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水的净化教学设计案例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8711529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3水的净化教学设计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课题3水的净化教学设计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课题3水的净化教学设计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课题3水的净化教学设计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课题3水的净化教学设计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3水的净化教学设计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3水的净化教学设计案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3 水 的 净 化 宜城市城关中学 林睿一、 教 学 设 计 思 路课题分析:本课题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的安排在一起。前半部分介绍含不溶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后半部分以硬水软水为例介绍含可溶性杂质的水的净化方法。其中过滤和蒸馏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实验技能。设计思路:本节课首先从我们喝的水引入,把学生置身于自来水厂的真情景中,使学生产生探究水净化措施的欲望,通过实验、思考、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认识净化水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由水垢的形成引出硬水和软水的和有关知识。由水壶盖上凝聚水珠的现象引出蒸馏方法和蒸馏

2、水的制备原理。通过学生的活动与探究,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生活的水,了解水的净化方法,使学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化学知识回归到生活、生产中去,也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为了学好本节课,老师安排学生在课前做了大量的社会调查,了解世界、中国、宜城及生活小区的水的有关情况,以及自来水的生产情况。通过学生的参与,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理解了保护水爱护水节约用水的重要意义,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二、 教 案课题 水的净化授课人 林睿 学校 宜城城关中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与蒸馏等净化

3、水的方法3、初步学会做沉淀过滤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运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了解净化水的几种措施,创造条件,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情感态度与与价值观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的积极作用,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敢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增强饮水卫生和珍惜水的理念。教学重点自来水的净化过程、过滤操作的原理及实验教学难点硬水的蒸馏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讨论式教具准备铁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剪刀、酒精灯、火柴、石棉网、导管、试管、锥形瓶、橡皮塞、简易水过滤器、明矾、河水、硬水软水、多媒体资料等老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引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首

4、诗描写的是什么物质?展示学生课外收集到的浑浊的河水、清澈的井水、自来水样品。自然界的水是纯净物吗?学生回答:水。观察比较纯水与自然界水的区别。 从古诗词入手,从身边熟悉的物质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讲解:天然水是混合物。同学们知道自来水是怎么来的?今天我们一起做自来水厂的工作人员,体验一下把河水净化成自来水水的过程!回答。从生活走向化学。为学生提供从身边事物中学习化学的意境。板书:一、水的净化方法请同学们把自己将要做的工作过程记录下来。养成实验记录的习惯,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设疑:想把河水净化,需要经过哪些处理?实际净化前先加絮凝剂,为什么?板书:净化水的方法沉淀 思考、回答 实验1 向一杯河

5、水中加入明矾,和另一杯河水对比,讨论明矾的作用。培养学生依靠实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煅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检查并指导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展示过滤操作示意图。讨论:如果滤液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有哪些?怎么处理?板书:过滤(一贴二低三靠)实验2:各组同学用自己设计的过滤装置净化加有明矾的水。根据实验结果,讨论总结过滤操作需要注意的事项。 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中哪些物品代替实验室中的滤纸、漏斗来进行过滤实验?思考、讨论 使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设疑:天然水和经过不同程度处理的水有什么不同?沉淀、过滤这两种方法主要除去什么样的杂质?讨论、归纳小结。培养比较分析能力和概括能

6、力。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多媒体展示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介绍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板书:吸附(除杂技、除异味、除色)实验3:各小组动手自制简易水过滤器。各组展示作品并进行互评。学以致用,鼓励学生利用家里的废弃物进行科学探究设问:现在我们得到的是自来水吗?还缺少什么操作? 用简易净水器得到的天然水没有消毒。多媒体展示: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讨论回答。为学生提供认识和探索周围事物的素材和线索,使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有化学。设问:家中的水壶长时间烧水后,内壁有什么现象?板书:二、硬水和软水回答。阅读教材并回答。引出硬水软水的概念。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设疑:使用硬水会给生活生产带来哪些危害?如何检验硬水和软水

7、?实验4:各小组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阅读教材并回答。教会学生利用简单的方法检验硬水和软水。设疑:怎样使硬水软化?讲解:1、加入化学试剂除去软化2、加热煮沸3、蒸馏思考。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板书:蒸馏水的制取组 装蒸馏装置,介绍操作要点并进行蒸馏实验。学生观察蒸馏实验操作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设问:蒸馏水是硬水还是软水?检验蒸馏水的硬度。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指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和评价。 小组进行自评和互评,促使学生取长补短,学会反思与自我评价。小结:你还知道有哪些水的净化方法?谈谈你对水有哪些新的认识?交流学习体会,提出有关水的问题,如海水淡化、水的污染与防治

8、等渗透保护水意资源和节约用水的理念。作业 (略)完成形成性测试题巩固应用知识板 书 设 计课题3水的净化硬水 沉淀 分类 净化 水 过滤(一贴二低三靠) 软水 吸附(除杂质除异味除色) 三、 学 案课堂导学一、纯水与自然界中的水1、纯水-色-味,清澈透明,属于-物。2、自然界的水中含有许多-和-杂质,因此常是浑浊的,属于-物。在生产和生活中不能用,所以要把自然界的水净化。二、自然界中水的净化过程1、自然界水的净化过程:自然界中水加- 沉淀- - 杀菌消毒自来水。 2、自然界中水净化方法、静置沉淀:使水中固体杂质与水分层。、吸附:加入明矾形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从而使杂质沉降。具有吸附作用的活性

9、炭,不仅能吸附水的-杂质,还可以吸附一好些-杂质,除去-。、过滤:过滤适用于-固体与-和分离。操作要点:一 -,二 -,三-。三、硬水和软水1、概念:硬水是含有较多的-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有较少-的水。2、区别方法:把肥皂水分别加入到硬水和软水中搅拌,产生浮渣少,泡沫较多的是-,产生浮渣多,泡沫较少的是-。3、硬水软化方法:、生活中采用-法。、实验室采用-法。原理:通过加热的方法使水变成水蒸气,然后冷凝成水,从而使水与杂质分离。操作要点:加热蒸馏瓶时要垫上-,其作用是-;加-防暴沸;蒸馏瓶内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自测自评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水是属于纯净物的是( )A

10、矿泉水 B蒸馏水 C自来水 D雨水2、在过滤操作中不必使用的仪器是( )A烧杯 B漏斗 C玻璃棒 D量筒3、在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中常需要向水中加入明矾,其作用是( )A把硬水软化 B对水进行消毒 C使杂质沉淀 D增加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4、某同学进行过滤的实验操作,发现得到的滤液仍浑浊。造成滤液浑浊的原因不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 )A滤纸不够厚 B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C滤纸破损 D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5、过滤操作的下列步骤中错误的是( )A取一张圆形的滤纸,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放入漏斗B如果滤纸高于漏斗边缘,用剪刀剪去多余的部分,使滤纸的边缘比漏斗的口稍低C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滤纸

11、层和漏斗壁间不留有气泡D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漏斗中的液体,以加快过滤6、有下列操作,其中能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 静置 过滤 煮沸 蒸馏A只有 B C D7、硬水和软水的本质区别是( )A硬水浑浊,软水澄清 B硬水含杂质多,软水含杂质少C硬水是混合物,软水是纯净物D硬水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软水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8、下列各种物质能用过滤法分离的是( )A水和酒精 B糖和食盐 C食盐和米 D铁粉和铜粉7、程伟同学将浑浊的湖水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拌溶解,静置一会后,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过滤。请回答:、加入明矾的作用是-。、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它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

12、、图中有三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指出来-,-,-。、过滤操作中他发现过滤速度太慢,原因可能是-。、过滤完成后,他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改进后过滤,版了澄清透明的水,他兴奋的宣布:我终于得到了纯水。对此你有不同看法吗?理由是-。若要得到纯水,还需要采取的措施是-四、【名师导学】学生比较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四种净化水的操作中净化程度的高低,关键是理解四种操作的净化原理。在探究学习中重点把握好过滤操作的要点,蒸馏的方法,初步学会过滤的具体操作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梯度练习、能力提高、创新探究将课堂所学知识延伸到课外,应用到生产生活实际中。【例1】污水(未经处理的水)中含有泥水、悬浮物和细菌等杂技,可用次氯酸(HClO)杀死细菌。氯气溶于水时可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某水厂生产自来水的净化步骤如下:原 水 加 明 矾 沉 淀 过 滤 加 氯 气 净 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