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突破 环境保护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8685162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突破 环境保护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年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突破 环境保护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年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突破 环境保护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年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突破 环境保护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年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突破 环境保护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突破 环境保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突破 环境保护(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突破 环境保护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xx年12月719日,旨在解决气候变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与会各国首脑与代表经过激烈交锋,仍未达成约束性文件。材料二表1为各国承诺减排目标(部分)。中国到2020年,在xx年水平上单位GDP削减40%45%印度到2020年,在xx年水平上单位GDP削减20%25%马尔代夫到2019年实现碳中立*欧盟到2020年,在1990年水平上减排20%30%美国到2020年,在xx年水平上减排14%17%(考虑中)(*碳中立:就是不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内部的平衡)材料三表2为xx年各国GDP与碳排

2、量情况(部分)。国家GDP(10亿美元)碳排量(千吨) 碳均GDP* (千美元每吨)美国 11 712.48 6 049 4351.936 日本4 608.141 257 963 3.663中国2 253.9415 012 3770.450印度667.3421 342 9620.497(*碳均GDP指单位二氧化碳的GDP产出水平)(1)根据材料二,五个国家中可能最先实现碳中立的是_,最后实现的是_。(2)根据材料三,2020年五国的碳均GDP指标将_(上升或下降),五国的碳均GDP数值最低的将是_。(3)为缩小与发达国家碳均GDP的差距,我国可采取哪些措施?解析:本题新颖信息多,需要先弄清碳中

3、立、碳均GDP等名词的含义。第(1)题,欧盟在2020年实现碳排放较1990年减少20%,说明在2020年之前即已经实现碳中立(出现历史最大排放量),而美国是2020年较xx年减少14%17%,它所选取的碳基数大于欧盟,因此其碳中立出现的时间肯定晚于欧盟,但也一定于2020年前实现。其他国家分析道理相同,由此可知印度是最晚实现的国家。第(2)题,碳均GDP指单位二氧化碳的GDP产出水平,随着节能减排的发展,碳均GDP值上升;最低水平国家的判断可依据经济发达水平来判断。第(3)题,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这是目前节能减排的常规措施。答案:(1)欧盟印度(2)

4、上升印度(3)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2下图为“成都平原、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地级市空气污染综合指标对比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平均值最大的地区是_,SO2浓度最大的地区是_。(2)三地区中,酸雨最严重的地区可能是_,判断理由是_。(3)三地区大气污染相同点有:_,_,_。(4)简述缓解太湖平原地区大气污染的措施。解析:由图可知,三地中可吸入颗粒物平均值最大的地区是太湖平原,SO2浓度最大的地区是成都平原;成都平原酸雨最严重,原因是以燃煤为主,SO2排放量大,且地形闭塞,污染物不易扩散;三个地区主要污染物相同,都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S

5、O2型酸雨严重;缓解措施可从减少污染物排放为主入手考虑。答案:(1)太湖平原成都平原(2)成都平原地形闭塞,SO2浓度年日均值最高(3)主要污染物相同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SO2型酸雨危害严重(4)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32010年2月9日,历时两年多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已结束,环境保护部、国家统计局、农业部联合发布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2010年2月6日,环境保护部、国家统计局、农业部联合发布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公报显示,种植业总氮流失量159.78万吨(其中:地表径流流失量32.01万吨,地下淋溶流

6、失量20.74万吨,基础流失量107.03万吨),总磷流失量10.87万吨,重点流域种植业主要水污染物流失量:总氮71.04万吨,总磷3.69万吨。畜禽养殖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化学需氧量1 268.26万吨,总氮102.48万吨,总磷16.04万吨,铜2 397.23吨,锌4 756.94吨。畜禽养殖业粪便产生量2.43亿吨,尿液产生量1.63亿吨。重点流域畜禽养殖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化学需氧量705.98万吨,总氮45.75万吨,总磷9.16万吨,铜980.03吨,锌2 323.95吨。材料二从普查结果反映出的环境问题看,既有过去熟知的一些情况,也有不少通过普查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如农业

7、源对水污染的贡献程度高,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对城市大气污染影响大等问题。 (1)针对农业污染源造成的水体污染问题,简要说明解决措施。 (2)针对机动车大量增加造成城市大气污染问题,结合生活实际,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本题以我国发布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为热点背景材料,考查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的解决措施。答案:(1)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推进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发展沼气);加大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力度;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2)控制私家车数量,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环保出行,近距离可步行、骑自行车;采取各种措施,减少交通拥堵。4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湖,是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生态地位

8、显著。但日前记者调查发现,在环青海湖地区仅存为数不多的几条入湖河流,不仅水量在逐年减少,而且流域水土流失形势异常严峻,不仅给环湖地区生态,也给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简述青海湖入湖水量减少的原因。(2)青海湖入湖河流水量减小可能带来哪些危害?(3)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避免青海湖环境进一步恶化?答案:(1)气候变暖,蒸发加剧;沿湖地区生产、生活用水量加大。(2)由于入湖河流的水量减少,水位下降,部分河道干涸,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了环青海湖流域草场退化的趋势。(3)加快入湖河流流域水利工程建设;调整当地产业结构;植树造林等。5当都市里的人们陶醉在繁华的城市生活时,是否意

9、识到有一支“大军”正向我们逼近,影响我们的生活,危害我们的健康。(1)回收利用垃圾,首先要对垃圾进行分类。一群环保志愿者在某社区推广垃圾分类,他们在垃圾房放置了一些有分类标识的垃圾回收箱,结果却发现仍然有许多居民并没有分类放置。造成这种现象可以排除的原因是()A居民嫌麻烦,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B居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量大C居民的环保意识不强D居民不清楚垃圾分类的标准(2)下图是某居民小区中垃圾收集点(小圆圈)的布局,它在选址上存在的问题有_。(3)有人设想在住宅小区附近建立小型生活垃圾焚烧厂,其流程如下图。请将图中所要表达的内容填在下面的横线上。_,_,_ 。解析:本题考查垃圾分类、垃圾收集点的

10、选址及垃圾的回收利用等知识点,结合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即可回答。答案:(1)B(2)分布不均匀(不合理),沿河布置污染水源(3)垃圾(分类)收集点热量(或热能、能量、电能等)再利用(或制砖、制肥、建筑材料等)62007年6月25日是我国第十七个“土地日”,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到xx年末全国耕地面积必须确保不低于18亿亩。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不同年份耕地面积统计表(单位:千公顷)年份全国耕地面积年内减少面积AB农业结构调整灾毁1999129,205.5394.6205.3134.7107.12001127,615.8590.7163.730

11、.6108.32003123,392.22,237.3229.150.4364.1xx122,082.7390.4138.753.512.3材料二我国每年因灾害毁损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各省。灾损耕地严重的省份也是开荒面积最多的地区,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75。(1)据统计,xx年我国东部耕地减少面积占全国耕地年内减少面积的2/3。那么,导致这一结果的前两位原因分别是什么?针对耕地资源锐减的突出问题,东部地区应采取怎样的对策?(2)材料二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3)山东省是人口大省,而土地资源十分有限,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面对现实,应采取哪些措施发展优质高效农业?解析:本题考查了土地资

12、源的合理利用。第(1)题,据表即可得出生态退耕和建设用地是导致东部耕地减少的两大主要原因;对于耕地应加强管理和保护,节约用地。第(2)题,材料说明不合理的垦荒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第(3)题,山东省应该采取科学种田、改造中低产田、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等措施。答案:(1)A是生态退耕,B是建设用地。节约用地;严格保护耕地;加强土地资源管理。(2)灾毁引发开垦荒地;在生态脆弱地区,过度开垦荒地会造成土地退化,甚至灾毁。(3)改造中低产田;改进灌溉技术;增加科技投入;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等。7读下图,分析完成我国一些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原因及影响。(1)分析地区沙漠化的原因。(2)阐述地区

13、酸雨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多方面影响。解析:第(1)题,从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两方面分析。第(2)题,酸雨会对河湖水、土壤、树木、石材、钢材等造成影响。答案:(1)自然原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人为原因:滥垦草原,过度放牧,破坏植被。(2)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肥力降低,导致农作物减产;腐蚀树叶,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的损坏。8读“我国环境问题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图例A、B分别表示的环境问题。(2)简述图例C所表示的环境问题造成的主要危害。(3)环

14、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说出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有哪些。解析:A主要分布在西北,为荒漠化问题;B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及西南地区,为森林破坏;C主要分布于江南,为酸雨问题。答案:(1)A:荒漠化(沙漠化),B:森林破坏(森林锐减)。(2)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影响微生物,使土壤肥力下降,导致农作物减产;腐蚀树叶,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的损坏。(3)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9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PM10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它是目前我国各城市大气环境的首要污染物,对城市大气质量起到决定性影响。材料二高空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和植被覆盖率数据(%)监测点PM10浓度月平均值(单位:mg/m3)高空分辨率遥感影像和植被覆盖率数据(%)林地草地建筑用地裸地水体其他S10.06238.614.1312.3311.2523.692.24S20.05747.711.819.335.4325.734.03S30.06151.810.659.867.7519.943.55S40.07431.724.8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