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铝业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871712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418.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铝业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某铝业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某铝业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某铝业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某铝业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铝业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铝业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铝业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号:*铝业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单位 *铝业有限公司 版 本 号*LY-001-2017实施日期 二零一七年七月 目 录1总则51.1 编制目的51.2 编制依据51.3 适用范围81.4 工作原则81.5预案衔接91.6事件分级111.7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和内容122企业概况132.1 企业简介及项目基本情况132.2 生产规模152.3主要原辅材料152.4主要生产设备162.5生产工艺流程172.6企业“三废”排放及处置情况222.8风险防控措施落实情况292.9企业试生产以来发生过的火灾、爆炸、泄漏及其他环境污染事件293企业周边环

2、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303.1自然环境303.2社会环境353.3区域环境功能区划363.4环境风险受体364环境危险性分析384.1环境危险源识别及风险评估384.3潜在风险性评估、后果预测445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465.1指挥机构的组成与职责465.2 环境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职责及组成人员475.3 环境应急工作组职责及组成人员485.4 外部应急救援联系电话505.5应急响应流程516预防与预警526.1风险源预防526.2风险源监控与预警546.3 预警行动557应急响应与救援措施577.1应急预案启动条件577.2响应程序577.3先期处置597.4现场应急处置措施.597.5安全

3、防护617.6信息发布637.7应急终止637.8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648后期处置658.1善后处置658.2调查与评估668.3生产秩序恢复669应急保障679.1通信与信息保障679.2应急队伍保障679.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679.4经费保障679.5应急能力评估6810预案监督管理6910.1应急演练6910.2宣教培训6910.3责任与奖惩7011附则7211.1名词术语7211.2预案解释7411.3预案修订7411.4预案备案7511.5应急预案实施7512附件及附图76附件1 公司应急救援人员名单及联系电话附件2 外部应急救援单位及相关方等联系方式附件3 应急物资及

4、装备储备清单附件4 环评批复附件5 专家意见附件6 修改清单附图1 企业地理位置图附图2 企业平面布置与应急疏散图附图3 企业外环境关系图附图4 区域水系图 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了在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及时予以控制,防止事件蔓延,有效地组织抢险和救助,将事件危害降到最低,我企业从自身安全生产、保护环境的目标出发,组织编制*铝业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以实现一旦有环境污染事件发生,企业即可按照本应急预案所提出的程序和操作方法,紧张有序的实施救援,最大限度的减少污染,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生态环境。本预案应急救援组织拥有的资源和方法措施,处理可能发生的各种紧急情况,最大限度降低我司发生环

5、境事故废气/废水超标排放、危险废物或危险废物组分泄漏到空气、土壤或水体中而产生的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并提高自防自救能力,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及时抢险和救援,在短时间内使事故得到有限控制,保障厂区内员工和周围居民的健康和安全。1.2 编制依据1.2.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4.24修订,2015.1.1起施行,主席令第9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28修订,主席令第87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修订,主席令第32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3.6.23修正,主席令第5号);(5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8.31修订,2014.12.1起施行,主席令第70号);(6)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8.30,主席令第69号);(7)中华人民共和国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1999.12.27,国务院令第190号);(8)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2.6修订,国务院令第591号);(9)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14.12.29,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函2014119号);(10)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2013.10.25,国办发2013101号);1.2.2 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1)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2011.4.18,环境保护部令第

7、17号);(2)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2015.1.9,环保部环发 20154号);(3)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2006.10.1,安监总局);(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2011.8.5,安监总局令 第40号);(5)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6)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2013完整版)(2013.2.5,安监总局);(7)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12);(8)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GB30000-2013);(9)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附录1-C急性毒性分级标准”(2005.7.11,卫生部卫监督发 2005272

8、号);(10)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办法(试行)(2012.7.4,环保部令第22号);(11)关于加强化学危险物品管理的通知(1999.12.19,环保总局环发1999296号);(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3)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14)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15)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2012.7.3,环保部环发 201277号);(16)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2012.8.7,环保部环发 201298号);(17)最高人民法院

9、、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3.6.8,法释201315号)。1.2.3 地方法规及规范性文件(1)四川省环境污染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办法于2005年1月3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第56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5 年4 月1 日起施行;(2)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四川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环发【2013】163 号)。(3)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15 年全省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4)四川省突发事件应对办法,(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257 号)。1.2.4 技术规范和标准(1)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

10、)(2008.6.30,环保部办公厅环办函 2008324号);(2)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2014.4.3, 环保部办公厅环办函201434号);(3)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4)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589-2010);(5)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6)事件状态下水体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要求(QSY1190-2009);(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8)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9)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10)土壤环境质量

11、标准(GB15618-1995);(1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1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1.2.5相关资料和文件(1)*铝业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铝型材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中国轻工业成都设计工程有限公司,2010.7); (2)*铝业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铝型材项目环境影响补充论证(中国轻工业成都设计工程有限公司,2015.6);(3)本公司其它相关资料。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现有生产区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可能涉及的区域范围内,由于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应急救

12、援,以及周边单位或企业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时可能涉及到该公司时的应急处置行动,预案具体适用范围如下:废水排放超标突发环境事件;酸雾废气处理系统故障突发环境事件;喷涂废气处理系统故障突发环境事件;危险废物泄漏突发环境事件。不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全厂范围内现有生产线及配套设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情景。如果公司产品规模和产品方案发生变化、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重大变化,则不适应本预案,而应及时进行修订、专家评审并重新向环保行政部门备案。1.4 工作原则公司在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时,应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方针,贯彻如下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对环境事故危险源

13、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响应的原则。接受政府环保部门的指导,使公司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成为区域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针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3)坚持快速反应,高效运转的

14、原则。各部门熟悉企业生产情况,接到事故救援命令必须及时赶赴现场组织施救,做到快速有效。发生事故时,由本预案中设置的指挥中心全权负责事故上报和事故抢险救护工作。(4)坚持依靠科技,预防为主的原则。采用先进技术,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增强应急救援能力,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施救方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坚持事故应急救援与事故预防的有机结合。积极开展企业安全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的安全保障能力。(5)坚持平战结合,专辅互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原则。积极做好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充分利用专业救援队伍力量,引导、鼓励、培育和发挥辅助应急救援力量的作用。(6)坚持指挥机构单独设立,应急不能职能交叉、分散力量的原则。(7)坚持按照应急体系设置机构职权,应急指令下达应急部门应在一条线上,以减少执行时间、增强执行力度。1.5预案衔接1.5.1风险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