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地理 1.3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总复习优化训练 人教大纲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8709854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高考地理 1.3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总复习优化训练 人教大纲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1年高考地理 1.3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总复习优化训练 人教大纲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1年高考地理 1.3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总复习优化训练 人教大纲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1年高考地理 1.3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总复习优化训练 人教大纲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1年高考地理 1.3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总复习优化训练 人教大纲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高考地理 1.3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总复习优化训练 人教大纲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高考地理 1.3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总复习优化训练 人教大纲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高考地理 1.3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总复习优化训练 人教大纲版优化训练基础达标下图是“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示意图”,R、T在同一纬线上。据此完成12题。1.该区域所在的半球位置和纬度位置是()A.南半球低纬度B.北半球中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D.北半球高纬度 2.R点地形最有可能是()A.丘陵B.高原C.山地D.盆地解析:第1题,由于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向北递减,可知当地位于南半球。由于赤道上的线速度为1 670千米/小时,30纬线上的线速度为1 447千米/小时,60纬线上的线速度为837千米/小时,可知当地应在030,即在低纬度。第2题,R地线速度小于1 480千米/小时,比同纬度的

2、T地小,故该地自转半径偏小,地势较低,为洼地或盆地。答案:1.A2.D(2010山东烟台高三阶段检测,34)西班牙首相萨帕特罗于2008年10月23日从首都马德里(40.24N,3.41W)启程,乘专机前往北京,参加将于24日开始举行的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第七届首脑会议的主题为“对话合作、互利共赢”。据此完成34题3.飞机从马德里出发,沿最近路线到达首都北京,其飞行方向是()A.东北东东南B.沿纬线向东C.东南东东北D.向北经过极地再向南4.马德里和北京在同一日期的时间大约是()A.16小时B.8小时C.12小时D.18小时解析:第3题,此题属于无图考图题,马德里与北京纬度位置相近,经度相差1

3、13左右,由马德里到北京的最短路线为经过这两点及地心的大圆,应偏向高纬地区,故由马德里到北京应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第4题,日期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地方时为0时所在的经线,另一条为180所在的日界线。0时所在的经线是变化的,与地球自转方向正好相反。如果马德里和北京在同一日期的话,两条分界线都不在此区间,当0时所在经线正好处于马德里西侧时,两地属于同一日期,然后0时所在经线逐渐向西运动,运动到接近120E时,两地都属于同一天,则0时所在经线向西退了240左右,即16小时。答案:3.A4.A甲图是“我国东部河流某段景观示意图”,乙图是“在河流a、b两水文站测得的径流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图”,丙

4、图是“EF河段河床截面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5.甲图中A、B段河流()A.由西北流向东南B.由东南流向西北C.水位a处低于b处D.不能确定6.关于丙图EF的河床剖面及形成理由的描述,正确的是()E河床较缓,F河床较陡E河床较陡,F河床较缓地球的自转使河水发生偏向,F岸遭受冲蚀力大由于该处河流是弯道,E岸遭受冲刷力大 A.B.C.D.解析:第5题,湖泊对河流径流有调蓄作用,根据图乙径流随时间变化曲线可知,a水文站在上游,b水文站在下游,所以河流是从西北流向东南。第6题,分析时不能受地转偏向力限制,因为河流弯曲处,河水动力作用应该是主要的,所以E岸因受流水动力的侵蚀作用形成陡坡,F岸形成沉积河

5、床,坡度较缓。答案:5.A6.C 读下图(斜线部分代表黑夜),完成78题。7.此日,图中甲地的白昼时间为()A.10小时B.11小时C.13小时D.14小时8.图示时刻,北京时间为()A.6时B.18时C.5时D.19时解析:第7题,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经度应为60W,地方时为18时,甲地地方时为17时30分,距中午5小时30分,故白昼时间为11小时。第8题,60W为18时,北京时间(120E)为6时。答案:7.B8.A读“巴黎(采用东一区区时)6月22日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完成910题。9.从图中可判断出巴黎的地理位置是()A.(4850N,2730W)B.(4550N,2730E)C

6、.(4850N,230W)D.(4850N,230E)10.这天巴黎的夜长约是()A.8小时B.10小时C.12小时D.16小时解析:第9题,从图中读出所需要的数据并进行地理计算是应该掌握的技能之一。图中给出了巴黎的最大太阳高度和太阳运动轨道,可以根据最大太阳高度计算出巴黎的纬度,根据最大太阳高度出现的时间计算出巴黎的经度。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根据“纬度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差多少度”这一规律,可知巴黎的纬度2326+(906436)4850N,东一区区时12:50的时候,巴黎的地方时是12时,因此巴黎的经度15-(12:50-12)4230E。第10题,根据图中的太阳运动轨迹可看出

7、,太阳从日出到日落约经历了16小时。答案:9.D10.D11.下图为经纬网图(甲图和乙图),图中AC为赤道,BC为晨昏线的一部分,此时D点的地方时为15时。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甲中用虚线画出晨昏线的另一部分,并在图中用阴影()标出夜半球。(2)在甲、乙两图A、B、E三处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处,三处的角速度大小关系是_。(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世界时是_。(4)图甲中A点位于东西半球中的_半球。(5)该季节,巴西高原热带草原进入_ (填多雨或少雨)季节,尼罗河进入_ (填丰水期或枯水期)。解析:根据D点的地方时为15时可知,北半球为冬季;BC曲线为昏线,与其对称的BA

8、曲线为晨线;北极圈及以北地区为极夜,故A、B、C、D所在区域为昼半球,其余为夜半球;此时巴西草原正值夏季的多雨季节,尼罗河为枯水期。除极点外,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的增高而递减,角速度处处相等;此时晨昏线与6634N相切,且北半球为冬季,B点所在经线为正午12时,则太阳直射在(2326S,45E)。世界时即格林尼治时间为12月22日12时-45/1512月22日9时。答案:(1)略(2)A相等(3)(45E,2326S)12月22日9时(4)西(5)多雨枯水期能力提升读下图,完成1213题。某地某日太阳视运动图12.观测点a的地方时为21时,a点旗杆的影子指向(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C.东南方

9、向D.西南方向13.从观测点a所处的季节分析,下列发生在中国的地理现象与之吻合的是()A.松花江流域出现春汛B.华北平原冬小麦返青季节C.黑龙江漠河镇出现白夜现象D.湘鄂皖赣商品粮基地处于晚稻收割季节解析:第12题,该日太阳视运动方向是顺时针,所以a点在北极点附近,即e在北,c在南,d在西,b在东,处为0时,处为12时。a点的地方时为21时,太阳在a点的西北方向,故影子指向东南方向。第13题,此时北极地区出现极昼,北半球为夏季,我国黑龙江漠河镇出现了白夜现象。答案:12.C13.C(2010广西贵港模拟,34)2008年7月13日,为期一天的首届地中海首脑峰会在法国首都巴黎召开,本次会议启动了

10、“地中海联盟”计划,宣布正式成立地中海联盟。下图表示该日北半球某纬线上不同经度的太阳高度分布规律。读图,完成1415题。14.该纬线可能是()A.90NB.6634NC.70ND.30N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刻,北京时间为3时20分B.巴黎的日出方向为东偏南C.地中海的盐度达到一年中最低值D.此刻,赤道上位于昼半球的范围是20W向东至160E解析:第1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纬线出现了极昼现象。可以将图转绘成右图,图中123且1+240(两条相对的经线上,两地间的纬度差应等于太阳高度差),故直射点纬度为20N。由于地球上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与直射点所在纬度互余,故该纬度为70N。第1

11、5题,此时70E为0时,北京时间应为3时20分;太阳直射在20N,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全球除出现极昼的区域外,太阳都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昼半球最中间被太阳直射的经线为110W,故赤道上整个西半球范围为昼半球。答案:14.C15.A(2008全国高考文综,811)右图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据此完成1619题。16.若Q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则Q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 ()A.北半球、10月B.南半球、5月C.北半球、5月D.南半球、8月17.若Q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则Q地的纬度可能为()A.3040B.4555C.515 D.607018.当Q地位于北半球低

12、纬时,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A.12月、17时30分B.9月、17时C.6月、4时30分D.4月、5时19.一年之内每天同一时刻(6时、18时除外),Q点在该经线上() A.密集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B.均匀分布于整条经线C.密集分布于南北极圈之间D.集中分布于南北两个区间解析:第16题,若Q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则当地昼长为13小时,昼长夜短,为夏半年。北半球夏半年是指自3月21日(春分)至9月23日(秋分),南半球夏半年是指自9月23日(秋分)至次年3月21日(春分)。所以,只有北半球、5月符合条件。第17题,若Q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即日出为2时30分,昼长为19小时。极圈内有极昼、极

13、夜现象出现,南北纬60白昼最长约为18.5个小时,所以昼长19小时的地点只能出现在高纬地区。第18题,当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如果是12月份,则该地昼长时间短于12小时,应在6时之后日出或18时之前日落。A项中,Q地在12月份时可能的日落时刻为17时30分,符合题意;9月份接近秋分,昼夜接近平分,日出时间和日落时间接近6时和18时,而B项中可能的时刻为17时,明显错误;6月份北半球昼长于夜,如果4时30分日出,则意味着Q地昼长为15小时,而40N处的昼长在6月22日为14小时51分,故C项错误;同理,4月份的Q地不可能5时日出(如果5时日出则昼长为14小时),故D项错误。第19题,读下图,阴影

14、部分表示随太阳直射点移动,一年中晨昏线的移动范围。我们选中地方时为10时的经线观察,可以看到在一年中该经线10时时与晨昏线的交点分布在南北两个区间(图中加粗部分)。我们也可以选取其他时间验证,随选取的时间不同Q点在此经线上的范围有变化,当选取6时或者18时,Q点在该经线上的范围在二分日就是该经线,其他时间是赤道与该经线的交点。答案:16.C17.D18. A19.D20.下图是“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日出、日落位置示意图”,其中R点的北京时间是5时24分,S点的北京时间是19时。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中方框内标出方位。(2)图示位置中,M点表示北半球_ (节气)时的_ (填日出或日落)的位置,其方位是_。(3)该地的经度为_;春分日时的太阳高度是_;一年中白昼最短时为_小时_分。 解析:掌握太阳视运动规律和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根据题中信息可知,R的北京时间是北半球夏至日日出时间,S的北京时间是日落时间,其正午太阳高度是85,推得该地的纬度是2826N,经度是117E;我国冬半年日出东南;该地夏至日的夜长与冬至日的昼长相等。 答案:(1)方位是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