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8684631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办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办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办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办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办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办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办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办法总则 :认真履行 “科学管理,精心施工;积极进取,顾客至上。 ”的十六字质量方针。严格遵守各项技术质量管理制度和施工规范。按操作规程,精心组织,精心施工。项目部管理人员必须从开工到竣工对工程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第一节 施工过程控制管理1 、 必须实行专业检查和班组自查相结合的办法。 坚持施工班组自检、 互检、工序交接检的“三检制” 。施工班组自检合格后报请专业工长,由专业工长会同下道工序专业工长,施工班组进行互检及工序交接检。互检及工序交接检必须有书面的记录并签字齐全。交接检完成后由专业工长提出书面申请通知项目专职质量员或技术员进行分项质量检查,分项质量

2、检查必须有记录并签字齐全。2、技术、质量负责人在进行内部分项质量检查,并确认合格后,方可向建设(监理)单位报验。3 、坚持施工现场“挂牌制” ,质量责任具体落实到操作人员,对经检验确定其产品不合格的施工人员应有处理措施。不合格的产品应进行返工。第二节 施工验收制度管理1 、分部分项验收:分部分项验收由技术负责人或专职质检员负责,各专业工长负责专业之间的互检和交接检工作。2、隐蔽工程验收:隐蔽工程施工完毕,进行上层施工之前,应进行隐蔽验收。并拍摄影像资料记录,验收前项目部应将工程资料整理齐全,并经工程管理部预检,预检合格基础上,提前报驻地监理。驻地监理在对资料和工程检查合格转序后,方可进行下一层

3、的施工。3 、竣工验收:工程完工后,项目部自检合格,根据相关要求,准备好内业资料提前报监理、业主。第三节 质量例会制度管理一、工地例会制度在现场工程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必须定期召集现场各个班组和管理人员主持召开工地例会,会议内容要由项目部负责人起草,并由项目部人员商定。工地例会要包括以下内容:1 、检查上次例会议定事项的落实情况,分析未完事项原因;2、检查分析工程项目进度计划完成情况,提出下一阶段目标及落实措施;3 、检查分析工程项目质量状况,针对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措施;4、解决需要协调的有关事项;5、其他有关事宜。项目经理或技术负责人应根据需要及时组织专题会议,以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各项问题。

4、二、项目部质量例会制度1 、项目部定期由项目经理组织召开项目部质量例会。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技术员、专业工长、施工班组长均应参加。工程管理部的质量负责人视需要参加月质量例会。2、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每周一组织超开项目部技术员、专业工长、各施工班组长参加的月质量例会。3 、月质量例会对本月将要施工的过程质量提出要求,由项目技术员负责按周计划分解后,在周质量例会上对各检验批施工质量作出要求。并对上月施工质量进行总结。4、周质量将各检验批的质量控制目标分解到各专业工长负责,并由各专业工长上报本专业各检验批的验收时间(检验批的验收时间不应滞后于项目部周进度计划) 。5 、 周质量例会时各专业工长应汇报各专业

5、上周施工完而未验收的各检验批工程质量的检查情况,并将各施工班组的自检结果上报技术负责人。6 、质量例会按期召开,如因故推迟,推后不得超过每月 7 日,周质量例会不得迟于周二召开。月质量例会必须项目经理负责组织召开,周质量例会可由项目经理委托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召开。7 、质量例会应有会议记录,应注明与会人员并如实记录会议内容。第四节 技术交底制度管理8 、工程开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将图纸会审内容、设计中规定的图集做法、分部(项)工程质量目标和工期要求并对专业施工工长进行前期图纸交底及工程情况交底。2、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在每一个分项工程施工前,对该分项工程施工要点、注意事项、检验批划分和质量预控目

6、标向专业工长进行分项工程技术交底。3 、各分项工程技术交底不少于三份,技术负责人、专业工长各一份,存档一份,且应完成签字手续。4、特殊工序的技术交底,除应有书面交底外,还应加强施工现场的技术指导和跟踪检查。5、各专业工长应根据技术负责人的分项工程交底、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检验批的划分以及施工班组的自身情况,对施工班组进行有针对性的现场书面交底。6 、分项工程技术交底中应指出该分项中工程所使用材料的规格、品种或数量,对于应检验的材料和项目应加以注明。7 、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在进行施工技术交底的同时,作好安全技术交底,并要求接受交底对象完成签字手续。8 、如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设计变更或其他更改施工

7、工序的情况,应及时进行补充技术交底,并应有连续性。第五节 工程材料管理一、工程材料进出场管理9 、现场材料员根据工程技术负责人提出用料计划进行采购。对于由现场采购的物资,材料员应对供方的产品质量、价格、交货信誉、质量保证能力和售后服务等进行综合调查。采购员在合格供方中选取供货方。10 、 材料进场时材料员应根据合同进行进场验证同时核对产品出厂合格证或供方提供的其他质量证明书。符合要求后,将材料置于待检区,填写“物资验收单” 。11 、 材料进场后材料员根据国家及行业主管部门的规定对需要进行检验的原材料进行抽样送检,验收合格的产品方可办理入库手续;检验不合格的,材料员要及时做上“不合格”的标识,

8、隔离存放。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对有见证取样要求的材料(如:钢材、水泥、砖、砂、石、防水材料等)进场后,材料员应及时通知现场监理人员进行现场取样并送中心实验室试验。4、所有材料入库后必须凭有效领料单按实出库,无领料单决不予出库。5、门卫应对所有出门材料要求出示项目负责人签发的出门证并核实数量后,方可出门。二、工程材料存放管理为了保证施工现场的材料质量和满足要求,特拟定以下规定对现场材料进行文明规范管理控制1 、钢材:( 1 )钢材进入现场必须分规格放在钢筋棚边上的指定地点,并在每种规格钢筋上挂上钢筋规格。( 2 )堆放钢筋的架子下面要垫上石子,将石子夯实。并在上面垫上木方,并将其架子四周

9、的立杆固定住。要保证外架的刚度。( 3 )刚才堆放处要搭设防雨棚,并要求有运输道路直通钢筋棚。2、石子、砂:现场在运输道路边要砌筑石子、砂堆料处,并在旁边挂上材料名称及规格,并在边上设置排水沟。3 、水泥:( 1 )入库的水泥应按品种、标号、出产日期分别堆放,并树立标志,作到先到先用,并防止混渗使用。( 2 )为了防止水泥受潮,现场仓库应尽量密闭。包装水泥存放时,应垫起离地约30 cm,离墙也应在30 cm以上。堆放高度一般不要超过10包,临时露 天暂存水泥也应用防雨蓬盖严,底版要垫高,并采取防潮措施,一般可用油毡,油纸或油布铺垫。( 3 )水泥储存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结块降低强度。第六节 质量

10、与经济挂钩制度管理1 、为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现对在施工的各班组采用质量与经济挂钩制度。2、各专业工长在每天下班前,对在施工配备班组施工的全天工作内容进行检查并做记录。3 、每周由专职质量员和技术人员、专业工长对各班组全周施工内容进行检 查,并做记录。4 、 每月项目部根据专业工长日记录和专职质量员日周立即路对各施工班组进行评比,并进行打分制。5、各班组打分在 90 分以上做为奖励班组, 80 90 分之间不奖不罚, 80 分以下班组做为罚款班组,并根据情况通知所在劳务公司和决定该班组留去。6 、 项目技术人员要在爱每个工序施工向班组传达该工作内容的技术和安全交底。7 、 其班组在未按交底的情况

11、下操作, 出现质量问题, 班组应承担相应责任。第七节 挂牌制度为建立“文明”现场,创建“达标”工地,特为本工程指定其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方案。一、全生产目标管理为了全面落实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及有关安全生产法规,检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安全胜朝管理质量,狠抓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二、项目安全目标1 、无重伤以上安全事故,最大限度的控制轻伤事故的发生。2、确保安全文明达标,争创合肥市安全文明达标工地。3 、无重大火灾事故。4、无重大设备事故,完好率95% 以上。5、全员教育面100% 。6 、特殊工种持证上岗。三、实施方法1 、项目积极组织全体职工学习安全基础知识和公司

12、的各项规章制度,突出一个重点,搞好两个整顿,强化三项工作,检查四不放过的原则。2、严格执行建设部“一个标准,五个规范”及江苏省宿迁市文明工地,环境检查制度要求进行检查考核。3 、坚持管理人员及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度,并认真登记注册;严禁无证人员从事特殊工种操作。4 、 严格执行施工现场各项验收制度; 凡未经验收就使用的龙门架、 脚手架、施工机具、施工用电等一律视为违章指挥处罚。5、积极执行“四级”安全检查制度,并作好各项记录,对检查中安全部门签发的隐患整改通史单认真对待,按期整改完毕,并按手续报安全部门销案。四、技术措施1 、抓好现场临时用电、脚手架搭拆、模板支拆并依此带动其他安全防护工作。本工

13、程必须单独编制临时用点施工方案。采用 TN S 系统布线,实行三级配电二级保护,使用统一合格的标准配电箱,实行“一机一闸”制度2 、 开工前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按规定报批,严禁无方案施工。3 、现场安全措施用品必须按上级统一指定的厂家进行采购,要有安全用品准用证,把好安全质量关。第八节 三检及交接检制度1 、 各班组在完成施工任务时, 自己要先认真对所施工内容的质量进行检查;2、班组在自检合格后报送专业工长进行专业检查,专业工长检查时,班组长鼻息陪同;3 、专业工长检查评定合格后,报项目部专职质量和技术部门,对已完成的工作量进行质量、安全等全方面检查;4、每次检查必须要检查人和被检查人签字

14、;5、对在检查中发现的质量和安全等问题要在限期内整改完成,并经项目检验后方为合格;6 、前面工序完成后,在进行后一工序施工前,两施工班组必须进行交接检查,并有书面检查内容。7 、项目部全面检查合格后保送监理公司和建设单位,经监理公司和建设单位同意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第九节 施工现场试验、测量设备和仪器管理检修制度8 、对购置的或自制的测量、试验设备,在使用前,应按有关要求进行验收并送国家授权的部门进行校准或检定。对于集团公司能自行校准或检定的,送到公司进行校准或检定。经校准或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现场计量员(兼)负责在“监视和测量装置台帐”上登记。校准或检定判为不合格的,坚决不予使用。2、对试

15、验、测量装置周期的校准或检定,根据公司技术处制定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周检计划表” ,由计量员配合公司负责实施,到期未校准或检定、以及校准、检定不合格的试验、测量装置不准使用。计量员负责对周期检定结果进行登记。3 、现场经检定合格的试验、测量装置,在试验、测量装置的适当部位粘贴相应的标签,并保护试验、测量装置的校准或检定状态标签。4、对于试验、测量装置,在使用前应进行自校准,填写相应的校准记录,具体执行公司校准和检定规程的规定。5、对实验上、测量装置应由专人保管并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6 、试验、测量仪器闲置后需封存并在明显部位贴“封存:标记。7 、使用者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或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在搬运、维护和保存期间要严格遵守相应的规定,防止其损坏或失效。第十节 质检员岗位职责1 、协助本单位领导搞好质量检查、监督工作,当好领导参谋;2、参与施工组织和图纸会审工作,对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不完善、不妥之处提出改进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