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理论知识学习材料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8670436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教育理论知识学习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教师教育理论知识学习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教师教育理论知识学习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教师教育理论知识学习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教师教育理论知识学习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教育理论知识学习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教育理论知识学习材料(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教师教育理论知识学习材料新课程改革局部1、贯穿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精神是什么“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开展是“课改的根本价值取向,是“课改的灵魂。“课改,充分表达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开展为本位,强调了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安康开展;强调了课程要有利于培养每个学生的良好品德;强调了课程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开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2、“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开展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开展就意味着:1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开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要使

2、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的过程。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要使学生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4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开展。以终身教育的理念,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3、课程改革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这一改变包含什么意义 1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群众教育。“课程标准是国家指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根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它应是大多数学生都能到达的标准。“课程标准是一个“最低标准,这样才能保证让每个适龄儿童、少年承受完义务教育,因为义务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是群众教育。2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的

3、素质的提高。本次课改以促进学生开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3从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教学大纲顾名思义是各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教学大纲是教师教学关注的焦点,而课程标准突出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4课程管理从刚性走向弹性。国家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评价和教材编写做出了一些指导和建议。这种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给教学和评价的选择余地和灵活空间都很大。4、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有哪些根本途径?1开展社会调查,不断跟踪预测社会需要的开展动向,以便确定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和把握适应社会需要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2审查学

4、生在日常活动和其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生活经历、学习方式等方面的课程素材。3开发和利用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4研究一般青少年和特定受教学生的情况,了解他们已具备或尚需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素质。5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开展的财富。6建立课程资源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和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5、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教学观1新课程中的教学观应表达课程与教学的统一,强调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与生成性。首先教学内容不应仅局限于书本,要向生活经历开放,向自然开放;不应仅局限于技术层面的科学知识,应向人类

5、的命运、人类的道德层面以和人的价值领域开放,向学科前沿开放。其次,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局部,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这样的教学过程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2新课程教学观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开展的过程。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之间双方相互交流、沟通、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历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到达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开展。3新课程教学观高度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结论。但是,如果

6、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拟、选择,以和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的理解和稳固。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所以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与方法。4新课程教学观以人的开展为本位。传统的学科教学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这种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是传统教学的缺陷。改革教学必须进展价值本位的转移,即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开展为本位。学科本位论的错误不在于学科本身,而在于指导思想。学科教学依然要表达和重视学科知识的特点,遵循学科开展的规律,但是一定要以人的开展为本,服从、效劳于人的全面安康开展。这意味

7、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6、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学生观 1学生是开展的人。教师应努力掌握学生身心开展的理论,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开展的特点,并以此为依据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安康开展。教师应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好每一位学生充满信心。学生又是一个开展还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这意味着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极大的责任。2学生是独特的人。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入来对待,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与空间。每个学生都有

8、自身的独特性,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根本态度。要成认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的差异,坚持“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这就要求教师的教育和教学要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开展规律,而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以免挫伤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教师无法替代的,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进展思维活动,教师只能为学生提供外部的影响与支持。从法律伦理角度看,学生是责权主体,学校和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当责任

9、。7、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教师观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于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开展,教师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而且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的职能也更复杂化了。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去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和处理信息的方法。教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学生的检查、激发、指导方面,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2教师是教育科学的研究者。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别人的研究成果、经历或理论送上门来,然后不加思索地加以应用,而应该自己成为一个研究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

10、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活动的各种理论与实践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展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展探究,对积累的经历进展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3教师是课程的建立者与开发者。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被动执行的做法;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立能力,使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在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要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展评鉴,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展分析以和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展评价。4教师应该成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

11、区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教师的教育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教师不仅仅是学校的一员,而且是整个社区的一员,应当从专业型、学校型教师拓展为“社区型教师。8、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什么要求1效劳。教育效劳是时代开展带给我们的新理念,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一定要让每一个学生和家长满意,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开展。要效劳得好,就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到你的效劳对象上,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而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尤其要尊重那些开展缓慢的学生,真心真意地对待他们,了解他们,关心、保护、帮助他们。同时要赞赏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得到更多鼓励,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开展的能力。2调控。新的教学改革

12、实施以后,师生关系更亲切了,学生的思维更加活泼了,但也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例如学生的思维发散开去难以集中,教学任务完不成;新的学习方式与掌握根底知识之间难以兼顾,等等。这种开放的教学对教师调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和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时适当地加以调控。主要是给予学生引导和帮助,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也可以表现为一种鼓励。而帮助那么更为具体一些,如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等。3反思。新课程强调教师的教学

13、反思。在教学前进展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进展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展;教学后的反思能使教学经历理论化。因此,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开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4合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面对学生外,还需与周围其它教师联系,要与学生家长进展沟通与配合。教师之间要有合作意识,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齐心协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生成材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尊重并倾听家长的意见,在教育要求与方法上与家长协调一致。9、新课程下如何备课 1备教材的利用价值。“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如何挖掘教材,利用教材是首要的任务。我们应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14、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研究教材的价值。2备课程资源的开发。“尊重教材,超越教材是新的理念。学科教学要从单一性向综合性开展,注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思考课内与课外的联系,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3备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念,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学生的自我尝试在先,教师的引导在后为原那么。教学过程的设计要遵循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心理开展的特点。4备学习方式的选择。从理论上讲教学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承受式,二是自主式。承受式强调的是结果,自主式强调的是过程。现代教学主张既重结果更重过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

15、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讨论、自主选择、自主创造、自主领悟、自主体验的过程,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潜能。5备师生问题的生成。没有问题的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问题是翻开思维的钥匙,是展开合作交流的导索,有问题才有自主、创造、发现、体验。反对教师的串问,但不能否认教师的问。教师要问的得法,问到关键,问的有价值。教师要少问,尽量把问题留给学生,问题应由学生自己生成,还要由学生自己解决,出乎意料的问题师生都解决不了,可放在课后。6备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备课时,应在什么教学环节上选择什么样活动方式,主要是针对教学内容,遵循教学的规律,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巧妙的安排。10、如何运用

16、教材渗透人文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新课程纲要中明确指出“把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作为学生的开展目标之一,所以,课程改革后,教材中问题很多都联系到生产生活实际,我们应抓住它对学生有机地渗透人文意识,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同时应强化对学生意志的培养,让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的复杂艰辛的情景中承受磨练。11、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实行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交往互动?交往是教学的本质,新课程大力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只有坚持交往互动,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1)赋予学生以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2)以交往互动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开展。(3)学会交往,建立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4)沟通教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拓展教学视野,完善教育内涵。12、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坚持以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