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千米、分米、毫米教学反思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8719446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千米、分米、毫米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二年级数学千米、分米、毫米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二年级数学千米、分米、毫米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二年级数学千米、分米、毫米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二年级数学千米、分米、毫米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千米、分米、毫米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千米、分米、毫米教学反思(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李迎春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分米和毫米。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对于今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具有重要意义。以一个有趣的梦境为情境,呈现了小朋友甜甜在梦中和齐天大圣孙悟空比本领的画面。通过学生观察情境图,创编数学故事,讲一讲小朋友甜甜在梦中发生的事情,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初步了解掌握学生的对本单元知识的预习情况,然后由学生提出问题从而指出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在认识“毫米”时,我首先以学生提的问题:1毫米到底有多长?引

2、入。后让学生自己探究、交流,最后我再总结:尺子上1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毫米用mm表示。接着观察尺子上的一小格的长度,用手势表示出来,并找一找你身边大约是1毫米的物体。有的同学说:尺子的厚大约是1毫米,有的说:铅笔袋的拉头厚大约1毫米。 在讲解 “分米”的认识,我让学生自己读课本:10厘米就是1分米,分米用dm表示,1分米=10厘米。接着让学生自己体会1分米的长度,并用手量一量,在学生感知1分米后,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晚上老师也梦到齐天大圣了,他拔了一根毫毛,变出一张课桌,给老师出了一道题这个课桌高7( )?老师不会了,那么谁来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呢?”然后学生很积极的思考并回答,有用米的,有用

3、厘米的,有用千米的,回答非常热烈。之后,我带领学生一个一个的分析并用尺子和实例证明是否合适,最后这些都不行,只能用“分米”,从而引出重点。最后,让学生所有学过的长度单位排序,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为换算单位做铺垫。 “千米”的认识是在第二课时学习的,它是最抽象的长度单位,平时不是很常用,而且学生很难想象出这个长度单位到底有多长,我给学生举了一些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外,还让他们问一问家长从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千米(公里),或者坐出租车时注意一下计程表,从而间接地了解“1千米的长度”。并让学生知道“千米”是现在所学的长度单位中最大的长度单位。 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认识不难理解,只

4、是在它们之间的换算中出错较多,反映出学生对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掌握不是很牢固,要加强练习以巩固!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马俊霞在一年级的时候,同学已经认识了两个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能体验1米和1厘米的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本堂课是在实际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通过实际丈量使同学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理解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并能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反思自身的教学,有以下可取之处与缺乏之处。胜利之处1确立难点,重组教材。教材中是认识分米在先,而我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先引入毫米的认识,我想毫米是同学现在认识

5、到的最小的一个长度单位,对同学来说有一定的难度。2借助多媒体的一些演示,使同学建立直观的表象。如毫米的认识,我让同学利用手中的直尺进行学习。首先引导同学观察尺子上从哪里到哪里是一厘米,然后找一找1毫米是从哪里到哪里,1毫米和1厘米是什么关系?再借助多媒体把1厘米长度放大,使同学能清晰地观察到:1厘米被分成了10小格,每小格是1毫米。通过数一数得出1 cm =10 mm,形成毫米的概念。3通过用手比划长度单位的游戏,手脑并用,加深印象。同学知道了一毫米有多长,但印象不深。如何使同学在脑中建立1毫米的表象,除了用眼观察,还需要用手比划。让同学仔细观察1毫米的长度,然后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通过动手

6、比划,加深同学对毫米的印象。缺乏之处有许多:1、虽然准备了较多实物,以为同学很熟悉,就出现了一下,没有让同学摸一摸感知它们的长短。2、1厘米的“一半”(中间的长线表示)就是5毫米,引导同学发现,可以不用逐一小格的数。3、画线段时应该演示,提醒同学注意画上端点,标上长度,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4、班级人数多,操作活动多时,同学的注意力易分散,课堂的节奏、课堂的调控也是值得我考虑的问题,如上课指令应非常明确,让同学很明确何时“开始”何时“结束”5、为人处世低调的我,不知不觉中会把把这种低调的情绪带入了课堂,给予他们的激情和鼓励太少了。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需要老师给予更多鼓励与肯定的话语。6、

7、课件的取与舍,怎样少而精的用在点子上,课堂上如何不被课件牵着鼻子走,而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适时的调整。千米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吕秀芬 我在教学后对照教学要求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导要“简”: 本课教学环节若不紧凑教学内容必定完成不了,因此我在如何“导”得快、简、趣上动了脑筋。我让学生联系上学期学过的厘米和米导入本课,通过学生测量文具盒引出长度单位分米,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则直接拿起数学书,问:如果要测量数学书的厚度,该用什么长度单位呢?然后让学生自己量一量看。在新知探索结束后又以“今天小朋友们学了不少新本领,用这些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导入实践应用的练习环节。课中几次的“导”比较简明,整个教

8、学过程就显得自然而顺畅。二、教要“精”: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老师的教就要体现在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精心设计问题、精要讲解上。如:在引出分米这个长度单位后,我设计了“1分米到底有多长?” 通过看一看、数一数、比一比(比划)、找一找(举例)、画一画等操作活动,加深对分米认识,丰富了学生的感知,最后小结“现在你知道1分米有多长了吧!”。如此老师教给了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要“精”也体现在两次小结中,新知探索结束后“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两个新朋友?现在已经知道了哪几个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这几个长度单位还可以用字母m,dm,

9、cm,mm来表示,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在书上找一找有关介绍。”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强化了重点,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个系统、完整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三、练要“实”: 本课教学中参与面广,活动量大,重在动手操作,实践中体验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往往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后,时间成了难以把握的因素,我犹豫过、担心过,但课堂教学要扎实必须是学生“练得实”。这节课该学生动手的,我尽可能不包办代替。如:用学生尺测量学习用品、用米尺测量桌椅、测量线段等每个学生都动起手来。怎样量并剪下10厘米的吸管以及怎样画1分米长的线段,我都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实物投影下演示,规范学生的操作。在认识毫米时,我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别

10、的测量1分硬币电话卡银行卡10张纸的厚度,充分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在用米尺测量桌椅高度前,我先让学生说用米尺测量需注意什么,使操作活动讲求实效。但是由于时间还是紧张,书上的练习没能在课堂上都解决.四、学要“活”: 整节课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运用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学习,可以说学得比较“活”。在认识毫米时,我让学生测量数学书的厚度,激起该用什么长度单位的矛盾心理,我不急于让学生说量的结果,而是“听听辣椒哥哥和西红柿弟弟是怎么说的”然后问:现在你知道了什么?还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数学书的厚度是6毫米;尺子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长度是1毫米;不到1厘米时要用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等这相当于看书自学。课上有多次同学间的合作测量、探索交流等,让学生知道在动手中“学”、向书本“学”、向同学“学”等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