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发展面临问题的深入剖析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8721929 上传时间:2024-01-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集群发展面临问题的深入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产业集群发展面临问题的深入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产业集群发展面临问题的深入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产业集群发展面临问题的深入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产业集群发展面临问题的深入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产业集群发展面临问题的深入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集群发展面临问题的深入剖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产业集群发展面临问题的深入剖析hc360慧聪网纺织行业频道2004-06-11 09:23:50近日,旨在提升广东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 全省产业集群经验交流会在中山市召开。会 上,政府官员与专家学者就广东乃至全国产 业集群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 就下一步如何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了意 见和建议。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广东目前的首要任务 是实现中小企业由集聚向集群的转化,把产 业链做成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脉。广东产业集群发展三大不足广东省副省长游宁丰把广东目前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不足归结为三点:一是产业集群多以低成本为基础的聚集,创新能力与参与国内外竞争的要求不相适应。由 于高素质人才缺乏、科研力量

2、不足、产业配套不完善等原因,广东未能成为创新型产业集群 即高端道路集群的首选地,产业发展面临着大而不强的隐忧。二是企业的根植性与可持 续发展、争当排头兵的要求不相适应。随着近几年政策优势和地理优势的逐步减弱,出现了 部分企业向外迁移的现象。三是产业集群内产业链的发展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大量“小而全” 的企业在同一个集群中,不仅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而且危及集群的自我发展和竞争力的提 升。如何促进市场发育,以大流通促进大生产,以大生产促进专业分工和合作,也是产业集 群面临的紧迫问题。产业扎堆缺乏差异性优势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雪梅把产业集群分为外源型(外资带动型)和内源型(本土发展型) 两大类。她认

3、为这两种类型的产业集群分别存在不同的问题。外源型产业集聚存在的问题有:“复制群居链”现象突出。1987 年第一家台湾鞋厂在东莞 投资生产,到1990年时已有400 多家台湾鞋厂在此落户,台湾的制鞋商、原材料供应商、 包装商、机器维修店以及下包厂商在此形成一个新的企业网络。但台商企业只选择自己圈子 里面的企业形成上下游交易合作关系,对当地相关产业前向、后向关联效应差。当一个大型 企业选择外迁,往往会带走许多相关小企业。台资企业与内地企业之间的关系还仅仅是基于 产品链的简单劳动分工。大多数台资企业将高附加值的生产留在台湾,接收订单、获取信息、 产品开发、研制和试验以及销售活动都主要集中在台湾,内地

4、成为较单纯的生产加工地。内源型集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产业集聚竞争力主要集中在依靠低成本生产要素提供低价 格商品的“低成本竞争优势”上,而通过提供客户独特而优异的价值和服务的“差异型竞争优 势”明显缺乏。抽样调查表明广东自主研发的企业比例不到40%,不少企业没有核心技术, 大多停留在低水平的往返式生产上,抗风险能力较差。专业化分工与合作已初步形成,但产 业链的前后联系不明显,纵向分工程度不高。在深圳,家具、钟表、服装、机械、鞋业、工 艺六个传统产业都具有相当的经济规模,但只是产业扎堆,没有形成产业集群,企业陷入“小 而全”的困境,而配套企业吃不饱。营造植根性催生集群如何加快广东产业集群的发展?陈

5、雪梅认为,广东目前的任务是实现中小企业由集聚向集 群的转化,把产业链做成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脉。针对外源型产业集聚存在的问题,陈雪梅提出实现外商投资从集聚到集群的对策是,寻求 区内各经济主体交流和互动的“胶”,促进区内外资企业与非外资企业的整合以增强地区性粘 结,构建区域内学习型合作网络以提高集体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营造区域创新环境。营造植根性是官方和学界较为一致的观点。陈雪梅说,什么地方生产要素发达,资本就会 粘在那里。这种粘力蕴藏在本地产业群之中。在本地建立真正的产业群后,不仅吸引来的工 厂会根植于本地,植根性好的企业集群会表现为一种区域品牌。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司 顾强指出,从国际上产

6、业集群发展的经验看,嵌入性或植根性是产业集群能够取得成功和绵 绵不绝的发展潜力的关键。顾强说,要营造植根性,就要强化技术创新,形成有深厚技术创新能力支撑的区域品牌, 为此需要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技术对整个生产经营体系进行重组和改造,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 链。要加强产业集群内部的专业分工,形成弹性生产体系。内部的精细分工是国际上成功产 业集群的重要经验。要加强与关联产业和支持产业的横向联结,形成集群创新的社会化基础。 要在集群中形成由中介服务机构、科技服务机构、教育培训机构组成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这 样的体系才能具有强大支撑作用。要加强产业集群内部的自组织,制定和执行行业规范,限 制企业之间的过渡竞争。

7、政府首要职能是打好基础在产业集群建设中政府应该怎样发挥作用?陈雪梅认为:政府的功能主要是引导和服务。 要从理顺体制、健全制度入手,营造产业集群的氛围,整顿、规范市场。采取政府引导、市 场化运作的方式,大力发展服务型的出口代理商、生产力中心、技术信息中心、质量检测控 制中心、开放性行业技术中心等集群发展机构,建立区域服务体系。建立专业化市场,宣传 区域品牌。要培养和创造高级生产要素。提升广东产业群的竞争力,头等重要的大事是在各 个专业化产业区根据职业特点举办培训和教育,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强和大学、科研院所的相 关专业的联系。顾强认为,要明确定位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的支持作用,要以更为完整、科学、

8、可行 的产业集群政策替代简单的产业布局安排。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首要职能 是创造基础条件,消除任何阻碍集群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因素。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 包括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简化手续、改革管理制度、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等。要不断帮助 集群发展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自组织体系。建立法律、会计、仲裁、信息咨询、测试等 方面的中介服务机构,进一步改革金融体系,切实解决私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等。广东当奋起直追产业集群有着强大的竞争优势。专业化的分工协作、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齐全的公共基 础设施,可使企业降低配套成本,获得成本优势。更重要的是,集群加剧了区域内企业间竞 争,迫使企业加快技

9、术创新步伐,改进产品和服务,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随着集群区 域的发展壮大,大量的中介机构尤其是提供研究和技术性支持的机构汇聚起来,对区域内企 业技术进步可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产业集群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将促进各类专业市场的 建立,实现大生产推动大流通,大流通促进大生产,有利于形成区域品牌,增强区域的竞争 力。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司等部门成立的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课题组,综 合评价1999 年2002年我国 8 万多家非公有制工业中小企业的整体发展状况,评出的 2933 家具有成长性企业中,前四名为:浙江914家、江苏543 家、广东213 家、山东207家。按 成长指数大小截取的

10、前500家最佳成长性中小企业中,前四名为:浙江108家、江苏 89家、 广东 39 家、山东36 家。这说明广东中小企业的成长性与江、浙两省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广东68个县(市)占全省83.3%的土地面积,但其创造的GDP却只有28%,占全省62.8%的人口仅创造了6.5%的财政收入。在2003年全国2073个县级行政 县(市)的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我省仅10 个县(市)入围,而浙江、江苏和山东等省分 别有 27、21、21 个县(市)。这充分说明我省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严峻现实。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已成广东的当务之急。全国产业集群存在三大共性问题根据对我国产业集群发

11、展现状的调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司顾强处长认为,目前我 国产业集群发展面临三大共性问题: 内在不足:中小私营企业贷款难,导致企业缺乏自 主技术创新的经济基础;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太少,导致企业缺乏自主技 术创新的人才基础;企业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大多数人只有初中以下的文化程度,导致企业 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的劳动力技能基础。不少企业存在“一流设备、二流管理、三流产品”的现 象。环境制约:产业集群的内部环境较差,集群缺乏集体行动规则和规范。许多产业集群内企 业间缺乏必然的产业联系,难以形成各种能够推动企业有效互动和相互促进的公共机制。产 业集群内部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关联产业和支持产业

12、缺乏,社会化的中介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产业集群的外部约束日益严峻。土地、资本等要素供给不足,成为块状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 颈。同时,环境治理压力增强。而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无疑给目前劳动密集型的 产业集群形成压力。中国加入WTO给产业集群带来挑战,由于劳动力低廉,生产成本低, 出口价格优势明显,我国不少产业集群面临反倾销的压力。技术性贸易壁垒阻碍我国许多集 群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严格,我国产业集群进行自主技术创新的 压力更大。政府误区:目前,各种工业园区被视为产业集群的升级版,被当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抓 手”。而在依据本地特点构思产业集群的产业结构、建构中介服务体

13、系、建立劳动力教育培 训机构等方面,则缺乏周全的规划与有效的行动。一些地方还急于打造所谓本地名牌,不惜 采取种种拔苗助长的行政措施,却忽视了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规律,不善于从专业化分工和 市场细分中发现机遇,培养本地经济特色。链接:经济马赛克创造巨大财富据悉,在全球化与区域化交互作用下,具有小企业、大协作,小产品、大市场,小集群、 大作为特点的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区域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骨干力量,提升区域经济特别是中 小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当今世界绝大部分财富是由遍布世界各地的“经济 马赛克”各种不同的产业集群区提供的。美国的硅谷和128公路的高科技信息产业集群,使美国成为引领全球信息产

14、业发展的领头 羊,而拥有硅谷的加利福尼亚州,其经济总量相当于各国经济总量排名的第7 位;意大利米 兰与法国巴黎堪称世界时装业的两极,其每年纺织服装出口量达200多亿美元,主要是由 66 个集群区提供。目前,世界上已形成许多著名的产业集群。美国有硅谷的微电子、生物技术、风险资本业 集群,好莱坞的影视娱乐业集群,纽约的金融服务、广告、出版、多媒体产业集群,匹兹堡 的新材料、新能源业集群,底特律的汽车设备及零部件集群等等;德国有法兰克福的化工业 集群,慕尼黑的汽车业集群等等;我国有台湾新竹工业园电子业集群,北京中关村电子信息 业集群和武汉光谷等。虎门服装,古镇灯,石湾陶瓷,西樵纺织,顺德龙江、乐从的

15、家具等等,组成了我省产业 集群发展绚丽多姿的形态。目前全省已形成有一定规模的30 多个专业产业区,珠江三角洲 地区 400 多个建制镇中,以产业集群为特征的专业镇占了四分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省经 济规模达到20亿元的专业镇有130 多个,有的镇达到100 亿150 亿元。中山古镇民用灯 饰销量占全国的 60%以上,大沥铝材产量占全国的40%,江门恩平麦克风占全国销量70% 以上,西樵纺织企业近 2000 家,年交易额近 200 亿元。目前广东以专业镇为龙头的产业集群正从珠三角地区向东西两翼和山区扩展,云浮市云城 的石材、潮州枫溪镇的陶瓷、汕头澄海的玩具、潮阳的服装和化妆品、茂名怀乡镇的竹编等 也形成了特色产业集群,大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