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训2第2讲大气运动含答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871190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训2第2讲大气运动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训2第2讲大气运动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训2第2讲大气运动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训2第2讲大气运动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训2第2讲大气运动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训2第2讲大气运动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训2第2讲大气运动含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教学资料地理提能专训(二)大气运动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2014浙江省五校第一次联考)某年10月23日,徐老师在手机上打开了“天气通”软件,看到其所居住的我国某城市的部分天气资料(如图)。据此回答12题。1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图示时段气温日较差先减小后增大B据风向来看一个低压系统反复经过该城市C10月2122日该城市气压可能先下降后上升D10月22日夜晚该城市正在经历锋线过境答案:C解析:读图并计算分析可知,该城市该时段内的气温日较差经历了一个先减小、再增大、再减小、再增大的过程;据风向判断可能有连续两个低压中心自西南向东

2、北经过该城市;结合风向可判断10月2122日,有一个低压中心经过该城市,且该时段气温先升高后下降,故此期间气压先下降后上升;由于从22日到23日,风向没有明显的变化,只是由西北风转变为偏北风,而锋线两侧风向一般有明显变化,所以D选项错误。2根据图示信息判断,徐老师居住的城市可能是()A北京 B成都 C海口 D上海答案:D解析:结合图中该城市在10月中下旬的日出日落时间、气温和风向分析,该城市可能为上海。(2014衡水中学月考)读“北半球台风和船只相关位置示意图”,回答34题。3在台风前进过程中,处于位置的海上船只受台风影响危险性最大是()A BC D答案:B解析:北半球台风是逆时针的辐合气流,

3、在台风前进的右前方,辐合气流方向与台风前进方向一致,叠加后的风速更大;另外,台风辐合气流会把船只推向台风行进路线的前方,会使船只更加接近台风中心,从而加大船只遇险的可能。4处于台风路线前方的船只需快速避开强台风,最佳的航行方向是()Aa Bb Cc Dd答案:A解析:台风前进速度快,在其前进方向上的船只难逃台风的破坏,所以,b、d两种方式最差;a、c两种方式都可以避开强台风,但a方向与台风吹拂的方向大体一致,避开速度快,而c方向与台风吹拂的方向相反,避开速度慢。(2014保定5月二模)在寒冷的冬夜,裸露而松散的土地上,常常可以看到生长出千姿百态的地冰花(也称为“霜柱”),有时连成一片,宛似白菊

4、盛开。读图,回答56题。5地冰花与霜的形成不同,原因是()A水汽来源不同 B风力大小不同C温度高低不同 D阴晴状况不同答案:A解析:地冰花分布于裸露松散的土地上,其水汽来源应该是来自于土壤中,形成霜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大气中。6地冰花形成的天气条件是()A大风降温 B晴朗温暖 C晴朗无风 D阴天下雪答案:C解析:地冰花的形成应与天气寒冷有关,故B项错误;阴天下雪时看不到地冰花,大风天气易把水汽吹散,把地冰花吹散掉,故A、D两项错误,C项正确。(2014唐山4月二模)与煤、天然气和核发电等传统电能制造技术相比,太阳能热流式发电系统(太阳能塔),不烧任何燃料,不需用水,只是应用了一些简单的科学原理,使

5、太阳光的热能被利用来制造强大的上升气流,驱动涡轮发电机发电,它将是未来理想的清洁能源生产方式。读“太阳能热气流式发电系统(太阳能塔)原理示意图”,回答78题。7顶盖透明的太阳能集热棚所利用的原理为()A热岛效应 B绿岛效应 C温室效应 D狭管效应答案:C解析:透明顶盖可使太阳光射入集热棚,但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难以散失到透明顶盖外面,此种集热棚运用了温室效应原理。8下列地区最适宜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的是()A北美大五湖地区 B澳大利亚中部地区C菲律宾群岛地区 D亚马孙平原地区答案:B解析:太阳能发电系统需建立在光照充足的地区,澳大利亚中部为热带沙漠气候,与其他三地相比,光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

6、故B项正确。(经典题)冻雨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的一种天气现象。低于0 的雨滴落到温度为0 以下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气象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冻雨”。读图,回答910题。9图甲所示区域冻雨频发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高 B受冷气流影响C冷锋控制 D地形阻挡形成准静止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冻雨频发的原因,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时间为初冬或冬末春初,并结合区域位置可确定冻雨是由昆明准静止锋造成的。10此时图乙中最能反映贵阳近地面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Aa Bb Cc D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逆温层出现的条件,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7、。根据材料中冻雨的概念可知,冻雨的形成条件有:对流层中低层要有逆温层且存在0 以上的暖层;近地面气温在0 以下。云贵高原地势较高,初冬或冬末春初近地面气温常低于0 。所以图乙中b曲线最能反映贵阳近地面气温的垂直变化。(2014山东文综)如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据此回答1113题。11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A东南风 B西南风C东北风 D西北风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风向的判读,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图中等压面P2在38N高空向上凸,可以推断出38N高空为高压,其近地面为低压,在水平方向上大气由甲地

8、向38N方向运动,再结合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可判断出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西南风。12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的判读,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乙地位于高纬度地区,其气团为冷气团,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的天气系统是冷锋。13若该日甲、乙两地同时日出,则甲地该日()A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B为冬至日C日落时区时为18时D昼夜等长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甲、乙两地位于不同纬度的同一经线上,两地同时日出说明两地昼夜

9、长短不同,该日为春分日或秋分日,从而判断甲地该日昼夜等长,日落地方时为18时。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日达一年中最大。本题最大的亮点是等压面、经纬度以三维坐标的形式呈现出来,有利于考生综合分析等压面、经纬度以及地球运动等知识,命题角度较新颖。(2014豫东、豫北十所名校高三模拟)大气污染物增多,若再加上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雾霾。下图是2014年2月25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该日我国出现了大范围的雾霾天气。据此回答1415题。14图中信息显示()A乌鲁木齐雾霾危害最严重B北京天气利于污染物扩散C青藏高原的雾霾分布最广D北京地区雾霾危害最严重答案:D解析:雾霾形成,除了污

10、染气体的条件外,一般有大气逆温现象存在,或地形封闭,空气运动弱的静风条件下,容易发生雾霾天气。乌鲁木齐风力大,不易发生雾霾,A项错误。北京地区等压线稀疏,空气流动不通畅,易发生雾霾,B项错误。青藏高原海拔高,光照强,不易发生雾霾天气,C项错误。广大北方地区都处于低压控制区,且风力小,易出现雾霾,D项正确。15在2月2627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雾霾危害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其原因是()A污染物排放得到了有效控制B强劲的偏东风吹散了污染物C强冷空气带来了雨雪、大风天气D受低压槽影响多雨、大风天气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2月25日在我国西北地区已形成冷高压,根据冷高压向东南方向移动,2月2627日,冷高压

11、逐渐影响我国,导致雾霾减弱或消失。故选C项。(2014云南昆明高三质检)紫外线指数是度量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紫外线对人类皮肤损伤的程度。世界气象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的一般划分等级为:02为低,35中等,67高,810较高,11及其以上为极高。下图为我国某月某日各地紫外线指数的预报简图。据此回答1618题。16此时,我国可能处于()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答案:A解析:紫外线指数与太阳高度、海拔、天气阴晴状况有关。图示季节西南一带紫外线辐射指数较高,西藏地区极高。这与该地区晴天多且太阳高度较大有关。这种情况出现在春季。夏季阴雨天较多,紫外线指数相对较小。冬季,全天太阳高度较小,太阳辐射较弱。1

1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日,广州居民出行需佩戴墨镜B此时,锋面雨带正控制我国江淮地区C全球变暖与紫外线增强有一定关联D紫外线增强可导致农业减少答案:C解析:此日,广东紫外线指数为1,紫外线辐射较弱,广州居民出行不需要佩戴墨镜;6月,锋面雨带正控制我国江淮地区,此时处于春季。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越多,使得气温越高,全球变暖与紫外线增强有一定关联。紫外线增强可导致农业减产而不是减少。18影响图中我国各地紫外线指数的主要因素是()A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 B日照时间的长短C各地距海的远近 D各地的天气状况答案:D解析:图示时间为春季,天气状况(天气阴晴,云层厚薄)对各地紫外线指数影响大。(2014辽宁

13、锦州模拟二)白令海峡地处高纬度,气候寒冷、多暴风雪和雾。白令海是太平洋沿岸最北的边缘海,介于5122N6631N之间,海区呈三角形。白令海夏季云雾和降水增多,能见度极差。读图,结合材料回答1920题。19白令海峡常年多海雾的原因主要是()A受冷海水的影响B受洋流影响,处暖流与寒流交汇处C强大的西风吹拂海面形成D受阿留申低压和太平洋高压交替控制的影响答案:B解析:白令海峡中千岛寒流从北冰洋流来,沿海峡西岸流入白令海,来自太平洋的阿拉斯加暖流沿海峡东岸入北冰洋,寒暖流交汇处水汽凝结,从而形成海雾。20白令海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A受夏威夷高压的影响B阿留申低压退向海区东北部,多偏南风,云雾和降水

14、增多C受阿留申低压的影响D气温升高,太阳辐射增强,海水蒸发作用强答案:B解析: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海洋上形成高压,冬季位于白令海的阿留申低压退向海区东北部,白令海区多来自于海洋上的偏南风,形成云雾和降水。二、综合题(共50分)21(15分)(2014云南省昆明三中、玉溪一中第二次统考)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13年夏季,人们用“水深”“火热”来比喻我国的天气,可谓恰当之极。夏季的高温波及南方多数省份,许多城市的气温在40 以上;而北方地区却是雨水不断,东北地区更是暴雨频繁,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专家认为,多种原因造成了“水深火热”天气,其中青藏高原积雪和冰川减少是重要的自然原因之一。材料二下图为2013年8月11日全国高温区域预报图。(1)图中甲、乙两地形成高温天气的原因有何差异?(2)2013年夏天南方电力供应形势比往年同期更加严峻,请简要分析原因。(3)专家认为,青藏高原积雪和冰川减少是造成2013年夏天北方大水、南方酷热的自然原因之一。试从积雪冰川的多少与地温、气温、季风环流的关系角度分析其中的原理。答案:(1)甲地形成高温天气与地形(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地面性质(沙漠广布,吸热快,气温高)有关,而乙地形成高温天气与副高控制有关。(2)南方水电比重较大,2013年夏天酷热,旱情严重,水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