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连油库火灾谈大型油(气)罐库区火灾扑救(一)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8716969 上传时间:2024-02-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大连油库火灾谈大型油(气)罐库区火灾扑救(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大连油库火灾谈大型油(气)罐库区火灾扑救(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大连油库火灾谈大型油(气)罐库区火灾扑救(一)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从大连油库火灾谈大型油(气)罐库区火灾扑救(一)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从大连油库火灾谈大型油(气)罐库区火灾扑救(一)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大连油库火灾谈大型油(气)罐库区火灾扑救(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大连油库火灾谈大型油(气)罐库区火灾扑救(一)(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大连油库火灾谈大型油(气)罐库区火灾扑救(一)2010 年 7 月 16 日,位于辽宁省大连市大孤山新港码头的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在对外籍油轮进行卸油作业时,由于工作人员向已停止卸油的输油管道中持续长时间注入含有强氧化剂的原油脱硫剂,导致输油管线发生化学爆炸起火,大量原油外泄形成流淌火,严重威胁毗邻油罐和危险化学品储罐安全。事故发生后,辽宁省公安消防部队先后出动14 个消防支队、18 个企业专职消防队、 348 辆消防车、2380 余名指战员赶赴现场扑救, 经过 15 小时的艰苦奋战, 大火被成功扑灭,避免了一场毁灭性灾难的发生。 “7.16爆”炸火灾灾害规模之大,危险程度之高,

2、调动力量之多,灭火战斗之艰辛,都是极为少见的,已经超过了 1989 年的黄岛油库火灾。这场特殊的战斗,是我国消防史上一次成功的战例。近年来,我国石油、化工原料库区不断增多,大型油(气)储罐日益集中,对灭火救援工作形成巨大挑战。笔者以大连 “7.16爆”炸火灾事故为例,阐述我国大型油(气)储罐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对大型油(气)罐库区的火灾危险性进行深入分析,并剖析其灭火救援技术难点,从提升部队执勤备战能力、跨区域联合作战能力和攻坚克难能力等方面提出做好大型油(气)罐库区的灭火救援准备工作应对方法。一、大型油(气)储罐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1962 年,美国首先建成了10 万方浮顶罐; 1967

3、年在委内瑞拉建成了15 万方浮顶罐; 1971 年日本建成 16 万方浮顶罐;沙特阿拉伯则成功地建造了 20 万方浮顶罐。我国于 1985 年从日本引进 10 万方浮顶罐的设计和施工技术,从此拉开了国内建造大型储幽默感罐和序幕,秦皇岛、大庆等地先后建造了几十个 10 万方大型储罐。随着我国三江,化工工业的发展以及国家原油战略储备库项目的实施,油(气)储罐的单罐容量越来越大,油(气)储罐的大型化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 10 万方储罐已经屡见不鲜, 目前我国单罐容量个别已高达 30 万方,据统计,上海、江苏、浙江等 “长三角地区 ”已建和在建 10 万方以上的油(气)储罐 200 个,拟建 58

4、 个,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辽宁等 “环京地区 ”已建和在建 10 万方以上的油(气)储罐 255 个,拟建 39 个,全国其他地区超过 10 万方的油(气)储罐也有相当的数量,并呈现逐步增加的超势。二、大型油(气)罐库区的火灾危险性分析1、火场面积大,火热发展迅猛。 这是大型油(气)罐火灾的首在特点。无论是 1989 年的黄岛油库火灾还是大连 “7.16爆”炸火灾,火焰高达几十米、上百米。油品借着爆炸的冲力,沿着地面、管渠等途径迅速蔓延、扩散,瞬间形成大面积流淌火,据估计,黄岛油库中,喷溅和爆炸发生后,原油大量外溢,冲过公路,冲进住宅区,流向胶州湾,23万方之内一片火海,大连

5、 “7.16爆”炸火灾中,大量原油从管道破裂处喷涌燃烧,流淌火沿输油管线、管沟、排污渠、坡面迅速扩散,整个现场在短时间内形成了一个6 万方的巨大火海。2、火焰辐射强,容易发生沸溢、喷溅和二次爆炸。大型油罐火灾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燃烧猛烈。 火焰温度高、辐射热极强,油罐火灾后,其火焰中心温度高达 1050-1400 度,罐壁温度达 1000 度以上,周围环境温度较高,辐射热极强,且辐射强度与发生火灾的时间成正比,燃烧时间越长,辐射热越强。有关实验表明扑救火灾时,强烈的辐射热甚至能将距离油罐 40 米以外的消防车喷漆烤脱落。 除火灾容易蔓延扩散外,在长时间高温烘烤下,火场极易发生二炊爆炸,重质油品

6、罐火灾还极有可能发生沸溢和喷溅, 严重威胁消防官兵和车辆装备的安全。如: 1989 年的黄岛油库火灾中, 5 个着火罐先后在灭火过程中发生了沸溢,喷溅和二次爆炸; 2009 年的内蒙古伊泰煤制油公司火灾中, 2 个储罐在灭火过程中发生了爆燃; 大连 “7.16爆”炸火灾中,在流淌火作用下,多处输油管线、管道井连续多次发生爆炸,井盖、阀门被抛向空中。3、潜在威胁多,容易发生复燃、拖后腿爆。大型油罐火灾持续时间长、伴有大量高温热辐射产生、爆炸碎片的抛射和地面流淌火等特点,不仅威胁消防官兵的安全,更直接威胁毗邻罐区的安全,极易引发新火点或其他油罐爆炸,从而导致火烧连营。在大连“7.16爆”炸火灾中,

7、距火场不足百米就是一个有51 个储罐的危险化学品存储区,内有甲苯、二甲苯罐等 10 余种危险化学品,总量约12.45 万吨。这些危险受到火势严重威胁,一旦发生爆炸燃烧,毒气扩散,后果不堪设想,另外油罐明火熄灭合,在没有彻底切断可燃源的情况下,罐体、管线等部位的高温仍然会维持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其温度足以再次引燃已经熄灭的油品,如果不持续长时间冷却、监控,稍有疏忽,极易发生复燃、复爆。4、火灾损失大,对社会经济、生态和人文环境的危害无法估量。由于油罐储存在油品都为易燃易爆产品,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性很大,一旦发生爆炸,引发的火灾与热辐射、爆炸物产生的空气冲击波和碎片等都将对人员、财产、建筑物及生态环

8、境产生严重威胁。如:1994 年11 月埃及艾斯龙特市石油基地储油罐发生火灾爆炸,死亡500 人;大连“7.16爆”炸中燃烧、 泄漏的原油达 4000 吨,造成附近海域50 千平方米的海面污染。三、大型油(气)罐库区火灾扑救难点剖析1、情况复杂多变,灭火难度大。一是库区内部情况复杂, 大型油(气)罐库区内储罐分布密集,储罐之间相互毗邻,各种输油(气)设备和管线或明设,或时暗敷,或架空,纵横交错,库区内地上、地下沟渠象牙综复杂,一量发生火灾会在短时间内快速蔓延,形成大面积爆炸火灾,火灾扑救难度呈几何级数上升。在大连“7.16火”灾中,爆炸致使在直径700-900mm 和管线中带压运行的原油短时间

9、内就形成了面只超过 6 万平方的大型。二是火灾现场环境多变。由于火场面积大,火势迅猛,烟、热和水蒸汽等对流剧烈,致使火灾现场和周连风向容易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或改变火灾蔓延途径,给堵截、围歼等技术造成了不利影响,三是精确打击难,由于大型油罐热辐射强,现场烟、热等对流剧烈,环境复杂多变,可视精度低,加之还要高度警惕沸溢、喷溅和殉爆等次生灾害的发生,参加力量只能在一定距离外对着火罐等进行灭火和冷却,无法持续精确打击目标。2、灭火剂需求量多, 保障难度大。 10 万方甚至 30 万方的大型油(气)罐一旦着火,无论是灭火还是冷却保护,都异常困难,水和泡沫用量极大。一是灭火和冷却基本以大流量的固定炮、车载炮、自摆炮等射水器具为主;二是在作战初期, 由于大火的高温熏烤, 灭火喷射的水、泡沫很快被蒸发或破坏,灭火剂难以达到覆盖燃烧区的效果。因此,在这样高强度的作战条件,灭火剂供应强度难以估算,战勤保障需要能实时满足灭火药剂供应,难度可想而知,据估算,在大连“7.16爆”炸火灾中,合计用水量约6 万吨,供用泡沫量达1000 吨以上,另外数千名官兵和几台战斗车辆作战,现场饮食和饮水供给、轮休场所和油料保障,战斗服装和器材装备补给等任务同样异味常艰巨,进一步增加了火灾扑救和战勤保障的难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