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吃的误区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8711526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吃的误区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吃的误区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吃的误区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吃的误区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吃的误区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吃的误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吃的误区(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吃的误区(1)生吃蛇胆有利健康。蛇是百毒之王,其本身可患癌症、肝炎等各种疾病,寄生虫更多。一些老蛇,抵抗力差,个体又大,蛇皮与肉之间的寄生虫常呈一团团。蛇的烹制者为了牟利对此视而不见,甚至将蛇皮、蛇内脏都充分利用。在触筹交错中,将寄生虫及致病物摄入了人的机体。蛇胆是一味中药,但是,它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是截然不同的。药用蛇胆的来源、炮制方式、使用方法和用量都有严格的规定。餐桌上的蛇胆,都是从蛇腹中现取的。鲜蛇胆虽含有促进消化的成份,但含有许多由肝脏分泌的有毒物质,也可能有多种寄生虫。如盲目吞服鲜蛇胆,或食用白酒料调制的蛇胆,极易损伤机体器官破坏正常代谢,甚至会诱发诱发肝、肾功能衰竭。为了自

2、身的健康,不滥吃野生动物,这也是人类文明的表现之一。(2)发芽的马铃薯去皮后照样可以吃土豆是马铃薯的别名,也叫洋山芋、山药蛋。土豆中含有一种毒素,叫龙葵素。在正常情况下,其含量很小,约00501,不会给人体造成危害。但如果保存不当,土豆中的龙葵素会大量增加,就可能引起食物中毒。例如,发芽的土豆,在芽眼及幼芽部分,龙葵素含量可高达0305。有的人为了防止土豆腐烂,将它放在太阳下曝晒,也有的是土豆在空气中暴露时间太长,皮变成青色,这样也会使龙葵素含量增加。太阳晒过的土豆,龙葵素含量可高达05。人摄入龙葵素200400毫克即可中毒。龙葵素的毒作用,主要表现在对胃肠道粘膜有较强刺激作用,对呼吸中枢有麻

3、痹作用,能引起脑水肿、充血,还能使红细胞溶解。发生龙葵素中毒时,轻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重者出现休克、体温升高、抽搐、昏迷、呼吸困难,甚至因心力衰竭或呼吸麻痹而死亡。为了预防龙葵素中毒,应不吃发芽多的土豆。对于发芽较少的土豆,在食前应彻底挖去芽和芽眼,并削去皮切去青紫变绿的部分(不仅是皮),并用冷水浸泡半小时。烹调时,要先煮透弃汤,再加适量的食醋,以破坏其中的毒素。所以,“发芽的马铃薯去皮后照样可以吃”这种说法是有条件的。(3)杏仁味道好,多吃无妨我国河北、山东、山西及东北各省盛产杏子,这些地区常发生儿童食用杏子而致食物中毒的事件。杏仁中含有苦杏仁甙,苦杏仁甙在人咀嚼、消化过程中会被

4、其本身所含的苦杏仁酶水解,而释放出氢氰酸。并迅速被吸收入血,引起中毒。氢氰酸是一种毒性大、作用快的细胞原浆毒,经口最小致死量为0.5-3.5mg/kg体重,氰离子能抑制体内许多酶的活性,尤以细胞色素氧化酶最敏感,使人不能利用组织中的氧,造成细胞呼吸的抑制,导致组织窒息缺氧。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为敏感,中毒时尤以呼吸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受损最重,导致呼吸衰竭、麻痹,甚至死亡。此外,氢氰酸还可直接损害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儿童食用苦杏仁10-20粒、成人食用40-60粒可中毒死亡。因此,杏仁不可多吃。(4)河豚鱼制成鱼干后就无毒了河豚鱼中含有河豚鱼毒素,含毒素多少随鱼的品种、部位、性别、捕捞季

5、节及生长水域等因素而异。一般说来,河豚鱼血液和肌肉的毒素含量较少,而鱼卵、肝、皮中毒素较多。河豚鱼中毒潜伏期为10分钟3小时,主要特征是因神经末梢和神经中枢麻痹而引起的口唇发麻,呼吸抑制以及急性胃肠症状,四肢乏力,上下肢肌肉麻痹,感觉神经麻痹,运动神经麻痹,迷走神经麻痹,最后可因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麻痹而死亡。河豚鱼的毒素较稳定,盐腌、日晒和加热烹调均不能破坏。河豚鱼制成的鱼干,在加工过程中,如没有充分去除有毒部分,或者在加工中不慎将河豚鱼中内脏有毒部位的毒素渗透到肌肉中,会造成河豚鱼干制品带有较多毒素,且河豚鱼干制品在加工过程中所采取的物理性加工法是不能完全去除河豚鱼毒素的。上海市曾发生过

6、多起因食用河豚鱼干制品造成食物中毒并发生死亡的事故,国家卫生部明文禁止在市场上销售河豚鱼干制品。(5)鲜黄花菜可以直接食用黄花菜又名金针菜。干黄花菜是以含苞未放的萱草花蕾经干制加工而成,因其花色金黄,外形似针,故而得名金针菜。鲜黄花菜是将含苞欲放的黄花菜花蕾在未开花前采摘下来直接食用,鲜黄花菜色泽鲜艳黄亮、味道鲜甜、营养非常丰富,椐测定鲜黄花菜内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抗坏血酸、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份。但是鲜黄菜中含有一种叫秋水仙碱的成分。它本身无毒,但进入人体后,很容易被氧化为二秋水仙碱,这种物质有剧毒。人中毒后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咽喉不适、腹痛、腹泻、头

7、痛等症,如果吃的量较多的话还可出现血尿和便血。而干黄花是将鲜黄花蒸煮后经晒干脱水而成,秋水仙碱成分已受到破坏,所以,食用干品是较安全的,鉴于此因,不要食用鲜黄花菜。(6)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不安全许多人认为,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不太安全,食用后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影响,情况是否是这样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在食品生产、加工、保存等过程中,为了特殊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各种物质的通称。各种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起作用是多种多样的,如防腐剂起到防止腐败的作用,色素、香精、增味剂赋予了食品更佳的色、香、味,水分保持剂可使肉制品口感变嫩等等,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大幅度提高食品品

8、质,更易于为食用者所接受。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都要经过一系列的动物实验,对其急性毒性、遗传毒性、致癌毒性等进行综合评价,以保证人体食用安全,同时在动物试验的基础上,还要打上一定的安全系数(通常缩小100倍左右),确定在食品中的使用量。所以,可以这样说:按照规定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但滥用(包括使用未经允许的品种和超范围、超量使用),则可能产生危害。(7)天然色素肯定比合成色素安全目前使用的合成色素大多是一些偶氮类化合物,属合成染料的一种。虽然合成色素多数有一定毒性,但因对使用的种类、纯度、用量及使用的食品都有严格规定,且使用量极少,故而只要严格遵守使用规定,仍是安

9、全的。天然色素来源较多,如从动植物中提取,微生物发酵制成或天然矿石原料等。按一般常识推理,天然色素似乎是要比合成色素来的安全,但实际情况并非都是这样。一些天然色素本身可能有一定的不安全性,如天然矿石中可能含较多重金属,部分植物本身有一定毒性等,同时加工工艺对安全性也有较大影响,如提取天然色素使用的溶剂可能残留于产品中,微生物发酵时产生的毒素等均可使本身安全的天然色素中混有一些有害物质。在使用量方面,合成色素只要使用极少量即可达到满意效果,而天然色素要达到相同效果往往需要使用较大的量,如本身有轻度毒性或其中混有微量有害物质,也有可能因使用量较大,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8)死的黄鳝、甲鱼、乌龟

10、、河蟹只要烧熟烧透后仍可吃我国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第三条第一款明文规定:黄鳝、甲鱼、乌龟、河蟹、青蟹、蟛蜞、小蟹、各种贝类均应鲜活销售。凡已死亡者均不得出售和加工。死的黄鳝、甲鱼、乌龟、河蟹等烧熟后也不可食用的原因是:黄鳝、甲鱼、乌龟、河蟹等死后,体内所含的组氨酸会在脱羧酶和细菌作用下很快被分解,生成有毒的组胺,人食用组胺100毫克左右即可引起中毒。另外,黄鳝、甲鱼、乌龟、河蟹胃肠里常有大量的致病菌和有毒物质,活宰现烧,把胃肠丢弃,则安全无恙。而一旦死后,其胃肠内的病菌就会迅速繁殖并扩散至全身,此时,人吃了就会致病。黄鳝、甲鱼、乌龟、河蟹等烧熟后虽可杀死细菌,但不能完全破坏已产生的毒素,故而仍不

11、可食用。(9)瘦肉型的猪肉比普通猪肉好当人们认识到多食动物脂肪的危害后,大家都希望购买瘦肉,但瘦肉不一定是好食品。因为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瘦肉型猪肉,有一部分是通过喂养含“瘦肉精”的饲料而长成的。瘦肉精又称盐酸克伦特罗,是一种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粉末,猪食用后,在其代谢过程中能够加速脂肪的转化和分解,促进蛋白质合成,从而提高猪肉的瘦肉率。含有“瘦肉精”的猪肉如果被人食用后,临床表现是:心悸,面颈、四肢肌肉颤动,手抖甚至不能站立,头晕、乏力;原有心律失常的患者更敏感,如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电图示ST段压低与T波倒置;原有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患者,如有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者,上述症状更易发生。

12、购买猪肉的消费者,如果发现猪肉肉皮下的脂肪厚度小于5毫米,肉色较深、肉质鲜艳、光亮,纤维较疏松,这种猪肉则很可能使用过“瘦肉精”,尽量不要买。(10)绿色大米都是天然的好米近几年来,市场“绿色”风靡,不仅蔬菜水果,连人们日常食用的大米也出现了“绿大米”,但目前我国市场上的“绿大米”不能吃!因它的绿色并非天然。权威人士指出,大米只有天然种植出的绿色才能被称为绿大米,也才具有食用价值,而目前国内并无种植绿大米的技术。市场上供应的“绿色大米”系添加色素染色而成,长期食用“绿大米”有害于人体的健康。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了色素的使用种类、剂量和使用范围,目前我国添加剂卫生标准中没有规定色素可用

13、于大米。因此,未经审批的“绿色大米”,都是属于禁止生产经营的。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原则首要是安全,且不得影响食品质量和风味,理想的食品添加剂应是对人身有益无害的物质。然而,有人将用色素染成的对人身健康有害的“绿大米”借着“绿色食品”面纱的掩护,欺骗了许多消费者。这是不能容许的。(11)黄鳝越粗越好黄鳝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一直被认为是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的食品,随着市场的不断繁荣、发展,人们在选购黄鳝时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许多人认为黄鳝越粗,营养价值越高,市场上也出现了粗如河鳗的黄鳝,其实这些黄鳝的肥大是另有原因的。现在少数饲养场滥用科技成果,他们在饲养黄鳝的时候过多添加

14、雌二醇(是一种性激素),经过催生的黄鳝,会使本来公分长的雌性黄鳝迅速长成公分以上的雄性黄鳝,重量也自然大了许多,看起来丰腴肥大,但却食之无味。人类吃了这些食品所含的激素的影响是直接的,食用了含有激素的黄鳝女童可能会引起性早熟,女子长胡须等,成年男性食用此类富含雌性激素的食品会出现男性性征减弱、女性性征增强的症状。这些激素若长期存在,严重的会导致基因变异。所以选购黄鳝并非越粗越好。(12)牛奶加热后,浮在表面的“奶皮”不能吃。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乳糖等营养物质,牛奶中的这些物质,有的是溶解在水中,有的分散在水中,形成一种稳定的体系。当牛奶煮沸后,粘度下降,在静止冷却过程中,诸如脂肪等营

15、养物质等将会部分上浮,在蒸发冷却的过程中,这些上浮营养物质在表面就形成一层膜,俗称奶皮,其主要成分是脂肪、蛋白质等,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而维生素A对人的眼睛特别有益。以牛奶为主食的婴儿长期饮用去皮的奶汁会引起严重的眼病及其他维生素A缺乏症。因此不要去掉。现在不少乳品厂,在加工鲜奶时,进行充分均质,使“奶皮”不产生或很少产生。(13)无感官异常的食品不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感官异常的食品,是指食品有刺激气味、异常颜色、酸臭味道等,这是食品变质的象征,食用后极可能会引起中毒。但无感官异常的食品并不意味着不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按照是否会导致人体生病,食品中的细菌可分为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和非致病菌三大类,其中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可能会导致人体的疾病,但这些细菌不一定会引起食品的腐败变质,或是需要较大的细菌量才会引起食品变质,而能导致人体致病的菌量却要小的多,即该致病的细菌量尚不足以引起食品变质,就可以使人致病。从多年来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原因调查可见,绝大多数的中毒食品并无感官异常,但存在着大量微生物污染的情况。所以,某一食品是否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仅依靠是否具有异常的感官状况来进行判断是不可靠的,即感官异常的食品不可吃,而受污染的食品不一定全都有感官性状改变。(14)二矾海蛰皮可以食用水产品是生活中常吃的食品,营养丰富,但是,有些水产制品的体内含有有毒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