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教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8706972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体备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集体备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集体备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体备课教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集体备课教案备课教师:张金荣 李勤 李海琴 张嵘 南亚军 宋晓华 贾存兰 万生翠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一、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两篇文章的学习,比较两位作者的心情感受。2学习两篇文章的写作手法,说说它们的异同。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学目的要求12教学难点:教学目的要求2三、教学课时数一课时四、教学内容与过程:1导入课文:两篇文章都是“记”,记下的是两位作者的心情感受;两篇文章都是“记”,记下的是作者的行踪,读课文时,我们感受着两位作者独特的心境。2说说两位作者的心情感受。3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先由学生谈谈两篇文章的异同,只要说出其中的一二。可从两篇文章的内容、结构、语言方面作比较。参见教案

2、后面的小论文心情感受格调有其殊描写衬托较相似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导读比较4品味语言请同学可选择两篇文章中的字词、句子、段落,品味它们的妙处。5质疑请有疑问的同学说出还存在的疑问。然后学生讨论。最后老师作点拨,总结。6探究在中国历史上,被贬官或远调的人很多,请你说说他们的心情感受,以及他们的文化心态。7布置作业:选择其中的一篇文章,写一篇赏析的文章。描写衬托较相似心情感受格调有其殊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导读比较集体备课教案备课教师:陈扶瑞 张宝红 陈佩霞 梁瑞霞 曾小瑞 石福家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独具匠心的构思谋篇的手法以及描写技巧;2、领略黄山峰峦奇险而美妙的壮丽景色,并了解作者对祖国河山和对

3、社会主义的热爱、赞颂之情。3、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能体会自然与人类怎样和谐相处。二、教学重点、难点:见“教学目标”1、3三、教学时数:两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知道中国的五岳是哪五座山吗?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明确:中岳嵩山云雾 东岳泰山山势雄伟 南岳衡山高、秀 西岳华山险要 北岳恒山奇伟总结:前人说,“五岳归来不看山”,但有一位饱览中国名山大川的旅行家徐霞客却说,“黄山归来不看岳”!那么,黄山的胜景是如何的呢?现在,我们随作家徐迟的文章,一起来游览一下吧。二、诵读全文三、整体感知全文本文共四部分,请同学们概括各部分的内容。小组讨论,由代表发言。明确:1、自然造山2、古人

4、攀山3、今人登山4、人类赏山四、赏析第一部分细读第一部分,回答下面问题(小组讨论):1、第一段中“大手笔”指的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本段的意思可以概括为。本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3、第二段中对云海的描写用了手法。4、第三段中“这件艺术品”指的是,如何理解?5、找出这部分的重点词语,用一个字概括黄山的特点。6、给“摄身光”下定义。明确:1、黄山。突出黄山的雄伟、壮观。2、介绍黄山多山峰的特点及它的地理区域。拟人、对偶。3、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山峰来衬托云海,使云海的景致变得变幻莫测、令人神往的特点生动地表现出来。4、指黄山。采用比喻手法把黄山写成艺术品,更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5、

5、“高峰下临深谷;幽潭傍依天柱”“高风峻骨”“处处悬崖绝壁,无可托足”。特点是“险”。6、“摄身光”是指色彩光晕如镜,并能让各人照出自己的一种自然现象。五、赏析第二部分(即时发言)1.写黄帝在这里飞升是“传说”,和李白等人有诗文留下为证,显然不同,为什么要选用“传说”这一材料呢?提示:增加黄山的神秘色彩,使黄山显得更有魅力。2.写李白等人的诗、文有什么作用?提示:表现了黄山的险峻,登山的艰难,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3.这一部分与文章中心有什么联系?提示:本段回顾几千年来,只有少数像李白这样不畏险阻的人才能登上,其余的人都只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这就为下文歌颂我们的时代和人民伏下一笔。4.这一部分和

6、其它部分有什么联系?提示:承第一部分黄山风光的“险”而来,是大自然“不肯随便地将胜境给予人类”及“封山”这一意旨的具体体现。又与第三部分“胜境已成公园,崐绝处已经逢生”的现实情况相互比照。可见这部分使文章结构波澜起伏,而又貌断实续。第二课时:一、赏析第三、四部分1、第四部分写了哪几种景物?2、对松、云雾和太阳的描写分别用了什么手法?3、文章结尾说:“这是何等的公园!这是何等的人间!”如何理解这句话?4、通过三、四部分,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二、对比阅读:李白的蜀道难似乎与徐迟的黄山记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下面我们对比一下,两作者是用怎样的描写手法表现不同的情感的。特点手法感情蜀道险神话高夸张畏途巉岩不可攀想象侧身西望长咨嗟黄山险拟人礼赞征服自然的人类;今夕对比,奏响时代的颂奇比喻歌;揭示:人类要征服自然,才能真正地欣赏自诗文、神话然,与自然完美融合。对比夸张三、拓展问题:学习了黄山记后,大家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应当有了一个比较大致的认识。但我们看到,为个人利益而破坏自然的例子,目前比比皆是,比如:1、张家界建电梯。2、三江合流处建水电站。面对这样的事情,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应当给个建议国家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