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肝的认识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8712783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对肝的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医对肝的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医对肝的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医对肝的认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对肝的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对肝的认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对肝的认识肝位于腹腔,横膈之下,右胁之内,有分叶。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主藏血。肝的生理特性是主升发,喜条达而恶抑郁,故有“刚 脏”之称。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胆附于肝,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 胆经相互属络于肝与胆,互为表里。肝在五行中属木,为阴中之阳,与自然界春气相通应。一、肝的主要生理功能1、肝主疏泄 疏即疏通,泄即发泄、升发。肝主疏泄是指肝对于全身的气机、血液和津液等方面具有疏通、 畅达的功能。肝的疏泄功能反映了肝为刚脏及其气主升、主动的生理特点,是保持肝脏本身 的功能以及其他脏腑功能协调有序的重要条件。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调畅

2、全身气机:调畅全身气机,是指肝气的疏泄作用能使脏腑之气的运行通畅无阻。 气机,即的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机体脏腑、经络、器官等的机能活动,全赖于气的升降出入 运动。由于肝的生理特点是主升、主动,这对于气机的疏通、畅达、升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因此,肝的疏泄功能是否正常,对于气的升降出入之间的平衡协调起着调节作用,对于维持 全身脏腑、经络、器官功能活动的正常与否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 机调畅,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脏腑、器官等的活动也相应正常和调。若肝的疏泄功能失常, 则可表现为“肝气郁结”和“肝气上逆”两种病理变化。(2)、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和输布:血与津液属阴,主静;气属阳,

3、主动。血液的运行 和津液的输布代谢,亦有赖于气机的调畅。肝的疏泄功能,能调畅气机,使全身脏腑经络之 气的运行畅达有序。气能运血,气行则血行,故肝的疏泄作用能促进血液的运行,使之畅达 而无瘀滞。若气机郁结,则血行障碍,血运不畅,血液瘀滞停积而为瘀血、癓积,或肿块, 在女子可出现行经不畅、月经后期、痛经、经闭等。若肝气上逆,迫血上涌,又可使血不循 经,出现呕血、咯血、晕厥,或女子月经过多、崩漏不止等症。气能行津,气行则津布,因 此肝的疏泄作用能促进津液的输布代谢,使之无聚湿成水生痰化饮之患。若肝疏泄功能失常, 气机郁结,会导致津液的代谢障碍,形成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出现水肿、痰核等病证。(3)、促

4、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和胆汁的分泌排泄:脾以升为健,胃以降为和。脾胃的运化功 能,体现在脾胃之间气机的升降相因、平衡协调,这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密切的关系。因为肝 主疏泄,调畅气机,有助于脾胃间气机的升降,从而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另一方面,食物 的消化吸收还要借助于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因为胆汁是参与饮食消化和吸收的“精汁”,胆 汁乃肝之余气所化,并且其分泌还要受肝疏泄功能的影响。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胆汁才能够 正常地分泌与排泄,则饮食消化吸收正常。正因为肝的疏泄作用与脾胃的运化功能和胆汁的 分泌排泄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往往影响脾胃升降及胆汁的排泄机能,常 出现肝气乘犯脾胃及胆汁郁滞不畅的病变

5、。(4)、调畅情志:情志活动,指人的感情、情绪的变化,是精神活动的一部分。正常的情 志活动是以气血调和为基本条件的。中医学认为,情志活动分属五脏,但由心所主。心之所 以有主神志的功能,与心主血脉的功能密切相关。而血的正常运行,又要依赖于气机的调畅, 因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所以肝具有调节情绪(包括情感)的功能。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 气机调畅,气血和调,心情舒畅,情志活动正常;若肝的疏泄功能不及,则易肝气郁结,心 情抑郁不乐,多忧善疑;若肝气郁而化火,则肝气上逆,肝阳上亢,常急躁易怒,易于激动。 反之,情志活动异常又多影响肝之疏泄,导致气机不调的病变。(5)、 疏泄男子精液与女子月经:男子的排精及

6、女子的排卵与月经来潮等生理现象,与肝 的疏泄功能亦有密切的关系。男子排精、女子排卵是肾主封藏和肝主疏泄二脏协同作用的结 果。肝疏功能正常,则精液、卵子排泄通畅有度;肝失疏泄,则排精、排卵不畅或紊乱。气 机调畅又是女子经血排泄能否通畅有度的重要条件之一、肝疏泄功能正常,则月经周期正常, 经行通畅;若肝疏泄功能不及,则月经周期紊乱,经行不畅,痛经。中医治疗此类病证时, 常以疏肝为第一要法,故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2、肝主藏血 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肝藏血具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肝必须贮藏一定的血液,才能制约肝的阳气,防其过亢,维护肝脏正常的疏泄功能,从 而具有

7、防止出血的作用。二是肝的藏血功能还可以调节人体各部分血量的分配,特别是对外 周血量起着主要的调节作用。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各部分的血量是相对恒定的。但是随着机 体活动量的增减、情绪的变化、外界气候的变化等因素,人体各部分的血量也随之有所变化。 人体这种变化是通过肝的藏血功能实现的。当机体活动剧烈或情绪激动时,肝脏所贮存的血 液就通过心脏向外周输布,以供机体需要。当人体处于安静或情绪稳定时,机体外周对血液 的需求量相对减少,部分血液便藏之于肝。故前人有“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 脏”之说。正因为肝主藏血,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所以人体各部分的生理活动皆与肝有密 切的关系。肝血充足,

8、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得以濡养,则脏腑和组织器官的功能包括人体感 觉和运动功能才得以正常发挥。如目得血养,则视物清晰;筋得血濡,则肢体屈伸自如;冲 任充盈,则妇人月事以时下。如果肝脏有病,贮藏血液减少,可引起血虚,从而出现机体各 部分特别是外周因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而导致各种功能减退的病变。肝藏血功能失职,还易导致各种出血。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肝气虚弱,收摄无力;二是肝 火旺盛,灼伤脉络,迫血妄行。临床上均可出现吐、衄、咯血,或月经过多、崩漏等出血征 象。肝主疏泄,又主藏血,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相辅相成和相互影响。肝主疏泄关系到人 体气机的调畅,肝主藏血关系到血液的贮存和调节。故二者的关系就是

9、气血调和的体现。肝 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血运通达,藏血功能才有保障。肝藏血功能正常,则发挥血的濡 养作用,不使肝气亢逆,才能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在病理情况下,若肝的疏泄功能减退, 肝气郁滞,可导致血瘀证,影响肝的藏血功能;反之,也只有肝的藏血功能正常,肝血充足, 肝木得养,疏泄功能才能正常发挥。因此,肝阴血不足也可致肝气升泄太过,甚或导致阳亢 风动等病变。二、肝的生理特性1、肝主升发 肝主升发,主要指肝气以“升散”、“宣发”为主的气机运动特点。肝在五行属木,在季节 为春,肝就像春天的树木一样,具有充满生机、升发生长的特性。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 具体体现在脏腑经络的各种功能活动中,其中肝

10、脏对气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升发、疏通之作 用。肝的升发作用正常,则疏泄、调畅气机、促进消化、调畅情志、调节血量等功能正常。 若肝的升发太过,则易化火、上逆、亢动、生风而导致肝火上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病 理变化,临床往往可见急躁、头痛目赤、眩晕震颤等表现。这些都说明肝脏具有刚强躁急的 特性,故前人有“肝主升、主动、为刚脏”之说,临床治疗常从柔润和缓或清降潜镇立法以 遂其升发之性。2、肝喜条达而恶抑郁 条达,指树木枝条曲直伸展、柔和舒展畅达之象,中医学常以此来类比说明肝的生理特性。 肝属木而应春令,其气温而性喜条达。肝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肝之条达与 肝的藏血充足、气机畅达、情志舒畅

11、和胆汁的正常排泄等因素有关。若肝之阴血不足或肝失 疏泄均会导致肝失其柔和条达之性而致肝郁。若肝郁不和,每易火发为怒,产生气逆、生风、 动血诸证,故治疗气郁多以辛散为法。三、肝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筋,即筋膜,包括肌腱和韧带,附着于骨而聚于关节,是连接关节、肌肉,主司关节运动的 组织。正是由于筋的收缩、弛张,关节才能运动自如,而筋的活动又依赖于肝血的濡养,肝 血充足,筋得其养,才能运动灵活而有力。肝血充足则筋力强健,能耐受疲劳,故称肝为“罢 极之本”,即肝是耐受疲劳的根本。如果肝血亏虚,不能很好地濡养筋脉,则筋的运动力就 会减退。老年人动作迟缓,运动不灵活,动则容易疲

12、劳,就是由于肝血衰少,不能养筋之故。 肝血不足,血不养筋,还可出现手足震颤、抽搐,甚则角弓反张等表现,临床上统称为“肝 风”,前者叫“血虚生风”,后者叫“热极生风”,大多从肝论治。爪,即爪甲,包括指甲和趾甲。爪与肝有着密切的联系。爪甲有赖肝血以营养,因而肝之盛 衰可以影响到爪的荣枯变化。因此,视爪甲的荣枯可以测知肝脏功能正常与否。肝血充足, 则爪甲坚韧,红润光泽;若肝血不足,则爪甲萎软而薄,枯而色夭,甚则变形、脆裂。2、在窍为目 目为视觉器官,具有视物功能,故又称“精明”。肝与目有密切联系,一是由于肝与目有经 络直接连属,足厥阴肝经上连目系;二是因为目之所以具有视物功能,依赖于肝血之滋养和 肝

13、气之疏泄,肝藏之精血由经脉上注于目,使其发挥视觉作用。肝气调和,肝血充足,肝藏 血功能正常,目才能正常发挥其视物辨色的功能。若肝血不足,则会导致两目干涩、视物不 清、夜盲、目眩、目眶疼痛等症;肝经风热则目赤痒痛;肝风内动则目睛上吊、两目斜视; 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久而火动痰生,蒙阻清窍,可致两目昏蒙、视物不清。由于肝与目 在生理病理上关系密切,因此临床上目疾多从肝论治。同时,目的视力还依赖于五脏六腑之精的濡养。中医学认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 分别滋养目的各个组织。3、在志为怒 肝与怒的情绪反应密切相关。怒是人们在情绪激动时一种本能的情志活动,对于机体来说是 一种不良的刺激,可使人体气

14、血上逆,阳气升泄。由于肝主疏泄,主阳气升发,调节人体的 气机和血液的运行,当人受到不良精神刺激发怒时,就可导致肝的气机逆乱,阳气升发太过, 血随气逆而吐血,甚至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称为“气厥”。反之,肝的阳气亢盛或阴血不足, 阳气升发太过,则稍有刺激,即易发怒。在治疗上,平肝为治怒之大法。4、在液为泪 肝开窍于目,泪从目出。泪有濡润、保护眼睛的功能。在正常情况下,泪液的分泌是濡润而 不外溢,但在异物侵入目中时,泪液即可大量分泌,起到清洁眼目和排除异物的作用。在病 理情况下,则可见泪液分泌异常。如肝血不足,泪液分泌减少,可出现两目干涩;如风火赤 眼,肝经湿热,可见目眵增多、迎风流泪等。5、与春气相

15、通应 五脏与自然界四时阴阳相通应,肝主春。肝与春气相通应,是因为春季为一年之始,阳气始 生,自然界生机勃发,一派欣欣向荣之景象,而在人体之肝脏主疏泄、恶抑郁而喜条达,为 “阴中之少阳”,故肝与春气相通应。因此,古代养生家认为,春季养生在精神、饮食、起 居诸方面都必须顺应春天阳气的升发和肝气的疏泄。如要保持情志舒畅,力戒暴怒忧郁,应 该踏青登山,陶冶情操;要夜卧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广庭信步,舒展形体,以助生 阳之气升发。春季,自然界转暖而风气偏胜,在人体以肝气旺盛。然肝木太过则克脾土,故 素体肝气、肝阳亢盛或脾胃虚弱之人春季多易发病,可见眩晕、惊痫、情志抑郁或焦虑、两 胁肋部疼痛、胃脘痞闷

16、、嗳气泛酸、腹痛腹泻等症状。五运六气中,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人为脾。故脾主湿。若湿邪阻中,脾胃受病,气机升 降之枢纽失灵,人体之气机升降,权衡在于中气。三焦升降之气,由脾鼓动,中焦和,则上 下顺。阳明为水谷之海,太阴为湿土之脏,胃主纳谷,脾主运化,脾升则健,胃降则和,所 以中焦气和,脾胃升降皆得适度,则心肺在上,行营卫而光泽在外;肝肾在下,养筋骨而强 壮于内;脾胃在中,传化精微以溉四旁,人体保持正常的气机升降运动,是为无病。若脾运 失司,则内湿停留。脾本主湿,以升为主。湿邪最易损伤脾阳,脾为湿困,脾气不升,则胃 气不降,水湿内聚,气机不畅,可见胸脘痞满,大便溏稀不爽。湿热阻中,热蒸湿浊,常可 弥漫表里上下,兼见倦怠无力,四肢沉重,面色光亮而淡,头昏且胀,舌苔白腻润滑而液多, 脉沉濡而软,或沉缓而迟。湿热阻滞于中焦,当运脾气,宜苦燥泄热法。药濡半夏、陈皮、 厚朴等,以燥湿清热。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现有:调畅气机。气机的调畅,是指气机的通畅和升降出入之间的协 调平衡。肝的主升、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