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2019年度地质预报书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8685058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井2019年度地质预报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矿井2019年度地质预报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矿井2019年度地质预报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矿井2019年度地质预报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矿井2019年度地质预报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矿井2019年度地质预报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井2019年度地质预报书(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县X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2019年度矿井地质预报书编 制:XXX审 核:XXX技术负责人:XXX时 间:2019年1月1日抄送:矿长、一通三防、安监科、生技科XXX县X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2019年度矿井地质预报书根据上年度生产的实际及现场构造揭露情况,特提供2019年度 地质预报书:一、本年度预报地点本年度预报主要在矿区、一采区及采煤工作面及掘进工作面。二预报情况1、区域地质(1) 区域地层区内出露地层,除峨眉山玄武岩为火山喷发岩外均为沉积岩所 布。出露地层从寒武系到第四系,其中缺失泥盆系、石炭系,其它各 系均有不同程度的沉积,总厚度在10000m左右。元古代和下古生代 本区是个拗陷地

2、区,沉积厚度较大,约在4300m以上;上古生代本区 曾上升隆起较长时间,缺失沉积,至二叠世地壳相对稳定,沉积厚度 在700m左右,其中上二叠统含煤地层厚度在100160m间,全区差 异甚小;中生代本区及其北侧又形成拗陷区,沉积地层厚度在4500m 以上;新生代沉积比较局限,只在小范围内接受河湖沉积,沉降幅度 不大,厚度在100m左右。(2) 区域构造矿井所在的先锋硫煤矿区新塘矿段大地构造位置属于扬子准地 台滇黔褶断区之娄山坳陷褶皱束。其北西面是华莹山大断裂,川中褶 带的南东边缘,北东面是川东褶带南西边缘,东边是川黔南北构造带, 南边是黔中隆起。珙长背斜是勘探区内最主要的构造形迹,它位于娄山坳陷

3、褶皱束 的西部,是一个北西向的复式大背斜。在珙长背斜的北边为宽缓的东 西向构造带,西北角是北北东向的新华夏系构造带、北东向构造带, 南西边为宽缓的东西向构造带、北东向构造带及南北向构造带,南东 边为宽缓的东西向构造带和南北向构造带。珙长背斜主轴呈北西一南 东向展布,延伸长约80Km,宽约20Km,北翼陡(4060)、南翼缓 (1040),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不对称短轴复式大背斜,背斜轴部内 和东、南、西翼部次级褶皱和断裂较发育,形成多高点、多断裂、构 造形迹杂乱多变的特点。2、矿区地质(1)矿区地层(由下至上排列)矿井及邻近分布有二叠系下统茅口组、二叠系上统宣威组、三叠 系下统飞仙关组及嘉陵江组地

4、层,其上还有第四系的残坡积层。现由 老至新将各组岩性特征分述如下见表1-1:表1-1区域地层与岩性特征简表系统组段代号厚度(m)岩性简述叠 系上 统须家河组T3Xj黄灰至浅灰色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夹薄层烟煤, 底部为浅灰色粉砂质粘土岩。与下伏地层平行不 整合接触。中 统雷口坡组T l2110上部浅灰色白云岩夹白云质水云母泥岩;中部浅 灰色泥质白云岩;下部黄灰色至黑灰色白云岩, 底部为流纹质玻屑凝灰岩,常具豆状结构,俗称 绿豆岩。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下 统嘉 陵 江 组第四段T j4175上部白云岩夹白云质砾岩;中部假角砾状白云岩; 下部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第三段T j31180上部白云岩;中部

5、含白云质灰岩;底部为假鲕状 白云岩。第二段T j2132上部水云母泥岩夹粉砂岩;中部假鲕状白云岩; 下部泥质粉砂岩.底部为泥岩。第一段T j11161上部石灰岩,夹薄层泥质石灰岩;下部泥灰岩, 中下部夹钙质泥岩。飞第五段T f598上部钙质泥岩:中部砂质泥岩:下部细粒长石岩仙 关 组屑砂岩,局部变为粉砂岩。第四段T f4193顶部为含砂泥岩,局部变为粉砂岩;中部砂质泥 岩:底部为灰绿色砂质泥岩。第二、三段T f2-31185紫色薄至中厚层状砂质泥岩,上部夹同色含砂泥 岩及粉砂岩,下部夹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底部夹 薄层粉砂岩。第一段T f1195上部绿灰色砂质泥岩,顶部夹1-3层泥灰岩或鲕 状灰岩

6、;下部绿灰色泥岩,夹砂质泥岩及粉砂岩, 底部为中厚戻状泥灰岩(K标志戻)。叠 系上 统宣威组第四段P X42369灰一深灰色泥质生物碎屑灰岩与砂质泥岩、泥岩、 粘土岩互层;中部夹粉砂岩,含煤12层,最下 一层灰岩为K标志层。7第二、三段P X2-32106上段灰至深灰色粘土岩,夹砂质泥岩、泥岩、粉 砂岩,上部含煤23层,B、B可采;下段灰至43深灰色粘土岩,菱铁质粘土岩,含砂泥岩,中下 部多为粉砂岩及细粒砂岩,含煤23层,主要赋 存在下部,不可采。第一段P X124.79上部灰至浅灰色菱铁质粘土岩,局部为粘土岩; 下部为硫铁矿层,与下伏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下 统茅口组P m1312上部灰至浅灰

7、色石灰岩;中部灰、深灰色含燧石 结核灰岩;下部深灰色生物碎屑灰岩夹黑色钙质 泥岩及黑色滑石,与下伏地戻整合接触。栖霞组P q1131上部灰、浅灰色石灰岩;顶部为深灰色石灰岩; 下部灰、深灰色生物碎屑灰岩,与下伏地层整合 接触。梁山组P l114深灰色粘土岩,顶部为一薄层炭质泥岩,与下伏 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志 留 系廻星哨组S hx2顶部为黄绿色与暗紫色泥岩互层,厚度不全。(2) 矿区构造矿区位于珙长背斜南翼中段,属单斜构造,地层总体倾向210, 倾角平缓,一般为1015,平均倾角为12。区内次级褶皱不发 育,断层少且规模小。 、断层:根据据前人资料及本次调查,在矿区及邻近地表共见 条断层,即

8、F、F、F、F、F、F号断层,均为正断层,发育于浅表飞234567仙关组地层中,现将其特征简述如下:F号断层:位于矿区北西外侧边界附近041号勘探线之间,为正2断层,断层倾向123、倾角约60,地表延伸长度约150m,地层断 距约30m,由于其规模较小,可能对深部煤层的开采影响不大,企业 在今后的生产中要注意观察。F号断层:位于矿区北西部,4143号勘探线之间,为正断层,带3平推性质,断层倾向70、倾角约60,地表延伸长度约450m,地 层断距约15m,目前井巷中尚未揭露到该断层,估计对煤层的开采影 响不大。F号断层:位于矿区中南部,4344号勘探线之间,为正断层,断4层倾向118、倾角约50

9、,地表延伸长度约150m,地层断距约45m, 井巷中未揭露到该断层,未对煤层造成破坏。F号断层:位于矿区中南部4445号勘探线西侧,为正断层,断层5倾向150、倾角约70,地表延伸长度约140m,地层断距约20m, 由于其规模较小,可能对深部煤层的开采影响不大,在今后的生产中 要注意观察。F号断层:位于矿区中南部45号勘探线西侧,为正断层,断层倾向6283 、倾角约60,地表延伸长度约100m,地层断距约25m,由于 其规模较小,可能对深部煤层的开采影响不大,在今后的生产中要注 意观察。F号断层:位于矿区中南部,45号勘探线两侧,为正断层,断层倾7向33、倾角约70,地表延伸长度约80m,地层

10、断距约15m,由于 其规模较小,可能对深部煤层的开采影响不大,在今后的生产中要注 意观察。另在生产巷道中揭露到两条隐伏断层f、f ),地层断距小于5m,89对煤层开采有一定影响。 、滑坡:根据所获资料,在矿区北西部边界外侧3438号勘 探线之间有一滑坡体存在,面积约0.33Km2,滑动方向北北西向,影 响地层Px、Tfi、T f2-3, Tf,滑坡体可辨地层界线,滑动位移不大,21114对煤层露头有一定影响,由于位于本矿区北西边界外,故对本矿煤层 开采无影响。 、危崖、崩陷:矿区北东部反向斜坡较陡,斜坡自然坡度角一 般在4060。之间,局部近于直立,由于矿井开采使其下伏地层失 去承压力,斜坡岩

11、层在自重作用下形成危崖或崩陷,目前已在矿区北 东部飞仙关组第一段地层中形成多处危崖垮塌区,时常有岩块坠落, 在雨季或地下开采等其他因素影响下容易产生滑坡或崩塌,需引起足 够重视。综上所述,本区构造复杂程度应为简单类型。3、煤层、煤质(1) 煤系地层本矿区煤层赋存在二叠系上统宣威组第二加三段(P2X2+3)地层 中,岩性为紫红色泥岩与灰绿色粉砂岩互层,夹灰紫色中一厚层细粒 长石岩屑砂岩,两段地层平均厚106m,顶部含可采煤层2层,即B4、 B3煤层;宣威组第一段(P2xi)中的舛煤层不可采,底部为硫铁矿层。 矿区内可采煤层总厚度1.682.52m,平均为2.06m,含煤系数平均 1.94%。煤层

12、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倾向210、平均倾角12。(2) 煤层特征矿区内主采煤层二层,即B、B煤层,A煤层不可采。431B煤层:俗称“上连炭”为本区稳定可采煤层。位于宣威组二加4三段顶部,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现矿区内可采煤层分布于+826+700m标高之间,上距第四段底界(K标志层)2.73m,下距B煤层73平均间距2.73m,煤层厚0.971.40m,平均1.19m。一般含12层 夹矸,夹矸一般位于煤层中部或下部,夹矸厚0.010.14m,岩性为 炭质泥岩或高岭石粘土岩,其中一层为褐灰色高岭石化晶屑凝灰岩, 具砂状结构,易于识别,厚度属较稳定煤层。煤层顶板为深灰、灰黑 色炭质泥岩、泥岩或砂质

13、泥岩,含动物化石碎屑或个体,含黄铁矿较 多;底板多为深灰色粘土岩或砂质泥岩,含灰色肾状菱铁矿结核。B煤层:俗称“中连炭”为本区稳定可采煤层(详见附图022)。3位于宣威组二加三段顶部,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现矿区内可采煤层 分布于+910+700m标高之间,上距B煤层平均间距2.73m,煤层结4构单一,不含夹矸,煤层厚度0.711.12m,平均厚为0.87m,属较稳 定型煤层。直接顶板为深灰色泥岩或炭质泥岩,局部为粘土岩,不含 动物化石,含灰色肾状菱铁矿;底板为灰色、浅灰色粘土岩,以含黄 色球粒状粗晶菱铁矿结核或团块为特征,见表1-2。表1-2主要可采煤层特征一览表煤 层 编 号煤层厚度(m)夹

14、矸情况层间距(m)煤层倾 角()煤层 视密 度(t/ m3)顶底板 岩性煤层 稳定性可采 程度全层厚纯煤厚层数厚度(m)两极值 平均值两极值 平均值 (点数)两极值 平均值 (点数)两极值两极值 一般值两极值 平均值一般值B40.98-1.541.250.97-1.401.19120.01 0.142.56 2.862.7311-13121.67灰色炭质泥岩较稳 定全区 可采粘土岩 炭质泥岩B30.71-1.120.870.71-1.120.8711-13121.52较稳 定全区 可采灰色粘土岩(3)煤质B煤层:原煤灰份27.5738.01%,平均为32.32%;挥发份10.10416.77%,平均 13.63%;全硫 1.703.62%,平均 2.55%;发热量 20.99 24.69MJ/kg,平均为22.97MJ/ kg;属高灰中高硫中热值无烟煤。 含硫高主要是由于顶部煤层中含黄铁矿结核和晶粒所致,开采中采用 人工初步手选,商品煤含硫可降至1.52.5%,本矿销售的商品煤含 硫量一般在1.02.0%之间。B3煤层:原煤灰份20.7539.59%,平均为27.09%;挥发份9.04 14.48%,平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