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098.4-2022 建筑固废再生作道路材料应用技术规程 第4部分:路面面层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8714312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8.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4∕T 4098.4-2022 建筑固废再生作道路材料应用技术规程 第4部分:路面面层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DB34∕T 4098.4-2022 建筑固废再生作道路材料应用技术规程 第4部分:路面面层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DB34∕T 4098.4-2022 建筑固废再生作道路材料应用技术规程 第4部分:路面面层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DB34∕T 4098.4-2022 建筑固废再生作道路材料应用技术规程 第4部分:路面面层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DB34∕T 4098.4-2022 建筑固废再生作道路材料应用技术规程 第4部分:路面面层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B34∕T 4098.4-2022 建筑固废再生作道路材料应用技术规程 第4部分:路面面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4∕T 4098.4-2022 建筑固废再生作道路材料应用技术规程 第4部分:路面面层(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S 93.080CCS P 66 34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DB34/T 4098.4建筑固废再生作道路材料应用技术规程第 4部分:路面面层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ecycling Building Solid Waste as Road Material inHighway Engineering Par4: Pavement Surface layer-03-29 发布 -04-29 实施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前 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为 DB34/T 40

2、98建筑固废再生作道路材料应用技术规程的第 4 部分。DB34/T 4098 分为以下 4 个部分:第 1部分:固废处理;第 2部分:路基工程;第 3部分:路面基层;第 4部分:路面面层。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安徽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通环保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安徽省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安徽省宏图仪器设备有限公司、蚌埠市华通固体废物处置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玉斌、肖必忠、王春红、陈修和、牛京涛、鲍世辉、任园、方肖立、陈为成、王祥彪、周有本、彭介陶、沈守涛、孙宏

3、军、谢国荣。建筑固废再生作道路材料应用技术规程 第 4部分:路面面层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建筑固废再生作道路材料在路面面层中的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及施工质量验收的相关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次干路及以下城市道路的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4684 建设用砂GB/T 14685 建设用卵石、碎石CJJ 1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69 城镇

4、道路路面设计规范JGJ 5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TG 3420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51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T F3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3 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 一般规定固废再生料规格应满足本标准第1部分9.4条的相关规定。再生料运输时,应采取覆盖措施。再生料应按类别、规格分开堆放。正式施工前,应通过铺筑试验段,确定相应

5、的施工工艺参数,并检验施工组织设计的合理性。试验段长度不应小于 m 。再生粗集料材料质量应符合表1表1 再生粗集料技术要求A级 B级压碎值() 35 JTG E42 T0316坚固性(按质量损失计,) JTG E42 T0314针片状颗粒含量(按质量计,) JTG E42 T0312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 1.0 2.0 JTG E42 T0310泥块含量(按质量计,) 0.7 0.7 JTG E42 T0310吸水率(按质量计,) 3.0 5.0 JTG E42 T0307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按SO3质量计,) 2.0 2.0 GB/T 14685氯化物含量(以氯离子质量计,) 0

6、.06 0.06 GB/T 14684洛杉矶磨耗损失() 35 JTG E42 T0317杂物含量(按质量计,) 1.0 1.0建筑固废再生作道路材料应用技术规程 第1部分:固废处理附录A表观密度(kg/m3) 2450 2350 JTG E42 T0304/0308空隙率() 50 50 JTG E42 T0309软石含量() 5.0 JTG E42 T0320砖含量() 0 0建筑固废再生作道路材料应用技术规程 第1部分:固废处理附录A再生细集料材料质量应符合表2表2 再生细集料技术要求单级最大压碎值() JTG E42 T0350坚固性(按质量损失,) 8.0 JTG E42 T0340

7、微粉含量(按质量计,)亚甲蓝值1.4或合格 5.0亚甲蓝值1.4或合格 1.0JTG E42 T0333泥块含量(按质量计) 1.0 JTG E42 T0335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按SO3质量计,) 2.0 GB/T 14685氯化物含量(以氯离子质量计,) 0.06 GB/T 14684杂物含量(按质量计,) 1.0建筑固废再生作道路材料应用技术规程 第1部分:固废处理附录A表观密度(kg/m3) 2450 JTG E42 T0328堆积密度(kg/m3) 1350 JTG E42 T0331空隙率() 46 JTG E42 T0331再生细集料宜采用再生粗集料破碎、整形制得。不宜采用建筑固

8、废破碎筛分后的石屑。再生料水泥混凝土宜用于水泥混凝土面层和复合式路面的水泥混凝土结构层。再生料沥青混凝土宜用于沥青路面的中、下面层或柔性基层。5 再生料水泥混凝土原材料5.1.1 水泥5.1.1.1 水泥宜采用旋窑生产的道路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高温期施工宜采用普通型水泥,低温期施工宜采用早强型水泥。5.1.1.2 各交通荷载等级下水泥成分要求和物理指标要求应符合JTG/T F30和5.1.2 固废再生料5.1.2.1 再生粗集料质量应满足表1中B级的相关要求。5.1.2.2 再生粗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为 26.5 ,且应采用单粒径集料,不得使用不分级的统料。再生

9、粗集料粒径规格应符合表3表3 再生粗集料粒径规格方孔筛尺寸()2.36 4.75 9.50 16.0 19.0 26.5 31.5 37.5试验方法级配类型 累计筛余(以质量计)()4.7516.0 95 85 60 0合成 4.7519.0 95 8595 6075 45 05 0级配 4.7526.5 95 90 7090 5070 25 05 04.7531.5 95 90 7590 6075 60 35 05 0 JTG E424.759.5 95 80 0 0 T0302单粒 9.516.0 95 80 0 0径级 9.519.0 95 85 60 0 0配 16.026.5 95

10、5570 25 0 016.031.5 95 85 5570 25 0 05.1.2.3 再生细集料质量应满足表2的要求。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由再生细集料制备的试件应无裂缝、酥裂或胶体外溢等现象,膨胀率应小于0.1。5.1.3 其他天然集料、外加剂等原材料技术要求应满足 JTG/T F30 和配合比设计5.2.1 再生料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可采用正交试验法或经验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具体配合比设计方法和要求参照JTG/T F30、和JGJ 55。再生料水泥混凝土可全部采用固废再生料或掺配天然集料。固废再生料质量和掺配率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确定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值原材料

11、选择、取样,进行材料试验计算水灰(胶)比确定单位水泥用量和单位用水量体积法计算粗、细集料用量不合格混凝土试配、调整,检验混凝土性能合格确定目标配合比图1 再生料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流程5.2.2 再生料水泥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应采用28 d龄期的弯拉强度。弯拉强度标准值宜为45 MPa。交通等级高时宜取高限,反之宜取低限。5.2.3 按拟定配合比进行试验室试拌,检验混凝土的坍落度、弯拉强度、磨损量等性能指标。5.2.4 采用经验法时,可按下列规定进行:a) 计算水灰比。无掺合料时,水灰比可按式(1)计算:W 1.5684=C f +1.0097-0.3595 fc s (1)b) 计算水胶比。掺用

12、粉煤灰、硅灰、矿渣粉等掺合料时,应计入超量取代法中代替水泥的那一部分掺合料用量(代替砂的超量部分不计入)计算水胶比。计算水胶比结果大于 JTG/T F30 和的相关规定时,应按规范规定取值。c) 砂率宜根据砂的细度模数按表4取值。在满足和易性要求的前提下,再生细集料宜取低值,天然砂宜取高值。表4 再生料水泥混凝土砂率取值范围砂细度模数 2.22.5 2.52.8 2.83.1 3.13.4 3.43.7砂率() 34 3236 3438 36 3842d) 用水量的确定应考虑再生料的吸水率,分别计算净用水量和附加用水量。e) 净用水量根据坍落度要求,按式(2)式(3)经计算确定。CW =104

13、.97+ 0.309S +11.27 +0.61S (2)0 L PW掺外加剂的混凝土单位用水量:(3)W0 不掺外加剂与掺合料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kg/m3);SL 坍落度();SP 砂率();W0w 掺外加剂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kg/m);3CW 灰水比; 外加剂剂量的实测减水率()。f) 附加用水量应根据再生粗集料用量和吸水率,计算1 h吸水量确定。再生粗集料采用预湿处理时,可不考虑附加用水量,其用水量按净用水量确定。g) 当计算单位用水量超过表 5 规定的最大用水量时,应通过采用减水率更高的外加剂来降低单位用水量。表5 再生料水泥混凝土最大单位用水量摊铺工艺 滑模摊铺 三辊轴机组摊铺

14、小型机具摊铺最大单位用水量(kg/m3) 160 153 150h) 宜采用绝对体积法进行配合比计算。再生粗集料和再生细集料用量应按式(4)计算:m m mfo co go so wo+ + + + + 0.0 1a =1(4)r r r r rc f g s wmc0 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kg/m3);mf0 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用量(kg/m3);mg0 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粗骨料用量(kg/m3);ms0 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细骨料用量(kg/m3);mw0 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用水量(kg/m3);c 水泥密度(kg/m3),无实测时可取2900 kg/m33100 kg/m3;f 矿物掺合料密度(kg/m3);g 粗集料表观密度(kg/m3);s 细集料表观密度(kg/m3);w 水的密度(kg/m3),可取1000kg/m3; 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数,在不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