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走进新课程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8685850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如何走进新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谈如何走进新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谈如何走进新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谈如何走进新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谈如何走进新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如何走进新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如何走进新课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 如 何 走 进 新 课 程古乐中心小学校本培训资料 陈宗明历时两周的教师课堂教学升级达标活动告一段落。在整个活动中,我们对各位教师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观评,感触颇深,从教师们精心组织的课堂教学中发现了许多闪光点,同时也折射出不少问题,这里我想重点谈一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其主要表现为:(1)新的课程理念在我们部分教师中尚未形成,大有“穿新鞋走老路”之感。(2)不能较好地把握新课程标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新教材编排体系不能全面深入理解,教学无目标;二是对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把握地不够好,运用时怱高怱低。(3)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意识。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没有得到很好的

2、利用,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差等。“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必要在这里重申。为此,我就新课程改革谈几个观点,供大家参考。一、 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什么是新课程理念呢?就是在新课程理论思想指导下,教师在实践中形成的用于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即观念)。新课程主要倡导“为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观,实现多维目标转化,即要求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等”具体地说就是:树立一个核心理念,即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实现两个根本转变,一是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变灌输式为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变问答式为激发情感式教学,变填鸭式为自悟自得式教学。二是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3、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变传授式学习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这就是新课程理念。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师要实行“八个”方面的转变,即:(1)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2)变以教定学为以学定教;(3)变教师问学生为学生问教师;(4)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5)变注重结果为注重过程;(6)变思维求同为思维求异;(7)变单科教学为多科整合;(8)教学目标由一维变“三维”。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培养目标的全面化;课程体系的综合化(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质量评价的人性化。”达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之目的。二、 牢固把握新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指导我们教学工作的

4、纲领性文件,如果我们不能较好地把握课程标准,很难完成教学目标,教学时就会没有方向,就象航行的船失去了航标。说提高教学质量简直是一纸空文。为此,我在这里提两点要求:一是全面学习新课程标准,了解各学科的教育教学目标与任务;二是认真学习本年级、本学科课程标准,全面的把握教学内容、教材编排体系、指导思想、本年级本学段特定的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价值观。在教学中灵活应用有的放矢,且忌死搬硬套。切实解决好我们在教学中漫无目的、“顺马溜缰”的问题。下面将各学科新课程标准发给大家,请大家通过业余时间认真学习,便于指导教学。附:小学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科学新课程标准。(一)、语文教学目标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

5、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

6、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二)、数学教学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

7、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阐述如下:知识与技能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

8、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数学思考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解决问题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

9、价与反思的意识。情感与态度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三)、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

10、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一)情感与态度 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自信、诚实、求上进。 (二)行为与习惯 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三)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四)过程与方法 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四) 、科学教学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

11、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一)科学探究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

12、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5.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

13、,乐于合作与交流。6.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三)科学知识1.学习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2.通过对物质世界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对物体的运动、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3.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4.通过对地球与宇宙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地球、太阳系的概况及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认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类惟一

14、家园的道理。 三、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不仅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展示新课程理念,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场所。新课程的实施必将引起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否则说推进新课程改革将是一句空话。为了扎实有效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我们的业务素质,我就课堂教学改革谈谈自己的看法,这些观念都是近几年自己参加新课程所得归纳梳理供大家学习。(一)如何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情况从宏观上讲就是看这堂课是否体现“一个核心和两个根本转变”(前面讲话),具体地讲看是否落实了“三维”的教学目标;看是否有民主和谐充满生气的课堂学习氛围;自主平等的课堂对话;情思飞扬言语鲜活地表达状态和充满激情、自信的教学状态。看是否

15、把握好一下几个关系:(1)课改与质量的关系;(2)落实“双基”与培养能力的关系;(3)创新教学方式与传承教学方式的关系;(4)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关系。在搞清新课程评价标准后我们如何应用新课程、落实新课改我讲第二个问题。(二)新课程课堂教学要求:新课程课堂教学要求重点是整合学科知识结构转变教学方式,倡导“三种”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从死记硬背转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将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观整合为多维一体,杜绝重“知”松“情”过份强调直觉。低年级课堂教学倡导“三分制”即(1)教师授课时间不能超过三分之一;(2)学生活动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一;(3)师生互动为三分之一。中高年级倡导“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我们要紧紧围绕“引导学生主动学”去挖掘、去思考,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也不能照抄照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