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献学基础知识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8685266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献学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古代文献学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古代文献学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古代文献学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古代文献学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文献学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献学基础知识(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古代文献学基础知识1、文献一词首见于论语八佾2、传统文献学又叫做校雠学,由西汉末年的刘向、刘歆所开创。3、古典文献学的传统主干知识包括目录、版本、校勘。4、目录学在学术研究中最大的功用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5、古典文献按照问世或流传的方式来划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传世 文献与出土文献。迄今为止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出土文献是商代的 甲骨文,最早的传世文献是易经诗经尚书。6、 刘向开始了中国古典文献学史上第一次有政府组织的大规模有计划的文献整理工作,著有别录一书。刘歆在刘向别录的基础上,撮其指要,著为七略。7、两汉古典文献学的集大成者是郑玄。8、魏晋玄学以谈论三玄周易老子庄子为风尚。9、魏晋南北

2、朝时期在古典文献的传播与发现上两件值得关注的大事是魏正始三体石经的刊刻与汲冢竹书的发现。10、单行的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著作。如文心雕龙诗品沧 浪诗话词律。11、最早的诗文总集是文选12、百川学海刻于宋度宗咸淳九年(1273),流传较广,是中 国最早刻印的一部丛书。13、古今说海是我国最早的小说专门丛书。14、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型的综合性丛书。15、我国最早的书目是西汉刘向、刘歆父子编撰的别录七略; 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书目是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制四 库全书总目16、中国最早的字典与词典分别是说文解字尔雅;古代最 常见的韵书是广韵,它代表了汉语中古语音系统。古代规 模最大的词典兼韵书是清人编撰的

3、佩文韵府; 收汉字最多的现代字典是汉语大字典。17、类书是我国古代分类式的资料汇编性的工具书。 最早的类书是 魏文帝曹丕时编的皇览,历代著名的类书有宋代的太平广 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玉海,明代的永乐大典, 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18、十通是指杜佑的通典、郑樵的通志、马端临的文献 通考(三通)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续文献通考19. .我国最早的一书目录是易序卦传20.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群书目录是汉书艺文志。我国 最早的目录书是别录。21. 古典文献发生错误的类型有讹、脱、衍、倒。22. 旋风装又叫做龙鳞装 。23东汉蔡邕的蔡中郎集,题“汉左中郎将蔡邕伯喈撰”,

4、“左 中郎将”是官职,“伯喈”是字;三国魏曹植的曹子建集,题“魏陈思王曹植撰”,“陈”是封地,“陈王”是封爵名,“思”谥号;南宋张炎的山中白云词,题“西秦玉田生张炎叔夏”,“西秦”(今甘肃天水)是他的原籍,“玉田生”是号,“叔夏”是字。24. 正史中只有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为私人修撰,其余均是官修。25.辨伪的核心内容是考证认定图书文献形成的真实年代。26.纪传本末体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27、我国著录甲骨文第一书是刘鹗的铁云藏龟28、金文,又叫铭文、钟鼎文、彝器款识29、孙诒让是最早研究甲骨文的学者,其契文举例是我国第一 部考释甲骨文字的专著。30、汉代人将左传与国语看作春秋的内、外传

5、,认为 皆左丘明所作。31、古书注音方式有直音,反切,注解术语读若、读如、如字。32. 编年体史书代表作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33. 纪传体三史是指史记汉书后汉书34. 东汉荀悦所编的汉纪全称东观汉纪,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官修国史,也是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35.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汉书36. 古书一般格式是小题在上,大题在下。“周南关雎古训传第一”是小题,列于上;毛诗是大题,列于此行之下。37. 汉代人将左传国语看做是春秋的内外传,作者都是左丘明。38、文献文字在传写中脱去一字或数字,称脱文,也叫夺文、阙文。39、蜀本是指宋代四川地区所刻的书,字体多使用颜体。40、杭本是指宋

6、代浙江地区所刻的书,字体多使用柳体。二、名词解释1、十家九流:九流是指:儒家,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道家,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墨家,代表人物是墨子; 法家,代 表人物是李悝、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商鞅(重法)、韩非; 名 家,代表人物是公孙龙、惠施、邓析子;阴阳家,代表人物是邹衍; 纵横家,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鬼谷子; 杂家,代表人物是吕不 韦、淮南王; 农家,代表人物是许行。 九流之上再加上小说家(代表人物是青史子),就是十家了。由于小说家只是道听途说,没有有系统的理论,因而不大受世人重视,所以不入流,只能称做家。2、本校法:就是将本书前后文字互证,比较其异同,从而断定其中

7、 的错误的校勘方法。在没有同书别本可以对校的情况下,采用本校法 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历代校勘学家根据本书的上下文义,相同的词语, 相同相近的句式,校勘出本书错误的例子很多。3、祖本:即初刻本,是最早成书刻印的版本,为后来衍生的同一著 作各种不同版本的来源与依据。4、善本:是指文物价值、艺术价值或学术价值较高的本子。5、写本:又称手写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非经制版印 刷而由手写成书的本子,狭义的写本是指人们约定俗成的唐以前的本 子。6、九经正义:为了统一南北经学,解决“儒学多门,章句繁杂”之 弊,唐太宗命令孔颖达等人撰写易诗书左传礼记的 义疏,书成名为五经正义。高宗时作为官府教材与考试取

8、士的标 准经说。后来又有贾公彦作周礼疏仪礼疏,杨士勋作谷梁传 疏,徐彦作公羊传疏,合成九经正义。7、别集:是指汇集某一个作者所著多种文体作品为一书的文献著作, 与“总集”相对而言。如陆放翁全集韩昌黎集文山先生集 杜少陵集等。别集比较系统地收载了某一个作者的著作,所以这 就为研究该作者的生平事迹与他的创作提供了较重要的材料,为研究 所涉及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也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它对保存历史文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编辑总集不可缺少 的重要的依据。8、十三经注疏:宋佚名编,清阮元撰校勘记,嘉庆二十年(1815 年)南昌府学刊本,中华书局 1982 年据原世界书局缩印本影印出

9、版。 十三经为儒家的经典著作,历代注疏本甚多,且单独成书。南宋绍兴 间始有合刊本,共416 卷。包括: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 正义、周礼注疏、仪礼注疏、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 春秋公羊传注疏、春秋谷梁传注疏、论语注疏、孝经注疏、 尔雅注疏、孟子注疏。9、十通:是指我国古代十部著名的政书,包括:唐代杜佑根据刘秩 所编通典,宋代郑樵编纂的通志,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 清朝的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皇朝(清)通典、 皇朝(清)通志、皇朝(清)文献通考与清末刘锦藻所编皇 朝(清)续文献通考。“十通”使我国几千年的古代典章制度有了系 统完整的记载。10、三体石经:魏正始年间在石头上刊刻的经书。魏

10、废帝齐王芳正 始二年,按照古文、篆文、隶书三种字体刊刻儒家经典,故称三体石 经或三字石经。其中完整刊立的有尚书春秋,未刊完的有左 传。三体石经在古文字学与校勘学上都有很大价值。11、蜀本:宋代四川地区所刻的书,世称“蜀本”。蜀本特点是:字 体多似颜体,字画肥劲朴厚,结构架势雄浑壮丽,版式疏朗悦目。版 心大都是白口,左右双栏,没有耳子。版心下端多有刊工姓名。纸张 洁白,校勘精当,可与浙本相媲美。由于在宋末元军进攻四川时大肆 焚毁抢掠,因而蜀本流传至今,比浙本、建本要少得多了。蜀本中又 可分为成都本、眉山本。12、监本 :指历代国子监所刻印的书籍。国子监是中国封建时代的 教育管理机关与最高学府。1

11、3、叙录:又叫题解,提要,是用以揭示图书的内容主旨、价值得失、介绍作者生平事件、学术源流、以及该书的版本、校勘、流传情 况等。叙录是古代目录书中最重要的结构成分,是古代目录学具有学 术性与指示读书治学作用的具体表现之一。14、辑佚:文献学中古典文献的辑佚是专指将散见于现存图书文献中的散佚、亡佚文献的残篇散句等各种佚存之文逐一摘录出来,按一 定的方法原则加工后编辑成册(篇),使之集中复现流传的文献整理 活动,或以此为手段的研究方法。15、鱼尾:是指刻板中心部位所刻的折叠书页的标志。鱼尾因其数 量、形状不同,分为单鱼尾、双鱼尾、三鱼尾、黑鱼尾、白鱼尾、线 鱼尾、花鱼尾、顺鱼尾与逆鱼尾等。16、古典

12、文献学:是指广义的校雠学,即有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所 开创,又为历代学者不断发展扩充的,以研究古代典籍的分类、编目、 版本、 、辨伪、辑佚、注释、编纂、校点、翻译与流通等为主要内 容的学科。17、三、指出下列文献学著作的作者及时代1.四库提要辨证 近现代 余嘉锡2.中经新簿晋 荀勖3.经籍籑诂清 阮元4.水经注 北魏 郦w 、道元5.孟子正义 清 焦循、焦廷琥、焦征6.周礼正义清 孙诒7.汉书补注清 王先谦8.墨子间诂 清 孙诒让9.春秋经传集解周 左丘明传 晋 杜预 注10.尔雅义疏清 郝懿行11. 通典唐杜佑12.经传释词 清 王引之13.方言西汉 扬雄孝绪15.七略汉 刘歆宋 晁公武17.

13、 四库全书清 纪昀19. 文献通考元 马端临 玉裁21.抱朴子晋 葛洪14.七录南朝梁 阮16.郡斋读书志 南18.文选南朝梁 萧统20.说文解字注清 段四、问答题1、中国早期文献包括哪些形式?简述它们在文化史上的作用与地位.答:中国早期文献形式包括甲骨文、金文、石刻等。A:甲骨文也叫卜辞、契文、龟甲文等,它记录了与占卜相关的事情,其典册是中国最原始的书籍。甲骨文是早期的“史书”,记 载内容丰富,包括了政治、文化、军事、社会、天文、历法、医药等 方面的内容,目的明确,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与考古价值,保存了珍 贵的早期史料。B:金文也叫“钟鼎文”又成为“铜器铭文”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文字的内容最

14、初是统治者刻上的名字或其它符号,后来渐渐刻上带有纪念性的文字,说明作器的原因或者作器的人。后又进一步将需要永久保存的文献也刻上。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历史事 件,并且青铜器耐磨、耐压、耐腐蚀,便于保存文献。因此,金文在 文化史上的作用与地位十分重要。C:石刻文字的主要种类有岩画、石鼓文、玉刻文、碑文等。它的特点是取材方面,面积大,搬运不方便但是不容易流失、毁弃, 利于长期保存。中国的这些早期文献形式都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为我们在考古、研究古代的文化、政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具有极其珍 贵的价值。2、中国现存最早的古籍目录是哪一部?特点是什么?答:是汉书 艺文志。是东汉班固在刘向、刘歆所撰的七略基 础上编写的。它的特点是:A、继承了七略以“六分法”为核心,以总论、叙录为辅 助手段,揭示文化学术发展脉络的中国古典目录学的优良传统,并开 创史志目录这一体例,使古典目录学更加成熟。B、它从书籍的反映实际情况来处理问题;C、重视书籍作用的联系性,合其所当合。重视书籍性质方面 的距离性,分其所当分。D、分类详细,部类中又有子目。3、什么是校勘?校勘的方法有哪些?中国古籍整理的一种方法。校是查校古书中文字的异同,勘是勘 正古书流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