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李商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8685995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8.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嫦娥李商隐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嫦娥李商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嫦娥李商隐(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这首诗题为“嫦娥”,实际上抒写的是处境孤寂的主人公对于环境的感受和心灵独白。前两句描绘主人公的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室内,烛光越来越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 层深深的暗影,越发显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主人公在长夜独坐中黯然的心境。室外, 银河逐渐西移垂地,牛郎、织女隔河遥望,本来也许可以给独处孤室的不寐者带来一些遐想, 而现在这一派银河即将消失。那点缀着空旷天宇的寥落晨星,仿佛默默无言地陪伴着一轮孤 月,也陪伴着永夜不寐者,现在连这最后的伴侣也行将隐没。“沉”字正逼真地描绘出晨星 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主人公

2、的心也似乎正在逐渐沉下去。“烛影深”、“长河落”、“晓星 沉”,表明时间已到将晓未晓之际,着一“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索寞中的主人 公,面对冷屏残烛、青天孤月,又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尽管这里没有对主人公的心理作任 何直接的抒写刻画,但借助于环境氛围的渲染,主人公的孤清凄冷情怀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围 的意绪却几乎可以触摸到。在寂寥的长夜,天空中最引人注目、引人遐想的自然是一轮明月。看到明月,也自然会联想 起神话传说中的月宫仙子嫦娥。据说她原是后羿的妻子,因为偷吃了西王母送给后羿的 不死药,飞奔到月宫,成了仙子。“嫦娥孤栖与谁邻?”在孤寂的主人公眼里,这孤居广寒 宫殿、寂寞无伴的嫦娥,其处境和

3、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吗?于是,不禁从心底涌出这样的意 念:嫦娥想必也懊悔当初偷吃了不死药,以致年年夜夜,幽居月宫,面对碧海青天,寂寥清 冷之情难以排遣吧。“应悔”是揣度之词,这揣度正表现出一种同病相怜、同心相应的感情。 由于有前两句的描绘渲染,这“应”字就显得水到渠成,自然合理。因此,后两句与其说是 对嫦娥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不如说是主人公寂寞的心灵独白。这位寂处幽居、永夜不寐的主人公究竟是谁?诗中并无明确交待。诗人在送宫人入道诗 中,曾把女冠比作“月娥媳shudng死了丈夫的妇人)独”,在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诗中, 又以“窃药”喻指女子学道求仙。因此,说这首诗是代困守宫观的女冠抒写凄清寂寞之情,

4、 也许不是无稽之谈。唐代道教盛行,女子入道成为风气,入道后方体验到宗教清规对正常爱 情生活的束缚而产生精神苦闷,三、四两句,正是对她们处境与心情的真实写照。但是,诗中所抒写的孤寂感以及由此引起的“悔偷灵药”式的情绪,却融入了诗人独特的现 实人生感受,而含有更丰富深刻的意蕴。在黑暗污浊的现实包围中,诗人精神上力图摆脱尘 俗,追求高洁的境界,而追求的结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独的境地。清高与孤独的孪生,以 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赏又自伤,既不甘变心从俗,又难以忍受孤孑寂寞的煎熬这种微妙复杂的 心理,在这里被诗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蕴的语言成功地表现出来了。这是一种含有浓重伤感的 美,在旧时代的清高文士中容易引起广泛的共鸣。诗的典型意义也正在这里。孤栖无伴的嫦娥,寂处道观的女冠,清高而孤独的诗人,尽管仙凡悬隔,同在人间者又境遇 差殊,但在高洁而寂寞这一点上却灵犀暗通。诗人把握住了这一点,塑造了三位一体的艺术 形象。这种艺术概括的技巧,是李商隐的特长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