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和遏制贸易保护主义是全球共同的任务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8725342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对和遏制贸易保护主义是全球共同的任务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反对和遏制贸易保护主义是全球共同的任务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反对和遏制贸易保护主义是全球共同的任务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反对和遏制贸易保护主义是全球共同的任务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反对和遏制贸易保护主义是全球共同的任务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反对和遏制贸易保护主义是全球共同的任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对和遏制贸易保护主义是全球共同的任务(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反对和遏制贸易保护主义是全球共同的任务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重创世界贸易,全球需求的剧减导致世界贸易形势异常严峻。据世界贸易组织(WTO)2009年7月22日发布的预测,2009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将下降10,是自1982年以来贸易增长的首次下滑,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大降幅。在严峻的经济环境下,全球贸易下跌水平超过经济缩水幅度,这是无法改变或者是无法避免的,人们所能做的是在贸易下滑时确保贸易政策不会让经济形势更加恶化。但现实是,世界经济形势自2008年第四季度突然恶化后,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压力持续上升,出现了提高关税、增加非关税措施、更多的实施救济保障措施的势头,而这

2、些都会成为经济和贸易复苏的障碍。世界银行2009年3月2日发布的贸易保护:初现端倪但趋势令人担忧报告称,尽管2008年11月在华盛顿召开的二十国(G2 0)领导人峰会承诺要致力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并避免出现新的世界贸易壁垒,但自那时起,G20中有17个国家最终实行了47项不同程度的限制贸易的措施。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当前贸易保护措施呈现出以下特点:首先,出口补贴使用范围扩大。在47项限制贸易的措施中,发达国家占12项,且全部采取出口补贴和相应支持措施,而发展中国家所实行的35项措施中有31采取了出口补贴的形式。其次,反倾销调查发起量激增。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各国提起的反倾销措施快速增加,2

3、008年全年全球反倾销调查发起数量较2007年增长了15,而最终被认定为倾销并施以惩罚性关税的案件数增长了22。再次,其他贸易限制措施种类繁多。在所有的贸易保护措施中,提高关税仅占13,且全部由发展中国家采用,而其余的23采取的是“隐性保护主义”方式,除了出口补贴、反倾销调查外,采取的措施包括对进口产品实行非自动许可证、限定进口商品入关的口岸、提高进口商品的标准等,这也使得对贸易保护的认定变得愈加困难。另据世界银行2009年4月23日公布的一份调查显示,从4月2日G20伦敦峰会至今,G20中有8个国家(地区)采取了29项贸易措施,其中23项为贸易限制措施,6项为便利贸易措施。在23项贸易限制措

4、施中,21项为贸易救济措施,包括反倾销措施16项,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2项,保障措施2项,特别调查1项,其中17项措施针对中国产品。对各成员的贸易政策进行审议和监督是WTO的重要职能之一,通过对各成员贸易政策的定期审议,增强了政策透明度,也为各成员相互监督贸易政策措施提供了一个对话的平台。自金融危机爆发后,2008年12月,在WTO总干事拉米的倡议下,WTO启动了金融危机下的贸易措施特殊监督机制,以贸易政策审议机构为平台,监督各成员为应对金融危机出台的新的贸易措施的情况。具体做法是,通过各成员的通报、WTO跟踪收集的信息以及其他相关公开的、官方的资源,WTO秘书处定期制作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措

5、施清单,拉米以个人名义散发贸易措施监督报告,供各成员评判和相互监督,WTO贸易政策审议机构以报告为基础进行讨论。迄今WTO已经散发了三份关于全球贸易措施监督报告,在国际社会引起较大反响。2009年3月26日,WTO发布的第二份关于金融和经济危机及与贸易有关的发展情况指出,在2008年9月至2009年3月期间,已有23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85项贸易保护措施,较1月末首次调查时的19项增加了4倍以上。WTO的报告说,这些措施虽然其中一些符合贸易自由化的原则,但绝大多数为限制贸易的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提高进口关税、禁止或者限制进口数量、对进口产品实行非自动许可、限定进口商品入关口岸、提高标准化和技术

6、规定、扩大出口补贴范围、采取救济保障措施(如反倾销)、在经济刺激计划中规定优先购买本国产品的条款,或督促消费者购买本国制造的商品等。7月2日,WTO发布了第三份全球贸易监督报告,表明在过去三个月中各国出台的贸易限制和扭曲政策越来越多,全球保护主义压力有所增大。报告列举的89个国家和地区在2009年3月1日至6月19日期间共采取了245项新贸易措施,扣除由甲型H1N1流感引发的贸易保护举措,全球新出台的贸易限制措施是贸易自由化措施的两倍多。其中G8+5成员(注:G8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加拿大、意大利和俄罗斯;5国指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南非)采取的措施达90项,占新贸易措施

7、总数的37。从贸易措施的类别看,贸易便利和促进措施15项,绝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所采取;贸易救济措施19项;经济刺激计划和行业扶持措施33项,多数为发达国家实施。其中,贸易保护最严重的产品类别是奶制品、钢铁、汽车、化学制品、塑料和纺织品等。WTO的报告特别指出,大规模救援银行、保险商和汽车业以及许多政府敦促购买本国货的行动,带来了仲裁风险,这些举措将造成不公平的竞争优势。此外,作为限制进口的重要措施,全球范围内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调查立案的数量在明显增多。WTO的统计显示,2008年下半年,全球共有15个WTO成员发起反倾销调查立案数120起,比2007年同期增长17。其中,印度发

8、起42起,占全球总数的13,仍是发起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随后依次为巴西(16起)、中国(11起)、土耳其(10起)、阿根廷和欧盟(各9起)、印度尼西亚(6起)等。2008年全年,全球共发起208起反倾销调查案件,比2007年增长了。2008年全球共发起保障措施调查11起,与2007年的8起相比增长近13。2008年全球反补贴调查数与2007年基本持平。进入2009年,贸易调查数量出现激增趋势。截至2009年3月25日,全球已发起29起反倾销调查、3起反补贴调查和6起保障措施调查。WTO警告称,全球新的贸易救济调查的案件数量可能会随着经济危机的持续而急剧增加。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WTO总干事拉

9、米无论在WTO内部会议还是在国际会议或论坛上,频频发表讲话或接受媒体专访,表达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态度和立场,并竭力呼吁各国政府抵制保护主义,重建恢复经济与贸易增长的信心。比如2009年2月,在韩国访问的拉米发表演讲,提出了尽快结束多哈回合谈判、抵制各种名目的贸易壁垒措施、确保进出口信贷充足和恪守援助方面的承诺等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四项主张。拉米应邀参加了G20领导人峰会,呼吁并督促G20集团领导人应该采取联合行动,避免实行任何进一步的贸易保护,并促成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推动多哈回合谈判连续成为华盛顿峰会和伦敦峰会的重要议题。2008年11月,在G20华盛顿峰会发布的声明中,承诺在一年内不出台任何影

10、响贸易的措施。2009年4月,在G20伦敦峰会上,各国领导人重申在华盛顿峰会上所做出的承诺,不设置任何新的投资和贸易壁垒,并把这一承诺延长至2010年底。WTO对全球贸易政策进行监督的行动,对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起到重要的预警和监督作用。在G20伦敦峰会上,各国领导人也对此机制给予认可,强化了WTO在应对金融和经济危机以及抵制贸易保护主义方面的作用。面对各国贸易限制措施使用不断增加,WTO一再警告,各成员为刺激经济发展采取的政策应有利于推动贸易增长,各成员应不使用新的贸易限制措施和具有贸易扭曲效应的补贴措施,应保证采取的措施以透明和非歧视的方式实施。但现实不容乐观。7月13日,WTO总干事拉米表示

11、,全球经济下滑远未结束,还没有迹象表明各国政府大规模地放松或停止实施贸易限制措施。7月22日,WTO秘书处发布的2009年世界贸易报告指出,各国政府为应对经济危机而采取的措施对贸易下降幅度及其持续时间产生了重要影响。二、贸易保护主义的根源与遏制随着金融和经济危机的蔓延和加剧,各国的贸易政策更多地受到国内经济形势和政治压力的影响,而且保护主义也会利用各种各样政策措施上的漏洞而存在,这导致了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之风愈演愈烈。高筑贸易壁垒将加剧各国间的紧张关系,加深全球性的经济贸易萧条。这是各国所必须极力避免的。(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加强的原因及影响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尽管人们不断警告保护主义有不断增长

12、的危险,各国政要也纷纷表达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立场,并且在G20峰会和其他论坛上做出抵制保护主义的高姿态承诺,但现实是世界各国仍在不断推高贸易壁垒,出台了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措施。贸易保护势力不断增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经济萧条从来就是贸易保护主义滋生的温床。贸易能够促进增长,这无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如此。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某些部门或领域的贸易保护已成为一种常态,而在经济形势不好的特定环境下,各国更难免会受到保护主义的诱惑。由于经济活动放慢,各国政府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它们寄希望通过提高贸易壁垒、增加政府救济等政策措施来转嫁危机,以提高国内的需求,稳定国内的就业。换言之,在危机面前

13、保护主义的产生是难以避免的,即使是逐渐的和暂时的。当前世界正在经历一场由欧美金融系统危机而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由于各国内部需求疲软,国际市场萎缩,各国企业面临着争夺国际、国内市场的双重压力,国内的保护主义情绪难免会日益躁动,各国政府面临采取贸易限制措施的压力。为了促进国内经济快速复苏,扶持和保护本国企业渡过难关,各国政府很容易迫于国内经济形势的压力在救济政策上倾向于本国企业。贸易保护行动是以牺牲别国的利益为代价。虽然有一些贸易保护措施对整个市场的影响可能不大,但对特定出口商来说,这些措施的实施就意味着市场的封闭。如果各国都纷纷加大采取贸易限制措施的力度,无疑这会恶化全球经济和贸易发展的环境,使

14、全球为刺激需求和恢复经济持续增长而采取的政策无法充分发挥效力。其次,国内政治压力也推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面对更多的国家被卷入经济衰退中,贸易保护主义很容易以“经济爱国主义”的面貌出现。在“经济民族主义价值观”面前,各国政府虽然明知保护主义最终会使一国经济深受其害,但很难拒绝国内各种利益团体的保护主义诉求。保护主义既迎合了公众的需要,也是各国政策制定者转移注意力的便捷工具。在此次金融和经济危机中可以看到,各国领导人一面承诺“避免贸易主义和国家孤立主义”,一面不断推高国内的贸易壁垒,究其原因就在于它们被夹在抽象的自由贸易承诺与政治现实之间,左右为难。尽管从经济角度考察贸易保护的做法是不正确的,但在

15、出台或实施的应对措施中,贸易保护措施已经成为各国政府援国际经济合作2009年第8期救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政府的这种做法符合其政治需要,既有获取国内民众支持的动机,也有急功近利获得短期经济稳定的需要。再次,现有的贸易规则为保护主义提供了空间和口实。在符合WTO规则前提下提高贸易壁垒,是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在WTO原则和规则中,存在着不少贸易救济措施以及“例外条款”,其本意在于维护公平合理的正常贸易秩序,但也为实施保护主义留下了空间或借口,因而遭到滥用或被打“擦边球”。WTO规则中关于非关税措施界定的模糊性,使许多隐性贸易保护措施难以辨认(如技术性贸易壁垒),实际影响难以完整

16、评估,也助长了保护主义实践。WTO等国际组织对各国的贸易监督报告证实,全球危机以来各国在不违反WTO规则的情况下,的确在以形形色色的方法来提高贸易壁垒,比如发起反倾销调查、提供出口补贴、在法定限制范围内提高关税等。虽然这些措施不违反WTO协议,但如果处置不当,会严重助长贸易保护主义。以提高关税为例,如果所有WTO成员都将它们的关税水平提高到WTO的最高约束上限,那么全球的关税水平将是现在的一倍。在全球危机的背景下,在WTO规则约束内提高贸易壁垒的做法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世界各国都在WTO规则约束内提高贸易壁垒(例如在约束关税下提高现有的关税水平),其连锁反应带来的后果仍然会使得世界贸易急剧下滑,从而延缓全球经济的复苏。(二)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趋势如何判断危机以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程度和趋势?WTO的相关报告做出了一个基本结论。在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