产成本和光伏发电成本、实现硅材料生产的 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器件方面,太阳电池是太阳能发电系统的重要组成 部件,太阳电池转化效率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将直接影响光伏发电系统 的整体效率与成本。系统方面,光伏规模化利用的成套关键技术与装备技术 的突破,将改变我国近年来光伏产业和市场发展的反差,有

8、效推动光伏发电 技术在我国的大规模应用。开展自主知识产权的太阳能热利用关键装备和系 统集成科技攻关,依托规模化示范工程建设,将推动太阳能热利用技术与产 业发展。装备方面,太阳能光伏生产设备是贯穿整个产业链的基础。目前, 亟需提高我国太阳能光伏生产设备的国产化能力,为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的太阳电池完整生产线奠定基础。问:规划如何对太阳能发电科技进行了从基础到产业化的全链条规 划?答:太阳能级硅材料方面,重点研究高效节能多晶硅材料的产业化技术。 太阳电池方面,重点研究高效、低成本、超薄晶硅太阳电池和高效薄膜太阳 电池的产业化技术,着力发展新型太阳电池关键技术。光伏系统及平衡部件 方面,重点研究1

9、00MW级并网光伏电站、高密度区域建筑光伏系统、光伏微 电网系统技术和大型多能互补光伏并网系统技术与关键设备的产业化技术。 太阳能热利用方面,重点研究太阳能热发电和太阳能热利用技术与关键设备 的产业化技术。问:规划在太阳能发电科技的材料方向是如何部署的?答:在光伏产业链上,硅材料主要涉及太阳电池用的多晶硅提纯和下游 的硅片、单晶和多晶铸锭。发展高效节能低成本多晶硅材料的清洁生产技术 和太阳电池关键配套材料制备技术,将有利于降低光伏电池生产成本和实现 硅材料生产的环境友好。相关内容包括:改良西门子法、硅烷法、物理、化 学冶金法多晶硅材料生产技术,太阳电池用银浆、银铝浆、TPT背板材料、 EVA封

10、装材料、薄膜电池用TCO玻璃基板等关键配套材料制备技术等。问:规划在太阳能发电科技的器件方向是如何部署的?答:太阳能发电效率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将直接影响发电成本。晶 体硅电池正朝着高效率、薄片化和低成本三个方向进行改进;低能耗、低成 本的薄膜太阳电池技术正朝着高效率、稳定和长寿命的方向努力。相关内容 包括:效率20以上低成本超薄晶体硅电池产业化制造技术,效率 10%以上 薄膜电池产业化制造技术,高倍率聚光电池及发电关键技术,柔性衬底硅基 薄膜太阳电池中试制造技术,非真空电沉积柔性CIGS薄膜太阳电池中试制 造技术,量子点电池、热光伏电池、硅球电池、多晶硅薄膜电池、有机电池 等新型太阳电池的

11、前沿制备技术, 高温直通式真空管及槽式聚光集热实验 平台等。问:规划在太阳能发电科技的系统方向是如何部署的?答:突破光伏规模化利用的成套关键技术与装备,建成多种形式的光伏 发电示范工程,能够有效推动光伏发电技术在我国的大规模应用;开展太阳 能热利用关键装备和系统集成科技攻关,依托规模化示范工程建设,能够推 动太阳能热利用技术与产业发展。相关内容包括:100MW级大型并网光伏电 站系统及设备技术,100MW级城镇多点接入生态居住小区光伏系统技术,10MW 级光伏微网系统及设备技术,区域性高密度光伏建筑并网系统及设备技术, 10MW 级次高参数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硅基高可靠光伏建筑一体化关键技术、

12、大型多能互补光伏并网系统技术、光伏直流并网发电技术、分布式太阳能热 发电技术,太阳能储热技术,太阳能中温热在工业节能中的应用技术等。问:规划在太阳能发电科技的装备方向是如何部署的?答:太阳能光伏生产设备是贯穿整个产业链的基础,目前亟需突破产业 链部分环节核心设备的瓶颈,提升其关键生产设备的性能和成套生产线的自 动化程度。相关内容包括:晶体硅太阳电池整线成套装备集成技术,效率 10% 以上年产能 40MW 硅基薄膜太阳电池制造技术,效率 10%以上年产能 30MW 碲 化镉薄膜太阳电池制造技术,效率 8%以上年产能 5MW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制造 技术,薄膜硅/晶体硅异质结电池中试制造技术,硅基高可靠 BIPV 系列组件 制造装备技术等。问:为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配套措施应从哪些方面考虑?答:为确保目标的实现和各项任务的顺利实施,规划还建议配套以 下保障措施:1、加强科技专项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2、加强科技投入力 度,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入。3、制定和落实促进科技专项实施的各项激励 政策。4、充分发挥金太阳示范工程的带动作用。5、建成第三方的与符合国 际规则的权威检测机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