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总复习第一讲拼音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8723934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总复习第一讲拼音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六年级总复习第一讲拼音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六年级总复习第一讲拼音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六年级总复习第一讲拼音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六年级总复习第一讲拼音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总复习第一讲拼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总复习第一讲拼音(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六年级阅读写作基础班教学讲义第一讲 拼音教学目标:汉语拼音是是学生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课标要求:要掌握汉语拼音,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教学过程:一、汉语拼音表名称 字母字母表(26个)AaBbCcDdEeFfGgHhIiJjKkLlMmNnOoPpQqRrSsTtUuVvWw XxYyZz声母表(23个)b p m f d t n l gk h j q x zh chsh r z c s y w韵母表(24个)单韵母:a o e i u u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 ie ue

2、 er(特殊韵母)前鼻韵母:an en in un un后鼻韵母:ang eng ing ong整体认读章节(16个)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二、声调和标调普通话声调有4种,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声调的符号只能标在a、o、e、i、u、个单韵母上。标调口诀:有a莫放过,无a找o、e,O、e不在家,再找i和u,i、u并列标在后,i上标调点要去,轻声不用标调号。三、音变“一、七、八、不”的变调表一不七八例 子单用或用在词句末尾读本调九九归一 敢于说“不”三十七 四十八在第四声前读第二声,阳平一定 不会 七律

3、八路在第一、二、三声前读四声读本调一双 一年 一匹 不好 七十 八百夹在叠词中间读轻声读一读 行不行 好不好“啊”的变调表“啊”前汉字音节的末尾字母“啊”的发音例子a、o(不含ao)、e、iya漓江的水真绿(l)啊(ya)!U、ao、ou、iaowa你在哪里住(zh)啊(wa)?nna桂林的山真险(xin)啊(na)!ngnga漓江的水真静(jng)啊(nga)!“啊”在句中单用时的音调变化规律为:1、表惊讶时读“”;2、表追问时读“”;3、表怀疑时读“”;4、表感慨时读“”。四、汉语拼音拼写规则1、上两占的省略规则(1)和领头的韵母与j、q、x、y相拼时,上两点省去不写。(2)和领头的韵母与

4、n、l相拼时,上两点不能省。如n(女)、l(略)2、隔音符号的用法汉语拼音方案中规定:“a、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界限发生混淆,应用隔音符号(,)隔开。如:po(皮袄);xn(西安)。3、大写规则:(1)地点、国名、专用名词要连写,第一个字母要大写。(2)每句话开头的第一个字母或每行诗开头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3)姓和名要分开写,每部分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4)商标和商店的名字一般每个字母都要大写,并不标声调。 第二讲 汉字大聚会教学目标:从形、音、义的结合上去辨识汉字,是我们学习母语的基本能力。我们应该了解汉字的基本知识,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

5、用的偏旁部首;能够比较、分析形近字、多音字、多义字,会纠正错别字;并能熟练运用3种查字法查阅字典,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教学过程:一、 笔画构成汉字的各种点和线就是笔画。汉字基本笔画有8种:点、横、竖、撇、捺、提、钩、折。由这8种基本笔画演变而成的笔画有二十多种。如下表笔画名称例字笔画名称例字点六、义卧钩心、必横丰、工竖弯钩花、元竖上、中横折丑、口撇木、从横折钩月、习捺又、大横折提讨、语提地、冻横折弯般、船横钩字、买横折弯钩九、几竖钩则、于横斜钩飞、风弯钩猎、蒙横折折撇及、延斜钩战、武横折折折钩乃、奶横撇各、汉横撇弯钩阿、那竖提衣、饭竖折断、山竖弯西、四竖折撇专、传竖折折鼎竖折折钩写、马撇折矣、

6、去撇点女、巢二、 笔顺按照正确的笔顺就可以准确、迅速地写好每个汉字。、汉字笔顺的基本规则表笔顺规则例字笔顺先横后竖十先撇后捺文先上后下寺先左后右侧先外后里周先里后外过先外后里再封口回先中间后两边水、特殊的笔顺规则:()点的笔顺:、点在左上应先写。如:斗、头。、点在右上应后写。如:戈、武。()竖在上面且在横的左面应先写。如:占、卢、上。()用“之、 ”作偏旁和一些下包上的半包围结构的字,一般先内后外。如:这、廷、凶。 笔顺易错汉字举例表汉字 笔 顺例字九乃女车长凶万臣北比凸凹臿必出母舟里州火巫卵贯幽脊兜敝垂鼎三、偏旁和部首 偏旁是汉字的基本结构单位,由一个基本结构单位组成的字叫独体字,由两个或两

7、个以上偏旁组成的字叫合体字。部首是偏旁,但偏旁不一定是部首。四、间架结构 间架是指组成汉字的各部分配合比例的大小;结构是指汉字各部分组成汉字的方式。汉字结构方式表结构名称例字结构名称例字独体字子 日半包围结构历 压左右结构则 按全包围结构回 国左中右结构班 测 品字结构森 众上下结构架 写上中下结构竟 惹五、形近字是指字形相近、差别细微的字。主要有五种类型:1、笔画长短不同。如:“末-未”。2、笔画多少不同。如:“折-拆”。3、部首偏旁不同。如“防-妨”。4、个别部件不同。如:“受-爱”。5、部件位置不同。如:“吴-吞”方法:通过对比加深记忆。六:错别字1、 错字:增减笔画或写错笔画叫错字。即

8、无中生有。2、 别字:因不理解字义而错写成同音字或形近字的叫别字。即张冠李戴。七、多音字 要掌握多音字的读音,必须据词定音,据音辨义。多音字的出现有以下三种情况。1、 因词性不同而读多音。如:钻、处、种。2、 因书面和口语不同而读多音。如:血、剥、得。3、 某些人名、地名有特殊的读音。如:区、解、任。八、区别同音字1、音同形近的同音字。可以根据通过不同的形旁来判断它们所表示的意义。如“驱、岖、躯”。2、音同形异的同音字。可通过组词把它们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区别。注意它们的搭配习惯。如“需-须”九、理解多义字有的字同时存在相互联系的几个不同的意义 ,这些字就叫多义字。理解多义字,一定要结合具体

9、的语言环境,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十、查字典1、音序查字法2、部首查字法3、数笔画查字法第三讲 词语万花筒教学目标:能正确读出和书写学过的词语,懂得词语的意思;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能从词义的轻重、范围大小、感情色彩、词语搭配等方面辨析词义;学过的词语大部分都能正确运用。教学过程:一、 理解词义的方法词语是构成语言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词义包括本义、引申义、比喻义。1、 借助工具书,再联系上下文,选择合适的注释。2、 三步解词法:整体理解逐字解释找延伸3、 联系生活实际,用观察和想像来理解 。二、 近义词和反义词1、 辨析近义词的方法:(1) 从词义的轻重角度辨析。(2) 从词的

10、感情色彩角度辨析。(3) 从使用范围的角度辨析。(4) 从词的运用对象角度辨析。(5) 从词的搭配习惯角度辨析。三、 词语搭配的几种情况。1、 联合词组:并列关系不分主次。2、 偏正词组:前面的词语修饰、限制后面的词语,前为偏后为正。它们中间可用“的”或“地”连接。3、 主谓词组:前是主语后是谓语,是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主语多为名词或代词,谓语多为动词、形容词。4、 动宾词组:由两部分组成,前面的表示动作或行为,后面的表示动作或行为的对象。5、 补充关系:后面的补充说明前面的内容的程度或后果,它们之间常用“得”联系。四、 关联词类型常用关联词例句并列关系既-又不是-而是这本书不是小东的,而是小

11、童的。承接关系一-就-于是-我一放学就去奶奶家写作业。递进关系不光-还不只-也王明不光学习好,还常常乐于助人。因果关系既然-就由于-因而你既然已经知道错了,就应该尽快改正。转折关系尽管-可是-然而-尽管小鱼那样机灵,可是也无法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假设关系要是-就倘若-也要是明天不下雨,我们就去公园玩。条件关系无论-都除非-才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故乡。选择关系与其-不如不是-就是凡卡常想:与其在城里受罪,不如回到乡下爷爷那儿去。五、 词语的感情色彩六、 词语的逻辑归类1、 剔除法:将不是同类的词语找出来,剔除在外。2、 排列法:把同类的词语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有的按词义的轻重顺序排列

12、,有的按事物发展或时间先后排列,还有的按照种类、应用范围、褒贬义等进行归类。3、 对应法:是用来区别词语所表明的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归类。七、 成语的运用1、 成语的来源:(1) 源自神话传说。如:八仙过海、嫦娥奔月(2) 源自寓言故事。如:郑人买履、掩耳盗铃(3) 源自历史故事。如:完璧归赵、望梅止渴(4) 源自古书中重点词句的摘引或改写。如:千钧一发、擒贼先擒王(5) 源自历代俗语流传。如:掌上明珠、锦上添花2、 运用成语应注意:(1) 准确理解成语意思,特别是它的比喻义、引申义等。(2) 弄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褒贬不能混用、滥用。(3) 注意书写和读音的正确,不能随意改。(4)第四讲 句子总动员教学目标:能按规定的范围和内容写句子,能用不同形式的句子表达同一个意思,修改有错误的句子,能认识和初步运用一些基本的修辞手法。教学过程:一、 句子的类型:按语气和用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二、 扩句与缩句1、 扩句就是在主要成分的前后添加上适当的附加成分,使句子意思更加完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