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作图的教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8720041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作图的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五章作图的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五章作图的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五章作图的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五章作图的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作图的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作图的教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电视编辑理论教学目标1阐释镜头剪辑的意义。2阐述前进式,后退式,环形式,跳跃式,穿插式等句型的概念,指出它们的适用性。3阐释镜头剪辑产生视觉跳动的原因。4阐释轴线规律及其在拍摄中的意义;说明动作轴线、方住轴线、关系轴线的含义。5指出处理跳轴镜头的基本方法。 6说明镜头拍摄的三角形原理,指出基本的机位。教学重点 掌握镜头编辑的一般规律教学难点 轴线规律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视频演示分析教授学时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电视编辑概述一、什么是电视编辑两个基本含义:1、指组接镜头的工作,即它是指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后期阶段所进行的镜头的组接工作,在电影里也叫“剪辑”。2、指承担后期画面编辑职

2、务的人,称他们为“剪辑师”、“编辑”。二、剪辑的形式(一)叙述式剪辑影视最常用、最基本的镜头组接方式,它是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组合镜头,用以展示事件、叙述剧情。叙述式剪辑着重于动作、形态及造型的连贯性。(二)表现式剪辑不以事件发展为依据,而是根据事物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如暗示、对比、比喻、象征等)来连接镜头,它的作用不在于叙事,而是为了某种艺术表现的需要,把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去表现蕴含在镜头之间的、更富有哲理的、更加深刻的意义。三、剪辑的句型(一)前进式句子指由远视距景别向近视距景别发展的一组镜头,即镜头由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变化,把观众的视线由整体逐渐引向局部,顺序地展示某一动作或事件

3、。 对于动作来说,先用全景建立动作的总体面貌,再用中、近景(乃至于特写)强调动作的实际意义;对于事件来说,先用全景建立总体环境概貌,再用中、近景把注意力引向具体的物体,突出细节。例如一组捕鱼镜头:在情绪表达上,前进式句型的特点是使人的视觉感受不断加强,可用来表现愈益高涨的情绪或造成渐趋紧张的气氛。例如影片牧马人中描写许灵均想自杀的激烈内心斗争:(二)后退式句子指由近视距景别向远视距景别(大景别)发展的一组镜头,即镜头由特写-近景-中景-全景变化,把观众的注意力从细部引向整体,它把最精彩最富有戏剧性的部分先突出出来,造成先声夺人的效果。例如:特 计时器嘀嗒作响快速地走着。近 定时炸弹固定在机器的

4、底部。中 轮船机舱,一个技师在例行公事地巡查。全 甲板上游客在漫步。远 海上快速行驶的轮船。后退式句子给人以由强到弱的视觉感受,常用来表现安静、深远、逐渐低沉的情绪。(三)环形式句子是前进式句子和后退式句子两种不同发展的结合,即表现由远到近,又由近到远;或由近到远,又由远到近。(四)跳跃式句子由极远和极近的镜头构成。跳跃式句子由于没有景的过渡,节奏急促强烈,适于表现人物感情大幅度的跌宕。例如国产影片小花有这么一段:(五)穿插式句子景别的发展不是顺序渐进的,而是时大时小,灵活变化,节奏富于变化,情绪色彩丰富生动,是影视中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例如在电视片深山养路工表现铁路工人平凡工作、无私

5、奉献精神的一组镜头:(六)等同式句子各镜头景别平行发展,在视觉上造成积累效果,以突出和强调某种情绪。如影片天云山传奇中,冯晴岚去世之后,用等同式句子把悲剧气氛推向高潮:第二节 镜头组接的规则一、合乎逻辑(一)符合生活逻辑1、一组镜头必须由不同景别、不同拍摄角度的各种镜头组成应根据观众注意过程中注意力转移的心理要求,恰当地运用景别。镜头角度的变化也是这个道理,必须按照,人们观察事物时视点变化的要求,用不同的拍摄角度(方向和高度)拍下不同角度的镜头,并在剪辑中体现出来。通过不同景别、不同角度的镜头恰当搭配,“把最佳的视距和观察角度呈现给观众,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的视觉心理要求”。2、体现时间上的连贯

6、(1) 必须按照事物(情节)发展的时间流程、因果关系来组接镜头。剪辑时忽略了这一点,往往会造成逻辑错误。例如,一组表现一个家庭主妇上菜市场买菜的镜头,按以下顺序连接,就会让人感到莫名其妙:主妇提着装得满满的菜篮子走出市场。主妇提着半个篮子东西的菜篮子走在市场里。主妇提着空篮子走出家门。这组镜头如果按、的顺序连接就顺畅了。(2) 在用分镜头表现一个动作过程时,必须注意连接后的动作不能有重复,动作的重复将会造成视觉的跳动。例如:全 小汽车从远处开来,停住。车上的人开门,走出来。近 停住的小汽车,车门推开,人从车上走出来。(3) 在处理时间的连贯、动作的连贯时,还要注意正确处理“插入镜头”的运用。“

7、主镜头”是指一个段落的主导部分(如教师讲课),这种镜头通常拍得比较长,在剪辑时,可以在讲课的某一处切断它,接上(插入)一个与讲课有关的镜头(学生听课的情绪),然后再回到教师的讲课来。“插入镜头”是指与主镜头内容有关的镜头。a. 有一些动作过程,可以把主镜头切断,接入一个插入镜头b. 有一些过程组接时则必须严格把握在精确的时间点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加入插入镜头,延长了实际时间,就会破坏过程的连续感。3、表现空间的连续(1) 统一空间的连续:指把不同空间的景物拼凑在一起,成为一个统一的新的银幕空间。(2) 相似空间连续:通过类似的环境背景的镜头相连接,所造成空间的连贯感来实现的。4、注意表现事物

8、之间的横向联系(1) 表现因果关系:由原因引起结果是观众欣赏时的逻辑趋向。(2) 表现对应关系一个事物或动作往往会引起某些相应的反应,在最全神贯注时,最受感动、最紧张的时刻,插入反应镜头,才算合情合理,符合逻辑。(二)符合思维逻辑二、不要产生视觉跳动剪辑中要使镜头的转换平稳流畅,必须注意:1、相邻镜头主体形象相像2、景别变化要循序渐进3、同机位同景别的镜头不能相接4、主体在画面中位置的配置要合理下列情况,主体位置应处于画面的同一区域:(1) 同视轴变换景别时,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应保持在画面的同一侧。(2) 运动着的同一主体向同一方向运动时,剪辑点应选在主体形象重合的时候。如纵向运动的主体,剪辑

9、时,上下镜头主体应保持在画面的中间位置;横向运动的主体,上下镜头主体应在同一区域。下列情况下,前后镜头主体应处于画面的相反区:(1) 两个有对应关系的主体,如谈话的双方、讲话者与听众、动作者与动作对象等,组接时,主体应处于相反的画面区域。(2) 两个有明显对立因素的主体,如决斗的双方、枪与靶等,组接时应使主体处于相反的画面区域。(3) 同一主体从明显的相反方向去拍摄,组接时主体应处于相反的画面区域。5、视线方向匹配互相对视的人物,视线必须保持对立的方向6、主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要保持均匀一致7、要遵循动接动、静接静的原则8、镜头的组接要注意影调、色彩的统一三、运动的剪接点运动剪接包括主体运动的镜

10、头剪接、运动镜头的剪接以及主体运动的镜头与主体静止的镜头的剪接。(一)相同主体的动作剪接1、动作中切(在主体的运动中切)2、在状态刚发生变换的瞬间切(二)不同主体的动作剪接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注意动势自然衔接,使两个不同主体镜头的运动具有相同的动势2、注意动作形态的相似3、保持在相同的画面区域(三)运动镜头的组接1、两运动镜头运动方向一致时,可以去掉起落幅直接相接2、运动镜头方向不一致时,例如推接拉、左摇接右摇、要通过起幅和落幅衔接3、运动镜头与静止(固定)镜头组接时,也要由起落幅作过渡四、节奏的创造(一)内容情节节奏又称叙述性节奏,主要指影视片内容和人物情绪的发展状况,它展示了整个片子快

11、慢缓急的进展过程。(二)表现形式节奏又称造型性节奏,主要指影视片中,通过造型手段所表现出来的节奏形态,它主要与下面一些因素有关:1、画面上主体的运动速度2、镜头的运动速度3、剪辑频率又称剪接率,是指镜头剪接时转换速率的快慢。4、解说、音乐和音响等听觉因素也会对表现形式节奏产生影响第三节 轴线规律及机位三角形原理一、轴线与轴线规律(一)轴线在运动的物体或对话的人物中间可假想一条看不见的直线,这条直线影响着屏幕上物体运动方向和人物的相互位置关系,这条无形的线,叫做“轴线”。1、动作轴线:与被摄主体运动轨迹相对应的那条无形的线,就是动作轴线。2、方位轴线:对于一个不动的人来说,他目光直视的视线称为“

12、方位轴线”。3、关系轴线:对于对话中的两人来说,方位轴线是两人头部的连线。也称“对话轴线”或“关系轴线”。(二)轴线规律在拍摄一组互相衔接的镜头时,摄像机的拍摄方向应限制在轴线的同一侧,拍摄角度在水平方向上无论怎样变化(竖直方向的角度变化不在此例),都不允许超越到轴线的另一侧去;如果跳到另一侧去拍摄,就会产生方向性的混乱,叫做“跳轴”或“越轴”,这就是拍摄中应遵循的“轴线规律”。二、机位分布三角形原理(一)关系轴线的三角形机位1、内反角机位2、外反角机位3、内外结合角机位4、视平线规则在对话双方不同高度的情况下(如一方站着,另一方坐着),应以平均高度拍总镜头,以交待二者之间的关系;以仰角度拍摄

13、视点高的人,表现视点低的人的主观感觉;以俯角度拍摄视点低的人,表现视点高的人的主观感觉。(二)运动轴线的三角形机位用分镜头表现运动(行走和奔跑),应以运动路线作为轴线,把机位三角形放在运动路线的同一侧;在拍摄改变方向的运动时,应在一个镜头中表现出方向的变化。三、“跳轴”镜头不离轴的方法1、有两个动作轴线时,要有一个表现动作方向改变的镜头2、通过摄像机的运动越过轴线3、在两个越轴镜头之间插入中性镜头4、在两个越轴镜头中间插入一个特写镜头5、通过大动作中的剪接点越轴6、小范围的环境中可以不考虑人物的关系线第四节 段落转换的基本方法一、什么时候转场1、自然段落的转换2、时间的转换3、地点的转换4、节

14、奏性段落二、技巧转场1、淡出淡入指上一段落最后一个镜头的亮度逐渐减弱,画面由明至暗逐渐隐没;下一段落的第一个镜头则由暗到明,逐渐出现。2、化出化入指在前一镜头逐渐模糊、消失的过程中,下一个镜头同时逐渐出现,在二个镜头的转换过程中,有重叠部分,也称“叠化”、“化变”。3、划变简称“划”,是指新画面从某一部或某一角落不断扩充,直至完全代替了原画面。4、圈入圈出简称“圈”,是划变的一种,它是指在一幅完整的画面(原画面)的某一部分(例如全景中某一棵树上的某片树叶)出现一个小的图形,它可以是圆的,也可以是别的如方形的、菱形的等,让这一小图形逐渐扩大,直到代替原来的画面(使这片树叶占满画框,以便分析树叶的

15、结构)。三、直接切换转场1、利用主体的相关动作转场2、特写镜头转场3、同体转场4、相似体转场5、主观镜头转场6、主体出画入画转场7、遮挡镜头转场8、空镜头或全暗画面转场9、虚化镜头转场10、声音转场作业 1什么是轴线规律?动作轴线?关系轴线?方位轴线?2画图说明拍摄一个人时,三个人时机位的设置?3表现对话开始时,摄像角度如何选择?4镜头组接时造成视觉跳动的因素有哪些?5什么是转场?列举常用的技巧转场的方法,并说明它们的适用性。常用的无技巧转场的方法有哪些?第六章 教学节目制作教学目标1阐述电视教材的概念,指出其特点,类型。2说明系统课程与专题电视教材的编制过程。3简述编辑,导演等主要编制人员任务与职责。4列举文字稿本创作阶段的主要工作。5阐释解说词的作用,写作要求。 6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