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把文化惠民做到实处 让全民共享公共文化成果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8723088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把文化惠民做到实处 让全民共享公共文化成果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北京:把文化惠民做到实处 让全民共享公共文化成果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北京:把文化惠民做到实处 让全民共享公共文化成果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北京:把文化惠民做到实处 让全民共享公共文化成果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北京:把文化惠民做到实处 让全民共享公共文化成果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把文化惠民做到实处 让全民共享公共文化成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把文化惠民做到实处 让全民共享公共文化成果(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把文化惠民做到实处 让全民共享公共文化成果Post By : 2011-6-285:55:006月2日,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在全国地市级公共文化服 务体系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上强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十二五”时期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文化部的首要工作任务。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须要着眼全局,实现重心下移,抓住市、县、乡、 村四级文化建设,整合力量、典型引路、分级推进,实现规模化、体系化,统筹 城乡文化发展,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他同时强调,地市级是全面推进我国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层级。地市级率先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能 够对县、乡,特别是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给予十分有力的支持,对省级和国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能够确立一个十分重要的支撑点。文化惠民功在当代,利在当代。近年来在完成中央既定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基础 上,北京市文化局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设施建设标准,不断创新文化服务方式,切实提高公共 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北京市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体系的构建、人才队 伍的培养以及文化活动的开展等方面均得到了良好的发展,首都文化形象和居民 文化福利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北京市从细微之处着手,把文化惠民落到实处,取 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十一五”:在实

3、践中创新,公共文化建设初见成效近年来,北京市公共文化建设实现了从小到大的阶梯式发展。老百姓越来越多地 享受到文化惠民的甜头,从公共文化的旁观者逐渐成为参与者,甚至发挥了建设 者的作用,实现了 “公共文化建设公众说了算”的建设目标。2011年5月15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北京调研时,对北京近年来文化事业取 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十一五”期间,北京市文化局重点在演出、电影、文化活动和图书馆服务等领 域加大投入,提高建设标准和投入效益,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兼顾城乡之 间、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形成了实用、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形成 了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服

4、务优质、覆盖全社会的、较完备的公共文 化服务体系,保障了全市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和需求。在公共文化投入总量上,据初步统计,从2006年开始,北京市公共文化总投入以 年均30%、人均公共文化占有金额以年均22%的速度飞速增加。拨出专款支持行政 村多媒体综合文化中心建设,基本实现农村地区文化设施的全覆盖。在公共文化队伍建设上,北京市从不同层面加强对基层文化干部队伍、群众文化 团队、志愿者队伍的培养,形成“基层干部统筹、群众文化团队支撑、志愿者队 伍补充”的文化队伍建设格局。另一方面,积极发展文化志愿者队伍,形成一支 扎根基层、高水平专兼职结合的队伍。为提高文化管理干部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 力,还对

5、基层文化队伍进行系统的业务培训,做到排练制度化、管理专业化、队 伍品牌化。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上,北京市建成了一批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公共文化基础 设施,全市基本形成了市群众艺术馆,首都图书馆,区县文化馆、图书馆,街道 (乡镇)文化站和社区(村)文化室四级公共文化设施服务体系和网络。截止到 2010年底,拥有区县文化馆、图书馆43个,基层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 文化设施平均建有率达96.42%。其中,行政村多媒体综合文化中心3884个,率 先在全国实现了农村地区文化设施全覆盖。这些设施的建成,为百姓就近参与文 化活动提供了便利。在公共文化活动的开展上,越来越多的专业院团深入乡村开展文化活动

6、,基本解 决了边远农村看演出难的问题。各类群众性的节庆文化活动形成经常化、固定化 的态势。有特色、多层次、多种类的基层文化活动遍布全市,形成了具有首都特 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供应体系。全市共有各级政府和各类社会力量主办的群众文 化团队和社团1万余支。实现了市级有优秀品牌团队,一区一县有一总团,一街 一乡有一分团,一社一村有一队伍的目标。每年参与活动的群众累计达到近千万 人次。仅在2010年春节期间,北京市举办的群众文化活动就有172项。同年“五 一”期间,各区县以迎世博、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举办了各类文化活动、提供 文化服务项目130项。在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大赛中,北京市有11个作品、项目 和个

7、人获得群星奖,成绩在全国名列前茅。此外,为了支持各区县开展品牌文化性活动,北京市文化局与财政局共同制定了 北京市文化划转事项及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了文化活动的经费标准。同时,还 专门加强了制度建设,在支持基层的资金下拨方面摸索出“明确目标一项目调研 一出台标准一区县申报一专家审核一资金扶持一跟踪指导一资金检查”的系列化 工作模式,保证了资金使用和活动的效益最大化。2010年,北京市文化局开始研究制定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规范和标准。通过建立公 共文化服务需求机制、效果评价机制、投入机制、绩效考评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等管理制度机制,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同时也 为公共文化事业的

8、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遍地开花,区县公共文化建设亮点频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近几年,北京 市政府职能早已从“大包大揽”、直接生产和提供文化产品,向依法行政、依法服 务转变。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骨干, 以全民为服务对象,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 系是北京市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区县区域特色文化的打造也始终围绕 这一点为中心,从文化系统构建、群众文化队伍建设、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区域 合作共建、公共文化研究等方面形成自己的品牌,真正做到让每一个老百姓从活 动中受惠,让每一分钱的投入都见

9、到效果。大兴:织一张“广覆盖、高效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王珠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文化建设的 基础,只有基层文化阵地活起来,群众文化活动才能火起来。在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织一张广覆盖、高效能的公共 文化服务体系网是北京市文化局在文化服务上弥补市场缺失的实际举措,也是政 府为全体公民所创造的文化福利之一。”在这方面,大兴区利用人防工事为百姓提 供文化服务,率先建立了立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走在了北京市各区县的前列。地下人防工事变活动场所,开创了 “民防工事为民所用”的先例;老百姓看电影 不出村、看演出不出村、看图书不出村、上网不出

10、村,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村级文 化大院;政府花钱买群众文化乐园,建立了文化活动场所这5年,大兴区的 公共文化建设做得风生水起,政府花钱给百姓找乐,群众自然乐开了花。大兴区文化阵地建设早就被列入“政府为群众办实事”和“政府折子工程”之中。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全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一直将文化建设列入 强区富民的重要战略内容,从政策倾斜、资金投入到人员配置等方面都予以保障。 经过努力,覆盖全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已经构建完成,特别是在设施体系 建设上,形成了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广覆盖、高效能” 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保障了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了人民群众基本 文

11、化需求。此外,大兴区文委还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 模式、新思路和新举措,建立健全了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在阵地管理上,创新 试行“五个好”的评选办法,强化文化阵地管理的激励机制;在资金管理上,率 先制定了 “资金项目制”管理办法;在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上,推出了 1+1管 理模式;在活动开展上,坚持“一镇一品牌,一街一特色”的做法,形成了大兴 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品牌,从而实现了大兴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广覆盖、高 效能”的目标。延庆:建一支高水平的农村群众文化队伍针对北京市文化人才现状,北京市文化局从当前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出发,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人才的选

12、拔、培养、任用机制,造就了一支高素质 的人才队伍,推进了人才的社会化流动,提高了人才的使用率,使公共文化建设 与管理水平得到切实加强。在这方面,延庆县深入吸收北京市文化局队伍建设的 精髓,在农村文化资源管理队伍建设方面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延庆县下辖15个乡镇,376个行政村,人口近30万。为解决制约农村文化建设 发展的文化服务人员缺位问题,探索文化资源管理长效机制,2009年底,延庆县 文委以推行村级文化资源管理员聘任制工作为突破口,在本县大榆树镇所属的25 个行政村率先开展试点工作。为组建一支高标准的农村文化资源管理员队伍,大榆树镇组织了公开招聘,经过 辅导、笔试、面试、岗位技能操作培训等

13、环节,录用了文化素质较高的文化资源 管理员;同时加强管理员业务培训,让大家充分了解现有文化资源情况,科学熟 练地开展村内文化活动,进一步增强了管理员的工作自信心和能力,提高了文化 管理工作业务水平。此外,大榆树镇还制定了文化资源管理员考勤制度、文化资源管理员工作情 况月报表等13项管理制度以及11套记录程序,保障文化资源管理工作顺利开 展。灵活使用农村文化资源管理员队伍,积极拓宽管理员服务渠道,开展文化教 育活动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提倡资源共享,最大限度服务当地农民,已成为延庆 文化事业的一大特色。东城、西城、房山:做一揽子文化惠民品牌活动从社区的文化活动到大剧院上演的芭蕾舞,从锣鼓巷的民俗文化

14、到相声俱乐部, 从旅游文化节到群众周末大舞台,不管是从覆盖面还是在纵深度上,北京文化惠 民工程都带给市民实实在在的享受,而东城区、西城区以及房山区的文化惠民活 动已经开展得热热闹闹,遍地硕果。东城区以构建“首都文化中心区、世界城市窗口区”为己任,集中体现了 “首都 文化”特质。“一刻钟文化圈”使东城区居民从家中出发,步行15分钟便可到达 一个公共文化设施点,就近享受免费的文化服务。作为北京唯一推出20年总体发 展战略规划(2011年-2030年)的区县,东城区在规划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 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构建政府保障供给、文化普惠全民的公共文化供给模式,针 对不同群体差异化地供给公共文化服务

15、,打造一批特色公共文化产品,增强公共 文化服务的多样性。东城区公共文化资源供给体系主要由五大类别组成:一是由政府直接提供公共文 化服务,二是政府通过设置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三是政 府通过政策鼓励和扶植社会兴办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或社会资源从事公共文化服 务,四是政府通过购买社会资源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五是由政府组织的文 化志愿者队伍向公众提供文化服务。不管哪一种渠道,都本着“以人为本”的原 则,给东城区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公共文化服务更公共”已不再 是梦想。西城区同样不甘落后。近年来,西城区以区属文化设施为龙头,打造品牌、拓展 服务。“1121工程”建设目标的

16、实现,让更多的文化服务融入到街道社区服务工 作之中,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保障了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推动了和谐社会 的建设。西城的街道文化站把节日文化活动、群众才艺展示、群众团队排练、公益文化类 培训均作为常年服务内容,承担着地区文化服务的主要任务。而随着西城区图书 配送中心的建立、一卡通借阅服务在全区图书馆的正式开通,西城图书馆的服务 功能日益完善,开展了讲座、培训等形式的读者活动,拓展了过去单一的借阅服 务功能。同时,社区教育学校作为街道文化站的有益补充,其作用得到了积极发 挥,青少年校外教育、社区群众才艺培训、群众思想素质教育及社区文体娱乐活 动都是社区教育学校的主要服务内容。此外,为贯彻文化惠民工程,作为北京的远郊区县,房山区在全市首家推出“文 化周末大舞台”,成为房山知名的品牌活动和基层文化展演的主阵地,深受百姓喜 爱,获得了北京市群众性文化活动示范奖;每年全区综艺演出达3000余场,“2131 工程”放映电影2.8万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