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工作环境指引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871571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3.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理工作环境指引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合理工作环境指引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合理工作环境指引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合理工作环境指引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合理工作环境指引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理工作环境指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理工作环境指引(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理工作環境指引使用說明根據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所作的受僱者工作環境安全衛生狀況認知調查,針對近二萬名受僱者所做的調查結果顯示,有過半的受僱者認為有需要改善安全衛生問題。需要改善的安全衛生問題中,整體而言以空氣太髒、聲音太大、環境太熱或太冷、工作姿勢不自然比例較高。上述需要改善事項,在現行法令上已有所規範,但是法令之規範只是最低標準,配合時代的需求,要求工作場所環境的提昇,不能僅僅以符合法令之需求為滿足,本指引所述之內容除了遵照相關法令之規定外,更要提升工作環境的品質,建立較高標準的合理工作環境以減少勞工的疲勞與壓力,從而提高工作效率並減少職業災害之發生。本指引之內容主要針對受僱者需要

2、改善的安全衛生問題,試圖從作業場所之溫濕環境、空氣環境、視覺環境、聲音環境、工作空間及安全工作場所等項目提出一個合理工作環境,作為事業單位改善工作環境之參考。其內容大部分係針對一般作業場所,至於特殊工作環境的改善請參照國內外相關法令及文獻。現今工業社會之受僱者常因工作負荷大、工作不順利、上班、下班之時間問題、工作環境不良及精神負擔,產生長期疲勞或過勞之現象。本指引最後一節的內容主要為減少壓力與疲勞,並提供進行疲勞與壓力管理之建議。讓員工發揮最大的工作效率,減少員工的工作壓力與疲勞,同時減少職業災害之發生。第一節 溫濕環境工作環境的冷暖氣係指為使工作人員得以在適溫條件下工作,首先必須制定工作環境

3、需求標準,其次再從工作時間、勞動量的適度化、容許標準等方面以兼顧作業管理層面。如果冷暖氣條件不易實施時,則個人應穿著適當的防護衣物因應。1.中央空調系統的需求設有中央管理方式的空氣調和設備者,室內溫度應維持於攝氏二十三度至二十八度間,相對濕度應保持百分之六十至七十五間,風速每秒鐘平均不得超過零點五公尺,使用中央空調冷卻水塔設備,每半年應定期清洗消毒一次以上。2.環境層面的配合需求在冷熱嚴苛的作業環境中,作業場所難以全面設置冷暖氣時,可以在工作人員作業的地點設置通風管,以傳送局部性冷氣或暖氣,來達到舒適的工作環境。作業場所設有鍋爐等特別高溫的設備時,應針對輻射能設置隔熱板、隔間、灑水氣等阻隔的設

4、備以有效降溫。透過冷暖氣調節氣溫時,必須裝設除濕或加濕裝置以保持適當的濕度。3.以衣物應變的需求穿著衣物之後所感覺到的舒適感,以最裡面的衣物與皮膚之間的空氣層,維持其溫熱狀態為氣溫321、濕度5010%,氣流2515cm/秒。附錄 我國高溫作業標準在高溫作業環境如鍋爐、鑄造、燒窯等作業,依高溫作業勞工作息時間標準第二條之規定,須由工作日時量平均綜合溫度熱指數WBGTTWA確認是否為高溫作業,並依照下表判定每小時之作息時間比例。綜合溫度熱指數之評估方式請參照高溫作業勞工作息時間標準。 每小時作息時間比例連續作業75作業25休息50作業50休息25作業75休息時量平均綜合溫度熱指數值輕工作30.6

5、31.432.233.0中工作28.029.431.132.6重工作25.927.930.032.1【參考文獻】 1.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1998:高溫作業勞工作息時間標準 2. 台北市政府,2000:臺北市營業衛生管理自治條例 3. 營造快適職場指引,1999 : 勞動省環境改善室監修,中央勞動災害防止協會,P193-271 第二節 空氣品質環境空氣是由氮氣、氧氣,以及二氧化碳等在內的其他數種微量成份,經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氣體。同時也混合存在著一定比例的其他粒狀及氣態物質。這些混合存在的物質含量如果過多時將會污染空氣,超過一定限度時、將陸續出現各種不良的影響。1.環境中二氧化碳濃度的需求作業

6、場所勞工所呼吸後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會使作業場所之濃度升高,二氧化碳濃度過高則會造成員工呼吸不適,覺得空氣品質下降。根據先進國家對室內空氣品質的建議,應使空調系統有足夠的換氣能力,使二氧化碳的濃度以不超過1000PPM為宜。使用窗型冷氣時,要調在換氣的狀態,以免室內CO2持續增加,使人昏昏欲睡。空調設備要定時清洗濾網、保養及維護,以保持良好狀況。2.良好空氣品質的需求一般作業場所內所產生的空氣污染物質,需適時加以排除,而為求良好的空氣品質,應針對各種不同的來源設法加以控制,其注意事項如下所示 :(1) 抽煙而引起的焦油狀之粒子物質及一氧化碳等有害的氣體物質,會影響人體健康,因此應設置特定的吸煙區,

7、設於有獨立的通風系統及空氣清淨裝置的房間,其通風條件與一般工作場所相同,其餘場所一律禁煙。(2) 工作場所人員走動以及工作時所產生的污染物質,如使用紙張、書籍等所引起的粉塵,衣物、鞋子、地板所帶動的灰塵,或者是機械、裝置運轉時所引發的各種污染物質,應定時且以不會產生二次污染的方式清潔地面或桌面的灰塵。(3) 建築材料等所產生的污染物質,如建材的磨擦、受損而引發散落在室內空氣中的物質,例石棉等,所以針對使用纖維物質建材之場所,應定期檢查建材受損之情形並定期清理,而新建場所應避免使用石綿等危害健康之建材。(4) 空調機的冷卻水所產生的微生物,每年至少應清理冷卻水塔兩次以上,或於冷卻水中添加生物滋生

8、防止藥劑。(5) 室外空氣污染物質對室內的影響,如空氣中的污染物質透過空調、窗戶或門等,從自然流動的空氣侵入室內,而污染到室內的空氣,所以空調系統之進氣口應避免設於污染空氣地區,而利用自然通風場所之窗戶也應遠離空氣污染地區。(6) 服務業或其他行業辦公室之室內作業環境化學物質之濃度,均遠低於生產事業作業場所之濃度,目前國內尚無相關規定,如需進行濃度管理,可參照世界衛生組織之建議,如附錄,其值遠低於目前我國勞工安全衛生相關法規所規範之容許濃度。但如使用或處置勞工安全衛生法令所列管的化學物質,則其作業環境濃度管理仍應遵照勞工作業環境空氣中有害物容許濃度標準辦理。附錄 室內空氣品質指引值 化學物質名

9、稱建議濃度 單位g/m3一氧化碳1000甲醛150氮氧化物100硫氧化物80臭氧235資料來源: 美國環保署室內空氣品質【參考文獻】 1. 木村菊二 : 粉塵、三浦豐彥等編製 : 現代勞動衛生手冊,482495,勞動科學研究所,1988 2. 木村菊二 : 辦公室內的環境與2.3的問題點,勞動科學,49(8),424447,1973 3. 勞工委員會:粉塵危害預防標準 4. 勞工委員會:特定化學物質危害預防標準 5. 勞工委員會:有機溶劑中毒預防規則 6. 勞工委員會:勞工作業環境空氣中有害物容許濃度標準 7. 台北市政府:臺北市營業衛生管理自治條例 8. 主婦聯盟保護基金會:辦公室作環保,1

10、998 第三節 視覺環境舒適視覺環境的要件:關於工作場所的視覺環境,以往均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場所安全性為主要目標,除此之外,今後應著重在提升工作場所舒適性及更為理想的視覺環境。提升視覺環境時,必須注意的事項如以下所示。1、照度的需求適合作業的照度,是在提高視覺作業的正確性或速度,辦公室以及工廠的照度標準如附錄所示,但是,無論任何一種狀況,以提高該數值約1.5倍的照明最為理想。尤其對字體小、或低輝度對比物體為對象的視覺作業或視覺功能降低的中高齡者等,更要加強其照度。此外,垂直照度至少為150 lx以上,但盡可能在500 lx左右最為理想。2、其他視覺環境的需求(1) 均衡調和自然光線與人工

11、光線:必須注意自然光線與人工光線均衡的照度、投射角落以及光線的顏色。(2) 光源具備適用於使用場所的光線顏色、演色性:整體照明所使用之光源的色溫為3,5006,500K,但是,如未特別指定時,以使用4,000k以上為最理想。(3) 營造整體視覺環境同時考量綠化及色彩之搭配,可以適度減輕工作壓力,提高工作效率。(4) 整體照明之環境,為配合工作之需求可採局部照明,以加強局部地區之照度。(5) 避免反光:為避免輝度過高的照明器具、窗戶或反射面投射到工作人員的眼睛,可選用限制反光的照明器具、或窗戶設置百葉窗。(6) 兼顧均衡的照度:整體照明的水平面照明均衡度(最低照度/平均照度)必須在1/2以上,至

12、少也要在1/3以上。此外,使用輔助照明時,輔助照明的最大照度在室內平均照度(不含輔助照明)的三倍以下為最理想。(7) 兼顧照度的連續性:相鄰二個場所的水平照度,其中水平照度低的場所其平均照度數值,最好是水平照度高的場所1/5以上。如水平照度低的場所,平均照度在200 lx以上時則沒有問題。(8) 具備適當的輝度分佈:工作桌面周邊的輝度最好在工作桌面輝度的1/3以上,視野周邊的輝度最好在工作桌面輝度的1/10以上。為取得良好的輝度分佈,必須兼顧到反射光。 A. 天花板、牆壁、地板、雜物等的反射光比例控制在以下的範圍內,並以此作為參考以決定光線的分配。天花板面 : 0.6以上、牆面 : 0.30.

13、8、地面 : 0.20.4、桌面 : 0.30.5、雜物面 : 0.250.5。 B. 天花板以及牆壁附設照明專用的照明器具。 C. 規定照明器具或窗戶等的輝度。 (9) 兼顧中高年者:一般隨著年齡的增加,視覺功能也隨著降低,尤其是雇用中高齡勞工較多的環境,更必須確保充分的照度與演色性,並防止反光。附錄 照度標準照度表 照明種類場所或作業別 照明米燭光數 場所別採全面照明,作業別採局部照明室外走道、及室外一般照明 20米燭光以上 全面照明一、走道、樓梯、倉庫、儲藏室堆置粗大物件處所。 二、搬運粗大物件,如煤炭、泥土等。50米燭光以上 一、全面照明 二、全面照明一、機械及鍋爐房、升降機、裝箱、粗

14、細物件儲藏室、更衣室、盥洗室、廁所等。二、須粗辨物體如半完成之鋼鐵產品、配件組合、磨粉、粗紡棉布極其他初步整理之工業製造。 100米燭光以上 一、全面照明 二、局部照明須細辨物體如零件組合、粗車床工作、普通檢查及產品試驗、淺色紡織及皮革品、製罐、防腐、肉類包裝、木材處理等。 200米燭光以上 局部照明一、須精辨物體如細車床、較詳細檢查及精密試驗、分別等級、織布、淺色毛織等。 二、一般辦公場所300米燭光以上 一、局部照明 二、全面照明須極細辨物體,而有較佳之對襯,如精密組合、精細車床、精細檢查、玻璃磨光、精細木工、深色毛織等。 500至1000米燭光以上 局部照明須極精辨物體而對襯不良,如極精

15、細儀器組合、檢查、試驗、鐘錶珠寶之鑲製、菸葉分級、印刷品校對、深色織品、縫製等。 1000米燭光以上 局部照明 來源:勞工安全衛生設施規則第313條【參考文獻】 1. 真島英信 : 生理學、文光堂,P231、1979 2. 照明學會 : 照明教室65,未來的工廠照明,1988 3. 照明學會 : 照明教室66,照明的基礎知識,1988 4. 照明學會 : 照明教室67,光源,1989 5. 照明學會 : 技術標準,JIEC-001,辦公室照明標準,1992 6. CIE 29 : Guide on Interior lighting,1975 7. JIS Z9110照明標準,1979 8. 三浦豐彥等編製 : 現代勞動衛生手冊,482495,勞動科學研究所,1988 9. 勞動省安全衛生部環境改善室編製 : CDT作業的勞動衛生實務指導者用,中央勞動災害防止協會,1986 10. 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設施規則 第四節 聲音環境聲音與人的生活關係密切,人類在巧妙利用聲音的同時,也因為聲音的存在,而受到不良的影響。在現代社會,未必所有的聲音都對人類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财经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