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6.21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素养提升岳麓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8716497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6.21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素养提升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6.21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素养提升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6.21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素养提升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6.21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素养提升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6.21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素养提升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6.21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素养提升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6.21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素养提升岳麓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21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关键能力素养提升考点一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探究1官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史料一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工。凡执技以事上者,不贰事,不移官,出乡不与士齿。礼记王制史料二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章句上发现问题:史料一、二分别反映了哪一类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各有何特点?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解读】史料一中的信息“不贰市、不移官,出乡不与士齿”,反映了周代的手工业者既不能兼做其他事情,也不能改变职业,只能世代为官府服务。史料二中的信息“匹妇蚕之”“足以衣帛矣”,说明该手工业依附于农业,服务于家庭消费。提示:形态:史料一

2、:官营手工业;史料二:家庭手工业。特点:官营手工业者地位低下,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世代为官府服务;家庭手工业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探究2私营手工业史料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发现问题:史料表明私营手工业的发展状况如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解读】史料中的信息“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反映了私营手工业的发展状况,其发展变化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提示:状况: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甚至超过

3、官营手工业;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影响:冲击并瓦解着传统的自然经济,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比较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私营手工业经营方式政府直接经营,大作坊生产个体农户的副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后出现手工工场产品及流向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不进入市场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少量进入市场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劳动力由无偿调用匠户到雇募工匠农民自身私营主雇工历史地位水平最高,至明代前期一直居主导地位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中叶以后占据主导地位影响评价产品精良,生产不计成本,工匠积极性低有利于小农经济的稳定,但妨碍市场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4、,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考点二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探究综合分析古代手工业史料一东汉晚期成熟的青瓷在上虞烧造成功之后绵延千年盛烧不绝(唐五代时期越窑生产的“秘色瓷”)玲珑端巧的造型、精美繁缛的纹饰表现了越窑鼎盛时期的制瓷水平(北宋以后)器物种类繁多、形制各异、纹饰题材众多、装饰技法丰富是浙江青瓷史上一个集大成的时期。唐以后浙江生产的精美瓷器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漂世界各地。摘自浙江博物馆青瓷馆前言发现问题:(1)根据史料一,概括古代浙江制瓷业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时空观念、史料实证)【解读】史料主要反映了浙江的制瓷技术在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东汉、唐五代、北宋)的发展情况,“

5、玲珑端巧”“精美繁缛”“种类繁多”“形制各异”“纹饰题材众多”“装饰技法丰富”等信息反映了技术水平越来越高,技艺越来越精湛。提示:特征:历史悠久;工艺技术不断发展,产品精美;产品种类繁多;走向世界。影响:有利于商业和城市的繁荣;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史料二明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活跃和社会分工的扩大,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嘉靖、万历时期极大地发展起来的私营手工业适应新的形势,不断改进经营方式。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有些部门的有些业主逐渐使用雇佣劳动,从事较大规模的商品化生产,从而出现了人们通常所说的“资本主义萌芽”。官营已经逐渐没落,私营手工业则开始居于主导地位。摘自宁可主编中国

6、经济发展史发现问题:(2)根据史料二概括明中叶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解读】由史料中信息“出现了人们通常所说的资本主义萌芽”“官营已经逐渐没落,私营手工业则开始居于主导地位”分析归纳特点;由史料中信息“商品经济的活跃和社会分工的扩大”“不断改进经营方式”“较大规模的商品化生产”以及官营手工业的特点分析归纳原因。提示:特点:官营手工业衰落,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并占据主导地位;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旺盛;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进步;私营手工业与市场联系密切。史料三明清时期,官府对手工业

7、产品收取重税。万历(15731620年)中后期,矿监、税使四处搜刮。苏州大涝,桑蚕减产,丝织品的税收却有增无减,以致“穷民之以丝为生计者,岌岌乎无生路矣”。官局垄断了丝织业,以低价强迫民间机户限期为官局生产,甚至还强制压价收买,往往“十不还一,无异空取”。官府对民间工匠管制很严,康熙时规定,有些工匠需编甲,“五人连环互保,取结报册”,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对丝绸出口,官府严加限制。清朝规定,江苏省的出海船只,“每年每船准绸缎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将被治罪,“船只货物入官”。发现问题:(3)依据史料三,指出明、清政府限制私营手工业发展的措施。(史料实证)【解读】由史料三

8、中“收取重税”“以低价强迫民间生产”“强制压价收买”“官府对民间工匠管制很严”“对丝绸出口,官府严加限制”等信息归纳即可。提示:对手工业产品收取重税;官局垄断,以低价强买;官府对民间工匠严格管制;严格限制出口。一、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持续不断地发展。 2.手工业技术先进。古代中国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 3.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4.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发达,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明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逐渐超过官

9、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5.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手工业发展受农业生产的制约。 6.手工业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发生相应变化。 7.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二、影响私营手工业发展的因素1.四大有利因素:(1)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2)农业生产的进步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3)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促进了私营手工业的发展。(4)官营手工业陈旧的管理模式,压抑了广大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2.五大不利因素:(1)市场因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市场商品的需求量不大。(2)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征调民间优秀工匠,对私营手工业产生了冲击。(3)政策限制: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其征收重税。(4)社会动荡: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击巨大。(5)技术水平: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难以得到交流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