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8723093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四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三)陋室铭与王欢(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 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 诵诗经,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其书而求改嫁。时闻者多 哂之。欢守志弥坚,遂为通儒弥。丐食:乞讨。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哂:讥笑。1、甲文点明主旨的句子是什么?乙文中的王欢是一个怎样的人?2、解释加点的词:名:灵:馨:鸿儒:丝竹:劳:耽:、八意:怡如:弥:通儒

2、:3、翻译句子: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孔子云:何陋之有?d、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e、欢守志弥坚,遂为通儒弥。4、刘禹锡在甲文中的 “安贫乐道”指什么?王欢的“安贫乐道”又指什么?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四)闲情记趣与螳螂捕蝉(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 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 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 徐喷以烟, 使冲烟飞鸣, 作青云白鹤观, 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 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

3、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 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 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此皆幼时闲情也。 闲情记趣(乙)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 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弓在其下 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委身曲附:把身体贴在隐秘的地方。1、甲文中“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蝉、螳螂、黄雀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2、解释加点的词:秋毫:纹理:私拟:

4、项:强:唳:延:务:3、翻译句子:a、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b、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c、昂首观之,项为之强。d、神游其中,为之怡然。e、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f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4、选做题:(二闻选其一回答)(1)、本文所叙事皆生活中常有,却唯在作者笔下趣味盎然,为什么?请 用这种方法写出你生活中的趣事。(2)、乙文的故事可以用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来概括, 它有什么寓意? 对你有什么启示?五)小石潭记与袁家渴记(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 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5、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 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 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 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小石潭记(乙)有小山出水中。山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洞, 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石楠、樟、柚;草则兰芷,又有异卉,类合欢而蔓生。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郁香

6、气;冲涛旋赖, 退贮溪谷;摇扬葳蕤,与时推移。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永之人未尝游焉。 余得之,不敢专也,出而传于世。柳宗元袁家渴记)掩苒:草丛被风吹拂的样子。 蓊郁:茂盛的样子。濑:流得很急的水。 葳蕤:草木茂盛,枝叶下垂的样子。1、选文甲描写河水清澈的句子是什么?乙文中描写袁家渴的小山, 作者选 取的景物有哪些?2、解释加点的词:乐:可:佁然:俶尔:斗( 折):差互:凄(寒):蔚然:穷:未尝:3、翻译句子: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c、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d、余得之,不敢专也,出而传于世。4、甲乙节选自柳宗元写的“永州八记”中的两篇文

7、章,试结合作者当时的 处境,谈谈你对“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或“永之人未尝游焉。 余得之,不敢专也,出而传于世。”的理解。(一) 爱莲说与周敦颐(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士郑 向任,为分宁主薄。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辩。邑人惊曰:“

8、老吏不如也。”部使者 荐之, 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 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 众莫能争, 敦颐独与之辩, 不听,乃委乎版归, 将弃官去曰: “如此尚可仕乎! 杀人以媚人, 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版: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1、在甲文中,周敦颐用荷花的形状表明自己的志趣;乙文中的“杀人以媚人,吾不 为也”“敦颐独与之辩”“委乎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 也。”分别与甲文里的哪些话相互印证?乙文主要是通过两件事来记叙周敦颐的, 两件事 分别表现了他的什么特点或品质?2、解释加点的词:濯:清涟:亭亭:植:观:亵玩:鲜:宜:狱:立:法:委:3、翻译

9、句子: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C、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辩。D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E、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4、读了两段文字,联系你所了解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周敦颐这一人物的 评价。(只谈一点即可)二)爱莲说与(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 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 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 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 (乙)与善人居,

10、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 居,如入鲍鱼之肆, 久而不闻其臭, 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 漆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1、根据乙文文意,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 什么?它所表达的意思和甲文哪句话表达的意思相反?2、解释加点的词:居: 化: 慎: 处:3、翻译句子: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4、对甲乙两文所提出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六)醉翁亭记与李委求诗(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 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

11、上者,醉 翁亭也。作 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 醉,而年又最 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 也。醉翁亭记第一段(乙)元丰五年十二月十九日,置酒赤壁矶下,踞高峰,酒酣,笛声起于江上。客有 郭、尤二生,颇知音,谓坡曰:“笛声有新意,非俗工也。”使人问之,则进士李委闻坡生 日,作南曲目鹤南飞以献。呼之使前,则青巾紫裘腰笛而已。既奏新曲,又快作数弄, 嘹然有穿云石之声, 坐客皆引满醉倒。 委袖出嘉纸一幅曰: “吾无求于公, 得一绝句足矣。 坡笑而从之。嘉纸:很好的纸。嘉,美好的。1、乙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2、用自己的话回答)这也可以用甲文中的哪句话来概括? (用原文回答)2、解释加点的词:环: 尤: 蔚然:名: 辄:酣:颇:腰:袖:既:3、翻译句子: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c、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d、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e、坐客皆引满醉倒。4、甲乙两文都写到了饮酒而醉,但醉的原因不同,联系你所了解的有关知识,谈谈 苏东坡和欧阳修醉酒的原因。(七)醉翁亭记与欧阳修(甲)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滁人游 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 太守宴 也。宴酣之乐,非

13、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然白 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 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醉翁亭记第三、四段。(乙)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质。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极 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而借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 下笔已如成人。 (荻: 多年生草本植物, 与芦苇相似。 闾里: 乡里。 惟 读书是务:这是特

14、殊句式,即“惟务读书”,一心一意努力读书。)1、甲文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乙文写欧阳修的成才除 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写到了什么原因?(用自己的话概括)2、解释加点的词:伛偻:觥筹:苍颜:颓然:翳:酣:谓:资:因:3、翻译句子:a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 守宴也。b、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c、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d、多诵古人篇章。极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而借之,或因而抄录。e、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4、当遭遇坎坷磨难时,欧阳修仍能从生活中(无论是早年的特殊境遇,还是成年后

15、的为官)寻找到“乐”。这种人生态度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简要谈谈。(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孟子(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 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 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 不能。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 忧患而死于安 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 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 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处子:安顿儿子的地方。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 器。 揖让进退:打 恭作揖、进退庙堂等礼节。1、文开头列举了许多历史人物,暗示了逆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