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各器官比较源于网络仅供参考考研专用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8718294 上传时间:2023-12-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8.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学各器官比较源于网络仅供参考考研专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动物学各器官比较源于网络仅供参考考研专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动物学各器官比较源于网络仅供参考考研专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动物学各器官比较源于网络仅供参考考研专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动物学各器官比较源于网络仅供参考考研专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学各器官比较源于网络仅供参考考研专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学各器官比较源于网络仅供参考考研专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无脊椎动物器官系统演化表张东华原生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原肠动物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体制辐射对称或两辐对 称身体扁平,两侧对 称,是动物由水生 发展到陆生的重要 条件多为长圆筒形,两 侧对称同律分节两侧对称或次生性 左右不对称(腹足 纲)异律分节,附肢分 节,分为头、胸、 腹三部分胚层两胚层,形成两胚 层体壁,其中内胚 层形成消化循环腔出现中胚层,促进 了动物结构的发展 和机能的完善,在 进化上具有重要意 义三胚层三胚层三胚层三胚层体腔体壁与消化道之间 有“假体腔”结构(原体腔)出现真体腔(次生 体腔)真体腔极度退化, 只残留小部分混合体腔(血腔)运动运动胞器:鞭毛、纤毛、伪足触

2、手、自身皮肤肌肉囊刚毛、疣足出现, 加强了游泳和爬行 的效能腹足或借助与水有强劲有力的横纹 肌;发达坚硬的外 骨骼;附肢消化消化胞器:胞口、 胞肛、食物泡、胞 咽腺细胞分化、由内 胚层围成的原肠腔 构成不完全消化系统, 由口、咽、肠组成。 自由种类肠具分 支,寄生种类消化 系统趋于退化或完 全消失具完整的消化系统由口腔、咽、食道、 胃、肠、肛门组成 消化系统消化管由口、口腔、 食道、胃、肠、肛 门组成;消化腺由 唾液腺、肝脏、胰 脏组成(有了专门 的消化腺)消化系统:前肠、 中肠、后肠;具有 口器、消化酶和6 个直肠垫呼吸 自由生活的种 类:通过体表的 扩散作用进行 气体交换 寄生或腐生种 类

3、:进行厌氧呼 吸,通过酶的作 用分解糖类,获 得能量没有专门的呼吸器 官,靠体壁细胞的 渗透作用进行无呼吸器官体表交换最早出现专门的呼 吸器官水生为鳃,陆生为 肺呼吸器官是体壁皮 肤的衍生物 水生:鳃或书鳃(体 壁外突形成) 陆生:气管、书肺 (体壁内陷形成)排泄 排泄胞器:伸缩 泡、储蓄泡 借助细胞膜的 扩散作用把动 物体内多余的 水以及代谢废 物排到周围环 境中没有专门的排泄器 官,靠体壁细胞的 渗透作用进行原肾管型排泄系 统,由排泄管和焰 细胞组成(首次出 现专门的排泄系 统)原肾管型排泄系统后肾管型排泄系 统,由肾口、排泄 管、肾孔组成后肾管型,围心腔 也有此功能低等:留于皮下, 随蜕

4、皮排出;一部分有后肾管型 的腺体状结构,大 部分具马氏管循环腺细胞分化、由内 胚层围成的原肠腔 构成无循环器官闭管式循环,有静 脉、动脉、毛细血 管的分化大多数开管式循 环,高等种类为闭 管式循环开管式循环,血压 低,血流慢生殖和 发育 生殖方式:一分 裂(横、纵)、 复分裂(裂体、 抱子)、出芽生 殖、配子生殖( 同配、异配)、 结合生殖 在不良环境下 会形成包囊和 卵囊无性生殖; 出芽生殖;有性生殖:雌雄同 体或异体,异体受 精,异配生殖,有 浮浪幼虫期; 有世代交替现象多数雌雄异体,生 殖器官复杂,具有 固定的生殖腺和生 殖导管及附属腺, 具有父配行为,体 内受精体腔膜形成生殖系 统陆生

5、:淡水生活, 直接发育 海产:间接发育多为雌雄同体,少 数雌雄异体;少数 直接发育,多数间 接发育,有担轮幼 虫期、面盘幼虫期, 河蚌特称钩介幼虫多数卵生,也有卵 胎生,孤雌生殖, 幼体生殖,体外受 精,间接发育普遍神经和 感官感觉胞器:眼点、 纤毛、鞭毛、神经 肽具最原始的神经系 统:网状神经系统 呈网状,无神经中 枢,传导不定向, 速度慢;水螅型无明显感觉 器官,分布全身感 觉细胞,触手、口 区较多;水母型伞 缘具有丰畐的感觉 细胞,具纤毛和感 觉器官(眼点、平 衡囊)梯形神经系统,出 现原始的神经中 枢,由一对脑神经 节、若干纵神经和 横神经构成。感觉器官:寄生种 类退化;自由生活 种类

6、发达,有眼点、 耳突、触角、纤毛 窝、平衡囊等链状神经系统,传 导速度快梯形神经系统 感觉器官有皮肤外 套膜、触角、眼、 平衡囊等链状神经系统,比 环节动物更趋于集 中感官三类:触觉器,化感器, 视觉器主要分鞭毛纲:动鞭亚水螅纲(多数海涡虫纲(最原有7个门:多毛纲:沙蚕单板纲:新蝶贝有爪纲:栉蚕纲及代纲、植鞭亚纲产,少数淡水)始)三角涡虫腹毛动物门寡毛纲:环毛蚓无板纲:龙女贊昆虫纲:东亚飞表动物(绿眼虫)水螅吸虫纲:华枝睾棘头动物门蛭纲:蚂蟥多板纲:石鳖蝗肉足纲:根足亚钵水母纲(全部吸虫、肝片吸轮虫动物门腹足纲:圆田螺三叶虫纲:三叶纲、辐足亚纲海产)桃花水母虫、布氏姜片吸动吻动物门掘足纲:角贝

7、虫(大变形虫)珊瑚纲(全部海虫、日本血吸虫线虫动物门瓣鳃纲:无齿蚌甲壳纲:日本沼抱子纲:(疟原产)珊瑚绦虫纲:猪肉绦线形动物门头足纲:乌贼虾虫)虫内肛动物门肢口纲:中国鳖纤毛纲:全毛亚蛛型纲:蜘蛛纲、缘毛亚纲、多足纲:蜈蚣旋唇亚纲、吸管亚纲(草履虫)神经系统是由应激性高度发展的神经细胞(即神经原)和一些特殊的结缔组织细胞 (神经细胞胶质)等所组成。动物必须寻找食物和躲避敌害以维持 生命活动,其中绝大部分还必须为了繁衍后代而寻找配偶和进行生殖活动。在这些活动中神经系统起者对信息进行接受、传导、处理、综合的作 用。1、神经系统的雏形 原生动物门纤毛纲中的草履虫,每一根纤毛是由位于表膜下的一个基体发

8、出来得,每个基体发出一细纤维,向后伸展一段距离与同排的纤毛小根 联系起来,成为一束纵行纤维,各种小纤维连接成网状,它们有传导冲动和协调纤毛的活动的功能。2、原始的神经系统(海绵动物) 神经元之间没有真正的突触性联系,也没有接受感觉和支配运动的技能。(不是真正意义的神经系统) 具有两种类型的神经元这与海绵动物营固着生活有密切关系 所以触摸或挤压海绵体的体表都会导致其身体的局部收缩, 不像腔肠动物那样受到强烈刺激就全身收缩。3、网状神经系统(腔肠动物)是动物界中最简单最原始的神经系统 。 神经细胞之间一般以突触相连接,也有非突触的连接。 神经细胞与内、外胚层的感觉细胞、皮肌细胞相连接。 感觉细胞与

9、皮肌细胞形成神经肌肉体系。腔肠动物没有神经中枢,其神经系统为扩散神经系统。最简单的网状神经系统神经细胞体位于皮层和外层的基部 神经细胞伸出纤维相互连接(突触),形成神经网无中枢和周围之分,即神经细胞分散 口锥部神经细胞略多,但未集中,无中枢作用 腔肠动物的突触大多是电突触,但也有化学突触,因而神经冲动在神经网上的传导大多是多方向的,单向传导是很少的。只要身体某部受到的刺 激够强,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往往引起全身的反应 。冲动在这种神经网中的传导速度为0.11.0 米每秒 腔肠动物的突触对神经冲动的传导有调节作用,这在海葵表现得最为清楚。4、梯式神经系统 扁形虫头侧面有外耳。这种外耳有用来觅

10、食的化学感应器。扁形虫有单眼,单眼与脑神经节相连,可以感光。通常扁形虫是避光的。5、链状神经系统这种神经系统中神经细胞集中成神经节,神经纤维聚集成束而成神经,一系列的神经节通过神经纤维联系在一起形成神经索。每一段神经节只能 从身体的一个局部区域获得感觉信息,也只能控制这个局部区域的肌肉。每个神经节既管本体节的反射机能,也与邻近几节的反射活动有关。环 节动物和节肢动物都有腹神经索。链状神经系统已可分为中枢和外围2个部分,脑和腹神经索属中枢系统,从脑和各神经节伸到身体各部的神经属外围系统。 脑对于腹神经索已处于优势的控制地位,腹神经索是受制于脑的。具有巨大神经。这是由具有快速传导功能的神经纤维构成

11、的神经。能形成记忆。6、索状神经系统索状神经系统比链状神经系统更集中:两条纵行神经索合二为一;前3对神经节合而为脑;食管下神经节也由头部后3对神经节愈合而成 各环的神经节分段归并神经节向前部集中,提高了头化程度 脑发达,分为:前脑,中脑,后脑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总结 在演化阶段上地位越高的动物,其神经系统的发达和复杂程度越高。感觉器官和神经组织向头部集中。 两侧对称的身体导致对称的神经、肌肉、感觉器官的形成。 神经节的形成。大量的神经节向身体前部集中,形成脑脊椎动物各器官系统比较1脊椎动物皮肤 脊椎动物的皮肤有保护、调节体温、呼吸、感觉、运动、排泄、分泌和生殖等功能。从各纲的特点来看: 圆口纲

12、:皮肤裸露,结构简单,表皮细胞之间夹有一些单细胞腺体。 鱼纲:皮肤由真皮和表皮组成,并具有鳞片。表皮细胞间有粘液腺。两栖纲:皮肤裸露,粘液腺丰富,部分还具有毒腺。 爬行纲:表皮角质化,缺少粘液腺,惟有角质鳞片或甲。 哺乳类和鸟类:鸟类的羽毛和哺乳类的毛都是表皮的衍生物。鸟类的皮脂腺不发达(仅有尾脂腺),哺乳类的皮脂腺发达。 2脊椎动物循环系统(如下图) 各纲脊椎动物动脉弓和心脏比较图(1)圆口纲:开始出现心脏,由静脉窦、一心房、一心室组成。(2)鱼纲:属于简单的类型,其本身只有一个心房和一个心室。连接心房的有一个静脉窦,连接心室的有一个动脉圆锥(软骨鱼类)或动脉球(硬 骨鱼类)。血液循环为单循

13、环。心脏内的血,完全是缺氧血。(3)两栖纲:心脏由静脉窦、二心房、一心室和动脉圆锥组成。血液循环由单循环变为不完全双循环。动脉弓数目减少,保留三、四、六对。(4)爬行纲:心脏静脉窦退化而成右心房的一部分,动脉圆锥退化消失,除心房具有分隔外,心室具不完全分隔,动脉弓仍保持颈动脉、体动脉 弓和肺动脉。血液循环仍为不完全的双循环。(5)鸟纲和哺乳纲:心脏已分隔为二心房、二心室。静脉窦完全退化,鸟类左体动脉弓退化,右体动脉弓保留。哺乳类保留左体动脉弓,是完全 的双循环。3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如下图所示) 脊椎动物肺脏发展的几个阶段(1)鱼类:软骨鱼类鳃有发达的鳃间隔,鳃裂直接通体表或具膜质鳃盖。硬骨鱼

14、类鳃间隔退化,鳃裂不直接通体外,有鳃盖保护。(2)两栖类:幼体用鳃呼吸,成体行肺和皮肤呼吸。肺囊状,分隔简单。行咽式呼吸,皮肤辅助。(3)爬行类:完全肺呼吸,囊状肺,分隔复杂,呈海绵状,具有胸廓,胸式呼吸。(4)鸟类:肺特殊,内部由各级支气管组成,形成细支气管树。具有特殊的气囊系统可进行双重呼吸。(5)哺乳类:肺由导管部、呼吸部和肺间质三部分构成,微支气管末端形成肺泡。具有嗝肌,呼吸运动更加完善。腹式呼吸或隐式呼吸。 4脊椎动物的排泄系统 动物正常生命活动的维持,要求内环境稳定。代谢废物经循环系统,被汇集到专门的器官而有效地排出。脊椎动物的排泄系统主要部分是肾。从 低等种类到高等种类,肾脏的发展可分为三种类型。(1)前肾 脊椎动物在胚胎时都有前肾出现,但只有在鱼类和两栖类的胚胎中,前肾才有用。圆口纲的鳗鳗仍用前肾作为排泄器官。(2)中肾 这是鱼类和两栖类胚胎期以后的排泄器官,其位置在前肾的后方。排泄小管的肾口显著退化。*近肾口的排泄小管壁,膨大内陷成为双 层的囊状结构,称肾小囊,把血管球包围,共同形成一个肾小体。肾小体和它的排泄小管一起构成泌尿机能的一个基本结构,称为肾单位。到了 中肾阶段,原来的前肾导管纵裂为二,其一为中肾导管,在雄性动物有输精的作用,另一管在雄体已退化,在雌体则演变为输卵管。(3)后肾 这是羊膜动物胚胎期以后的排泄器官。后肾的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