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穿戴设备行业投资潜力及发展前景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8710081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穿戴设备行业投资潜力及发展前景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智能穿戴设备行业投资潜力及发展前景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智能穿戴设备行业投资潜力及发展前景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智能穿戴设备行业投资潜力及发展前景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智能穿戴设备行业投资潜力及发展前景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能穿戴设备行业投资潜力及发展前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穿戴设备行业投资潜力及发展前景(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智能穿戴设备行业投资潜力及发展前景一、 可穿戴设备行业高端上游产品受限可穿戴设备产业链涉及环节较多,从产业分工维度看可分为上游关键器件、中游可穿戴设备产品、下游应用领域三个环节。目前可穿戴智能设备产业链尚不成熟。产业链上包含了从芯片解决方案到外观设计,再到生产组装以及应用开发等一系列流程。硬件公司致力于可穿戴设备的开发,容易忽略软件的叠加性和更新性;软件公司致力于可穿戴软件的开发,却在硬件生产、渠道建设和售后服务方面有所欠缺,导致可穿戴细分领域普遍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产业链各环节脱节,无法形成闭环运作。目前我国商业消费级可穿戴设备主要厂商包括华为、OPPO、三星、苹果、小米、小天才等。产业链上游

2、的硬件供应商包括京东方、紫光国微、欧姆龙、亿纬锂能、立讯精密、台积电等;软件供应商包括安卓、百度云、阿里云等。下游终端渠道主要包括淘宝、京东等线上门店以及各品牌线下体验店。二、 智能穿戴设备行业的未来未来可穿戴设备必将取代手机,成为新的电子消费品的主力。尤其是目前业界比较关注的AR、VR技术业已从可穿戴设备技术中独立出来,成为一种影响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可穿戴设备市场不会形成很高的产业集中度,难以出现类似智能手机领域的几家独大的局面。可穿戴设备将成为创业创新集中的重点领域,创新型中小企业、创客群体将借助此新兴领域迅速发展。智能手机将在未来5年间逐渐变成简单的通信工具,可穿戴设备有望替代智能手机

3、提供大部分功能。消费者与可穿戴设备的关系越来越密切,67%的用户都会在锻炼时使用可穿戴设备,而在旅行、工作学习、购物时使用的用户占比也分别达到了55%、49%、48%。由此推断,可穿戴设备会持续发展并且有希望深入其他领域。就犹如目前移动互联网代替台式电脑一样,未来可穿戴设备必将取代手机成为新的电子消费品的主力。尤其是目前业界比较关注的AR、VR技术,这种虚拟现实等技术,业已从可穿戴设备技术独立出来,成为一种影响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不过,这也需要网络速度、存储技术、电池技术,以及大数据处理技术等配套软环境的跟进。当下的健康运动穿戴设备和智能手表,只是可穿戴设备时代即将到来的序幕。与智能手机在过去

4、十年的发展相比,可穿戴设备市场将会以更多元化、更具影响力的方式扩张,可穿戴设备将会取代目前现有的手机、手表、医疗设备如血糖仪、房子汽车的钥匙等产品,深入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时期23个影响人类发展的技术之一,未来的发展前景自然光明,但是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赛迪智库在其报告中指出,当前可穿戴设备产业存在的发展瓶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穿戴应用数量有限,生态体系难以统一。当前,可穿戴设备的应用程序数量十分有限,与智能手机相比,无法向用户提供优秀的应用体验。智能手表的应用程序尚不丰富,智能眼镜、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的应用程序更加稀缺。不仅如此,可穿戴设备的操作系统、S

5、DK和API难以统一,底层基础应用软件平台的不同使设备间无法实现互联互通。可穿戴设备生态系统中,操作系统不统一,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无法吸引开发者和创业投资基金大规模进入,缺乏杀手级应用,成为可穿戴设备应用普及的瓶颈。二是,产品同质化问题凸显,专业化服务拓展不足。目前,可穿戴设备产品类型主要集中在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功能趋于相同,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就使用领域来看,当前大部分的产品仍未真正切入到可穿戴医疗、金融支付、身份认证等环节,在垂直领域的拓展方面严重不足。而数据安全性问题更是难以避免。特别是可穿戴设备由于贴近人体,涉及大量的个人身份信息、用户健康信息、地理位置信息、指纹信息等关键隐私信息

6、,信息的泄露将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可穿戴设备成为智能设备互联互通的关键节点,使人、事、物与互联网连接更为紧密,数据信息被泄露、被窃取乃至被利用的风险愈加增大,个人隐私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可穿戴设备数据安全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与研究人员预期的结果相反,使用可穿戴设备时数据共享引起的个人数据泄露并不是用户们最担心的问题,他们反而认为将自己的运动等数据分享给家人或朋友更有助于激励、督促他们去坚持使用设备。更有趣的是,消费者们认为来帮助他们达到可穿戴设备使用目标的往往不是产品本身,而是因为这种将自己的数据信息分享给他人的形式。当然,也有60%的消费者

7、认为需要管控他们的个人数据访问权限。三、 未来可穿戴设备产品形态目前可穿戴设备的产品形态仍以手表、手环、眼镜为主,尚处于可穿戴设备产品的初级形态。随着传感技术、材料技术、交互技术的日益成熟,可穿戴设备的产品形态将愈加丰富,向人体穿戴的各类物品延伸,衣服、鞋子、戒指、发带等多样化可穿戴产品将不断涌现。可穿戴设备将向纵深方向发展,产品形态之间的界限将逐步打破,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之间功能将逐渐趋同。可穿戴设备领域的总体趋势是发展软件生态系统,可穿戴设备的产品形态只是其功能载体,功能的实现并不局限于产品类型。目前可穿戴设备主要是健康追踪工具,但这种单一功能的设备最终会被更加广泛、更加以应用为中心的智能

8、手表所吸收。四、 可穿戴设备是新一轮技术革命的热点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可穿戴设备将会对生活、感知带来很大的转变。目前可穿戴设备的产品形态主要有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通过连接互联网,并与各类软件应用相结合,使用户能够感知和监测自身生理状况与周边环境状况,无需手动便能迅速查看、回复和分享信息,其功能覆盖了健康管理、运动测量、社交互动、休闲游戏、影音娱乐、定位导航、移动支付等诸多领域。由于可穿戴设备种类繁多,功能多样化,因此有多种分类方法。五

9、、 中国智能穿戴设备市场格局智能穿戴设备行业的聚集与下游应用领域环环相扣。由于下游应用领域的特殊性,我国智能穿戴设备企业以东部沿海为主,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等区域,集中分布的特点明显。其中,深圳市是我国最大的智能穿戴设备企业集聚地,相关生产商将近550家。其次是珠三角地区,有着较大的市场发展潜力。智能穿戴设备的产品主要包括智能手表、智能耳机,此外还包括医疗级智能穿戴设备和工业智能穿戴设备等。从消费级智能穿戴设备赛道看,主要以小米、苹果、华为、三星、华为、谷歌、索尼等互联企业占据主要市场。根据出货量,排名前五的品牌分别为小米、苹果、华为、Fitbit、三星,合计占据市场份额约70%。从医用级智能穿戴设备市场看,开发使用较为成熟的设备主要分为慢病监测和干预治疗两类,代表企业主要包括九安医疗、宝莱特、糖护士和南京熙健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