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711单元期末综合检测二含精析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8722392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711单元期末综合检测二含精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711单元期末综合检测二含精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711单元期末综合检测二含精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711单元期末综合检测二含精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711单元期末综合检测二含精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711单元期末综合检测二含精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711单元期末综合检测二含精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化学精品教学资料(第7-11单元)期末综合检测(二)(含精析) (60分钟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 O16Na23S32Cl35.5K39 Fe56Ba137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酸具有酸的通性的原因是()A.酸都能电离出HB.酸都含有酸根C.酸中都含有氢元素D.酸中都含有氧元素2.(2012潍坊中考)下列生活物品中,用有机合成材料制作的是()3.(2012莱芜中考)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水银用作温度计中的液体B.纯碱用作蒸馒头的膨松剂C.不锈钢制作炊具D.干冰(固体二氧化碳)用作人工降雨4.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

2、功的关键之一,以下操作正确的是()5.2011世界化学年的主题是“人类的生活,人类的未来”,下列叙述能体现这一主题的是()A.合成药物,让人类更健康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解决湛江电力紧张问题C.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应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D.为改善食物的色、香、味并防止变质,可在其中加入大量的食品添加剂6.(2012大连中考)下列化肥中, 属于复合肥料的是()A.NH4NO3B.K2CO3C.Ca3(PO4)2D.(NH4)2HPO47.铁制品在通常情况下很易生锈,制造时往往在铁制品表面电镀一层铜起防锈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镀铜铁制品不可以在弱酸性条件下使用B.镀铜铁制容器可盛硝酸银溶液C

3、.镀铜铁制品不易生锈的原因之一是使铁隔绝了空气D.镀铜铁制品是一种合金8.(2012徐州中考)如图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后,将变成不饱和溶液B.t1 时甲物质和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t2 时将70 g甲物质加入100 g水中,可得到170 g溶液D.甲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乙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大9.根据氨碱法用食盐制纯碱的反应原理是:(1)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2NaHCO3Na2CO3CO2H2O下列对上述信息的有关理解中,错误的是()A.用食盐制纯碱需要含碳、氧元素的物质B.纯碱属于盐类物质C.因生成气体,反

4、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D.副产品氯化铵是一种氮肥10.在化学实验室中,对某种化合物的溶液进行了以下实验:取少量该溶液加入适量K2SO4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另取少量该溶液加入适量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溶液中的物质一定是()A.BaCl2 B.CuCl2C.Na2CO3 D.Ba(NO3)211.(2012莱芜中考)以下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实验序号实验目的试剂或方法A鉴别盐酸和硫酸BaCl2溶液B鉴别硬水和软水肥皂水C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加入盐酸至不再有气泡产生D除去铜粉中的铁粉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12.地球上的大部分水是以海水形式存

5、在的,若能找到海水淡化的大规模生产方法,将极大地缓解目前人类面临的水资源日益紧缺的状况。下列有关海水淡化的方法在原理上完全不可行的是()A.加明矾使海水中的盐分沉淀而淡化B.利用太阳能将海水蒸馏淡化C.在一定条件下将海水缓慢凝固以获取淡水D.选择一种特殊的膜在一定条件下使海水中较小的水分子通过,而其中较大的溶质微粒通不过,从而使溶剂水与溶质分离13.在下面项项中,你认为与环境的改善不相符的是()随意丢弃废旧电池生活污水排入大明湖将生活垃圾倒入护城河内或就地焚烧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循环使用A.只有 B.只有C.只有 D.只有14.(2012盐城中考)金属R与CuCl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CuC

6、l2=RCl2Cu,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金属R可能是铝C.金属R活动性比Cu强D.该反应前后R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15.(2012南昌中考)下列图像正确的是()A.向一定量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水B.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加锌粉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不断加氢氧化钠溶液D.向一定量的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不断加氯化钡溶液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2分)16.(4分)(2012广安中考)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知识源于生活。(1)超市里的一些食品采用真空包装,其原理是除去食品袋里的空气,使微生物因缺少_而受到抑制,达到防腐的目的。(2)下列物质中,主要用有机合成材料制

7、成的是_。A.青花瓷瓶B.纯棉被单C.腈纶运动衣D.不锈钢锅(3)用汽油洗涤衣服上的油污属于溶解现象,用洗洁精洗涤餐具上的油污,其作用是_。(4)“吃得营养,吃出健康”,为保证营养素_的摄入量,青少年宜多吃蔬菜水果。17.(6分)(2012恩施中考)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请你观察分析后填空:(1)30 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2)当A中含有少量B时,通常采用_方法提纯A。(3)从图中还能得到的信息有_ (写一条)。18.(6分)为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请回答有关问题:(1)材料的发展推

8、动社会的进步,材料技术和应用与化学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材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_(填序号)。a.不锈钢b.聚乙烯塑料c.钢化玻璃d.钢筋混凝土(2)化学科学为防治环境污染发挥重大作用。例如,用纳米级的某种氧化物做催化剂,使汽车尾气中的两种有毒气体CO与NO反应转化为两种无毒气体,其中一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这两种气体是_和_。(3)化学电源在生产、生活、科研中应用十分广泛。例如,银锌纽扣电池的反应原理是:ZnAg2OH2OZn(OH)22Ag,该电池在使用时_能转化为电能。(4)化肥的发明和使用,大大提高了全球的粮食产量,其中“合成氨技术”、“尿素生产技术”等功不可没,在加热、加压条

9、件下,二氧化碳和氨气(NH3)反应生成尿素CO(NH2)2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19.(6分)(2012南昌中考)如图所示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未标出)。其中A是紫红色金属,B常温下是气体,C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1)A的一种用途是_;(2)B的化学式为_;(3)D物质属于_(填“氧化物”“酸”“碱”或“盐”);(4)E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5)图示转化关系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1分)20.(11分)(2012梅州中考)现有银、铜、铁三种金属,某研究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银、

10、铜、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三个实验:.将铁片浸入稀硫酸中;.将银片浸入稀硫酸中;.将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1)实验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反应产生的气体可用_的方法检验。(2)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能完全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你补充一个实验来达到实验目的(写出实验操作和现象)_。根据以上研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3)将银、铜、铁中的两种金属分别放入_溶液中,即可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4)将铜片加热,铜片表面变黑。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证明此黑色物质是氧化铜。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剪下一片变黑的铜片,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的_溶

11、液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全部消失,露出红色的铜,溶液变为_色21.(10分)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围绕“澄清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的反应”展开了如下探究活动。(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同学们一致认为有以下三种情况: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碳酸钠;_。(3)小新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发现无气泡产生,说明情况_(填序号)是不可能的。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成分,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实验步骤现象结论情况正确小红选择了另外一种不同类别的物质_(填化学式),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在同学们的合作下,他们顺利完成了探究任务。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12、22.(6分)我国是世界钢铁产量最大的国家,炼铁的主要原料是铁矿石。用赤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2O3)炼铁的反应原理为: 3COFe2O32Fe3CO2。(1)求Fe2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用含Fe2O360%的赤铁矿石800 t,理论上可炼出纯铁多少吨?23.(6分)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为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称取该样品11 g,加入到盛有50 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最后称得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56.6 g。计算:(1)完全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2)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答案解析1.【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

13、对酸类物质构成离子的分析能力。解答本题应明确两点:(1)酸类物质的构成特点;(2)酸类物质的共性。A中所谓通性是指不同的物质具有相通的性质。不同的酸之所以具有某些共同的性质,肯定是其组成或结构上有共同之处。联系已知的盐酸、硫酸的组成情况,结合所给的四个选项,可以判断A正确;B、D都是错误的,因为盐酸既不含酸根,也不含氧元素。C中酸的通性本质上是酸溶液的通性,因为它们的溶液里都含有氢离子,这些氢离子正是酸电离出来的。需要注意,酸的组成中虽然都有氢元素,但这并不能保证这些氢元素在水中转化为氢离子,因此C是错误的。2.【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物质的种类的掌握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合成材料的种类。合成材料主要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所以只有乳胶手套属于有机合成材料。3.【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的掌握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两点:(1)一些常见物质的性质;(2)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能用作蒸馒头的膨松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