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语文教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8705418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夜思》语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静夜思》语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静夜思》语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静夜思》语文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静夜思》语文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静夜思》语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夜思》语文教案(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静夜思语文教案静夜思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首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故乡的情感。 2、学会生字2个,词语2个。 3、能解释诗句中字、词的意思 4、能有感情地朗读、了解李白、学习、背诵和默写静夜思。 5、会用自己的话说说静夜思的意思。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诗句,理解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伴奏音乐、投影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介绍李白,背几首他的诗。 2、简短谈话,揭示第一首诗的题目。 3、释题。 二、学习这首诗的生字 1、谁会背这首诗?小黑板上补充诗句。 2、校对有哪些字不会写? 3、学习床、疑、霜,和易写

2、错的低。 三、指导朗读 1、学生齐读。 2、听课文录音,体会古诗的朗读特点。 3、跟着录音读课文。 四、讲解诗句 1、读古诗,圈出不懂的字。(明、疑、举、思) 2、学生试解。 3、教师补充校正。 第一句:明,明亮。床前明亮的月光。 第二句:疑,好像。好像是撒在地上的一片霜。 第三句:举,抬。 第四句:思,思念,想念。低下头来思念自己的故乡的亲人。 4、连起来说说静夜思的意思。 五、背诵全诗,体会感情 1、看插图,讨论: 诗人李白看到明亮的月光,为什么觉得像是撒在地上的霜?(用霜 的寒冷来说明他乡没有故乡亲人的关怀的温暖。) 静夜指深夜,诗人为什么在深夜站在窗前不睡觉呢?(看到月光,想起故乡。)

3、 2、诗人这样思念、热爱自己的家乡,我们应该怎样读出这种思乡之情呢? 床前 明月 光, 疑是 地上霜 。 举头 望明月, 低头 思故乡。 在领会全诗所表达的游子在外,思念家乡而夜不能寐的思乡之苦的感情基础上,确定朗读的基调带有伤感,带有情思。 按五言律诗的节律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来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情怀节奏缓慢,语气伤感。 一、三句末的延音给人以沉思;二、四句末的停顿则表达了诗人思念之极又无法言传的感情。全诗结尾则声断而气不断,把作者的思念之情从语流中得到充分表达。 配乐吟诗。 3、学生独立有感情地朗读。配乐 六、总结 学习李白的热爱家乡的思想。 静夜思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

4、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新偏旁点横头、反文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书籍。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落实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读物的实践活动。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准备:1、每位学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么。 2、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等。 教学过程: 一、观图导入。 说说自己看到的。 二、揭题、释题。 1、“思”:思念,想念

5、。 2、谁在什么地方,思念什么? 3、课前准备情况(有关李白的)交流。 三、初读古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把每个字音都读准。 2、把诗中的生字单独拿出读两遍,认一认。 3、检查读的情况。(主要是字音) 4、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 四、细读古诗。 1、朗读古诗。你喜欢怎样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读,多肯定,多鼓励) 2、配乐朗诵。 3、当堂背诵。 五、认记生字。 1、说说你认记生字的方法。 2、生字卡片认读。 3、“摘苹果”游戏:把认到的生字摘下,组成词大声说出来。 六、练习写字。 七、课外作业 1、再看夜晚的天空,把新的发现说给同学听。 2、课外继续收集和阅读:有关李白

6、及他写的其他诗,还有描写夜空或介绍有关星体的科学知识的一些课外读物。把收集到的和读过的带到班里,向同学介绍或互相借阅。 静夜思语文教案3 静夜思原文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静夜思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一)会读本课10个生字。 (二)理解重点词:“疑”、“思故乡”、“举头”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二、情感目标: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 三、能力目标:初步学习运用理解词义串连句意的

7、方法学习古诗。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 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感受情境美。 (一)生听音乐思乡曲,体会乐曲中描述的意境。 1、那个人在干什么?或者想什么?(乐曲中描述的人在思念自己的家乡) 2、学生初步感知诗的意境美。 (乐曲停,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简介思乡曲,引入课题。 1、这首曲子,就是作曲家马思聪先生的思乡曲,思乡的情感可以用音乐来表现,也可以用语言来表达。 2、引入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李白。 二、学习全诗,体悟诗境美。 (一)初读课文。 1、读通、读顺全诗; 2、检查勾生字情况; 3、指导生读生字,读全诗。重点读好“静”、“床”、“霜”、“思”等字。

8、 4、解题: (1)“静夜”是怎样的夜晚?(多媒体创设情境) (2)请你用“思”扩词,从所扩词中选出词义 (3)串词义。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5、小结学习题目的方法: (1)读; (2)说(词义句意) (二)读中理解,体悟诗意美。 1、学生运用以上方法学习古诗,读诗、说词义、句意,并用“。”勾出不懂的词。 2、生提出不懂的词,师用“。”点出。 此处词主要集中在“明月光”、“疑”、“霜”、“举头”、“思故乡 3、学习第一行 (1)读整行诗。 (2)“明月光”是指怎样的月光? (3)说第一行诗意。 多媒体创设情景:(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床前) 4、学习第二行 (1)读整行诗。 (2)根据学生提

9、出的问题理解“疑”的意思(怀疑、好像); “霜”(老师哈气在眼镜片上,并解释这是雾水,如果是冰粒,便是霜。霜在秋冬季节形成在地面附近:如房顶、草叶、地面等,堆起来是白色。) (3)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用上“什么好像是什么”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象是铺在地上的白白的霜) (4)朗读,引导。 诗人这样描写,给了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冷清) 师描述:今晚,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霜一样。环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诗人远离亲人的孤独,就更感到冷清了。 师用冷清的语气范读 生试着用冷清的语气读。 5、学习第三行 (1)读整行诗。 (2)看多媒体理解“举头”(做动作) (3)想想诗

10、人在干什么? (诗人抬头望着天上的明亮的月亮) (4)朗读、引导。 师激情:古时候和我们不一样,没有电话、电影可以看,在晚上,特别是有明亮月光的晚上,朋友们、亲人们会一起坐在月光下,说说话,聊聊天,还会在月光下看风景,游玩。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哪!可是,今夜,诗人已远离家乡,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更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们团圆。是啊,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是,诗人的心情已经不是那种心情了。 问:诗人看着挂在天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 (会想到家乡,想到亲人)反复诵读。 6、学习第四行 (1)读整行诗。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将三、四行连起来说说诗意 (4)

11、指导朗读,重点指导学生读“思故乡”。 7、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三、反复吟诵,表现诗意美。 1、以思乡曲为背景,体会全诗诗意,并朗诵全诗一遍。 2、生在音乐中自己吟诵,划节奏。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3、有感情地齐读,背诵。 四、和乐唱诗,感染熏陶美。 (一)听思乡曲主旋律一遍,进一步感受诗的意境美。 (二)以思乡曲为主旋律,以静夜思为词,师先示范唱诗,师生和唱诗两遍。 静夜思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并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为此,我在本课的设计中,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利用旧知,铺路搭桥 新旧知识的切入口,从而有效地突出新知识的重点,为突破难点做好准备。 2.体现活动的双主体性,采取各种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中,教师演示与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多层次的信息反馈,全班的教学活动与个体差异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生动有趣的电脑画面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美妙动听的故事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电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手段,它能通过动画、声音、色彩等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