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道路作业指导书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8721868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电站道路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变电站道路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变电站道路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变电站道路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变电站道路作业指导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电站道路作业指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电站道路作业指导书(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7 站区道路工程作业指导书 FUJIAN PROVTNCE SECOND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COMPANY 220kV变电站土建工程站区道路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工程项目部(盖章)_年_月_日批准: 日期: 审核: 日期: 编写: 日期: 1。 总则及编制依据22。 适用范围23。 作业任务24。 作业准备工作25。 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36。 质量标准及检验要求47。 工器具配备表58。 安全措施及文明施工59站区道路质量通病及预防61.总则及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1。1 为确保变电站道路施工的工程质量,在工程施工中认真执行国家规范,做到施工规范化、技术先进

2、化、经济合理化、安全适用,实现创优质工程的目标,编制本施工作业指导书.1.2 进行站内道路施工时,除遵守本作业指导书外,尚应遵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及设计图纸的规定.1。3 编制参考依据:设计施工图。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示范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110kV1000kV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Q/GDW 1832008);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国家电网公司基建质量201019号)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Q/GDW248-2008;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135

3、0204-20022.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变电站内的道路工程.3.作业任务:3。1 站内道路及地坪面积为1636m2。3。2 宽度为:5m的道路.3。3 道路所要施工的工序从素土自路面见下结构断面图为:11% 3。4 路面板横、纵向施工缝、涨缝施工(缝宽25mm).4。施工准备:工程施工前,组织各参加道路施工人员应对图纸审核,进行现场核对和施工调查,参加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施工现场环境与条件。在此基础上合理的安排劳动力、分阶段材料供应和施工机具的配备计划,有效地指导和组织施工。做好三级技术交底工作,即:项目部对施工队交底;施工队对施工班组交底;施工班组对施工人员交底.

4、施工前应进行现场定位放线,道路中线及其高程复测,水准点复查和增设。4。1 材料准备:4。1。1 材料准备(1)砂:河沙细砂。含泥量不得超过2。(2)石子:采用2040 的碎石。碎石含泥量控制在3之内。(3)水泥:根据混凝土配合比单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为42.5R.(4)水:采用自来水.(5)钢筋:接缝材料。4。1.2 机具准备操作工具:搅拌机、平板振动器、振动器、振动梁、铁锹、铁钯、铁板、木蟹、弦线、槽钢钢模、轨模、钢制边侧模、运输车辆等。4.2 施工作业条件(1)地基基槽隐蔽工程验收已通过,监理、建设单位签字盖章认可.(2)技术复核验收并通过。(3)材料准备充分,机械设备试运转工作状态良

5、好,劳动力安排就位。砼浇捣申请令得到监理批准。(4)施工现场的水、电、道路、搅拌、料场等设施已全部完善。5。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5。1 施工工艺标准:(1)道路缩、胀缝设置位置准确,缝壁垂直,缝宽一致,填缝密实;传力杆必须与缝面垂直.(2)胀、缩缝采用硅酮耐候密封胶填充,打胶顺直、弧度一致、美观清洁.(3)路面平整密实、色泽均匀,无脱皮、裂缝、损坏、麻面、起砂、污染。(4)路面泛水坡度正确,无积水。(5)路面宽度偏差5mm .路面平整度偏差3mm .纵坡标高3mm 。横坡度0.2 。纵缝顺直度3mm 。横缝顺直度2mm。5。2 施工要点:(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 。

6、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 时,含泥量1 ;当混凝土强度C30 时,含泥量2 。细骨料应采用中、粗砂,当混凝土强度C30 时,含泥量3% ;当混凝土强度C30 时,含泥量5 。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 63 混凝土用水标准的规定。(2)道路采用抗裂、耐磨,边角倒圆。(3)模板安装:采用钢制倒圆角定型模板。定位放线、安装模板,模板外侧采用钢筋和花篮螺丝固定,防止模板跑模.模板接头紧密,接口平整,模板边沿顺直;不能有离缝、前后错台、高低不平现象。(4)面层施工:路面用水泥、砂、石子应在施工前做好工程材料计划,同一批进场,集中堆放备用,以保持道路完成后色泽

7、一致.振捣,首先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按顺序插振一次,然后用振动梁进一步拖拉振实并初步整平;混凝土水分略干后(操作人员应根据气温情况灵活掌握),面层掺加耐磨粉,然后用磨浆机磨面。待混凝土表面无水膜时进行第一遍人工压光.开始凝结即进行分遍抹压面层。路面压光至少为四遍。混凝土表面无明水后,用刷子蘸水按横向轻刷一遍,使其面层颜色一致。(5)路面胀、缩缝设置,灌缝:胀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缝壁上下垂直,缝宽一致,上下贯通,缝中不得连浆;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2530 时切割缩缝.填缝前采用高压水和压缩空气彻底清除接缝中砂石及其他污染物,确保缝壁及内部清洁、干燥.缝两侧粘贴美纹纸,然后施打硅酮耐候胶.灌注高度,

8、夏天宜与板面齐平,冬天宜低于板面12mm ;填缝要求饱满、均匀、连续贯通。(6)胀缝传力杆设置:胀缝处的传力杆,施工前将沥青涂上280mm ,传力杆长度的一半穿过端部档板,固定于外侧定位模板中。(7)路面养护:路面混凝土养护要派专人负责,并在浇筑完成后12h 内开始养护,使路面一直保持湿润状态,养护期为14 天。路面养护期间严禁行人、车辆在上面走动;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通行,且初期通行速度不得大于5km/h ,防止车辆刹车破坏或污染道路面层。5。3 施工方法:5.3。1测量放样:依照设计图纸要求及现场形成的控制网进行引测放样,一般采用洒白灰方式定出边线且埋设边桩.5.3.2 路基土方施工:

9、路基开挖的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做好排水。雨天不宜进行路基施工,以免将基土扰动。 路基土方工程完工时,应自检并会同监理单位验收.5。3.3 清理基土:路面基层施工前应对路基进行全面检查,其平整度和压实度应符合设计及规定要求。铺设基层前先检验基土土质,压实严格按设计要求中规定进行验收合格,清除松散土、积水、污泥、杂质.压实完毕后应加强养护,控制行车,不使出现车槽,并注意排水。5。3。4 拉线设标志:在路四周拉线,在地面上设置标桩,找好标高、挂线,作好铺设碎石、粗砂垫层厚度的控制。5。3。5 级配碎石垫层(厚100)5。3。5。1 级配碎石要求石子粒径均匀,大小约2040.砂为中粗砂。5。3。5。2 用

10、机械或人工搅拌均匀后的级配砂石铺设路面,铺设工作完成后用压路机碾压或平板夯实。压路机碾压后采用环刀法取样进行密实度试验。5。3.6 5%水泥稳定层砂石基层(厚100)5。3。6。1 5水泥稳定层砂石基层工艺流程5.6。2洒水:浇筑百分之五水泥稳定层砂石基层之前,应根据其干湿程度和气候条件,适当地洒水以保持底下层垫层砂石的最佳含水量,使起与稳定层湿度一样。5。3。6.3浇筑水泥稳定层:首先将水泥稳定层混凝土料按设计标高铺均匀,平板振捣器随着浇筑的稳定层混凝土料逐步振捣密实,然后补平因振捣后的稳定层面不平整之处,然后用10T压路机反复碾压,补平稳定层面再碾压,直到无碾压痕迹为止。压路机碾压后采用环

11、刀法取样进行密实度试验。5。3.6.4养护及成品保护:施工完12小时后即洒水养护,养护应确保稳定层面湿润,每天应洒水34次(天热时增加次数),约需延缓3至7天左右.成型后的稳定层在养护期间严禁车辆在路面上行走.5。3.7 C15混凝土层(厚150)5。3。7.1 C15混凝土层工艺流程5。3.7.2依照设计图纸在稳定层上弹出中心线和边线,之后在边线的侧边进行打木桩测水平.5。3.7.2模板安装:按照所放的中线和引测的水平桩进行模板安装,5。3.7。2洒水:浇筑C15混凝土层之前,必须对稳定层基层进行洒水湿润,使其在浇筑混凝土层时黏结.5。3。7.3 C15水泥砼的振实: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密实,或

12、采用30kg重滚筒,直至表面挤出浆来即可。低洼处应用砼补平,并应保证面层与基层结合牢固.道路交叉口及接缝的施工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做。5.3.7。4 打抹平整:待砼浇筑完成23小时后,采用木抹子打磨平整,打磨工序必须在砼终凝前完成。5.3。7。5养护及成品保护:打磨平整12小时后即覆盖并洒水养护,养护应确保覆盖物湿润,每天应洒水34次(天热时增加次数),约需延缓715天左右.混凝土板在养护期间,应禁止车辆通行,在达到设计强度的40以后方可允许行人通行。5。3.7。临时砼路面施工应注意胀缝的设置,临时砼路面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缩缝切割。5.3。8 C30混凝土路面(厚200)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及结合现

13、场实际情况,此层混凝土路面待站区构筑物施工完毕后再进行施工路面.在施工混凝土路面之前必须依照设计图纸要求及现场形成的控制网进行再引测放样.5。3。8。1 混凝土路面工艺流程5。3。8。2基层凿毛冲洗:施工前对底层C15砼层表面用钢撬进行凿毛,最后人工清理粘表面上的泥土、杂物并用水冲洗干净。5.3.8。3依照设计图纸在C15混凝土层面上弹出中心线和边线,每20米应设中心桩;每50到100米宜布设临时水准点,核对路面标高、面板分块、涨缝和构筑物位置,测量位置的质量要求和允许偏差应符合相应的文件及规范规定。5.3.8.4 模板及其架设与拆除施工5.3。8.4.1模板技术要求: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模板应采

14、用刚度足够的槽钢、轨模或钢制边侧模板,不应使用木模板、饲料模板等其他易变形的模板。模板的精确度应符合表5。8。4.1的规定。钢模板的高度应为面板设计厚度,模板长度宜为3到5米.需设置拉杆时,模板应设置拉杆插入孔。每米模板应设置1处支撑固定装置,见下A、B图,模板垂直度用垫木楔方法调整。表5。8.4.1 施工方式高度偏差(mm)局部变形(mm)垂直边夹角(0)顶面平整度(mm)侧面平整度(mm)纵向变形(mm)三辊轴机组12902122轨道摊铺机12901121小型机具23903233横向施工缝端钢模应按设计规定的传力杆直径和间距设置传力杆插入孔和定位套管。两边缘传力杆到自由边距离不宜小于150mm.每米设置1个垂直固定孔套.工作缝端模板侧立面见下图所示钢模或轨模数量应根据施工进度和施工气温确定,并应满足拆模周期内周转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