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师资格证考试 复习资料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8713550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教师资格证考试 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精选教师资格证考试 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精选教师资格证考试 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精选教师资格证考试 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精选教师资格证考试 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教师资格证考试 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教师资格证考试 复习资料(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资格证考试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TJ科学。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 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报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 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 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的教学规律)。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 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 了班级授课制。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 “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 “现代教育派二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

2、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 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 义指思想品德教育。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 境决定论乂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

3、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 过程。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级学校输送合格 新生。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 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 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

4、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 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 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种强制性教育。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 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

5、中的人。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 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 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 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

6、接受性结合。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教学过程中要把掌 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 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 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35、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 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

7、原则。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38、常用的教学方法:(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 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40、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

8、(”教学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 (3)结构合理。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当。(5)语言艺 术。(6)板书有序。(7)态度从容自如。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 要素。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顷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 养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 过程,教师

9、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二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44、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 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 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5、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46、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的重耍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学

10、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上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中观察法是种最基 本的了解方法。5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 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o二、心理学5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乂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52、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53、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5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11、。5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5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 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5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5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 神需要。5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 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6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61、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62、兴趣的品质特性

12、: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6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 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 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6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6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合作型目 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6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 难度。6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6

13、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 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69、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 谓的“生物钟”的机制。70、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71、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72、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 意)。7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间接性与概括性 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74、思维的种类:(1)根据凭借物与思

14、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 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75、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76、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77、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D提出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2)明确问题(找出主要矛盾 的过程)。(3)提出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4)检验假设(通过理论和实践形 式检验假设)。78、启发是从其它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 型。79、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种准备状态(心理倾向亢

15、乂称心向。80、迁移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是正迁移,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反之为负迁移。81、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82、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面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 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想象的原因和动力。83、想象的种类:(”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分:有意想象、无意想象:(2)在有间想象 中,根据内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 系分:幻想、理想、空想。84、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1)广阔性与深刻性。(2)独立性与批判性。(3)逻辑性。(4)灵 活性和敏捷性。(5)创造性。85、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从 信息加工况来看,即对输入住处的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86、记忆的分类:(”根据内容与对象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2)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87、保持是巩固已获 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保持是记忆的中心环节。88、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与回忆。艾宾浩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