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延安学习心得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8722981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人延安学习心得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个人延安学习心得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个人延安学习心得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个人延安学习心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人延安学习心得(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个人延安学习心得甄选 来延安之前,仿佛觉得延安已是在我的记忆中的。 东饮黄河,西揽甘陇,南眺秦川,三山鼎峙,二水争流。沟谷相间的高原,苍茫绵延的群山,错落有致的窑洞,质朴淳厚的人民,走向胜利的中国革命,这是延安的独有印记。在真正抵达延安后,王家坪、杨家岭、枣园、宝塔山、梁家河等等等等,无不有令人动容歌泣的历史,却不曾想,一幕幕的演绎、涌现、印刻、定格、激荡,总能使我波澜万千,久久不已。 仅是垣峁上散落着的一排排五孔窑洞,驻足片刻,便是铭记一生。延安的窑洞是最革命的。延安的窑洞里有马列主义,延安的窑洞能指挥全国的抗日斗争。仅是一孔窑洞,就充分见证着中国革命的转折与成熟,见证着延安精神的生长与壮大

2、,见证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见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玉汝于成的苦难与辉煌。 今天的我总是在心底追问,80余年前,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中央红军辗转大半个中国走完长征,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无数热血青年冲破重重封锁奔赴延安,是什么力量支撑着陕北军民在贫瘠的土地上毅然托起民族抗日大业的希望延安十三年的历史芬芳给出了答案信仰,这股力量始终支撑着共产党人在历经风风雨雨、人间沧桑后,依旧挺立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脊梁。 都说信仰的荒漠立不起伟大的民族。而一个民族的复兴,常常以青年之奋起为先导。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从平均年龄约20岁的长征队伍,到万余有志青年奔赴延安,在民族生死存亡之关头,中

3、国之青年从未苟且偷生。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80余年前的他们可以做到,8余年后的我们更当如此,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我辈青年肩负着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犹记毛主席在延安对青年提出的永久奋斗,这正是青年始终如一的底色。 吾族青年所当信誓旦旦,以昭示于世者,不在龈龈辩证白首中国之不死,乃在汲汲孕育青春中国之再生。青春无边,奋斗已成。我们当接力延安之艰苦奋斗精神,砥砺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之意志,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成就精彩之我、丰富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站在陕北的热土凝望,宝塔山魏巍依旧,延河水滚滚如昨,这片让人动容不止的土地,上演过多少令人难忘的故事。难忘崔平教授诠释延安精神之深刻与高亢,难忘梁家河习总书记知青岁月为民造福之初心,难忘陕北歌谣飞扬着中国共产党由弱到强之旋律,难忘清凉山新闻工作者之颠沛流离与孜孜不倦,难忘为人民服务讲话台前之朗朗宣言,难忘窑洞中毛主席简易桌椅上之青灯黄卷。 正是: 延安好,二水映三山。 革命青年多才俊,窑洞秉烛名篇繁。 最忆是延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